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27)
2023(12365)
2022(10459)
2021(9825)
2020(8017)
2019(18336)
2018(18020)
2017(34216)
2016(18533)
2015(20814)
2014(20995)
2013(20583)
2012(19224)
2011(17596)
2010(17639)
2009(16377)
2008(16507)
2007(15065)
2006(13250)
2005(12367)
作者
(52098)
(43350)
(43216)
(41407)
(27808)
(20734)
(19669)
(16731)
(16422)
(15882)
(14873)
(14442)
(14270)
(14045)
(13852)
(13348)
(12799)
(12624)
(12568)
(12313)
(11124)
(10568)
(10429)
(9902)
(9889)
(9787)
(9617)
(9603)
(8718)
(8669)
学科
(78582)
经济(78474)
管理(57682)
(54364)
(46077)
企业(46077)
方法(30139)
数学(25477)
数学方法(25231)
中国(24362)
(21891)
(21245)
(20619)
业经(19396)
(16701)
贸易(16686)
(16344)
(14839)
银行(14826)
(14650)
地方(14603)
(14252)
(13879)
(13446)
金融(13443)
(13293)
财务(13254)
财务管理(13212)
农业(13077)
产业(12612)
机构
学院(267308)
大学(266430)
(118553)
经济(116280)
管理(98783)
研究(94592)
理学(83831)
理学院(82885)
管理学(81753)
管理学院(81212)
中国(73921)
(57286)
(56568)
科学(52756)
(47082)
财经(44741)
研究所(42073)
中心(42021)
(41037)
(40597)
(38960)
经济学(38092)
北京(36278)
经济学院(34185)
(34053)
(33966)
业大(33664)
师范(33652)
财经大学(33197)
(32443)
基金
项目(169304)
科学(134622)
研究(127946)
基金(124301)
(107495)
国家(106635)
科学基金(91377)
社会(83770)
社会科(79632)
社会科学(79616)
基金项目(64180)
(63939)
教育(58848)
自然(55889)
自然科(54596)
自然科学(54583)
(53980)
自然科学基金(53685)
资助(51115)
编号(50710)
成果(42708)
(39167)
重点(38530)
(37415)
(36445)
课题(36437)
(36021)
国家社会(35708)
(35065)
教育部(34309)
期刊
(136806)
经济(136806)
研究(86138)
中国(58698)
(46244)
管理(41010)
学报(37530)
科学(36919)
(36874)
教育(30868)
大学(29520)
(27823)
金融(27823)
学学(27589)
农业(24703)
财经(23521)
技术(23031)
经济研究(22781)
业经(21407)
(20487)
问题(18094)
(16855)
国际(14805)
世界(14343)
(13841)
技术经济(13107)
现代(12465)
(12003)
(11903)
论坛(11903)
共检索到4174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耿庆  
本文首先分析"中国制造"的现代困境,指出其在我国的比较优势正逐步衰减,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性;接着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中国制造"的冲突性和兼容性进行了剖析,发现二者具有内在的耦合性,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成为"中国制造"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四个方面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中国制造"升级的机理;最后,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中国制造"升级的三种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牛晓叶   石影   韩冰   王媛媛  
当前,面临着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双重任务,二者不是对立矛盾关系,而是融合共赢的关系。通过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借助其溢出效应、置换效应和联动效应,传统制造业可以实现技术升级式、结构调整式、模式创新式等转型升级,转型升级效果受到融合程度、企业自身特征与配套政策环境的影响。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苍舒  李金华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和发展以及制造业面临的国际国内背景,决定了中国必须进行制造业的升级,构筑起现代制造业体系。中国现代制造业体系的依托基础是主体功能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重点突破行业是技术先进、生产效率高、带动力强、具有强劲发展势头和发展潜力的战略性行业,运行推力是不断增加的研发投入和不断增强的高素质科技创新队伍,终极目标是造就一批国际顶尖级的制造企业和制造品牌。构造中国现代制造业体系要实行品牌战略,进行核心技术的突破。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靳茂勤  
本文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为指导思想,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和我国实际情况,阐述了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的必要性,深入分析了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的现实基础,就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种国际合作模式,即:产业联盟模式、产业集群模式和产业创新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其目的是为我国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可行的国际化发展路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肖兴志  韩超  赵文霞  邓菁  齐鹰飞  曹志来  郭晓丹  万丛颖  李姝  王建林  王岭  王雅洁  李少林  
产业升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通过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升级是当前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本文从产业升级的发展模式与升级的实现形式出发,论述产业升级的理论基础,讨论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应考虑的因素及其形成路径。根据中国实践,讨论中国产业升级的发展趋势,并对低碳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做了分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玮  
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成为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柱性产业,必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使其转变为现实生产力。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和市场需求脱节、科技成果整体转化能力偏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系统与政策体系不完善等困境,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设应增强法律制度保障、加强产学研合作、引导和扶持中介服务类机构发展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投资风险系统建设。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蒋钦云  
本文通过分析美国重振制造业战略的现实背景和历史趋势,认为美国实施重振制造业战略目的是为了调整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将美国过分依赖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为扩大出口以带动经济增长,同时,重振制造业更是美国经济去"空心化"战略,是利用制造业作为创新的温床,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以实体经济为支撑实施的创新战略。我国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目的是为了抓住全球范围内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革命的机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握未来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美之间势必既存在潜在的冲突,又存在合作的可能,文章详细分析了中美两国之间的潜在冲突点与合作点,然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和策略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捷  霍国庆  
在分析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产业共性技术自身特点,提出产业共性技术是持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的关键。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技术供给和需求视角,以及课题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的调研访谈,识别出四类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模式,分别是"引领模式""定制模式""外溢模式""联盟模式",并对上述创新模式的应用前提、投资主体、理论依据、模式优势以及潜在风险等进行详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红英  贺正楚  张训  
从产业升级的发展模式与升级的实现形式出发,论述产业升级的理论基础,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作用机制,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潘宇峰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商贸流通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具引领性的两类产业,两者的有机结合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聚焦于我国2010-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情况,并考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变动与商贸流通业之间的互动机制。研究采用区位熵指数计算得到我国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得分,以赫芬达尔指数计算得到对应区域流通企业结构水平,并以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观测期内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除东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区位熵持续上升外,其余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区位熵具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向东部地区集中。其次,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集聚并不利于流通产业的结构优化,系数间呈现明显负相关性。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流通企业结构优化的有效互动,需要大力发展非东部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避免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向东部集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扩散带动流通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慧  
一、中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地位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它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国务院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文件要求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战略性
[期刊] 改革  [作者] 顾海峰  
"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与升级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而金融体系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与升级过程中具有核心的支持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升级过程,需要有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来配套,并进行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的政策设计。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洁云  贾军  
技术创新路径锁定是一个历史依赖过程,报酬递增效应和自增强机制均会使技术发展锁定于难以改变和事先预测的次优方案的固定轨迹中。本研究拟用路径依赖演化经济学方法研究路径锁定和新路径创造问题,探讨了从发明转变为创新,并建立新的经济路径的过程。文章系统研究了技术创新路径锁定机理、锁定效应以及解锁模式,从技术生态位和技术多元化、利益相关者、规制、消费者偏好和学习成本等提出实现技术创新解锁的途径。本研究对认识路径锁定消极影响、路径锁定突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技术路径创造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洁云  贾军  
技术创新路径锁定是一个历史依赖过程,报酬递增效应和自增强机制均会使技术发展锁定于难以改变和事先预测的次优方案的固定轨迹中。本研究拟用路径依赖演化经济学方法研究路径锁定和新路径创造问题,探讨了从发明转变为创新,并建立新的经济路径的过程。文章系统研究了技术创新路径锁定机理、锁定效应以及解锁模式,从技术生态位和技术多元化、利益相关者、规制、消费者偏好和学习成本等提出实现技术创新解锁的途径。本研究对认识路径锁定消极影响、路径锁定突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技术路径创造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洁云  贾军  
技术创新路径锁定是一个历史依赖过程,报酬递增效应和自增强机制均会使技术发展锁定于难以改变和事先预测的次优方案的固定轨迹中。本研究拟用路径依赖演化经济学方法研究路径锁定和新路径创造问题,探讨了从发明转变为创新,并建立新的经济路径的过程。文章系统研究了技术创新路径锁定机理、锁定效应以及解锁模式,从技术生态位和技术多元化、利益相关者、规制、消费者偏好和学习成本等提出实现技术创新解锁的途径。本研究对认识路径锁定消极影响、路径锁定突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技术路径创造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