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87)
2023(10619)
2022(8820)
2021(8307)
2020(6880)
2019(15853)
2018(15772)
2017(30727)
2016(16034)
2015(17735)
2014(17806)
2013(17270)
2012(15509)
2011(14090)
2010(14394)
2009(13312)
2008(12969)
2007(11971)
2006(10392)
2005(9403)
作者
(45931)
(38076)
(37839)
(36064)
(24347)
(18098)
(17045)
(14570)
(14178)
(13830)
(12847)
(12779)
(12339)
(12162)
(11853)
(11700)
(11386)
(11020)
(10975)
(10670)
(9364)
(9269)
(9246)
(8698)
(8617)
(8529)
(8521)
(8321)
(7687)
(7437)
学科
(68461)
经济(68416)
(53033)
管理(51824)
(47007)
企业(47007)
方法(31626)
数学(27179)
数学方法(26592)
技术(18831)
业经(17138)
中国(16903)
(15977)
(15060)
(14202)
银行(14192)
(14058)
地方(13842)
(13305)
理论(12851)
技术管理(12701)
(12460)
产业(12012)
(10976)
贸易(10964)
农业(10648)
(10503)
(10488)
金融(10487)
(10389)
机构
学院(229340)
大学(226296)
管理(93626)
(92965)
经济(90976)
理学(81147)
理学院(80335)
管理学(78779)
管理学院(78342)
研究(72152)
中国(56638)
(47440)
科学(44261)
(41449)
(34926)
(34755)
中心(33551)
财经(33524)
(33394)
业大(32207)
研究所(31900)
(30326)
北京(29688)
(28431)
(27963)
经济学(27772)
师范(27645)
(26570)
农业(26156)
技术(25762)
基金
项目(155169)
科学(124202)
基金(112750)
研究(112500)
(98239)
国家(97472)
科学基金(85335)
社会(71679)
社会科(68364)
社会科学(68350)
(62861)
基金项目(59117)
自然(56200)
自然科(55019)
自然科学(55008)
自然科学基金(54087)
教育(52697)
(52348)
资助(46466)
编号(44520)
(37850)
重点(35072)
成果(34931)
创新(34420)
(33781)
(33345)
课题(31853)
国家社会(29413)
科研(29074)
教育部(28867)
期刊
(99780)
经济(99780)
研究(64327)
中国(45402)
管理(39656)
科学(32475)
学报(32034)
(31826)
(29634)
教育(26283)
大学(25080)
技术(24242)
(24129)
金融(24129)
学学(23653)
农业(19983)
业经(17907)
经济研究(16539)
财经(16453)
(14276)
技术经济(13383)
科技(13256)
(13112)
统计(12812)
问题(12363)
商业(11920)
(11716)
现代(10819)
(10725)
论坛(10725)
共检索到3355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水莲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较少关注企业微观层面与行业层面的系统分析,商业模式是一个有效的跨层次系统解释工具。基于商业模式理论,总结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三类商业模式:产品制造型、技术驱动型和市场满足型,并提出技术-产品-市场交互架构商业模式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下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最优模式。最优模式的实现需要企业打破组织边界,建立商业模式创新系统框架,形成灵活的立体创新网络,为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动力来源、资源基础和合法化构建氛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水莲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较少关注企业微观层面与行业层面的系统分析,商业模式是一个有效的跨层次系统解释工具。基于商业模式理论,总结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三类商业模式:产品制造型、技术驱动型和市场满足型,并提出技术-产品-市场交互架构商业模式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下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最优模式。最优模式的实现需要企业打破组织边界,建立商业模式创新系统框架,形成灵活的立体创新网络,为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动力来源、资源基础和合法化构建氛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志平  齐亚伟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其内在的自我发展规律与特征,大数据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政策约束与绿色发展相互掣肘;技术赶超时可能面临投资型陷阱;产业融合容易导致产业链陷阱。文章在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约束、产业特征以及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路径突破的商业模式创新与价值构建:以价值创造突破创新约束;以绿色价值管控突破政策约束;利用大数据的透明性进行信用评估突破融资约束;通过价值网络资源共享的价值联构突破惯性约束。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志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商业模式创新密不可分。本文厘清了商业模式相关概念,构建了分析框架,详细论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商业模式的相互关系。由于新兴产业的发展往往会推动不同类型的商业模式创新,其中充满了各种风险和成本,政府政策应从宏观(系统)政策和微观政策两个方面着手促进新兴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屠羽  彭本红  鲁倩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未来经济的支柱产业,探究其商业模式创新与网络治理协同耦合问题有助于实现科学发展。文章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与网络治理"非耦合"的现状及原因,以问卷调查数据为研究基础,运用回归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探讨商业模式创新、网络治理与协同耦合绩效三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商业模式创新对网络治理与协同耦合绩效均有正向影响,正式网络治理机制与非正式网络治理机制对协同耦合绩效均有正向影响,特别地,正式网络治理机制对协同耦合绩效的正向影响有限。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关注政府、市场和企业三个方面:政府等管理者制定具体政策,引导商业模式创新与网络治理有序开展;市场提供商业模式创新与网络治理所需的配套设施及服务,提高二者实施的成功率;企业主动树立合作共赢理念,积极开展与网络内其他组织的交流交互。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屠羽  彭本红  鲁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巍  郗永勤  
文章从创新链视角出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进行概念界定及结构解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和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协调度测度模型。选取能反映产业创新过程的序变量,并收集2009—2013年数据,对福建省信息产业创新系统的协同度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技术转让和计算机新产品出口是制约福建省信息产业创新系统协同度提升的关键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巍  郗永勤  
文章从创新链视角出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进行概念界定及结构解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和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协调度测度模型。选取能反映产业创新过程的序变量,并收集2009—2013年数据,对福建省信息产业创新系统的协同度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技术转让和计算机新产品出口是制约福建省信息产业创新系统协同度提升的关键因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民春  蔡宇飞  
区域创新系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然而,区域创新系统作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其创新模式与产业发展相辅相成。本文关注的重点在于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模式以及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阶段和特性相配套的产业政策。文章首先在区域创新要素分类的基础上,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模式进行了划分,然后根据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将创新系统与产业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区域创新系统作为连接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产业政策的纽带,以期得到适合产业发展的、与区域创新系统相配套的科学政策、技术政策、创新政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欧雅捷  林迎星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仍是战略性新兴技术的产业化实现,这有赖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的形成与发展。而构造知识基础与建设技术体系是构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的两个重要基础。构造知识基础应关注其与研究人员的匹配,建设技术体系应包括发展选择与识别技术的能力、组织和协调能力、技术的市场应用能力和政府强有力的扶持这四方面的能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东红  李蕾  
本文以尚德公司为典型案例,揭示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先行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及其对产业发展的驱动作用。文章认为,先行者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是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先行者商业模式创新通过先行者的增量效应、符号效应、示范效应、产业生态系统优化效应等发挥作用;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先行者商业模式创新应该坚持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有利于企业抢占行业战略制高点两大准则;置身其中的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及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采取切实措施推动商业模式创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郭天娇  邹国庆  
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何种创新模式实现核心技术突破,进而促进产业稳步发展,是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创新模式选择上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自主研发能力弱、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效率低下、产业化能力不强等问题。要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建立一个面向世界、开放式的创新网络,通过内外部技术资源整合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的变革。开放式创新能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需求,打破产业技术发展瓶颈,实现产业发展与自身战略定位相匹配,向高端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放式创新可采取三种模式,即内向型开放式创新模式、外向型开放式创新模式和整合型开放式创新模式。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开放式创新发展,应加强相关政策扶持,实现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的双轮驱动,鼓励"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美平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近期提出的国家重点发展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产业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的产业,因此,技术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路径的视角,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技术创新路径的共生模式。该模式能够把自组织创新、集合原生创新、次生模仿创新整合到最佳技术创新状态,从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又好又快成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捷  霍国庆  
在分析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产业共性技术自身特点,提出产业共性技术是持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的关键。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技术供给和需求视角,以及课题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的调研访谈,识别出四类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模式,分别是"引领模式""定制模式""外溢模式""联盟模式",并对上述创新模式的应用前提、投资主体、理论依据、模式优势以及潜在风险等进行详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苏鑫  彭新永  赵越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高端产业却存在着低端化问题,而开放式创新作为全新的创新模式,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与高端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目前学者们关于开放式创新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的研究深度不够,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文章从开放式创新(内涵、模式分类、实证研究)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影响因素、路径与政策)两大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总结,并从产业"质"的角度出发提出开放式创新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开放式创新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研究的现存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开放式创新模式、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转型的相关理论研究提供有效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