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52)
2023(15157)
2022(13251)
2021(12430)
2020(10459)
2019(23625)
2018(23614)
2017(45062)
2016(24600)
2015(27476)
2014(26973)
2013(26520)
2012(24235)
2011(21783)
2010(21821)
2009(19705)
2008(19317)
2007(17158)
2006(14909)
2005(12957)
作者
(69954)
(57956)
(57616)
(54968)
(37082)
(28042)
(26173)
(22680)
(21877)
(20875)
(19872)
(19549)
(18494)
(18414)
(17864)
(17838)
(17315)
(17305)
(16712)
(16574)
(14403)
(14371)
(13984)
(13248)
(13046)
(12983)
(12948)
(12800)
(11778)
(11574)
学科
(97546)
经济(97458)
管理(74572)
(74256)
(63923)
企业(63923)
方法(43917)
数学(37081)
数学方法(36588)
(25524)
中国(25243)
业经(24030)
技术(23553)
(22964)
地方(21099)
(20978)
理论(18057)
(17380)
农业(17367)
(16310)
贸易(16300)
(15967)
(15815)
(15249)
财务(15170)
财务管理(15142)
(14840)
环境(14626)
(14584)
产业(14582)
机构
学院(342999)
大学(342119)
管理(139483)
(134352)
经济(131363)
理学(121183)
理学院(119862)
管理学(117870)
管理学院(117234)
研究(113509)
中国(81665)
(72904)
科学(71502)
(59071)
(56465)
(54213)
研究所(51743)
业大(51634)
中心(50730)
(50212)
财经(47895)
北京(45854)
(45575)
师范(45146)
(43533)
农业(42367)
(41808)
(41022)
经济学(39013)
技术(38765)
基金
项目(238326)
科学(187821)
研究(175009)
基金(171056)
(149140)
国家(147889)
科学基金(127518)
社会(109308)
社会科(103661)
社会科学(103634)
(95265)
基金项目(91143)
自然(83092)
自然科(81189)
自然科学(81169)
教育(80597)
自然科学基金(79736)
(79387)
编号(71108)
资助(69756)
成果(56976)
重点(53327)
(53217)
(51714)
(51338)
课题(49841)
创新(49000)
科研(44934)
国家社会(44316)
教育部(44220)
期刊
(144898)
经济(144898)
研究(97891)
中国(66813)
学报(53395)
管理(52847)
科学(50486)
(48325)
(44312)
教育(43026)
大学(40409)
学学(37909)
农业(34208)
技术(33299)
(26220)
金融(26220)
业经(24966)
经济研究(23002)
财经(22757)
科技(19669)
(19542)
(18912)
技术经济(18701)
图书(18439)
问题(18364)
理论(15901)
现代(15769)
商业(15490)
(15360)
(15193)
共检索到4945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丽艳  苗成林  
更新整合的目的在于将分散的能力凝聚成核心能力。文章围绕该问题,基于熵权TOPSIS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排序。通过考虑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积极因素和障碍因素,构造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分析技术创新能力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之处,采用熵权TOPSIS法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更新整合策略。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文章所采用的评价方法不仅避免了人为因素对赋权的主观性影响,解决了样本数量要求过高和评价指标数据分布条件的限制,而且能够筛选出恰当的更新整合对象,使更新整合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仝延增  赵冠华  刘灵会  
在国家提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之后,各省市都在稳步推进相关工作。邯郸市作为河北省重要的传统工业城市,也在加快推进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文章分析邯郸市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现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邯郸市各区县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邯郸市整体技术创新能力水平不高;邯郸市各区县技术创新能力存在严重失衡现象。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娜娜  胡斌  杨坤  
本文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结果表明: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因素是技术转化能力、技术产出能力、同质组织之间的协作、社会创新文化氛围和技术开发能力,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娜娜  胡斌  杨坤  
本文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结果表明: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因素是技术转化能力、技术产出能力、同质组织之间的协作、社会创新文化氛围和技术开发能力,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成  
文章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问题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相比高校和科研机构而言,企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同时,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东部地区创新能力强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特征。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分析结果显示,政府研发投入和产业创新集聚有利于创新能力提升,而产学研合作关系强度和金融支持对产业创新的作用不显著,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补足的短板。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应支持产业发展国际领军企业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军民融合、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化发展、建立产学研深度合作创新新机制、创新产业发展财政税收支持模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冬梅  
区域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对促进区域知识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基于我国31个省际截面数据,对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报告了两者之间协同发展的重要性,通过采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方法,进行了相关统计调查,反映了我国各省市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程度普遍偏低的问题,取得东部地区与中、西部耦合协调度差距较为明显,大部分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滞后于技术创新水平的研究成果,给出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的开发、通过区域相互交流,促进技术转移和扩散,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美平  
1.以自组织共生单元创新为主来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研发。自组织理论认为系统要从无序(低级有序)状态向有序(高级有序)状态演进与发展,就必须不断地打破封闭、半封闭的平衡状态,营造非平衡态,扩大对外开放,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与能量的交换,引进负熵。高校和专门科研机构恰好是一个自组织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红玲  
从产业维度和地区维度出发,引入资源环境因素,运用SBM(Slack-based Measure)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ML(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了2005—2014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环境技术创新效率增长值,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技术进步、规模效率和技术规模四个影响因子。研究结果显示,在产业维度下,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环境技术创新效率偏低,原因在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显著下降;在区域维度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环境技术创新效率从东向西依次减弱,且空间集聚性显著,但不同地区的增长渠道各不相同;考虑环境因素的GML指数总体低于不考虑环境因素的GML指数,其原因在于污染排放这一"坏"的产出拉低了地区环境技术创新效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一鸣  廖芝  贺正楚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协同技术创新是基地以及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协同技术创新的特点、机理,采用德尔菲法发现基地在技术创新环境、技术创新动力、技术创新链等方面不足,鉴此,应优化组织机构,推动产学研互动,健全知识产权交换制度,构建基地文化,拓展产品市场,组建创新平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健  张威  赵宇虹  
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技术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的关键环节,在整个技术创新链条中处于至关重要的支撑地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源头和保证。但是,共性技术创新的公共物品性、外部性、不确定性和主体的"经济人"特性,引发了共性技术供给不足、供给低效的市场失灵问题,成为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重大瓶颈和障碍。因此,为了弥补市场调控的不足,政府有必要发挥主导作用,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中认真做好规划指导、资金支持、制度保障、组织协调和信息支撑等工作安排,从而推动共性技术创新活动的积极开展,并最终促进我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谢卫红  王田绘  王永健  高瞻  
探讨IT能力如何通过组织学习影响技术创新是非常重要的,这将有助于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利用来自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30位中高层管理者的样本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组织学习在IT能力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IT能力对探索式学习和利用性学习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均对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IT能力通过组织学习(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完全中介作用于技术创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邵云飞  穆荣平  李刚磊  
基于能力观视角,结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创新管理理论,从创新政策扶持等5个方面构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搜集我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2016年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衡量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揭示不同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的差异与原因,并对我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进行类别判断。研究发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创新能力较弱,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多数地区存在创新短板,"木桶效应"限制了区域整体创新潜力;不同地区创新能力大致呈金字塔形态分布,且"胡焕庸线"两侧差距明显。最后,针对不同地区实际情况和区域特征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段云龙  黄磊  张新启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悄然成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羊"。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和发展现状,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评价DEMATEL-ANP模型,在厘清复杂指标之间的网络关系基础上确定指标的权重,综合决策试行与评价实验室(DEMATEL)和网络层次分析法(ANP)两种方法计算得出指标的混合权重,并以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2016年度的数据为例实证分析其创新能力。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能力起到关键性作用,管理创新能力和制度创新能力在创新过程中影响产业技术和市场的创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星  刘林  
文章基于2014年的实际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选取的11个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创新能力进行了国际比较。结果表明,在11个国家中,从对各个主成分的评价结果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创新的环保能力较强的国家依次为中国、美国和日本,投入产出总体能力较强的国家依次为美国、中国和日本,而生态创新知识的创生能力较强的国家依次为英国、韩国和中国。从综合评价结果来看,中国和美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创新能力最强,其次为日本、韩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国家,而加拿大、俄罗斯和澳大利亚3个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创新能力则相对较弱。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文霞  王永贵  
本文基于新兴市场技术后发国追赶情境的视角,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高端装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中的代表性赶超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跨案例研究方法,对中国自主创新型技术赶超发展战略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赶超路径找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提出了企业的技术赶超战略、赶超路径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互相演化的观点,由此得出后发追赶情境下的高技术制造企业技术赶超的路径模型。研究发现:新兴市场国家高技术制造企业技术赶超路径的形成过程是基于企业技术能力升级的过程,技术赶超战略与赶超路径以技术能力为基础存在多种选择,没有统一的最优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