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75)
2023(8139)
2022(6867)
2021(6652)
2020(5440)
2019(12319)
2018(12010)
2017(23660)
2016(12841)
2015(14090)
2014(13976)
2013(13856)
2012(13068)
2011(11324)
2010(11368)
2009(10070)
2008(10247)
2007(9121)
2006(7582)
2005(6669)
作者
(34580)
(28833)
(28406)
(27401)
(18459)
(13925)
(13080)
(11023)
(10790)
(10555)
(9613)
(9602)
(9297)
(9151)
(9052)
(8716)
(8650)
(8404)
(8136)
(8079)
(7074)
(7068)
(6862)
(6547)
(6520)
(6486)
(6374)
(6287)
(5857)
(5726)
学科
(51463)
经济(51419)
管理(39522)
(39011)
(32706)
企业(32706)
(25962)
方法(19592)
数学(16671)
数学方法(16492)
(15491)
地方(15378)
中国(13816)
财政(12926)
业经(12923)
(12246)
(12112)
财务(12096)
财务管理(12047)
企业财务(11446)
(10575)
产业(9955)
农业(9943)
(9299)
(8878)
技术(8781)
(8648)
理论(8079)
(7897)
银行(7887)
机构
学院(171971)
大学(168851)
(70489)
经济(68992)
管理(65383)
研究(57596)
理学(56586)
理学院(55925)
管理学(55087)
管理学院(54735)
中国(43248)
(40308)
(35313)
科学(35105)
(28596)
财经(28382)
(27655)
(26607)
中心(26263)
研究所(25590)
(25477)
业大(24276)
(22228)
师范(22013)
北京(21678)
农业(21556)
经济学(21234)
(21218)
(21069)
财经大学(20640)
基金
项目(114925)
科学(90527)
研究(85157)
基金(82651)
(71572)
国家(70954)
科学基金(61146)
社会(53973)
社会科(51278)
社会科学(51264)
(46137)
基金项目(44073)
自然(39162)
自然科(38258)
自然科学(38250)
教育(38196)
(37993)
自然科学基金(37587)
编号(34469)
资助(33350)
成果(27843)
(25945)
重点(25644)
(24878)
(24504)
课题(24167)
(23309)
创新(22842)
国家社会(22050)
科研(21562)
期刊
(80044)
经济(80044)
研究(52168)
(36502)
中国(34918)
(25185)
学报(25181)
管理(24188)
科学(23796)
大学(19348)
学学(18307)
农业(17032)
教育(16550)
(15166)
金融(15166)
财经(14480)
技术(14169)
业经(14000)
经济研究(13280)
(12571)
问题(10928)
财会(9344)
(9187)
会计(8620)
(8507)
现代(8309)
(8289)
技术经济(7979)
商业(7884)
科技(7698)
共检索到2592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熊勇清  李晓云  黄健柏  
以光伏产业为例,从"供给端"与"需求端"比较视角分析了财政补贴适度偏向"需求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分析表明:现行"供给端"财政补贴方案对于促进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产能非理性扩张、过度依赖出口和国内市场严重滞后等一系列问题;财政补贴适度偏向"需求端"有利于快速启动国内需求市场,并且能够激发中上游"供应端"的积极性;财政补贴是破解我国光伏产业等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所面临的"产能过剩"困境的有效手段。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艺明   马晴晴  
为了促进光伏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财政补贴是常见的政策工具。针对财政补贴是否能够通过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以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文以2006—2021年中国光伏产业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财政补贴对企业间资源配置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财政补贴的提升显著降低了光伏企业间的生产率离散度,促进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财政补贴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光伏企业间的资源错配程度平均下降约0.021个百分点。该结论在经过指标替换、考虑反倾销和反补贴政策影响、内生性分析以及政策外生冲击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国有企业、在位企业、产业链下游企业以及位于光照资源较缺乏地区的企业,财政补贴对资源配置的促进效应更加明显。机制检验显示,财政补贴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推动企业规模均等化以及降低研发风险机制促进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本文分析了财政补贴对光伏产业资源配置效率的促进作用,丰富了新兴产业资源配置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为精准实施财政补贴政策促进光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支持。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洋林  储德银  张长全  
本文在理论阐释财政补贴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基础上,运用2010~2015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据,实证考察了财政补贴激励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的效应。研究表明:第一,财政补贴虽激励了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增长,但对人力资本投入的激励效应并不明显;第二,研发费用对创新产出具有不稳健的激励效应,且非国有企业财政补贴激励效应较为显著,但其效应低于国有企业;第三,财政补贴总体上有利于企业创新产出,但该激励效应在国有企业并不显著。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宇  罗悦  
该文以外需引导和政府补贴作为切入点,分析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的内在逻辑。通过构建一个基于不确定需求以及古诺竞争的厂商进入模型发现,以国外市场需求为导向,并且政府给予大量补贴的发展模式,会对竞争主体产生激励扭曲,厂商的过度进入最终导致相关产业的产能过剩。以光伏产业为例,选择2008-2015年沪深两市中主营业务属于光伏概念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光伏企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情况,且外需依赖程度越大,政府补贴越多,产能过剩越严重,而研发投入的提高有助于提高产能利用率。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储德银  杨姗  宋根苗  
在系统诠释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活动的作用机制及其激励效应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与采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实证考察与多维比较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投入的激励效应,结果发现: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投入产生正向激励效应,但对企业研发费用投入的激励效果要优于人力资本投入;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费用投入的激励效果基本相同,但二者对人力资本投入的激励效果存在一定差异,且主要表现为税收优惠的激励效果并不显著;企业资产规模与负债水平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投入正相关,企业盈利水平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费用投入正相关但不显著,而与人力资本投入...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储德银  纪凡  杨珊  
本文在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补贴与税收优惠政策现状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运用沪市13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实证考察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对其专利产出的影响,发现虽然财政补贴能直接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利产出,但激励效果并不显著,而且财政补贴通过企业研发费用投入的间接效应还抑制了专利产出的增加。与之相对应,税收优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产出的直接影响和通过人力资本所传导的间接影响均不利于其专利产出的增加,但税收优惠通过企业研发费用投入的间接作用对专利产出的增加具有显著的激励效果。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储德银  纪凡  杨珊  
本文在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补贴与税收优惠政策现状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运用沪市13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实证考察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对其专利产出的影响,发现虽然财政补贴能直接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利产出,但激励效果并不显著,而且财政补贴通过企业研发费用投入的间接效应还抑制了专利产出的增加。与之相对应,税收优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产出的直接影响和通过人力资本所传导的间接影响均不利于其专利产出的增加,但税收优惠通过企业研发费用投入的间接作用对专利产出的增加具有显著的激励效果。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颜晓畅  黄桂田  
基于我国167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A股上市公司2007年至2017年的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政府财政补贴对企业经济绩效、创新绩效及产能过剩的影响。首先,使用生产函数法测度企业产能利用率,之后通过三个面板模型分析政府财政补贴对企业经济绩效、创新绩效和产能过剩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政策效应在七大子行业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上存在产能过剩,尤以节能环保行业最严重,生物及新能源行业产能过剩率也在逐年上升。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看,政府财政补贴在显著提升企业经济绩效的同时,也加剧了产能过剩,但对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各子行业看,政府财政补贴的政策效应差异较大:有效提升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行业的经济绩效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的创新绩效;加剧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新能源行业的产能过剩。最后,本文基于实证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卫  王陈陈  
企业成长性是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政府补贴对光伏产业发展的作用效果一直备受关注。文章基于企业成长性视角,以主营业务属于太阳能概念板块的23家上市企业2008—2016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政府补贴对光伏产业的作用效果。实证结果表明,光伏产业企业成长性表现普遍较差,国有企业成长性表现明显差于民营企业;政府补贴与光伏上市企业成长性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政府补贴对不同性质企业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相对于国有企业,政府补贴对民营企业成长性的影响更大,负向效果更显著。政府干预不当、寻租活动以及政府补贴机制不完善是限制政府补贴发挥正向推动作用的重要因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薇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几年来,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取得了较大突破,具备了部分产业的资源和前端优势。由于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稳步发展的同时,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光伏产业为例,着重分析江西战略性企业发展的特点和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军兴  李梅芳  
本文以山东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2012三年上市公司相关数据为依据,利用EviEws软件和ExcEl软件进行分析,研究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税政策支持绩效,利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对山东省六大类新兴产业的财政绩效进行评估,并针对具体的财政政策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辉  张月友  
利用58家中国光伏产业上市公司2005~2012年季度数据,采用生产函数法,测度其产能利用情况,考察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程度、成因和化解路径。研究发现:除了2008年、2010年和2011年外,中国光伏产业在其余年份的产能利用率均不足70%,2012年的产能利用率只有60%;中国光伏产业的资本产出弹性偏低,产业发展陷入了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低端环节的发展老路;2005~2012年,中国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升降交替,但总体上并未脱离新兴产业发展规律而出现严重的发展危机。文章认为中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由结构性过剩和体制性过剩构成,供需结构失衡、过度投资和用传统产业的发展思路发...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余东华  吕逸楠  
本文在"市场失灵论"和"体制扭曲论"的基础上提出"政府不当干预论",以解释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的原因,并以光伏产业为例,将光伏产业划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环节,从政府行为、产业内部环节和供给视角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在实证分析中,本文利用生产函数法测度了光伏产业及其三个环节的产能利用率,量化测算了政府补贴、土地价格扭曲程度和金融支持水平及其对产能过剩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光伏产业不仅呈现出结构性产能过剩,还出现体制性产能过剩;近年来,政府偏好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不当干预,引致和加剧了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但对其内部各环节产能过剩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总体而言,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余东华  吕逸楠  
本文从发展性、战略性、新兴性和导向性四个维度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能利用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评价综合指数的基础上构建产能过剩预警体系。测算中国光伏产业产能利用评价指标权重及综合指数,并利用"前端"指标对其产能过剩预警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光伏产业上游环节新兴性特征对产能利用的影响程度最大,战略性特征影响程度最小;产能过剩预警模型预测准确率为92.9%,预测效果较好。为化解和防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需要鼓励产学研紧密合作,完善新产品市场配套设施,建立信息发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余东华  吕逸楠  
本文从发展性、战略性、新兴性和导向性四个维度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能利用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评价综合指数的基础上构建产能过剩预警体系。测算中国光伏产业产能利用评价指标权重及综合指数,并利用"前端"指标对其产能过剩预警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光伏产业上游环节新兴性特征对产能利用的影响程度最大,战略性特征影响程度最小;产能过剩预警模型预测准确率为92.9%,预测效果较好。为化解和防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需要鼓励产学研紧密合作,完善新产品市场配套设施,建立信息发布及产能监测预警机制,提高政府补贴使用效率,正确引导社会资金投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