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67)
2023(13316)
2022(11393)
2021(10336)
2020(8635)
2019(19967)
2018(19549)
2017(37844)
2016(20616)
2015(23083)
2014(23220)
2013(23176)
2012(22364)
2011(20471)
2010(20888)
2009(19271)
2008(19364)
2007(17831)
2006(15596)
2005(14440)
作者
(62803)
(52606)
(52400)
(49878)
(33523)
(25361)
(23950)
(20507)
(19716)
(18827)
(17896)
(17554)
(16935)
(16845)
(16553)
(16339)
(15947)
(15655)
(15244)
(14927)
(13306)
(13165)
(12864)
(11893)
(11883)
(11869)
(11829)
(11785)
(10734)
(10547)
学科
(96673)
经济(96595)
(56360)
管理(55237)
(44063)
企业(44063)
方法(36957)
数学(31837)
数学方法(31522)
中国(27506)
(27208)
地方(26859)
业经(22231)
(20035)
(19644)
农业(18454)
(17292)
贸易(17280)
(17229)
(16646)
(15873)
金融(15871)
(15842)
银行(15810)
(15274)
地方经济(15097)
(14226)
技术(14168)
(13851)
环境(13847)
机构
学院(305346)
大学(303292)
(126890)
经济(124075)
管理(111995)
研究(110922)
理学(95241)
理学院(94001)
管理学(92301)
管理学院(91712)
中国(83103)
科学(69176)
(65763)
(58273)
(56983)
(55827)
研究所(52719)
中心(49945)
(48139)
业大(45726)
财经(44891)
农业(43813)
(42578)
师范(42155)
北京(41894)
(40517)
(39884)
(38804)
经济学(38594)
经济学院(34761)
基金
项目(197577)
科学(154904)
研究(142664)
基金(141499)
(124312)
国家(123260)
科学基金(104157)
社会(90183)
社会科(85636)
社会科学(85612)
(78600)
基金项目(74944)
自然(66939)
(66268)
自然科(65361)
自然科学(65340)
教育(64581)
自然科学基金(64183)
资助(57807)
编号(57696)
(48162)
成果(47354)
重点(45294)
(42934)
课题(41211)
(40851)
发展(38507)
创新(38259)
(37872)
科研(37502)
期刊
(148060)
经济(148060)
研究(91279)
中国(63927)
(52194)
学报(49082)
科学(45968)
(43376)
管理(41786)
大学(36293)
农业(35288)
学学(34180)
教育(33082)
(30602)
金融(30602)
技术(26223)
业经(25965)
经济研究(23503)
财经(22353)
问题(20034)
(19309)
(19293)
(15899)
技术经济(15787)
商业(15346)
(14542)
科技(14332)
图书(14319)
统计(14317)
现代(14142)
共检索到4681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佳刚  汤玮  
将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的428家沪深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这些公司2003—2012年的年度财务报告,从全国、区域和产业三个层面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动态演变趋势和空间布局情况。研究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资产规模稳步扩大,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变化相辅相成,政府补助虽不断增加,但对各个产业和区域的投入两极分化严重。创新投入与产出成果总体呈正比例方向变动,但在不同区域和产业存在差异。从区域看,新兴产业主要分布在华南、华北、华东三区域内。从产业看,新兴产业主要分布在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三种产业内。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韦福雷  胡彩梅  
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的趋同性问题是其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必须给予高度关注的问题。以中国30个省、市和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为基础,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方法对中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中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其中新能源产业和新材料产业的趋同化现象最突出。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了促进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凌捷  
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的趋同性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引入总部经济概念,通过将总部和生产制造基地分离可以促进不同空间的资源配置,有利于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产业布局雷同和缓解产业间的同构无序竞争等问题。文章认为,在总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应该从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经济发展规划、探索总部经济竞争与合作机制、整合政府和社会力量三个方面着手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推动其科学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吕岩威  孙慧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任务之一是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依据国家统计局编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试行),选取了1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大类行业,运用地理集中指数方法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程度及演变趋势进行分析,并进一步考察其区域分布特征,进而根据测算结论提出中国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应以点状模式为主、中部地区应以点轴模式为主、东部沿海地区应以网络模式为主的空间布局模式构想,以及中国战略新兴产业"一带、两区、多点"的空间布局方案构想,以期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现阶段所面临的区域间同质化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提供突围良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宏起  苏红岩  武建龙  
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合理性决定了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针对国家和各省市科学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本文基于产业价值链视角,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的内涵界定基础上,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指标体系,以系统聚类分析法为核心设计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模型,并对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进行空间布局。本论文研究旨在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工作提供理论方法支持和决策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琳彦  
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的合理性能够有效地推动产业的发展和效益的实现。文章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分布的现状和集聚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的集聚特征,省区之间存在着空间异质性,两极格局比较明显,多数省区还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行业之间集聚程度差异并不明显。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曲永军  周晓斐  
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动力是由政府推动力、需求拉动力、创新带动力和企业驱动力构成的,这四种动力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动态动力系统。在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变革期,每一种动力的作用强度会存在明显的差别,这就要求动力主体在不同时期不断调整自身的行为,达到推动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的目的。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周期有其独特的内在规律,形成期、成长期相对较短且成长速度更快,变革期的跳跃可能性更大。笔者以专家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了成长动力因子的得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产业成长动力因子的权重以及在产业不同时期贡献率的动态变化,从而验证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扬  沈志渔  
本文通过梳理和回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相关文献,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规律,具体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内涵、创新发展条件、创新发展过程和创新发展政策。发展过程和发展政策均以发展条件为基础,在阐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对三种典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进行比较,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规律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新新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巨大的产业,是涉及国家竞争力、国家影响力、国家安全和国家战略目标实现的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抢占世界未来科技制高点、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选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根本途径。本文在对新兴产业发展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就新兴产业的内涵和特征、新兴产业的产生来源进行了研究,提炼出了新兴产业的选择标准和培育准则,并就培育和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给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艳  朱博文  胡允银  
"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发展面临诸如人口、粮食、环境、能源等问题,世界经济进入结构调整重要机遇期。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众多海洋经济发达国家共识。浙江海洋经济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加快推进这一战略实施过程中,沿着"技术路线分析—知识产权布局设计—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知识产权政策供给"的产业发展逻辑主线,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尽早布局,抢占产业链高地,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浙江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志泉  
战略性新兴产业事关国家未来竞争成败,其财富效应和政治效应已引起国内各省市的高度关注,并迅速行动。然而,新兴产业尽管机会很多,但是陷阱也多,一旦技术路径选择错误的话,将损失惨重。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通过产业、技术和市场维度识别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规划和分类指导,破解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力资源供给瓶颈;必须协调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优势产业的关系。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以文  郑江淮  
战略性新兴产业所提供的创新设计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即是处于领先市场地位还是滞后市场地位,将直接影响该国或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以及未来的发展路径。本文将从领先市场的视角,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特征与机理,阐述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和企业角色的定位,并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韩霞  朱克实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引领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后发国家应结合自身条件和需求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略,以技术追赶和产业升级为目标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契机,以技术标准战略为核心掌握战略性新兴产业话语权,以国际化为导向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在具体的政策选择上,要优化研发投入结构,整合行业研发资源;加强组织协调与合理规划,推动产业良性发展;强化知识产权助推战略,完善产业发展促进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佳刚  袁宇心  
利用内容分析法搜集从2004年到2013年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数据,利用文献法在政府统计报告中收集各区域的环境数据,采用灰色理论和熵权法测算分析各环境因素和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从宏观上看,科技因素对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最大,这表明科技力量是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经济开放水平对新兴产业发展影响相对较小,这说明新兴产业更多的是内向型发展模式。从产业上看,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最大,这说明区域经济要具有一定规模才能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从空间分布看,西南、西北、华南和东北的新兴产业发展受人才供给水平的影响较大。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利政  
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各国的共识。如何选择合适的产业发展模式是我国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从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发展看,技术约束是我国面临的主要内部约束。本文从技术生命周期和技术水平的国际比较优势的视角,分析了在不同阶段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所适宜的模式,指出选择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模式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