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51)
2023(13884)
2022(12122)
2021(11488)
2020(9469)
2019(21907)
2018(21742)
2017(42642)
2016(22978)
2015(25610)
2014(25583)
2013(25256)
2012(23355)
2011(21109)
2010(21203)
2009(19178)
2008(18950)
2007(16602)
2006(14616)
2005(12855)
作者
(66135)
(55147)
(54486)
(52084)
(35133)
(26383)
(24804)
(21494)
(20720)
(19789)
(18657)
(18521)
(17485)
(17455)
(17113)
(16898)
(16416)
(16386)
(15701)
(15695)
(13624)
(13473)
(13246)
(12515)
(12273)
(12216)
(12129)
(12078)
(11094)
(10853)
学科
(90612)
经济(90516)
管理(67639)
(65425)
(54846)
企业(54846)
方法(42057)
数学(35867)
数学方法(35416)
(24947)
贸易(24935)
(24731)
(24215)
(23878)
中国(23370)
业经(20371)
(19498)
地方(19099)
(16528)
农业(16167)
理论(15576)
(15298)
(15204)
财务(15137)
财务管理(15113)
技术(14836)
(14415)
企业财务(14269)
环境(14180)
(13989)
机构
大学(327857)
学院(327557)
(134186)
管理(131945)
经济(131326)
理学(114834)
理学院(113594)
管理学(111774)
管理学院(111162)
研究(110085)
中国(79640)
(68572)
科学(67239)
(60938)
(54769)
(51218)
研究所(50022)
财经(49143)
中心(48927)
业大(48006)
(47176)
(44707)
北京(43054)
(42727)
师范(42374)
(40552)
农业(40124)
经济学(39595)
(38342)
财经大学(36588)
基金
项目(224630)
科学(176833)
研究(164974)
基金(163446)
(142067)
国家(140891)
科学基金(121057)
社会(103455)
社会科(98174)
社会科学(98151)
(87027)
基金项目(86611)
自然(79286)
自然科(77420)
自然科学(77402)
自然科学基金(76011)
教育(75481)
(73291)
资助(67865)
编号(67363)
成果(54729)
(50007)
重点(49879)
(47788)
(46574)
课题(46183)
创新(43370)
教育部(42981)
科研(42835)
人文(42143)
期刊
(143491)
经济(143491)
研究(97537)
中国(56454)
学报(50447)
管理(48164)
科学(46807)
(46227)
(44304)
大学(38205)
学学(36033)
教育(35179)
农业(32474)
(28377)
金融(28377)
技术(26900)
业经(24168)
经济研究(23833)
财经(23244)
(19781)
问题(19602)
(19401)
(16612)
图书(16438)
国际(16378)
理论(15791)
科技(15647)
技术经济(15621)
商业(15151)
现代(15126)
共检索到4733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淳  
经济全球化增强了各国(地区)贸易政策之间的关联。一国贸易政策的制定必须考虑其对其他国家(地区)的影响,以及后者的反应和可能的应对措施。这种相互之间的博弈发生在多边、区域、双边、单边各个层次,而且各个层次之间也在进行着相互的博弈,构成了一国(地区)动态的贸易政策体系。在此背景下,贸易政策在各国(地区)之间具有了"示范"和博弈效应,各国要么跟进,要么模仿,都在不同程度地对其他国家的贸易政策做出反应。本文从战略性区域经济一体化策略、"301条款"单边措施、贸易摩擦三个角度论述了各类贸易政策的博弈效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徐洁香  邢孝兵  
本文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了述评。虽然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基本模型证明了在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条件下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可以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但是其结论的得出依赖于一些严格的假定前提。许多学者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基本模型做了多方向的扩展,尝试改变假定前提以检验其结论是否成立,大部分都得出了否定的结论。实证研究表明战略性贸易政策对贸易量的影响是显著的,但是对福利水平的影响很小。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余道先  刘威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以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和规模收益递增为理论基础,以战略性出口政策、战略性进口政策和进口保护促进出口的政策为主要观点。其基本结论为:政府可以通过一定的贸易干预政策改变本国厂商与外国厂商之间的博弈关系,使博弈的结果有利于本国厂商,从而提高国民福利。20多年来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扩展、反驳和修正促进了理论的发展。未来的研究将更注重理论的深化和实证的丰富。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伟丽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两个基本理论内涵被众多学者从诸多领域进行了扩展。本文将这一理论的扩展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基本模型的扩展、引入不完全信息和信息不对称、政策工具选择的新视角、贸易产品的新视角、各国和世界整体福利的新视角。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徐元康  
比较优势具有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要素禀赋结构的改善而动态升级的内在属性,它与战略性贸易政策之间是一种非对称性互补关系:比较优势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要素禀赋基础;同时,比较优势在动态升级中也常常会遇到诸多阻碍而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干预,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帮助下,既可以促进比较优势的动态升级,也可以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通过构建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比较优势动态升级的理论模型,分析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比较优势动态升级的关联机制,可得出结论:战略性贸易政策有利于技术创新,能够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以帮助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赢得先动优势,从而促进比较优势的动态升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荆林波  袁平红  
作为政府干预的重要理论之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最先由Barbara J.Spencer & James A.Brander于1985年首先提出,现已成为新贸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贸易政策理论不同的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突出了垄断竞争市场下公共政策的重要性,给贸易政策提高一个国家的福利留下了空间。本文介绍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产生背景和基本框架,并从政府承诺能力、信息不对称、政策工具非线性、社会资金成本、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参与国的经济发展差异、中间产品贸易以及战略联盟等方面,梳理了其关键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曹玉平  
已有关于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研究大多是从利润转移视角进行的,而本文立足LDCs的国情,从外部经济视角出发,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与内生技术增长理论相结合,构建了南北R&D补贴博弈与内生技术创新的理论模型,探讨了政府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如何在国际博弈背景中帮助技术落后国企业赢得技术创新的竞争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适应于LDCs国情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在实施目的、手段、结果和策略原则上与利润转移理论的差异。这一新的研究视角更切合LDCs的现实约束和产业发展目标,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龙晓柏  洪俊杰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要理论观点在于强调出口贸易优势的形成机制不仅取决于出口贸易体的内生禀赋条件,政府的出口政策支持系统也非常重要。就我国省际贸易发展的内在动因与政策条件而言,省际战略性贸易政策具有不同的禀赋特征,省际出口绩效差异性显著,东部省际政府战略性贸易政策水平及其效率高,而内陆省份战略性贸易政策水平及其效率均要落后于东部省份,处于国际贸易分工价值链的低端。本文在分析省际政府战略性贸易政策与出口经济的博弈机制及现阶段省际出口绩效主要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计量因素模型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省际政府战略性贸易政策对省域出口发展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琴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以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别化为基础的不完全竞争模型。通过对该贸易政策理论基本内容、实施中所需的条件的阐述,为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判断。并结合中国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结构、产业结构和政府的行为素质,对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实施的政治经济条件进行分析,判断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特定行业的可行性。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杨长志  
70年代以来,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摆脱传统贸易理论中假定条件的束缚,将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引入对贸易的分析,形成了新贸易理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当前最具影响力的贸易政策——战略性贸易政策。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正确实施可以增进本国的福利,虽然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有很多局限性,但在印度的软件业,战略性贸易政策得到了很好的实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文远  
日本经济政策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有较大影响。本文针对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实施的途径和目标产业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对整个世界经济秩序的可能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谢申祥  石慧敏  张铭心  
本国企业通过第三国中间商向第三国出口产品,并与另一国直接向第三国出口的企业进行产量竞争,本国企业根据其谈判势力大小确定其出售给中间商的产品价格。在此背景下,本文考察了一国最优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研究结果表明,谈判势力影响到本国政府抽取中间商的利润,进而影响本国政府的出口贸易政策选择。对另一国政府而言,其贸易政策的选择则受到企业进入市场的时序与企业谈判势力的影响。此外,两国出口政策的博弈并不一定会导致"囚徒困境"。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广军  崔鹏程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是目前国际贸易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最为活跃的理论之一。它从不完全竞争的世界市场出发,并结合规模经济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前沿问题。本文主要研究战略性贸易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剖析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基本观点,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探讨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的意义和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