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45)
- 2023(15548)
- 2022(13391)
- 2021(12401)
- 2020(10169)
- 2019(23416)
- 2018(23272)
- 2017(44768)
- 2016(24382)
- 2015(27124)
- 2014(27243)
- 2013(26977)
- 2012(25098)
- 2011(22771)
- 2010(23022)
- 2009(20858)
- 2008(20468)
- 2007(18177)
- 2006(16050)
- 2005(14306)
- 学科
- 济(104589)
- 经济(104489)
- 管理(68360)
- 业(67952)
- 企(55700)
- 企业(55700)
- 方法(42097)
- 数学(35653)
- 数学方法(35253)
- 中国(29981)
- 农(28211)
- 地方(27325)
- 业经(25020)
- 财(22570)
- 学(22098)
- 农业(19194)
- 制(18417)
- 贸(18001)
- 贸易(17985)
- 易(17383)
- 技术(17237)
- 银(16728)
- 银行(16684)
- 理论(16606)
- 和(16441)
- 融(16124)
- 金融(16123)
- 行(16066)
- 环境(15952)
- 地方经济(15125)
- 机构
- 学院(346656)
- 大学(346510)
- 济(138650)
- 管理(136449)
- 经济(135570)
- 研究(121261)
- 理学(117530)
- 理学院(116150)
- 管理学(114262)
- 管理学院(113617)
- 中国(89034)
- 科学(75492)
- 京(75124)
- 财(62142)
- 所(61519)
- 农(57590)
- 研究所(56066)
- 中心(53819)
- 江(51749)
- 业大(51736)
- 财经(49604)
- 北京(47857)
- 范(47701)
- 师范(47246)
- 经(45040)
- 农业(44950)
- 院(44186)
- 州(42391)
- 经济学(40747)
- 师范大学(38067)
- 基金
- 项目(235421)
- 科学(185034)
- 研究(172658)
- 基金(169060)
- 家(147437)
- 国家(146168)
- 科学基金(125155)
- 社会(108064)
- 社会科(102488)
- 社会科学(102464)
- 省(93096)
- 基金项目(89739)
- 自然(80986)
- 自然科(79103)
- 自然科学(79086)
- 教育(78597)
- 划(78105)
- 自然科学基金(77651)
- 编号(70386)
- 资助(69447)
- 成果(57389)
- 发(54031)
- 重点(52788)
- 部(51114)
- 课题(49453)
- 创(49106)
- 创新(45706)
- 科研(44425)
- 国家社会(43886)
- 教育部(43588)
- 期刊
- 济(157303)
- 经济(157303)
- 研究(104377)
- 中国(69418)
- 学报(54707)
- 农(53133)
- 管理(51897)
- 科学(51393)
- 财(44885)
- 教育(41979)
- 大学(41033)
- 学学(38456)
- 农业(37140)
- 融(31382)
- 金融(31382)
- 技术(30255)
- 业经(27524)
- 经济研究(24851)
- 财经(23556)
- 问题(20540)
- 经(20192)
- 业(19338)
- 图书(19093)
- 科技(17530)
- 技术经济(17012)
- 理论(16577)
- 商业(16337)
- 现代(16256)
- 版(15318)
- 实践(15166)
共检索到5175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理军 吕雪 周国华 王恒彦
世界主要国家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维护国家安全、更好地把握科技和产业机遇的优先战略,但面临新技术、新市场的系统变革。研究将产业科技、市场与政策环境纳入一个分析框架,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发展的概念框架,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发展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案例,分析并判断中国该典型产业的自主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发展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自主发展 测度指标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凤娇 刘家明 姜丽丽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撑,探究东北地区相关产业发展水平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对促进区域经济及产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借助天眼查软件获取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2009、2014、2019年3个时间节点的A股、新三板上市企业数据,利用马尔科夫链、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而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究。研究发现:(1)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增长速度放缓;东北地区各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均实现等级跨越式发展,达到高水平的产业则平稳发展。(2)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中部“极区”、南部“S型极带”现象加强,集聚特征减弱,省域空间分异逐渐增强;各类产业发展水平空间重心南移,扩散与集聚效应并存。(3)各影响因素发挥作用不同,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水平格局演变。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健 张卓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结构转型是中国经济未来面临的主要任务,而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基于业态比较的研究方法,从产业特征和发展效率评价两方面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据此提出了一个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效率的评价框架。从产业发展、产业过程和产业目标等方面提出了包括全过程金融支持、探索多元融资途径、充分发挥政策性担保机构的融资担保职能和创新金融支持模式等具体金融支持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课题组 肖兴志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内涵理论界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尚未形成一致意见,学者们根据中央领导的讲话和国务院近期颁布的指导方针,将含义分为战略性和新兴性两部分,并赋予其性质上的诠释。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背景,借鉴社会各界的主流观点,本文认为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需分别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新新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未来经济持续增长,并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决定性促进和导向作用的产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十二五"期间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抉择。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推动我国经济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道路,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命题。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背景 策略研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茹莉
江西省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大力发展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使其生产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步加大。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如产品研发投入水平低、产学研合作不够深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工业园区内企业关联度不大等问题,制约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此,需要整合政府、企业、社会资源,通过完善制度环境,转变政策扶持重点,创新产学研结合模式,加大产业园区建设,加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促使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常规发展。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现状 问题 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姚宜 李妃养
文章从高新技术产业角度分析了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基础及国际化现状,探索其国际化存在的不足及核心障碍,并提出广州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孵化基地,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建立营销网络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际化 广州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熊广勤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产融结合模式支持战略性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文章以美、英、德、日、韩等典型国家为例,比较分析了先期工业化和赶超型工业化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模式及其特征和优缺点。研究发现,不管是市场主导型产融模式,还是银行主导型产融模式,抑或是政府主导型产融模式,都有与各自环境相适应的必要条件,在选择一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模式时,要充分考虑本国经济发展情况和承担本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载体的企业发展状况及所处环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璐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甘肃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但目前发展过程中遇到较多困难。应围绕已确定的重点领域,突出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强化配套企业集聚发展;突出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增强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突出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加快重点项目和产业基地循环化发展;突出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各类要素保障;突出用好市场化激励机制,完善落实扶持政策。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路径 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吕政
经历了30多年高速增长,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转型的成败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长期可持续发展。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经济危机都蕴藏着巨大机遇,孕育着科技革命的种子,催生重大技术突破,形成新的产业与增长方式。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胡海鹏 黄茹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推动经济转型、优化产业结构、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着力点,因此,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中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概念与特征;(2)选择标准;(3)区位分布;(4)培育路径与政策研究;(5)国外发展新兴产业经验的启示。本文在以上几个方面研究评述的基础上,认为未来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明确其内涵与外延性概念、需要实用性强的权威规范的产业分类、加深从不同视角研究产业区位分布以及需要精确的政策指引。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内 进展 评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烁 程家瑜
为突破重大技术难题,引领未来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覆盖的领域广,产业发展阶段的要素不同,针对这一问题,论文阐述了当前科技的发展方向,分析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S"曲线上的发展情况,针对不同产业的发展阶段,提出运用不同类型的产业技术路线图技对产业进行规划。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殷琪 薛伟贤
技术创新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至关重要,而产学对接有利于技术创新。在解析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产学对接的基础上,运用哈肯协同学理论构建产学对接评价模型,测算我国2003~2012年产学对接度及对接协调度,结果表明产学对接处于对接拮抗而对接协调度渐次提高,并提出产学对接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谢清河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许多国家纷纷加快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力图为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空间。本文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的内在机理,考察了国际上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探讨了我国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文锋 刘薇
文章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机制研究的传统定性范式,遵循产业生命周期的基本规律,构建了"发展阶段—特征—动力机制"的实证研究框架,将产业生命周期阶段性特征标志转化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市场动力因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不完全处在同一产业生命周期阶段,并且都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各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中对技术和市场的需求侧重点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并不能完全沿用产业生命周期阶段性发展动力规律,并针对不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给出了"量体裁衣"的政策设计。
关键词:
技术 市场 产业生命周期 战略性新兴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