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12)
2023(18030)
2022(15477)
2021(14319)
2020(11860)
2019(27160)
2018(26935)
2017(51853)
2016(28141)
2015(31327)
2014(31476)
2013(31259)
2012(29352)
2011(26839)
2010(27260)
2009(24933)
2008(24485)
2007(21973)
2006(19730)
2005(17922)
作者
(85031)
(70612)
(70210)
(67065)
(45222)
(34061)
(31842)
(27588)
(26864)
(25506)
(24230)
(23954)
(22957)
(22751)
(22351)
(21888)
(21074)
(20608)
(20389)
(20267)
(17835)
(17715)
(17299)
(16312)
(15962)
(15907)
(15786)
(15558)
(14509)
(14058)
学科
(131554)
经济(131436)
管理(78795)
(76447)
(63117)
企业(63117)
方法(49823)
数学(42178)
数学方法(41717)
中国(35321)
(32269)
地方(32046)
业经(29299)
(29248)
(27634)
(23235)
农业(21960)
(21198)
贸易(21182)
(20437)
(19702)
银行(19634)
理论(19602)
(19405)
金融(19404)
(19166)
(18918)
技术(18507)
地方经济(18434)
环境(18375)
机构
大学(409780)
学院(407899)
(169629)
经济(165964)
管理(154906)
研究(149583)
理学(132512)
理学院(130911)
管理学(128658)
管理学院(127927)
中国(110247)
科学(92894)
(89446)
(77563)
(76172)
(71380)
研究所(70512)
中心(65194)
(62353)
业大(61531)
财经(59845)
北京(57275)
农业(55907)
(55133)
师范(54492)
(54249)
(54244)
经济学(51296)
(50083)
经济学院(45747)
基金
项目(271023)
科学(211917)
研究(195436)
基金(195027)
(171924)
国家(170488)
科学基金(144372)
社会(122691)
社会科(116262)
社会科学(116229)
(106453)
基金项目(102537)
自然(94111)
自然科(91869)
自然科学(91843)
自然科学基金(90236)
(90092)
教育(88901)
资助(81158)
编号(78182)
成果(64487)
(61835)
重点(61629)
(59060)
(55820)
课题(55793)
创新(52136)
科研(51454)
国家社会(50269)
教育部(50051)
期刊
(198780)
经济(198780)
研究(127084)
中国(84814)
学报(68469)
(65339)
科学(62934)
管理(61008)
(56485)
大学(50950)
学学(47997)
教育(46523)
农业(44971)
(38365)
金融(38365)
技术(35629)
经济研究(32426)
业经(31653)
财经(30134)
(26036)
问题(25351)
(23663)
技术经济(21178)
图书(20932)
科技(19756)
(19393)
现代(18915)
理论(18762)
商业(18727)
(18578)
共检索到6261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孟玉静  
我国处于投资导向的经济发展阶段,金融危机的爆发加速了比较优势的变迁,凸显了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压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经济发展迈向创新导向阶段、实现起飞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动力。产业集群、尤其是地理集中性的产业集群,是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最强劲产业竞争优势的"摇篮"。因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加速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晓强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更多地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带动。一、制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主要思路2009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我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国家先后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凌霄  周敏  
通过选取多项指标构造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12年度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作用水平,结果发现:1两者的协调度还处于中低水平,除个别发达省份以外,大多数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滞后于区域经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刺激;2从空间分布上看,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表现为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不断下降的趋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肖兴志  韩超  赵文霞  邓菁  齐鹰飞  曹志来  郭晓丹  万丛颖  李姝  王建林  王岭  王雅洁  李少林  
产业升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通过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升级是当前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本文从产业升级的发展模式与升级的实现形式出发,论述产业升级的理论基础,讨论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应考虑的因素及其形成路径。根据中国实践,讨论中国产业升级的发展趋势,并对低碳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做了分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何立春  
新型城镇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国家经济社会进步的重大战略,对推动经济社会进步有着显著的现实意义,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能够把新型城镇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结合,释放更为充足的经济发展效能。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对经济发展中的新型城镇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面阐述,引申出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并对其内在支撑依据和战略意义进行了总体说明,多维度提出发展新型城镇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推进产城融合模式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红英  贺正楚  张训  
从产业升级的发展模式与升级的实现形式出发,论述产业升级的理论基础,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作用机制,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尹政平  
低碳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使得低碳经济成为可能。因此,世界各国纷纷出台各种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以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抢占制高点。中国低碳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兴未艾,面临着缺乏核心技术、地方盲目跟风和有效市场需求不足等几大问题,对低碳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系也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需要将提高自主研发水平与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相结合,将发展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将政府培育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以促进我国低碳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元  孙新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是我国进一步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措施,更是着眼未来,掌握发展主动权,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抉择。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我国应把节能与新能源产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主导产业来抓。这是因为:一是能源问题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使得节能与新能源产业受到了各国的高度关注,以低碳为中心的科技经济竞争成为未来世界竞争的重要方向;二是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为应对气候变化又做出了重大的自主减排承诺,这些因素决定了节能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在当今中国更为重要和迫切;三是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可...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国民  陈东  
本文从全新视角界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五要素,具体论及中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条件,并型构了"四环"层级相互联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动态演化模型,对不同生命周期下新兴产业集群的主要特征、优势、劣势、典型轨迹、政策干预五个维度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发展实践进一步提出了集群发展的四个新动向,对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新新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抉择。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载体,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关键因素。本文在对新兴产业的发展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就新兴产业的内涵和特征、新兴产业的分类进行了研究,提炼出了新兴产业的选择标准和培育准则,探讨并提出了培育和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选择。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扬  沈志渔  
本文通过梳理和回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相关文献,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规律,具体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内涵、创新发展条件、创新发展过程和创新发展政策。发展过程和发展政策均以发展条件为基础,在阐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对三种典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进行比较,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规律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枝茂  
本文基于战略新兴产业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递进关系,探讨战略新兴产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最后以经济发展为导向,提出充分发挥战略新兴产业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效应的可行之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课题组  肖兴志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内涵理论界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尚未形成一致意见,学者们根据中央领导的讲话和国务院近期颁布的指导方针,将含义分为战略性和新兴性两部分,并赋予其性质上的诠释。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背景,借鉴社会各界的主流观点,本文认为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需分别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少华  
中国式的地方经济分权为地方竞争创造了前提条件,这是经济分权破解"中国奇迹"之谜的主要原因。现阶段要利用经济分权来促进我国产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经济方式转变,关键是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评价体系,实施科学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科学地贯彻和执行国家产业政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昌林  王君  姜江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发展规律(一)科学内涵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建立在重大前沿科技突破基础上,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体现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潮流,而目前尚处于成长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