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14)
2023(18301)
2022(15681)
2021(14433)
2020(12175)
2019(27768)
2018(27449)
2017(53365)
2016(28853)
2015(32143)
2014(32013)
2013(31804)
2012(29164)
2011(26149)
2010(26317)
2009(24563)
2008(24701)
2007(22100)
2006(19683)
2005(17839)
作者
(83740)
(69927)
(69293)
(66022)
(44561)
(33455)
(31570)
(27050)
(26230)
(25078)
(23774)
(23577)
(22376)
(22349)
(21733)
(21313)
(20790)
(20576)
(20169)
(19915)
(17291)
(17256)
(16797)
(15899)
(15732)
(15511)
(15483)
(15418)
(13997)
(13718)
学科
(122160)
经济(121999)
(104659)
管理(97614)
(93146)
企业(93146)
方法(53211)
数学(42283)
数学方法(41829)
(37311)
(35960)
业经(35911)
中国(29634)
(27870)
贸易(27855)
(27281)
(26984)
(26132)
财务(26058)
财务管理(26018)
企业财务(24689)
农业(24518)
地方(24510)
(23015)
技术(22664)
理论(22046)
(21072)
(19870)
(19559)
(18582)
机构
学院(419955)
大学(417240)
(173764)
经济(170187)
管理(166900)
理学(143740)
理学院(142162)
管理学(140019)
管理学院(139239)
研究(138975)
中国(104486)
(88648)
科学(83704)
(82038)
(69434)
(67993)
财经(65151)
(63293)
研究所(62682)
中心(61871)
业大(60774)
(59014)
北京(55645)
农业(53281)
(52505)
师范(52008)
经济学(51936)
(50922)
(50495)
财经大学(48118)
基金
项目(278465)
科学(220355)
研究(204955)
基金(203247)
(176019)
国家(174542)
科学基金(151108)
社会(130538)
社会科(123913)
社会科学(123882)
(108813)
基金项目(107901)
自然(97763)
自然科(95486)
自然科学(95463)
自然科学基金(93786)
教育(92728)
(90359)
资助(83217)
编号(82758)
成果(67038)
重点(61857)
(61533)
(59647)
(59542)
课题(56878)
创新(55053)
国家社会(53615)
(53400)
教育部(52974)
期刊
(196871)
经济(196871)
研究(125544)
中国(77984)
管理(66356)
(65472)
(63164)
学报(62668)
科学(59403)
大学(48198)
学学(45757)
农业(43638)
教育(40980)
(37197)
金融(37197)
技术(36018)
业经(34126)
财经(32522)
经济研究(31155)
(27967)
问题(26512)
(24691)
(23193)
技术经济(21780)
现代(20637)
商业(20339)
科技(19679)
国际(19640)
理论(19357)
(19008)
共检索到623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潘宇峰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商贸流通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具引领性的两类产业,两者的有机结合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聚焦于我国2010-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情况,并考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变动与商贸流通业之间的互动机制。研究采用区位熵指数计算得到我国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得分,以赫芬达尔指数计算得到对应区域流通企业结构水平,并以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观测期内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除东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区位熵持续上升外,其余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区位熵具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向东部地区集中。其次,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集聚并不利于流通产业的结构优化,系数间呈现明显负相关性。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流通企业结构优化的有效互动,需要大力发展非东部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避免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向东部集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扩散带动流通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叶锐  杨建飞  
阐述了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互动发展的内在机理,以动态的视角分析两者的依存关系,并将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抽象为非线性微分动力系统。研究表明:由平衡点的稳定性条件可知,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自身的发展程度对系统平衡的贡献大于它们之间转化因素的作用。若当两者中任何一方面临困境时,都可以通过另一方平稳发展来保持系统稳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遵循技术发明、成果转化和产业兴起的基本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燕  李应博  
文章参照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标准的有关研究,利用2012年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相关数据,计算了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位布局及集聚情况。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东中西部差距明显;不同的地区已经形成了相关产业集群。在影响产业集聚的因素方面,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和吸收能力的不足影响了产业的发展,国内市场未有效打开,产业发展缺少龙头企业,政策的作用未充分发挥。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吕荣杰  郝力晓  吴超  
用CNKI中国重要报纸数据库新闻报道作为数据来源,借鉴NVIVO软件,通过内容分析法,得出不同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驱动因素;利用Lotka-Volterra模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演化的驱动力形成方式和过程进行分析,得出集聚成功和失败的临界点,为国家和地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玮  
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成为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柱性产业,必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使其转变为现实生产力。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和市场需求脱节、科技成果整体转化能力偏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系统与政策体系不完善等困境,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设应增强法律制度保障、加强产学研合作、引导和扶持中介服务类机构发展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投资风险系统建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戴志颖  
文章构建了战略新兴产业管理多层次技术创新协同演化模式,揭示了战略新兴产业内创新主体、组织结构与外部环境诸要素对战略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协同演化的作用机理与路径。研究显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部资源约束动力对技术创新种群的形成负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内创新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外部环境等三层级要素对战略新兴产业的管理模式创新和技术协同创新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堃  韩立民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极大提高了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与广度,另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传统海洋产业的升级改造,将成为我国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在界定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外延基础上,本文系统探讨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需具备的内外部要素及作用机理,明确了产业形成的主要路径,希冀为推动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文锋  刘薇  
文章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机制研究的传统定性范式,遵循产业生命周期的基本规律,构建了"发展阶段—特征—动力机制"的实证研究框架,将产业生命周期阶段性特征标志转化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市场动力因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不完全处在同一产业生命周期阶段,并且都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各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中对技术和市场的需求侧重点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并不能完全沿用产业生命周期阶段性发展动力规律,并针对不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给出了"量体裁衣"的政策设计。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吕荣杰  郝力晓  吴超  
用CNKI中国重要报纸数据库新闻报道作为数据来源,借鉴NVIVO软件,通过内容分析法,得出不同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驱动因素;利用Lotka-Volterra模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演化的驱动力形成方式和过程进行分析,得出集聚成功和失败的临界点,为国家和地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邓金堂  李进兵  
运用内生增长分析和案例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内生增长机制问题。在系统文献述评基础上,界定基础概念和方法,讨论了产业内生增长模型,系统地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生增长变量及其相互关系,最后剖析了高铁装备制造业内生增长案例。研究的基本结论是: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内生增长道路是可能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兴旺  
对国内外的技术预测(预见)研究和实践现状及趋势进行概括和述评,并对产业技术预测(预见)研究和实践情况进行简要概括;根据这些论述及判断,基于多源信息融合分析、技术预测模型构建、技术预测机制建立3个递进模块,设计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预测机制,并对设计思路、设计框架和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红英  贺正楚  张训  
从产业升级的发展模式与升级的实现形式出发,论述产业升级的理论基础,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作用机制,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军  高彦彦  
传统产业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国际技术制高点已成为世界发展大趋势,这两者对我国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理论分析表明,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之间应该是一个良性互动过程,这种关系可以用一个螺旋式上升模型进行刻画:传统产业升级可以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而新兴产业的培育可以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支撑,这两者呈现出螺旋式上升趋势。本文认为,产业结构螺旋式上升的关键在于发挥比较优势:政府应该在遵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保护或扶持新兴产业政策,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发展战略将使我国产业结构层次不断提升。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艳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国家经济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和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本文在梳理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内涵、行业分类标准的界定、发展评价模型的设定和反映竞争力水平的集聚度之后,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归属的依托行业,在此基础上利用产业集聚度指数(EG指数)从时间、产业及地理3个维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部门的演进态势及其特征进行了细致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集聚度水平低;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结构表现为产业集聚和扩散两者并存的特性;经济发达的沿海省市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地...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耿庆  
本文首先分析"中国制造"的现代困境,指出其在我国的比较优势正逐步衰减,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性;接着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中国制造"的冲突性和兼容性进行了剖析,发现二者具有内在的耦合性,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成为"中国制造"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四个方面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中国制造"升级的机理;最后,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中国制造"升级的三种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