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40)
2023(15806)
2022(13784)
2021(12727)
2020(10568)
2019(24333)
2018(24058)
2017(46732)
2016(25112)
2015(27747)
2014(27365)
2013(27107)
2012(24818)
2011(22329)
2010(22325)
2009(20314)
2008(20016)
2007(17763)
2006(15351)
2005(13392)
作者
(70580)
(58554)
(58195)
(55469)
(37531)
(28156)
(26391)
(22797)
(22091)
(21081)
(19985)
(19717)
(18674)
(18432)
(18128)
(17963)
(17492)
(17406)
(16841)
(16737)
(14398)
(14355)
(14162)
(13296)
(13058)
(13029)
(12968)
(12892)
(11773)
(11572)
学科
(104266)
经济(104166)
管理(78632)
(77191)
(66687)
企业(66687)
方法(48934)
数学(42036)
数学方法(41626)
中国(26016)
(25933)
(25662)
业经(24928)
地方(22325)
技术(21612)
(20386)
(18795)
(18529)
贸易(18519)
(17951)
理论(17602)
农业(17504)
(16867)
财务(16797)
财务管理(16764)
(16213)
企业财务(15978)
(15618)
(15590)
银行(15553)
机构
大学(354685)
学院(353596)
管理(146128)
(142907)
经济(139924)
理学(127751)
理学院(126409)
管理学(124491)
管理学院(123810)
研究(112955)
中国(82794)
(73923)
科学(69062)
(64715)
(54657)
财经(52798)
(52184)
中心(51215)
业大(50993)
(50825)
研究所(49949)
(48087)
北京(46196)
(45666)
师范(45265)
经济学(42903)
(41558)
(41504)
农业(40801)
财经大学(39508)
基金
项目(245893)
科学(195651)
研究(180970)
基金(179883)
(155647)
国家(154392)
科学基金(134635)
社会(115801)
社会科(109971)
社会科学(109947)
(96682)
基金项目(95622)
自然(87446)
自然科(85480)
自然科学(85463)
自然科学基金(83990)
教育(83202)
(80639)
资助(73647)
编号(72700)
成果(58451)
(54671)
(54315)
重点(54289)
(52338)
创新(50353)
课题(50094)
国家社会(47428)
教育部(47219)
人文(46650)
期刊
(150619)
经济(150619)
研究(101300)
中国(65610)
管理(54905)
学报(52990)
科学(49851)
(48176)
(46274)
大学(40589)
教育(39854)
学学(38133)
农业(32303)
技术(30769)
(29016)
金融(29016)
业经(25915)
财经(25606)
经济研究(24540)
(21914)
问题(19486)
图书(18997)
科技(18601)
技术经济(18028)
(17488)
理论(16802)
商业(16766)
现代(16035)
实践(15323)
(15323)
共检索到5044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敬文  李一卿  陈建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中国经济新时代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缺失等问题仍比较突出。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对于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构建集群创新网络结构、网络能力、知识协同与协同创新绩效的关系模型,并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研究发现:集群创新网络结构、网络能力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协同创新绩效具有显著影响,知识协同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结构、网络能力与协同创新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对于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国巍  邵云飞  刘博  
运用"网络的网络"、联结强度和块模型整合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协同度测度模型,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间、学研间和产学研间的协同创新网络协同度。基于我国航空航天装备制造、3D打印和新能源汽车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联合发明专利数据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航空航天装备制造、3D打印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协同创新整体处于低网络协同度状态,企业协同创新和学研协同创新都具有高网络协同度,而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低网络协同度;考虑联结强度的加权网络更符合现实,联结强度、平均度数中心度是保障企业协同创新和学研协同创新高网络协同度的重要条件,核心—边缘结构稳定性是保障产学研协同创新高网络协同度的重要条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国巍  邵云飞  刘博  
运用"网络的网络"、联结强度和块模型整合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协同度测度模型,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间、学研间和产学研间的协同创新网络协同度。基于我国航空航天装备制造、3D打印和新能源汽车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联合发明专利数据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航空航天装备制造、3D打印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协同创新整体处于低网络协同度状态,企业协同创新和学研协同创新都具有高网络协同度,而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低网络协同度;考虑联结强度的加权网络更符合现实,联结强度、平均度数中心度是保障企业协同创新和学研协同创新高网络协同度的重要条件,核心—边缘结构稳定性是保障产学研协同创新高网络协同度的重要条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敬文  谢翔  陈建  
在经济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进一步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水平已成为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组织间知识共享视角,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属性和技术创新特征,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绩效的分析模型,并运用PLS-SEM模型算法,对选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有效样本问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组织间知识共享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直接作用;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对协同创新绩效具有显著影响;同时企业知识整合和知识吸收能力在组织间知识共享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研究对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提升区域协同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汪秀婷  
在分析协同创新特点、效应的基础上,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趋势和产业特性,基于系统视角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网络模型,对协同创新网络模型中的四个基本构面以及协同创新的路径进行了研究,并进而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网络的四种能力及其基于生命周期阶段的动态演化方向与策略。该研究对推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同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娜  李波  
建立以集群内企业和科研院所为博弈主体的双方演化博弈模型,通过稳定策略分析可知,确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是各方保持协同治理的核心;同时加入一些奖励惩罚机制以及信息共享机制对各主体具有激励作用,政府的监管,则进一步优化对企业间的协同治理。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向阳  曹勇  
通过对武汉城市圈和珠三角地区的10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485名研发人员和中高层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构建了政府支持、创新开放度对知识治理和知识转移关系的调节效应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层级回归分析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创新网络知识治理(包括市场机制、社会机制、层级机制)对知识转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支持对企业创新网络知识治理和知识转移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效应;创新开放度对企业创新网络知识治理的市场机制、层级机制和知识转移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效应,而对社会机制和知识转移的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武汉城市圈的市场机制作用相对社会机制和层级机制的作用来说不明显,而珠三角地区的市场机制、社会机制以...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敬文  李晓园  徐莉  
协同创新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升产业技术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属性,在界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主体的互动关系。并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集群协同创新复制动态模型,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主体间协同创新发生机理及其动态演化过程,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促进策略。研究结果对于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能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欧坚强  牟绍波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是由核心企业主导下的知识生产、扩散和应用所形成的核心企业创新网络。本文在回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集群创新网络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核心企业主导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内涵和结构。创新网络治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关键。核心企业的知识控制力对创新网络治理起着决定性作用。文章从知识权力视角,基于信任、知识控制力和知识影响力等构建了核心企业主导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治理机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曼  菅利荣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仍面临着"高端产业,低端技术"的发展困境,如何突破产业关键技术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是突破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及前瞻性技术的核心环节,中国正在兴起的产业技术研究院、航空高技术产业园等跨组织知识集成平台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平台。本文依托跨组织知识集成平台探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机制,构建了创新主体间的灰靶双边匹配模型,并采用平衡计分法建立了以创新能力为重要衡量标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通过案例进行了分析,证明了其有效性和实用性,可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曼  菅利荣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仍面临着"高端产业,低端技术"的发展困境,如何突破产业关键技术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是突破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及前瞻性技术的核心环节,中国正在兴起的产业技术研究院、航空高技术产业园等跨组织知识集成平台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平台。本文依托跨组织知识集成平台探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机制,构建了创新主体间的灰靶双边匹配模型,并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燕青  何地  
本文以"主体-技术"协同视角来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网络形成的内在机理和分类模式。在结合2-模网络理论基础上,从核心技术和创新主体两个维度出发,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网络分为单核心实验室型、单核心产业链型、单核心辅助型、单核心复合型、多核心实验室型、多核心产业链型、多核心辅助型和多核心复合型。同时,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除了单核心辅助型和多核心辅助型之外,其它6种模式均存在,并进一步对其创新网络的分类模式及相关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燕青  何地  
本文以"主体-技术"协同视角来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网络形成的内在机理和分类模式。在结合2-模网络理论基础上,从核心技术和创新主体两个维度出发,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网络分为单核心实验室型、单核心产业链型、单核心辅助型、单核心复合型、多核心实验室型、多核心产业链型、多核心辅助型和多核心复合型。同时,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除了单核心辅助型和多核心辅助型之外,其它6种模式均存在,并进一步对其创新网络的分类模式及相关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曼  菅利荣  
界定基于产学研跨组织知识集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集群网络的内涵;设计其创新集群网络的结构;提出创新集群网络的发展模式以及演化路径;探究如何依托产学研跨组织知识集成机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集群网络的政策措施,旨在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集群的培育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高长海  
基于演化博弈论的分析框架,探讨政府行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创新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经济群落中"创新型"企业的比例与两类产业协同创新的程度紧密相关,政府对企业创新成果的保障机制或法制因素十分重要,政府对企业创新的奖励和对不创新企业的处罚行为能够促进企业进行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