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71)
- 2023(10226)
- 2022(8497)
- 2021(7917)
- 2020(6505)
- 2019(14304)
- 2018(13743)
- 2017(26632)
- 2016(13738)
- 2015(14873)
- 2014(14206)
- 2013(13826)
- 2012(12738)
- 2011(11379)
- 2010(11820)
- 2009(11176)
- 2008(10260)
- 2007(9551)
- 2006(8309)
- 2005(7515)
- 学科
- 济(55564)
- 经济(55522)
- 业(49953)
- 管理(44751)
- 企(44364)
- 企业(44364)
- 融(26136)
- 金融(26136)
- 银(24032)
- 银行(24021)
- 行(23350)
- 中国(21869)
- 方法(20511)
- 技术(17611)
- 数学(16893)
- 数学方法(16721)
- 业经(16235)
- 财(15439)
- 地方(15369)
- 制(14857)
- 农(14165)
- 产业(12539)
- 技术管理(12417)
- 中国金融(11246)
- 务(11014)
- 财务(10989)
- 财务管理(10971)
- 企业财务(10583)
- 理论(10435)
- 农业(9993)
- 机构
- 学院(187621)
- 大学(183551)
- 济(82621)
- 经济(81003)
- 管理(74683)
- 理学(64270)
- 理学院(63647)
- 管理学(62828)
- 管理学院(62448)
- 研究(61563)
- 中国(52624)
- 财(38316)
- 京(36834)
- 科学(34204)
- 财经(30598)
- 中心(29893)
- 所(29219)
- 江(28655)
- 经(27683)
- 研究所(26425)
- 农(26106)
- 经济学(25976)
- 州(23808)
- 业大(23704)
- 经济学院(23413)
- 北京(22995)
- 财经大学(22919)
- 院(22490)
- 范(22027)
- 商学(22015)
- 基金
- 项目(124131)
- 科学(100213)
- 研究(93596)
- 基金(90547)
- 家(77769)
- 国家(77095)
- 科学基金(67868)
- 社会(61836)
- 社会科(59083)
- 社会科学(59071)
- 省(50863)
- 基金项目(47618)
- 教育(42033)
- 自然(41963)
- 划(41193)
- 自然科(41113)
- 自然科学(41105)
- 自然科学基金(40489)
- 编号(36244)
- 资助(35619)
- 创(32999)
- 创新(29793)
- 成果(28879)
- 发(28737)
- 重点(28061)
- 部(26739)
- 课题(26169)
- 国家社会(25824)
- 性(24917)
- 业(24387)
共检索到287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兰军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金融创新和投融资体系支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红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经济可持续稳健发展至关重要,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和金融业的发展水平,吸收借鉴国外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经验,加快金融创新,保障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1.加大信贷创新,发挥银行金融机构的媒介职能,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谭先国 王春平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与发展需要经历培育和成长的前期过程,需要强有力、系统性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程宇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是创新驱动的过程。本文在辨析投资驱动与创新驱动的基础上,阐述了技术创新导向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制度安排,详细分析了具有"适应性效率"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制度安排的特征,包括金融制度结构的灵活度、制度结构的耦合度以及制度变革的适应性。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金融制度 适应性效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叶生新 李绍华
金融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具有核心支持作用,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融资需求具有差异性,亟须创新金融服务解决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融资难问题。文章认为,金融机构应提高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认识,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和特点,完善金融服务链,增强金融服务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功能与合力。
关键词:
金融创新 战略性新兴产业 融合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星 蔡琦
文章通过构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创新能力的统计测度指标体系与统计测度模型,选取2015年我国4个直辖市和27个省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比较探究了我国各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创新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4个直辖市中,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创新能力最强;27个省份中,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创新能力最强,江苏省则紧随其后。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肖兴志 谢理
本文首先利用SFA模型测算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效率,然后通过面板To-bit模型分析了企业规模和不同的创新方式对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路径,以及不同产权结构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效率水平整体上较低,企业规模与创新效率呈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比较显著,而技术改造和消化吸收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不同的产权结构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并不相同,国有产权与创新效率呈现负向关系,而非国有产权与创新效率呈正向关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星 刘林
文章基于2014年的实际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选取的11个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创新能力进行了国际比较。结果表明,在11个国家中,从对各个主成分的评价结果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创新的环保能力较强的国家依次为中国、美国和日本,投入产出总体能力较强的国家依次为美国、中国和日本,而生态创新知识的创生能力较强的国家依次为英国、韩国和中国。从综合评价结果来看,中国和美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创新能力最强,其次为日本、韩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国家,而加拿大、俄罗斯和澳大利亚3个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创新能力则相对较弱。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生态创新能力 国际比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娜娜 胡斌 杨坤
本文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结果表明: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因素是技术转化能力、技术产出能力、同质组织之间的协作、社会创新文化氛围和技术开发能力,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荣 张冀新 胡维丽
选取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作为创新产出指标,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研究其创新转化效率及极化效应。研究得出:我国专利申请导向的产业创新转化效率为0.864,而专利授权导向的创新转化效率仅为0.398;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的区域极化效应呈现倒U型,四大板块区域内差异高于区域间差异,东部、中部、东北部三大板块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存在收敛;七大产业间,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能力的极化效应高于其他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四类专利申请主体中,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创新极化效应减弱。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冬梅
区域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对促进区域知识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基于我国31个省际截面数据,对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报告了两者之间协同发展的重要性,通过采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方法,进行了相关统计调查,反映了我国各省市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程度普遍偏低的问题,取得东部地区与中、西部耦合协调度差距较为明显,大部分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滞后于技术创新水平的研究成果,给出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的开发、通过区域相互交流,促进技术转移和扩散,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技术转移 技术扩散 金融资本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越 封伟毅 李志欣
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开发性创新和探索性创新属性不同,如何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元创新能力建设的核心,也是直接影响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从双元创新的平衡性和互补性两个维度出发,分析了创新性产业政策、行业FDI、产业集聚、研发资金投入、科研人员投入五个方面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元创新协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业FDI、研发资金投入能够显著促进双元创新的协同性发展;科研人员投入与双元创新协同性呈负相关;产业政策、产业集聚与双元创新协同性的关系未能证实。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与规模比及创新性产业政策具体内容进一步分析,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前期发展和积累暴露出创新性产业政策对双元创新具有异向性作用、不同类型创新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结构急需优化等问题。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元创新协同发展考虑,创新性产业政策侧重点应向培育长期探索性创新能力转变,协同引导产业集聚;积极吸引外资,适度扩大开放;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提高资金利用率;培养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优化科研人员结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娜娜 胡斌 杨坤
本文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结果表明: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因素是技术转化能力、技术产出能力、同质组织之间的协作、社会创新文化氛围和技术开发能力,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丽艳 苗成林
更新整合的目的在于将分散的能力凝聚成核心能力。文章围绕该问题,基于熵权TOPSIS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排序。通过考虑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积极因素和障碍因素,构造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分析技术创新能力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之处,采用熵权TOPSIS法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更新整合策略。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文章所采用的评价方法不仅避免了人为因素对赋权的主观性影响,解决了样本数量要求过高和评价指标数据分布条件的限制,而且能够筛选出恰当的更新整合对象,使更新整合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美平
1.以自组织共生单元创新为主来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研发。自组织理论认为系统要从无序(低级有序)状态向有序(高级有序)状态演进与发展,就必须不断地打破封闭、半封闭的平衡状态,营造非平衡态,扩大对外开放,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与能量的交换,引进负熵。高校和专门科研机构恰好是一个自组织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