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83)
- 2023(19071)
- 2022(16082)
- 2021(14891)
- 2020(12338)
- 2019(28214)
- 2018(27819)
- 2017(52217)
- 2016(28210)
- 2015(31254)
- 2014(31267)
- 2013(30446)
- 2012(28089)
- 2011(25361)
- 2010(25503)
- 2009(22977)
- 2008(22514)
- 2007(20082)
- 2006(17479)
- 2005(15474)
- 学科
- 济(118795)
- 经济(118691)
- 管理(83595)
- 业(83240)
- 企(69095)
- 企业(69095)
- 方法(50471)
- 数学(43384)
- 数学方法(42685)
- 中国(34037)
- 农(32409)
- 地方(28430)
- 业经(28395)
- 财(26977)
- 技术(25275)
- 学(22795)
- 农业(22251)
- 制(21167)
- 理论(20676)
- 贸(20298)
- 贸易(20282)
- 易(19627)
- 银(19164)
- 银行(19123)
- 行(18371)
- 融(18281)
- 金融(18278)
- 和(18180)
- 环境(17488)
- 务(17323)
- 机构
- 学院(394158)
- 大学(390451)
- 济(159111)
- 经济(155768)
- 管理(153465)
- 理学(132316)
- 研究(131079)
- 理学院(130828)
- 管理学(128254)
- 管理学院(127474)
- 中国(98563)
- 京(82291)
- 科学(80202)
- 财(71735)
- 所(65165)
- 农(64378)
- 江(60969)
- 中心(60951)
- 研究所(58968)
- 业大(57796)
- 财经(56967)
- 范(53236)
- 师范(52676)
- 经(51795)
- 北京(51536)
- 农业(50078)
- 州(48925)
- 经济学(47808)
- 院(47786)
- 技术(45166)
- 基金
- 项目(265480)
- 科学(210809)
- 研究(195567)
- 基金(191408)
- 家(166753)
- 国家(165270)
- 科学基金(143188)
- 社会(124166)
- 社会科(117918)
- 社会科学(117891)
- 省(106739)
- 基金项目(100671)
- 自然(92285)
- 教育(92023)
- 自然科(90262)
- 自然科学(90243)
- 划(88876)
- 自然科学基金(88669)
- 编号(79530)
- 资助(77927)
- 成果(64018)
- 发(60658)
- 重点(59987)
- 创(59189)
- 部(57878)
- 课题(55958)
- 创新(54647)
- 国家社会(51240)
- 科研(50319)
- 教育部(50054)
- 期刊
- 济(176857)
- 经济(176857)
- 研究(113675)
- 中国(84159)
- 管理(60320)
- 学报(59648)
- 农(58730)
- 科学(56183)
- 财(55630)
- 教育(51920)
- 大学(46195)
- 学学(42748)
- 农业(40408)
- 技术(40104)
- 融(35780)
- 金融(35780)
- 业经(30925)
- 经济研究(28106)
- 财经(27383)
- 经(23748)
- 问题(22638)
- 业(22388)
- 图书(22101)
- 技术经济(21177)
- 科技(20359)
- 统计(19529)
- 策(18921)
- 坛(18500)
- 论坛(18500)
- 商业(18385)
共检索到5927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蒋志刚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高校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智力要素,掌握大量由前瞻性科学研究产生的原创性技术成果,传统的产学研合作方式难以向产业转化这些技术成果。基于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和相关文献的梳理,本文认为学术型创业者与新兴技术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的两大支撑要素,以高校师生为主体的学术型创业者,其创业活动能有效促进新兴技术的商业化进程,进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学术型创业者 新兴技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张于喆 王君 李红宇 杨威
"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呈现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产业组织结构不断演化的态势,但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产业低端化、技术空心化、市场边缘化"、"融资难、融资贵"、政策举措的"针对性、协调性、系统性"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十三五"时期,我国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着劳动力红利弱化、借贷成本难以下降、创新能力提升难度加大、需求规模增速放缓的困扰,同时,也面临着政策环境持续优化的机遇。总体而言,产业发展将会陷入既有优势(低成本竞争优势)快速消失、新的动力(高生产率竞争优势)难以快速形成的窘境;增速将进入次高增长阶段,比重趋势性上升的可能性较大。主要政策和...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忠寿 王世文
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部分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但是,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坚持系统性、动态性、比较优势与阶段性原则相结合;坚持企业主体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相结合;坚持技术创新推动和市场需求拉动相结合;坚持基础创新和应用创新相融合;坚持鼓励微小中企业发展和产业重组并购相结合;营造积极创新的文化氛围。
关键词:
培育 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策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仲雯雯 郭佩芳 于宜法
海洋经济已跨入以高新技术引领的新时代,以海洋高新技术为首要特征的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成为各国争相抢占的科技制高点。本文在界定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找出其在公众认识、政策体系、自主创新能力、资金投入以及人才储备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通过提高公众对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营造促进其发展的良好氛围;建立和完善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协调机制,形成支持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提高海洋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开发区;加大对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资金投入,建立多渠道...
关键词: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 海洋科技 自主创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志瑛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出台,相关配套政策趋于完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而场外市场的发展及扩容,将有力地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公司大多集中在产业开发区,而主要面向产业开发区的场外市场将大大改善这些公司的融资问题;场外市场将为VC/PE增加新的退出渠道,会促使VC/PE机构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发展;场外市场的转板制度会使满足创业板、中小板财务要求的公司能够较顺利实现升板,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场外市场 战略性新兴产业 支持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加韬
海洋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目前我国已经启动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研究工作。海洋生物育种和健康养殖、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装备、海洋可再生能源、深海技术、海洋服务业等七大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面对科技水平落后、高端制造能力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和产业瓶颈等制约因素,建议我国在政策规划、科技攻关、体制机制、专业化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海洋经济 发展对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孙理军 张蔓 高倩
利用2007—2019年数据,检验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素禀赋、技术创新能力与产业发展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和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1)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劳动力要素、技术要素对产业发展质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资本要素对产业发展质量具有显著负向影响;(2)技术创新能力对产业发展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3)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要素的交互作用对产业发展质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技术创新能力与资本要素的交互作用、技术创新能力与劳动力要素的交互作用对产业发展质量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家喜
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关键成功因素,探讨了领先市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根据产业技术能力和领先市场潜力的不同,归纳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四类路径。最后提出了在领先市场视角下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认为,加快培育领先市场角色、通过技术与市场的互动形成主导设计、促进创新的全球扩散,有助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际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幸婷 杨煜
核心技术联盟是后危机时代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效组织形式。本文研究核心技术联盟内成员企业是如何进行知识创造的。在探讨企业内部和联盟内部知识创造过程差异的基础上,提出核心技术联盟内知识创造的过程理论模型。研究发现,核心技术联盟的知识创造在共同化阶段之前需经历准备阶段,即联盟企业构建信任的阶段。这也是在联盟层面应用组织知识创新(SECI模型)具备的前提条件。案例分析同样表明,核心技术联盟的知识创造模型只适用于相互信任的非核心企业。作为联盟活动的引领者,核心企业并不具体参与到知识创造活动中,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合作研发平台的创建,以及知识创造之后促进研发合作成果的产业化。通过调研访谈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生物医药科技园,详细刻画出核心技术联盟内知识创造的过程。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金波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义为"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并明确将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许晔
通过分析信息技术领域中网络与通信技术、先进计算与应用技术、微电子支撑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发展应当以关键技术为发展核心、以应用创新为发展导向和以技术集成创新为发展重点的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邓洲
技术标准具有排他的属性,作为私人产品的技术标准能够为拥有者带来垄断利润,因此,成为领先者保持竞争优势、赶超者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工具。技术领先国家一般采用两次编码过程制定技术标准并通过授权从发展中国家获取高额回报,而赶超国家应从制造能力和市场规模出发,设计有利于自身条件的自主技术标准导入机制。与传统产业比较,赶超国家面临在新兴产业制定自主技术标准的战略机遇,当然,标准成功地导入也需要满足形成足够规模用户基础、拥有强制造能力、产品技术尚不成熟、获得关键专利授权和国内市场相对独立的条件。国内已有自主技术标准中,发展不佳或退出市场的标准都不能全部满足上述条件,而成功产业化并实现商业价值的自主标准是...
关键词:
技术标准 赶超国家 战略性新兴产业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卢文光 关晓琳 黄鲁成
论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内涵和特征,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在此基础上,运用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分析了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互动耦合发展关系,并构建了两者间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统计数据,计算了技术创新与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耦合协调度。最后给出了促进两者耦合协调发展、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石璋铭 曹海娟 张家成
本文通过选取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2012-2014年的季度数据,首先运用产业融资约束测量指数,测算了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水平。随后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金融发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最终得出相关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