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43)
- 2023(18042)
- 2022(15208)
- 2021(13838)
- 2020(11885)
- 2019(26894)
- 2018(26536)
- 2017(51595)
- 2016(28058)
- 2015(31507)
- 2014(31030)
- 2013(30726)
- 2012(28370)
- 2011(25556)
- 2010(25874)
- 2009(24365)
- 2008(24798)
- 2007(22806)
- 2006(19901)
- 2005(18329)
- 学科
- 济(119307)
- 经济(119157)
- 业(106739)
- 管理(97433)
- 企(94737)
- 企业(94737)
- 方法(50387)
- 数学(40030)
- 数学方法(39589)
- 财(38299)
- 农(36446)
- 业经(36121)
- 中国(30635)
- 制(28513)
- 务(26466)
- 财务(26422)
- 财务管理(26374)
- 农业(25549)
- 企业财务(25034)
- 技术(24138)
- 地方(22963)
- 学(21448)
- 贸(21370)
- 贸易(21358)
- 理论(21300)
- 易(20739)
- 和(20485)
- 体(20117)
- 银(20059)
- 银行(20023)
- 机构
- 学院(405831)
- 大学(401821)
- 济(170760)
- 经济(167338)
- 管理(159675)
- 理学(136662)
- 理学院(135210)
- 研究(133193)
- 管理学(133191)
- 管理学院(132412)
- 中国(103656)
- 京(83763)
- 财(83283)
- 科学(78892)
- 农(68219)
- 所(67314)
- 财经(65096)
- 江(63636)
- 中心(61258)
- 研究所(60320)
- 经(58817)
- 业大(57729)
- 农业(53460)
- 北京(52627)
- 经济学(51945)
- 州(50254)
- 范(49901)
- 师范(49365)
- 财经大学(47934)
- 院(47899)
- 基金
- 项目(261105)
- 科学(207389)
- 研究(193358)
- 基金(189999)
- 家(164309)
- 国家(162852)
- 科学基金(140927)
- 社会(124344)
- 社会科(117925)
- 社会科学(117897)
- 省(103480)
- 基金项目(100349)
- 自然(89830)
- 教育(88448)
- 自然科(87771)
- 自然科学(87745)
- 自然科学基金(86300)
- 划(85738)
- 编号(77780)
- 资助(76686)
- 成果(63510)
- 创(58811)
- 重点(58665)
- 部(58204)
- 发(56963)
- 创新(54221)
- 课题(53930)
- 制(52003)
- 国家社会(51239)
- 业(50975)
- 期刊
- 济(195655)
- 经济(195655)
- 研究(120147)
- 中国(82443)
- 财(69373)
- 管理(65110)
- 农(63536)
- 学报(58830)
- 科学(56829)
- 大学(45490)
- 学学(43102)
- 农业(42727)
- 教育(41346)
- 融(39952)
- 金融(39952)
- 技术(36594)
- 业经(33746)
- 财经(33231)
- 经济研究(30609)
- 经(28709)
- 问题(25740)
- 业(25592)
- 技术经济(22574)
- 贸(20548)
- 现代(19632)
- 商业(19585)
- 财会(19359)
- 版(19228)
- 科技(19121)
- 世界(18521)
共检索到6155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艾洪山 李侠
考虑到存在隐性制度安排视角下,企业创新动力评价指标多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共同组成,且大多指标取值具有模糊不确定性的特征,本文基于模糊数学理论构造了民营企业创新动力多维关系矩阵,在此基础上,结合2005~200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民营企业数据,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民营企业创新动力模糊评价模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检验了隐性制度安排对民营企业创新动力的影响程度和渠道。结果显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民营企业创新动力水平呈现出区域非均衡性分布,制度环境特别是隐性制度环境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民营企业创新动力的生成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在此基础上,为优化制度环境,本文提出了加强对政策性金融工具的监督,加...
关键词:
创新动力 隐性制度 模糊决策 民营企业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程宇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是创新驱动的过程。本文在辨析投资驱动与创新驱动的基础上,阐述了技术创新导向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制度安排,详细分析了具有"适应性效率"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制度安排的特征,包括金融制度结构的灵活度、制度结构的耦合度以及制度变革的适应性。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金融制度 适应性效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飞 武鑫 宋波
文章考虑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变迁和制度环境的交互作用,结合案例剖析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系统中技术、资本和人才等关键创新要素的驱动机理,并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制度保障,基于新熊彼特理论视角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及保障措施,最终,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共同演化机理,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提供一定指导。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邢红萍 卫平
本文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考察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特征。主要结论为:①我国总体基础研究长期投入不足、结构失衡,企业的研发(R&D)资金投入较少,并且主要投向了产品开发和技术研究,在基础研究上的投入极少;②企业的主要创新方式为消化吸收再创新、原始创新较少,影响重大技术的突破;③制约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是研发资金短缺和创新团队中人员流动过快、整体素质不高以及技术人才缺失。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只能以市场为主导,政府引导为辅、弥补市场的失灵。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孙早 宋炜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的特征和转型国家产业发展的特殊性出发,构建了一个包括直接指标、间接指标、内生指标与外生指标四大类一级评测指标,涵盖投入产出、扩散转化、决策盈利和支持保障等16项二级评测指标和54项三级评测指标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初级评测指标体系。本文进一步利用中国大陆2003~2010年间的企业面板数据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初级评测指标体系进行了筛选和精准化,进而得到了一个由4项一级评测指标、16项二级评测指标和32项三级评测指标组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测指标体系。在这个基础上,本文借助同质性信度和结构效度对评测指标体系进行了真实性和有效...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易开刚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具备市场需求前景广、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预期收益高的特征。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市场主体,介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创新型人才匮乏、高强度资金投入短缺、关键核心技术缺乏、投融资渠道不畅等支撑体系不健全阻碍了民营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步伐。为有效解决民营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瓶颈,文章提出了投融资参股、自主发展、借机转型以及"政产学研"一体化四条可供民营企业选择的发展路径。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周松兰 刘栋
本文旨在研究创新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应用问题,通过中日韩LED专利和论文典型实证分析,并通过国际比较,透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厘清我国产业创新驱动力的差距与瓶颈,寻求创新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径优化和问题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珂 耿成轩
基于我国地区视角,通过构建合理的指标体系,结合一定的权重赋予方法,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能力及与之相关的制度环境进行评价和对比,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2010-2016年的制度环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的制度环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近年来不断提高,但两者的发展并不是很协调,北京勉强协调,有9个地区濒临失调,14个地区轻度失调,广西中度失调。大多数地区的创新能力发展滞后于制度环境。只有采取措施从优化制度环境和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同时入手,才能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盛祥
制度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最大蕴含的动力性、最大限度的激励性和最大成功的保障性等功能,是其发展的动力源泉。当前由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和科技创新体制等缺陷引起的我国战略新兴产业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产业同构、产业配套不完善及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推进制度创新。要建立健全地方政府政绩评价体系,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学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推进金融政策创新,破解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瓶颈;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能力。
关键词:
制度创新 战略性新兴产业 体制机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肖兴志 谢理
本文首先利用SFA模型测算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效率,然后通过面板To-bit模型分析了企业规模和不同的创新方式对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路径,以及不同产权结构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效率水平整体上较低,企业规模与创新效率呈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比较显著,而技术改造和消化吸收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不同的产权结构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并不相同,国有产权与创新效率呈现负向关系,而非国有产权与创新效率呈正向关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荣海 李亚波
运用2009Q12015Q1的季度数据,结合面板VAR模型,采用GMM方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企业治理角度展开了金融支持动力源分析,得到了以下两方面结论:一方面,直接金融支持与间接金融支持短期内对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企业治理带来的冲击难以界定,存在一定程度拉动作用;但是,从长期角度来看,这一冲击呈现出稳步递增现象。另一方面,间接金融对新兴产业企业成长带来的冲击高于直接金融,而直接金融支持冲击带来的影响在稳健增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荣海 李亚波
运用2009Q1~2015Q1的季度数据,结合面板VAR模型,采用GMM方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企业治理角度展开了金融支持动力源分析,得到了以下两方面结论:一方面,直接金融支持与间接金融支持短期内对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企业治理带来的冲击难以界定,存在一定程度拉动作用;但是,从长期角度来看,这一冲击呈现出稳步递增现象。另一方面,间接金融对新兴产业企业成长带来的冲击高于直接金融,而直接金融支持冲击带来的影响在稳健增加。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逯东 朱丽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的中心环节,这是对企业创新的重要支持。基于不同地区的市场化程度,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促进了受该政策支持企业的创新,但这一影响主要表现在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国有企业中,而在非国有企业中均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受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支持的国有企业获得了更多的政府补贴,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通过政府补贴机制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创新。结论丰富了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影响的研究,拓展了对产业政策有效实施外部约束条件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素坤 王乐 何文韬 王清
以2010—2020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SFA模型测算企业的创新效率,以政府补贴为调节变量,定量分析国际化程度与企业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国际化程度与企业创新效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政府补贴抑制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并强化了国际化程度与创新效率之间的倒"U"型关系。国际化程度、创新效率和政府补贴的作用机制因企业产权性质和所处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在非国有企业中,国际化程度和创新效率之间呈正"U"型关系,政府补贴起正向调节作用;在非东部地区企业中,国际化程度与创新效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政府补贴起负向调节作用。基于研究结论,从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提高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效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左伟
制度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最大蕴含的动力性、最大限度的激励性和最大成效的保障性等功能,是其发展的动力源泉。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产业低端化、同构化、失衡化等问题,不能纯粹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基础、技术因素等进行考量,而是要从更具根本性的制度创新寻找根源。文章认为,推进制度创新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重点是要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区域统筹协调机制、科技制度和风险评估、预警、补偿机制。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制度创新 产业转型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