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08)
- 2023(12675)
- 2022(11139)
- 2021(10380)
- 2020(8636)
- 2019(19839)
- 2018(19763)
- 2017(38597)
- 2016(20993)
- 2015(23426)
- 2014(23368)
- 2013(22985)
- 2012(21083)
- 2011(18890)
- 2010(18881)
- 2009(16970)
- 2008(16591)
- 2007(14594)
- 2006(12575)
- 2005(10898)
- 学科
- 济(85145)
- 经济(85058)
- 管理(60456)
- 业(59895)
- 企(50393)
- 企业(50393)
- 方法(38856)
- 数学(33167)
- 数学方法(32791)
- 农(22321)
- 中国(22318)
- 业经(20316)
- 财(19457)
- 地方(18668)
- 学(18552)
- 农业(15139)
- 技术(14540)
- 制(14484)
- 理论(14410)
- 贸(14376)
- 贸易(14369)
- 易(13939)
- 和(13620)
- 产业(13030)
- 务(12881)
- 财务(12816)
- 财务管理(12792)
- 环境(12566)
- 划(12381)
- 企业财务(12155)
- 机构
- 大学(296990)
- 学院(296685)
- 管理(120921)
- 济(116691)
- 经济(114136)
- 理学(105920)
- 理学院(104726)
- 管理学(102970)
- 管理学院(102423)
- 研究(97925)
- 中国(69509)
- 京(62872)
- 科学(62071)
- 财(51198)
- 所(48702)
- 农(47090)
- 业大(45148)
- 研究所(44809)
- 中心(43391)
- 财经(42125)
- 江(41972)
- 北京(39374)
- 范(39299)
- 师范(38940)
- 经(38323)
- 农业(36999)
- 院(35792)
- 州(34556)
- 经济学(34156)
- 商学(31723)
- 基金
- 项目(208545)
- 科学(164432)
- 研究(151772)
- 基金(151413)
- 家(131851)
- 国家(130771)
- 科学基金(112777)
- 社会(95350)
- 社会科(90385)
- 社会科学(90362)
- 省(81995)
- 基金项目(80999)
- 自然(74110)
- 自然科(72408)
- 自然科学(72392)
- 自然科学基金(71106)
- 教育(69187)
- 划(68790)
- 资助(62036)
- 编号(61580)
- 成果(49323)
- 重点(46326)
- 部(45439)
- 发(44785)
- 创(43791)
- 课题(42453)
- 创新(40625)
- 科研(39639)
- 教育部(38934)
- 国家社会(38640)
- 期刊
- 济(124912)
- 经济(124912)
- 研究(84480)
- 中国(52603)
- 学报(47350)
- 管理(44460)
- 科学(44369)
- 农(42634)
- 财(36857)
- 大学(35644)
- 学学(33607)
- 教育(33026)
- 农业(30080)
- 技术(25225)
- 融(21947)
- 金融(21947)
- 业经(21778)
- 经济研究(19916)
- 财经(19875)
- 经(16986)
- 问题(16376)
- 图书(15728)
- 科技(15426)
- 业(15321)
- 技术经济(14621)
- 理论(14330)
- 现代(13799)
- 商业(13618)
- 版(13297)
- 实践(13200)
共检索到4182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震宇 史占中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至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对我国就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章通过利用相关产业的数据,以及现代经济学的测度方法,并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量化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我国就业起到的带动作用,并根据测度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就业弹性 就业偏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谭洪波 郑江淮 张月友 黄永春
文章从需求的角度梳理一般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发生的机理,主要研究消费者的各种特征如何影响其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需求,进而影响采用新技术的企业和在位主导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发展过程。文章进一步讨论了由此引起的产业结构的变迁。最后,通过案例说明了需求通过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拉动作用,分析了一些发达国家在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需求所产生的作用,以此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和经验依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汝飞 赵彦云
文章借鉴IMD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编制思想,采用对称性指标体系设计原理,建立包括竞争力实力、成长竞争力、市场竞争力、成本竞争力、创新竞争力、投资竞争力和管理竞争力共7个方面49项明细指标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并结合2005年和2011年相关产业数据,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非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进行量化考察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非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差距基本维持不变,同时提出进一步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指标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 竞争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理军 吕雪 周国华 王恒彦
世界主要国家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维护国家安全、更好地把握科技和产业机遇的优先战略,但面临新技术、新市场的系统变革。研究将产业科技、市场与政策环境纳入一个分析框架,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发展的概念框架,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发展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案例,分析并判断中国该典型产业的自主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发展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自主发展 测度指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栾春娟
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技术测度指标实证研究,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共性技术选择与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选取太阳能技术为实例,利用《德温特创新索引》2010年的21399条专利文献数据为样本,基于技术共现率与技术共现强度的分析方法与指标,进行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技术测度指标的实证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方法与指标测度的结果相互印证了在共性技术测度过程中,技术共现率指标与技术共现强度指标都具有比较强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技术共现率分析方法与指标测度的共性技术结果更严格些;技术共现强度的Jaccard系数分析方法与指标测度的共性技术结果更趋向于合理与精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菲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和战略意义。本文从经济效益、技术创新、比较优势、关联效应和持续发展五个维度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识别指标体系,同时提出基于Weaver-Thomas模型和组合赋权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优选方法,并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白千文
目前学界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作用、意义等方面已经形成共识,但在一些操作层面的问题上还存在较大分歧;其中,地方培育重点是否应该冲破中央政府确定的范畴,银行和资本市场谁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融资出路,政府介入程度多深比较适合等问题是争论的焦点。该文提出,对以上问题的探讨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方培育重点要在七大产业具体分项中选择,金融部门要在金融创新的基础上根据创业主体特点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政府介入程度要根据扶持内容、行业特点和产业发展水平来确定。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研究 述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晓梅 黄鲁成 王凯
文章利用信息可视化工具Cite Space,对从CSSCI数据库中下载的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篇名的记录进行分析,绘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文献共引、关键词共现、期刊共引、作者共引等知识图谱。研究结果显示: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研究热点,研发外溢、创新系统、知识产权等是该领域的前沿问题。9篇经典文献构成的核心理论演化路径显示"金融支持"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理论演进的"主线"。文章为研究战略新兴产业提供了一种新的计量方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国金 张俊婷 吴洁 施琴芬
通过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江苏省各地区2012—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对专利产出的拉动作用,研究表明江苏省各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产出显著提高,空间集聚性较强,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对专利产出的拉动作用具有时间衰退性。鉴于此,为促进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各地区应提高产业创新知识共享能力、加强各地区产业集聚水平以及延长战略性新兴产业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欢芳 张幸 宾厚 李密
新能源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先导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和新支柱,是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为研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状况,对中国31个省、市地区新能源产业的区位熵值和Moran’s I指数进行测算,并进行聚类分析及空间自相关分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新能源产业总体上呈现较高水平的空间集聚,在东部地区表现显著;聚类分析可以清楚地分类体现我国新能源产业的空间集聚分布状况,但空间自相关分析能够更清晰地说明我国新能源产业集聚水平的空间差异并非随机产生,而是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空间相关性、产业基础、资源优势等因素;另外,Moran’s I指数散点图表明受地理溢出效应的影响,东部、中西部地区等部分地区也开始形成新的新能源产业集聚区。最后,提出有关对策建议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的集聚发展并优化其产业结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朝继
新一轮的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使我国长期依赖的低成本要素驱动和大规模投资驱动的外向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增长进入重要战略转型期。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受R&D投入、专利申请等创新驱动因素的影响制约。文章基于要素理论通过构建创新驱动因素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创新驱动因素的关联和贡献度进行研究和测算发现:风险投资强度和科技财政支出是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推手,创新驱动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因此,改革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建设创新型政府和创新型文化,完善财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自主创新 驱动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军伟
文章通过Malmquist效率模型的测算发现:我国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效率趋势是下降的,主要是由金融技术水平低下引起的,金融发展规模也没有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从影响因素来看,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结构更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效率的提升。效率的提升要推动适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金融技术工具和产品创新、金融结构的优化和金融发展环境的完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健 张卓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结构转型是中国经济未来面临的主要任务,而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基于业态比较的研究方法,从产业特征和发展效率评价两方面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据此提出了一个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效率的评价框架。从产业发展、产业过程和产业目标等方面提出了包括全过程金融支持、探索多元融资途径、充分发挥政策性担保机构的融资担保职能和创新金融支持模式等具体金融支持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星 蔡琦
文章通过构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创新能力的统计测度指标体系与统计测度模型,选取2015年我国4个直辖市和27个省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比较探究了我国各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创新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4个直辖市中,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创新能力最强;27个省份中,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创新能力最强,江苏省则紧随其后。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震宇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至今出现了传统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产能过剩现象。利用2010-2014年《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以及可变成本函数估算方法,测度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能利用率。研究发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产能利用率为61.28%,除了电子计算机制造业外,其余产业产能利用率都偏低,亟待改善。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新产业 产能过剩 产能利用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