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01)
- 2023(6197)
- 2022(5215)
- 2021(4783)
- 2020(3994)
- 2019(8986)
- 2018(8557)
- 2017(17521)
- 2016(9493)
- 2015(10366)
- 2014(10265)
- 2013(10313)
- 2012(9671)
- 2011(8671)
- 2010(8755)
- 2009(7838)
- 2008(8002)
- 2007(7393)
- 2006(6451)
- 2005(5916)
- 学科
- 济(42137)
- 经济(42087)
- 业(35920)
- 管理(30728)
- 企(30370)
- 企业(30370)
- 方法(16712)
- 数学(13646)
- 数学方法(13507)
- 财(12844)
- 农(12217)
- 业经(11386)
- 中国(11190)
- 地方(9510)
- 产业(9489)
- 农业(8797)
- 务(8769)
- 财务(8752)
- 财务管理(8740)
- 企业财务(8435)
- 制(8271)
- 学(7938)
- 技术(7876)
- 贸(6833)
- 贸易(6828)
- 银(6680)
- 银行(6666)
- 易(6650)
- 策(6440)
- 行(6388)
- 机构
- 学院(138072)
- 大学(135968)
- 济(60486)
- 经济(59373)
- 管理(54933)
- 理学(47639)
- 理学院(47154)
- 管理学(46548)
- 管理学院(46266)
- 研究(46143)
- 中国(34373)
- 京(27658)
- 科学(27233)
- 财(26963)
- 所(23137)
- 农(22089)
- 财经(22001)
- 研究所(21049)
- 江(20595)
- 中心(20441)
- 经(19972)
- 业大(19098)
- 经济学(18803)
- 农业(17307)
- 北京(17118)
- 经济学院(16941)
- 范(16661)
- 院(16635)
- 州(16475)
- 财经大学(16461)
- 基金
- 项目(91894)
- 科学(73635)
- 基金(68188)
- 研究(66332)
- 家(59336)
- 国家(58889)
- 科学基金(50945)
- 社会(43966)
- 社会科(41930)
- 社会科学(41921)
- 省(36011)
- 基金项目(35701)
- 自然(32739)
- 自然科(32045)
- 自然科学(32037)
- 自然科学基金(31516)
- 划(30170)
- 教育(29676)
- 资助(28045)
- 编号(25432)
- 发(20820)
- 重点(20615)
- 成果(20412)
- 部(20380)
- 创(19880)
- 创新(18525)
- 性(18517)
- 国家社会(18309)
- 课题(17971)
- 教育部(17652)
共检索到201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肖曙光
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的主导形态是模块化契约网络组织,具体包括模块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和规则设计商三类组织形态。本文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的劳资分配是对税后增加值(即税后V+M部分)的分配,具体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劳资作为一个整体(法人形式出现)以中间产品件工契约方式所进行的产业组织层面的分配,劳资群体的分配受益格局是按模块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和规则设计商顺序依次显著递增;二是劳资在产业组织层面的分配基础上所进行的企业层面的分配。本文分析指出,三类企业的劳资分配范式分属于三种不同范式:模块制造商——物质资本主导的分配范式,系统集成商——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共同主导的分配范式,规则设计商——人力资本主导的...
[期刊] 改革
[作者]
段小华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于新的创新周期,如能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形成主导设计,将构建起我国新的产业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体系、创新模式、主导设计、产业规模、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分析表明,当前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多数处于孕育期或成长期。应根据不同产业的阶段性特征和产业关联度,制定综合规划,选择相应的科技投入方式、组织形式和政策手段。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凤飞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体现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潮流,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但由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尚处于成长初期,各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上投资冲动强烈,从全局来看存在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隐患,这导致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受到市场需求不足的严重制约。文章从产业发展重点的选择、产业配套体系建设、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几个方面提出化解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产业同构"、"结构性过剩"和"低端化"等风险的方法,从而解决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并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菲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和战略意义。本文从经济效益、技术创新、比较优势、关联效应和持续发展五个维度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识别指标体系,同时提出基于Weaver-Thomas模型和组合赋权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优选方法,并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谭先国 王春平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与发展需要经历培育和成长的前期过程,需要强有力、系统性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白千文
目前学界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作用、意义等方面已经形成共识,但在一些操作层面的问题上还存在较大分歧;其中,地方培育重点是否应该冲破中央政府确定的范畴,银行和资本市场谁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融资出路,政府介入程度多深比较适合等问题是争论的焦点。该文提出,对以上问题的探讨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方培育重点要在七大产业具体分项中选择,金融部门要在金融创新的基础上根据创业主体特点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政府介入程度要根据扶持内容、行业特点和产业发展水平来确定。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研究 述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方芳
文章构建了我国战略新兴产业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规模状态测度评价模型,并运用我国2003~2012产业数据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当下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呈低端化发展趋势。这种趋势与我国社会生产产能过剩及"轻技术创新,重规模扩张"的企业行为高度正相关。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在执行实践中被严重扭曲。为此,要突破产业技术创新,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技术效率,必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长效增长机制。
关键词:
DEA评价 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发展效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任保全 王亮亮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化发展关系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推动产业转型与升级的主导力量。采用DEA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据,测度并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及其分解指标的变动趋势。结果表明,产业整体和分产业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政策后均呈现下滑态势,这主要由技术进步率和纯技术效率的降低造成,呈现"轻技术创新,重规模扩张"的产业低端化发展趋势。通过产业整体和分产业层面的回归分析,实证检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及其分解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验证了产业发展的低端化趋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文军
深入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政策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进展,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政策启示价值。本文从系统梳理产业技术政策、战略新兴产业技术政策等方面内容已有相关研究入手,深入探讨产业技术政策的理论依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的国际国内背景,总结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进展,借鉴发达国家相关产业技术政策的经验,提出改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政策的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晓梅 黄鲁成 王凯
文章利用信息可视化工具Cite Space,对从CSSCI数据库中下载的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篇名的记录进行分析,绘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文献共引、关键词共现、期刊共引、作者共引等知识图谱。研究结果显示: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研究热点,研发外溢、创新系统、知识产权等是该领域的前沿问题。9篇经典文献构成的核心理论演化路径显示"金融支持"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理论演进的"主线"。文章为研究战略新兴产业提供了一种新的计量方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田娟娟 梁峰
论文在论证政策性融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要性基础上,以政策性贷款和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为研究对象,对我国2010~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性融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我国政策性贷款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效应不明显,而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效应明显。今后我国可以通过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性银行,引导政策性资金市场化运作以及建立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的方式来提高政策性融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沙勇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江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主要原因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便利程度存在南北差异、融资渠道不畅、专业的科技金融人才缺失、对融资担保机构监管不力等。加大支持力度,优化财税金融政策;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融资压力;统一融资平台,缩短南北差异,是解决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融资难 不完全信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浩博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自身来看,具有高风险特征,其萌芽时期尤为显著。这就意味着萌芽时期的资金投入保障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文章以该产业萌芽时期融资特征为研究出发点,通过构建开发性金融融资模型发现,具有政府背景的开发性金融可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期发展提供有效的资本支持。未来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财政协调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市场主体效用,提供扩展场外交易市场范围,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融资平台;积极发挥人力资源优势,通过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所需要的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源源 于津平 杨栋旭
"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经济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本文基于DEA-Malmquist非参数方法对我国新兴产业发展成效进行评估,同时以融资约束为切入点深入探讨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动态演变,并尝试探讨融资约束、研发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三者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对902家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本文发现大部分企业生产率低下,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低端化趋势。实证表明,融资约束、固定资产过快扩张是导致新兴产业低端化演进的重要原因;研发投入能有效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改善,且民营企业研发效率显著高于国有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融资约束均显著阻碍了企业研发,其中对民营企业阻碍更加明显。本文认为政府不应一味关注新兴产业产值规模增长,更应注重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提升,通过推动金融发展、消除所有制歧视寄以降低融资约束和金融错配程度,鼓励商业银行实施面向新兴产业的差异化信贷优惠政策,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等以全面改善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以此充分发挥新兴产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创新引领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琼 耿成轩
以2009—2014年我国沪深两市战略性新兴产业385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了金融生态环境对国有、非国有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非国有公司融资效率显著高于国有公司,政府干预与国有公司融资效率呈非对称倒U型关系,而与非国有公司融资效率是非对称正U型关系,政府干预程度不同,金融发育水平和诚信文化状况对不同产权性质公司融资效率的影响机制也不同。国有公司融资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政府干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