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59)
2023(15159)
2022(13269)
2021(12211)
2020(10206)
2019(23350)
2018(23303)
2017(45169)
2016(24608)
2015(27439)
2014(27375)
2013(27058)
2012(24747)
2011(22367)
2010(22395)
2009(20689)
2008(20505)
2007(18132)
2006(15861)
2005(14239)
作者
(70610)
(58667)
(58258)
(55677)
(37528)
(28208)
(26496)
(22811)
(22104)
(21129)
(19963)
(19808)
(18791)
(18601)
(18265)
(18071)
(17470)
(17445)
(16781)
(16684)
(14516)
(14512)
(14133)
(13355)
(13142)
(13033)
(13026)
(13012)
(11793)
(11542)
学科
(98973)
经济(98843)
管理(75829)
(72899)
(61708)
企业(61708)
方法(42678)
数学(36204)
数学方法(35786)
(26871)
(26498)
中国(25622)
业经(24108)
(22831)
地方(21156)
(20707)
农业(17970)
(17045)
贸易(17037)
(16879)
财务(16804)
财务管理(16769)
理论(16576)
(16557)
技术(16543)
企业财务(15945)
(15908)
(15906)
银行(15864)
(15845)
机构
大学(351567)
学院(350165)
(140357)
管理(139927)
经济(137310)
理学(121314)
理学院(119969)
管理学(118038)
管理学院(117381)
研究(117222)
中国(85488)
(74562)
科学(71617)
(66181)
(58223)
(54283)
研究所(52878)
财经(52767)
中心(51981)
(51328)
业大(51123)
(47828)
北京(46878)
(45798)
师范(45384)
(42751)
农业(42368)
经济学(42020)
(41437)
财经大学(39234)
基金
项目(239411)
科学(189127)
研究(176130)
基金(174224)
(151215)
国家(149995)
科学基金(129361)
社会(111592)
社会科(105858)
社会科学(105834)
(93471)
基金项目(92616)
自然(83773)
自然科(81786)
自然科学(81767)
自然科学基金(80300)
教育(80269)
(78449)
编号(71302)
资助(71178)
成果(58512)
重点(53346)
(52816)
(51138)
(50242)
课题(49493)
创新(46868)
(46486)
国家社会(45630)
教育部(45535)
期刊
(155537)
经济(155537)
研究(103794)
中国(67141)
学报(54318)
管理(53134)
科学(50857)
(50672)
(50117)
大学(41490)
学学(39099)
教育(38431)
农业(34431)
技术(29616)
(29557)
金融(29557)
财经(26011)
业经(25895)
经济研究(24184)
(22247)
问题(20341)
(17445)
科技(17363)
图书(17144)
理论(16939)
技术经济(16693)
现代(16288)
(16164)
实践(15395)
(15395)
共检索到511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戴志颖  
文章构建了战略新兴产业管理多层次技术创新协同演化模式,揭示了战略新兴产业内创新主体、组织结构与外部环境诸要素对战略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协同演化的作用机理与路径。研究显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部资源约束动力对技术创新种群的形成负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内创新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外部环境等三层级要素对战略新兴产业的管理模式创新和技术协同创新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吕荣杰  郝力晓  吴超  
用CNKI中国重要报纸数据库新闻报道作为数据来源,借鉴NVIVO软件,通过内容分析法,得出不同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驱动因素;利用Lotka-Volterra模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演化的驱动力形成方式和过程进行分析,得出集聚成功和失败的临界点,为国家和地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文锋  刘薇  
文章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机制研究的传统定性范式,遵循产业生命周期的基本规律,构建了"发展阶段—特征—动力机制"的实证研究框架,将产业生命周期阶段性特征标志转化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市场动力因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不完全处在同一产业生命周期阶段,并且都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各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中对技术和市场的需求侧重点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并不能完全沿用产业生命周期阶段性发展动力规律,并针对不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给出了"量体裁衣"的政策设计。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吕荣杰  郝力晓  吴超  
用CNKI中国重要报纸数据库新闻报道作为数据来源,借鉴NVIVO软件,通过内容分析法,得出不同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驱动因素;利用Lotka-Volterra模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演化的驱动力形成方式和过程进行分析,得出集聚成功和失败的临界点,为国家和地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龙跃  
协同演化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有效模式和必然路径。为提高集群协同演化耦合协调度和稳定性,融合协同学、生态学等理论,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演化归结为集群内自组织协同演化、政府调控下他组织协同演化两种生态关系,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基于改进Lotka-Volterra模型的组织种群协同演化模型,进行定性分析和数值仿真验证。研究表明:组织种群影响因子、最大生态位等因素对组织种群生态位扩张及演化均衡态具有正向反馈作用;通过构建"自组织+他组织"集群协同演化模式,以集群自组织为核心,借助政府他组织,调节组织种群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罗超亮  符正平  刘冰  王曦  
本文基于时态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贸易网络演化及动力机制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发现:经济体的GDP、贸易额比重同时存在发送效应和接收效应,研发支出、贸易自由度仅存在发送效应;趋同效应显示战略性新兴产业贸易关系更易在GDP和产权保护度接近的经济体间产生;接壤网络、殖民网络和自由贸易协定网络对进出口贸易关系的形成和维持有着正向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贸易网络在演化的进程中保持着整体相对稳定的演进趋势,出口产品的经济体呈现出一种分散的趋势,但存在日益明显的等级结构,互惠贸易关系的形成具有显著的动态延迟特性。本文克服了传统方法仅关注外生因素和静态分析的局限,刻画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贸易网络的演化及其动力机制,为我国深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消除潜在贸易摩擦,维持和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贸易网络中的优势地位提供了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燕  李应博  
文章参照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标准的有关研究,利用2012年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相关数据,计算了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位布局及集聚情况。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东中西部差距明显;不同的地区已经形成了相关产业集群。在影响产业集聚的因素方面,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和吸收能力的不足影响了产业的发展,国内市场未有效打开,产业发展缺少龙头企业,政策的作用未充分发挥。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一鸣  廖芝  贺正楚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协同技术创新是基地以及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协同技术创新的特点、机理,采用德尔菲法发现基地在技术创新环境、技术创新动力、技术创新链等方面不足,鉴此,应优化组织机构,推动产学研互动,健全知识产权交换制度,构建基地文化,拓展产品市场,组建创新平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娜  李波  
建立以集群内企业和科研院所为博弈主体的双方演化博弈模型,通过稳定策略分析可知,确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是各方保持协同治理的核心;同时加入一些奖励惩罚机制以及信息共享机制对各主体具有激励作用,政府的监管,则进一步优化对企业间的协同治理。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越  封伟毅  李志欣  
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开发性创新和探索性创新属性不同,如何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元创新能力建设的核心,也是直接影响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从双元创新的平衡性和互补性两个维度出发,分析了创新性产业政策、行业FDI、产业集聚、研发资金投入、科研人员投入五个方面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元创新协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业FDI、研发资金投入能够显著促进双元创新的协同性发展;科研人员投入与双元创新协同性呈负相关;产业政策、产业集聚与双元创新协同性的关系未能证实。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与规模比及创新性产业政策具体内容进一步分析,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前期发展和积累暴露出创新性产业政策对双元创新具有异向性作用、不同类型创新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结构急需优化等问题。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元创新协同发展考虑,创新性产业政策侧重点应向培育长期探索性创新能力转变,协同引导产业集聚;积极吸引外资,适度扩大开放;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提高资金利用率;培养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优化科研人员结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詹华  
文章认为,供给(技术)、商业模式和需求三个要素中,只要有一个要素还不成熟的产业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据此可以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分为七种类型。目前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化正在酝酿,生产方式正在进行快速转变,金融泡沫仍未根本消除。文章指出,需要着力从空间布局、技术线路图、载体功能、金融支持、人才基础、中介服务、行业监管和政策设计等方面,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机制的优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绍波  
创新生态系统是核心创新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下游销售商、同行业竞争对手及产品服务的其他相关配套提供主体所构成的相互依赖的合作伙伴关系,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协同创新的重要途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企业组织相互依赖的非对称性、技术配套的专用性、集体行动的"搭便车"行为以及技术学习能力的差异性等原因,很容易滋生机会主义行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治理机制包括协商机制、声誉机制、信息披露和平台开放机制及信任机制等几个方面,通过几种治理机制的综合运用可以达到克服机会主义行为、提高知识共享意愿的治理目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玲俊  王英  
文章基于自组织理论对光伏产业链系统进行解构,论证其具有明显的自组织特性。依据协同学理论,以序参量为动力驱动机制,构建光伏产业链系统协同演化动力机制模型,对其演化动力、规律及阶段性特征进行分析。运用改进的系统协调度模型识别光伏产业链系统协同演化所处的不同阶段。结果表明,光伏产业链系统稳定有序的动力在于各子系统间的协同和竞争,我国光伏产业链系统的协同演化水平整体偏低,处驱动力发展阶段的末期。依据研究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促进光伏产业链的有序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玲俊  王英  
文章基于自组织理论对光伏产业链系统进行解构,论证其具有明显的自组织特性。依据协同学理论,以序参量为动力驱动机制,构建光伏产业链系统协同演化动力机制模型,对其演化动力、规律及阶段性特征进行分析。运用改进的系统协调度模型识别光伏产业链系统协同演化所处的不同阶段。结果表明,光伏产业链系统稳定有序的动力在于各子系统间的协同和竞争,我国光伏产业链系统的协同演化水平整体偏低,处驱动力发展阶段的末期。依据研究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促进光伏产业链的有序发展。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松兰  刘栋  
OFDI的本质是追求差异优势的协同相生,境外产业园与他组织的差异协同优势基础是OFDI的前提和关键。中国LED产业在"一带一路"区域具有生产能力、市场规模等协同基础,应按照创新生态和协同机理的要求,深入把握目标市场的LED渗透政策、认证标准、经济成本、文化友好等多种系统要素,以建设境外园区为重要节点,构建人才流、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畅通的LED产业创新生态网络系统,实现协同优势的最大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