- 年份
- 2024(6998)
- 2023(10227)
- 2022(8550)
- 2021(8214)
- 2020(6672)
- 2019(15534)
- 2018(15079)
- 2017(28948)
- 2016(15376)
- 2015(17292)
- 2014(17163)
- 2013(17075)
- 2012(16169)
- 2011(14997)
- 2010(15233)
- 2009(14197)
- 2008(14486)
- 2007(12734)
- 2006(11517)
- 2005(10685)
- 学科
- 济(69084)
- 经济(69017)
- 管理(44187)
- 业(43830)
- 企(35810)
- 企业(35810)
- 方法(29656)
- 数学(25200)
- 数学方法(24926)
- 贸(23597)
- 贸易(23585)
- 易(23000)
- 中国(21839)
- 农(18230)
- 财(17429)
- 制(14263)
- 业经(14179)
- 策(13704)
- 学(13326)
- 银(12457)
- 银行(12451)
- 行(12089)
- 地方(11754)
- 农业(11549)
- 融(11444)
- 金融(11444)
- 理论(10820)
- 出(10518)
- 关系(10302)
- 务(9940)
- 机构
- 大学(231397)
- 学院(229694)
- 济(110194)
- 经济(108326)
- 管理(86348)
- 研究(85633)
- 理学(73945)
- 理学院(73122)
- 管理学(72202)
- 管理学院(71733)
- 中国(66085)
- 财(50727)
- 京(48898)
- 科学(46723)
- 所(42573)
- 财经(40189)
- 研究所(38537)
- 经(36799)
- 中心(36748)
- 经济学(35822)
- 农(33343)
- 江(32917)
- 经济学院(32170)
- 北京(31552)
- 院(30819)
- 财经大学(30057)
- 范(29376)
- 师范(29170)
- 业大(28136)
- 州(26135)
- 基金
- 项目(145027)
- 科学(116133)
- 基金(109059)
- 研究(108610)
- 家(94855)
- 国家(94131)
- 科学基金(80184)
- 社会(72389)
- 社会科(68876)
- 社会科学(68863)
- 基金项目(55113)
- 省(51741)
- 教育(49586)
- 自然(49360)
- 自然科(48249)
- 自然科学(48236)
- 自然科学基金(47465)
- 资助(46323)
- 划(45015)
- 编号(41919)
- 成果(35722)
- 部(34863)
- 重点(32974)
- 发(31919)
- 国家社会(31362)
- 教育部(30534)
- 中国(30117)
- 性(30069)
- 创(30036)
- 课题(29890)
共检索到3550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广军 崔鹏程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是目前国际贸易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最为活跃的理论之一。它从不完全竞争的世界市场出发,并结合规模经济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前沿问题。本文主要研究战略性贸易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剖析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基本观点,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探讨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的意义和应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关艳丽 张习宁
经济全球化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市场结构逐渐演变为跨国公司的垄断竞争或寡头竞争,成为一种典型的不完全竞争格局。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布拉德和斯宾塞等人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提出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可以给中国国际贸易政策的选择和制定提供方向性的指导。中国应该综合考虑自己的国情及国际市场经济法律环境,恰当应用战略性贸易政策提升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涵钧 王作维
加入WTO以后,我国必须继续降低关税壁垒、大幅度削减非关税壁垒、进一步开放市场,我国的对外贸易必须纳入WTO的规则与框架。同时,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市场经济的各方面制度尚不完善,经济总体实力还不强,国有企业的改制和民营企业的成长还有待时日。因此,在对外贸易领域里,我国政府制定的贸易政策应该在WTO的规则与框架内,以本国经济利益为基本出发点,有利于本国企业参与国内外两个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服务于我国经济的成功转轨。本文讨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中的重要方面,即R&D投入政策的模型和实例,指出实行战略性R&D投入政策是一个符合国际惯例的现实选择,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长远...
关键词:
战略性贸易政策 R&D投入 战略产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苏应蓉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随着战后国际贸易发展而产生出来的一种新的贸易保护理论,它引入了不完全竞争的国际市场结构这一事实作为其基本假设,论述了政府的政策性介入的合理性。实践中的战略贸易政策在各个不同的国家效果不同,所以对这种政策的成功并没有达成共识。不过,有选择地应用战略性贸易政策仍然对我国的贸易政策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艺明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晓畅 丁凯
以钢铁工业为研究对象,借助于一个战略性进口政策的扩展模型和对模型的实证检验,分析了在考虑行业周期性的情况下中国钢铁行业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选择问题,得出了在钢铁业在行业周期的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战略性贸易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战略性贸易政策 行业周期 钢铁工业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昭玲
战略性贸易政策建立在不完全竞争与规模收益递增的基础上,是新贸易理论在政策领域的延伸与拓展,主要包括战略进口政策、战略出口政策、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政策等内容。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被提出之后,许多学者从多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其结论对于实际贸易政策制定颇有借鉴意义。本文对这些实证文献加以评述。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吉缅周 陈红蕾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是在 2 0世纪 80年代初提出并建立的 ,该理论有两个基本模型 ,即第三国市场模型和相互倾销模型。其基本结论认为 :政府可以通过一定的干预政策改变本国厂商与外国厂商之间的博弈关系 ,使博弈的结果有利于本国厂商 ,进而提高国民福利。这便为政府的贸易干预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引起了政界、学界的极大关注 ,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文献。本文旨在较完整地概括该理论近 2 0年的发展 ,特别着重于最新的研究成果 ,以供贸易政策研究者参考 ,把握当今贸易政策研究的理论前沿。
关键词:
战略性贸易政策 不完全竞争 规模经济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唐永红
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贸易理论,从理论上证明了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自由贸易政策的非最优性及政府干预的某些合理性,对贸易理论进行了补充与发展,为贸易政策分析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另一方面,80年代美国为挽救其衰落的经贸地位,急需有新的贸易政策理论作...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余道先 刘威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以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和规模收益递增为理论基础,以战略性出口政策、战略性进口政策和进口保护促进出口的政策为主要观点。其基本结论为:政府可以通过一定的贸易干预政策改变本国厂商与外国厂商之间的博弈关系,使博弈的结果有利于本国厂商,从而提高国民福利。20多年来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扩展、反驳和修正促进了理论的发展。未来的研究将更注重理论的深化和实证的丰富。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伟丽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两个基本理论内涵被众多学者从诸多领域进行了扩展。本文将这一理论的扩展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基本模型的扩展、引入不完全信息和信息不对称、政策工具选择的新视角、贸易产品的新视角、各国和世界整体福利的新视角。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荆林波 袁平红
作为政府干预的重要理论之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最先由Barbara J.Spencer & James A.Brander于1985年首先提出,现已成为新贸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贸易政策理论不同的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突出了垄断竞争市场下公共政策的重要性,给贸易政策提高一个国家的福利留下了空间。本文介绍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产生背景和基本框架,并从政府承诺能力、信息不对称、政策工具非线性、社会资金成本、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参与国的经济发展差异、中间产品贸易以及战略联盟等方面,梳理了其关键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丽丽
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范围内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并呈加速发展的趋势,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中国深受其害。本文分析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下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表现及其对我国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重
本文通过回顾国际经济学中国际贸易理论的演进路径,分析新的理论进展出现的原因和主要贡献,并探讨是否存在"新国际经济学"。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保建云
本文在弱势产业划分与贸易保护有效性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及其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我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本文认为:是否值得与能否对弱势产业进行贸易保护,在大国与小国的答案并不完全相同,可以利用大国规模经济效应提升弱势产业的比较竞争优势;对优势产业与“夕阳产业”同时进行保护、贸易保护的意识形态工具创新是新贸易保护主义新发展的主要特点;为了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新发展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冲击,必须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