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34)
2023(15162)
2022(12223)
2021(11165)
2020(8883)
2019(20207)
2018(20104)
2017(38363)
2016(21049)
2015(23575)
2014(23722)
2013(22713)
2012(20747)
2011(18955)
2010(19501)
2009(17565)
2008(17308)
2007(15870)
2006(14150)
2005(13080)
作者
(60751)
(50352)
(50259)
(47812)
(32337)
(24004)
(22659)
(19529)
(19195)
(18240)
(17187)
(16936)
(16402)
(16297)
(15735)
(15502)
(14981)
(14805)
(14591)
(14316)
(12776)
(12597)
(12506)
(11495)
(11433)
(11379)
(11377)
(11276)
(10339)
(10022)
学科
(93162)
经济(93088)
(56370)
管理(54937)
(44781)
企业(44781)
方法(34308)
数学(29518)
中国(29475)
数学方法(28894)
(26723)
地方(25434)
业经(23788)
农业(18164)
(17098)
(16897)
(16409)
理论(16230)
(15768)
银行(15740)
(15405)
贸易(15391)
(15257)
(15250)
金融(15248)
(15206)
技术(15059)
产业(14935)
(14844)
地方经济(13962)
机构
学院(297156)
大学(290922)
(118995)
经济(116310)
管理(108898)
研究(104409)
理学(92691)
理学院(91617)
管理学(89619)
管理学院(89076)
中国(78058)
科学(64163)
(62900)
(53446)
(53155)
(50262)
研究所(48154)
(47100)
中心(46597)
业大(42992)
财经(41876)
(41605)
师范(41165)
北京(40079)
农业(38972)
(38337)
(38235)
(37838)
经济学(35825)
技术(35559)
基金
项目(194167)
科学(152550)
研究(144144)
基金(136612)
(119210)
国家(118168)
科学基金(100924)
社会(89885)
社会科(85326)
社会科学(85306)
(79653)
基金项目(70639)
教育(67913)
(66025)
自然(63740)
自然科(62332)
自然科学(62320)
自然科学基金(61167)
编号(59782)
资助(56448)
成果(48590)
(47469)
重点(44818)
课题(43954)
(41219)
(41200)
创新(38401)
发展(38081)
(37444)
(36625)
期刊
(139944)
经济(139944)
研究(89292)
中国(67526)
(48540)
学报(45418)
管理(44383)
教育(44168)
科学(42855)
(39639)
大学(34968)
农业(33253)
学学(32750)
(29977)
金融(29977)
技术(29905)
业经(25726)
经济研究(22892)
财经(20482)
问题(18171)
(18055)
(17829)
统计(14784)
技术经济(14772)
商业(14728)
科技(14333)
职业(14081)
(14037)
(13915)
论坛(13915)
共检索到4590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洪昌  
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陷入了"高端产业、低端制造"的困境。虽然头顶高端产业的名头,但在全球产业链中却被低端锁定,因此选择合适的产业培育模式与发展路径,对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发展至关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存在着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及民间主导型三种基础模式,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发展进程,还可以采用产业技术路线图牵引的产业自主创新驱动模式、模块化创新驱动模式、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培育模式、加速器培育模式等几种特殊培育模式,还可以通过加强产业管理体制改革、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等途径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吕波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调整产业布局和升级产业结构的重要战略举措。文章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内容进行梳理后,重点论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动因和培育路径,提出了选准新兴产业项目、加快新旧产业融合和优先发展制造业的服务业等可资借鉴的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玉强  
地域差异和产业基础不同,导致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模式有不同的类型和特点。文章系统总结了理论层面的成果和对实践层面的探索,基于产业来源、依靠主体、技术创新方式和侧重领域等视角,对其进行分类,进而对不同类型培育模式的内涵、运行机制或方式,以及自身优势和不足等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模式应用的合理化和有效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洪昌  刘洪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培育离不开重大海洋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的紧密结合,海洋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是推动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两大原动力。在分析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内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创新双螺旋视角构建区域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双螺旋培育模式;以江苏省为例,探寻基于创新双螺旋视角下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为区域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顾海峰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引导经济资源配置的重要动力机制。"十二五"期间,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而金融体系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具有核心的支持作用。文章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的金融支持过程及体系,在此基础上,以上海为例,设计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昌林  王君  姜江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发展规律(一)科学内涵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建立在重大前沿科技突破基础上,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体现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潮流,而目前尚处于成长初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小明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高度融合,既代表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又代表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对地方未来经济可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决定性促进和导向作用。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理论、基本特征和风险、基础条件及驱动因素的综合分析,提出地方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具体路径与策略措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忠寿  王世文  
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部分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但是,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坚持系统性、动态性、比较优势与阶段性原则相结合;坚持企业主体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相结合;坚持技术创新推动和市场需求拉动相结合;坚持基础创新和应用创新相融合;坚持鼓励微小中企业发展和产业重组并购相结合;营造积极创新的文化氛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丁娟  葛雪倩  
文章从制度供给和市场培育的角度,选取十个技术指标,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对2006-2011年不同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和技术指标之间的关联度分别进行了计量分析,得出以下结果:海洋科研经费收入和科研人员比例对海洋资源开发业的影响相对较大,对与陆域经济紧密关联的船舶制造业影响相对较小;市场开放和外资引进对我国海水利用业和海洋油气业的发展发挥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各类海洋新兴产业与金融相关率的关联度都普遍不高;在市场培育方面,海洋电力业与需求收入弹性的关联度最高。文章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并据此推导出相应的政策涵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何立峰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印发文件,就这项工作作出部署、提出要求。当前,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全面总结去年以来的工作,分析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安排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一、充分肯定成绩,战略性新兴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何立峰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印发文件,就这项工作作出部署、提出要求。当前,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全面总结去年以来的工作,分析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安排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一、充分肯定成绩,战略性新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吕政  
中国自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稳定经济增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实践,既积累了新的经验,也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需要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进行总结和研究。《中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跟踪研究》是东北财经大学肖兴志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产业发展新趋势及我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镝  黄成明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符合国家未来发展战略目标、具有自主核心技术、能产生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可以认为,拥有原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昌智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立足当前渡难关、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不仅会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起重要的支撑作用,还将引领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在危机中得以历练和发展的风险投资行业,将成为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最活跃的一支力量。要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和运作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政府有意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等关键领域或处于种子期、成长期的创业企业,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专业化、规范化的投资运作渠道;要推动风险投资中介组织发展,加强行业自律和行业监管;要积极探索发展场外交易市场,有效拓宽风险投资进入与退出渠道;...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利政  
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各国的共识。如何选择合适的产业发展模式是我国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从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发展看,技术约束是我国面临的主要内部约束。本文从技术生命周期和技术水平的国际比较优势的视角,分析了在不同阶段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所适宜的模式,指出选择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模式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