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39)
- 2023(10226)
- 2022(8640)
- 2021(7857)
- 2020(6289)
- 2019(14226)
- 2018(13905)
- 2017(26593)
- 2016(14461)
- 2015(16092)
- 2014(16261)
- 2013(16003)
- 2012(15572)
- 2011(14304)
- 2010(14764)
- 2009(13510)
- 2008(13701)
- 2007(12806)
- 2006(11479)
- 2005(10741)
- 学科
- 济(69759)
- 经济(69695)
- 业(41763)
- 管理(39869)
- 企(33413)
- 企业(33413)
- 方法(21982)
- 地方(21917)
- 中国(21718)
- 农(19301)
- 数学(17894)
- 业经(17847)
- 数学方法(17613)
- 学(13741)
- 农业(13152)
- 制(13146)
- 财(12968)
- 地方经济(12837)
- 银(12643)
- 银行(12624)
- 融(12388)
- 金融(12388)
- 行(12285)
- 贸(12107)
- 贸易(12095)
- 产业(12013)
- 发(11669)
- 易(11638)
- 技术(11507)
- 理论(10203)
- 机构
- 学院(214484)
- 大学(211182)
- 济(88403)
- 经济(86409)
- 研究(79717)
- 管理(77374)
- 理学(64990)
- 理学院(64156)
- 管理学(62965)
- 管理学院(62547)
- 中国(60378)
- 科学(48949)
- 京(46478)
- 所(41768)
- 财(40260)
- 农(37892)
- 研究所(37569)
- 中心(35504)
- 江(34879)
- 财经(31151)
- 范(30520)
- 业大(30450)
- 师范(30179)
- 北京(29938)
- 农业(29525)
- 院(28608)
- 州(28526)
- 经(28009)
- 经济学(26504)
- 省(25521)
- 基金
- 项目(134539)
- 科学(105651)
- 研究(98837)
- 基金(95175)
- 家(83365)
- 国家(82602)
- 科学基金(69896)
- 社会(62445)
- 社会科(59304)
- 社会科学(59291)
- 省(54332)
- 基金项目(49358)
- 划(45261)
- 教育(44511)
- 自然(43862)
- 自然科(42872)
- 自然科学(42862)
- 自然科学基金(42107)
- 编号(39662)
- 资助(39320)
- 发(35324)
- 成果(33037)
- 重点(30841)
- 课题(29355)
- 部(28659)
- 发展(28544)
- 创(28185)
- 展(28067)
- 创新(26325)
- 性(26013)
- 期刊
- 济(110284)
- 经济(110284)
- 研究(67365)
- 中国(49975)
- 农(37046)
- 学报(34155)
- 管理(32593)
- 科学(32252)
- 财(30155)
- 教育(27376)
- 大学(25777)
- 农业(25315)
- 学学(24168)
- 融(23770)
- 金融(23770)
- 业经(19805)
- 技术(19430)
- 经济研究(17343)
- 财经(15762)
- 问题(14260)
- 经(13813)
- 业(13469)
- 贸(11605)
- 商业(11045)
- 技术经济(11024)
- 科技(10514)
- 现代(10426)
- 图书(10422)
- 世界(10419)
- 国际(10393)
共检索到3447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志 刘峰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发挥关键作用。政府通过产业政策进行"顺"、"逆"两类调节,加速资源和要素流向新兴产业以应对竞争,但是市场必须发挥基础性作用。目前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顺市场力度过大、逆市场缺位或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亟须下一阶段对产业政策进行深刻反思和调整,以做到顺市场张弛有度,逆市场及时有效,激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不断提高自生发展能力。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政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澄 顾强 董瑞青
产业政策是引导、保障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充分发挥产业政策作用,对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系统阐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基本特征和基本作用,继而评述了发达国家产业政策在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实践,最后就如何发挥产业政策在培育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产业政策 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茴 段进
通过理论模型的推演,探讨了政府补贴对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格局的影响,以及不同市场补贴形式的效果差异。研究发现,当良性市场竞争机制存在时,政府补贴将会有效提高新兴产业的规模,并倒逼传统产业转型,但补贴的额度不能无限制扩张,否则将损害社会福利;从补贴方式来看,价格性补贴的作用是均衡的,但产量补贴能够强化产业中的优胜劣汰竞争机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险峰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全球产业战略优势的重要内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但要重视针对技术、资金、土地、人才等生产要素的供给激励政策的应用,而且要重视需求激励政策的应用。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郝玉峰
<正>中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简称战新产业)是企业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选择。一、推出战新产业百强榜单初衷2019年,中国企业联合会(简称中国企联)在发布中国企业500强榜单的同时,推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榜单,主要有两方面背景。1.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高度重视结构优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迎春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准公共性、外部性及高风险性特点决定其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市场失灵。政府需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合理的公共政策选择,针对市场失灵的不同情况进行调节、规范和制约。本文将政府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作用归纳为四个方面,即引导、激励、服务和规范。
关键词:
政府 战略性新兴产业 钻石理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玉林 王春珠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体现出支撑经济增长的战略优势,但其"二重二轻"问题也日益凸显。正确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驱动规律,对政府制定和实施精准的产业政策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协同作用机制,测评其各细分产业所处发展阶段,构建创新与需求协同驱动哈肯模型,揭示其各细分产业间及各发展阶段创新与需求协同驱动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各部门、各发展阶段中创新与需求均存在协同作用;协同作用的序参量因产业不同而异,与阶段无关;在协同强度、强化方向、协同机制方面,存在明显的产业差异性,而无明显阶段差异性规律。据此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差异化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玉林 王春珠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体现出支撑经济增长的战略优势,但其"二重二轻"问题也日益凸显。正确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驱动规律,对政府制定和实施精准的产业政策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协同作用机制,测评其各细分产业所处发展阶段,构建创新与需求协同驱动哈肯模型,揭示其各细分产业间及各发展阶段创新与需求协同驱动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各部门、各发展阶段中创新与需求均存在协同作用;协同作用的序参量因产业不同而异,与阶段无关;在协同强度、强化方向、协同机制方面,存在明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志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商业模式创新密不可分。本文厘清了商业模式相关概念,构建了分析框架,详细论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商业模式的相互关系。由于新兴产业的发展往往会推动不同类型的商业模式创新,其中充满了各种风险和成本,政府政策应从宏观(系统)政策和微观政策两个方面着手促进新兴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商业模式 创新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于津平 吴小康
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剖析地方政府产业补贴政策的形成机制和经济效应,并利用实证分析方法揭示地方政府产业补贴率与区域生产成本的关系。理论分析表明,当地方政府产量偏好相同时,生产成本优势越明显的地区,地方政府产业补贴率应越高。但如果高成本地区的产量偏好远大于低成本地区,高成本地区地方产业补贴率就会大于低成本地区。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中国地方政府产业补贴率与生产成本正相关,说明地方政府产业补贴政策存在逆成本优势选择现象。
关键词:
产业政策 区域竞争 政府补贴 新兴产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肖兴志 韩超 赵文霞 邓菁 齐鹰飞 曹志来 郭晓丹 万丛颖 李姝 王建林 王岭 王雅洁 李少林
产业升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通过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升级是当前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本文从产业升级的发展模式与升级的实现形式出发,论述产业升级的理论基础,讨论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应考虑的因素及其形成路径。根据中国实践,讨论中国产业升级的发展趋势,并对低碳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做了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课题组 肖兴志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内涵理论界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尚未形成一致意见,学者们根据中央领导的讲话和国务院近期颁布的指导方针,将含义分为战略性和新兴性两部分,并赋予其性质上的诠释。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背景,借鉴社会各界的主流观点,本文认为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需分别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胡剑波 古世奎
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引领未来产业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已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对象。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初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晓华 刘峰
基于商业生态系统、国家创新系统等既有理论,本文提出了产业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生态学家或环境学家将产业生态系统看做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循环体系不同,本文将产业生态系统定义为对某一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各种要素的集合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创新生态系统、生产生态系统与应用生态系统三个子系统,以及要素供给、基础设施、社会文化环境、国际环境、政策体系等辅助因素。产业生态系统具有相互依赖、复杂连接、自我修复、共同演化等特征。产业的发展是整个产业生态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产业生态系统的竞争,那些能够率先建立起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的国家将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新新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未来经济持续增长,并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决定性促进和导向作用的产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十二五"期间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抉择。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推动我国经济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道路,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命题。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背景 策略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