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56)
- 2023(15308)
- 2022(12994)
- 2021(12007)
- 2020(9887)
- 2019(22372)
- 2018(21815)
- 2017(41379)
- 2016(22446)
- 2015(24400)
- 2014(23718)
- 2013(23439)
- 2012(21795)
- 2011(19540)
- 2010(19381)
- 2009(17505)
- 2008(17412)
- 2007(15567)
- 2006(13628)
- 2005(11815)
- 学科
- 济(88300)
- 经济(88212)
- 业(65531)
- 管理(63720)
- 企(54079)
- 企业(54079)
- 方法(35946)
- 数学(30459)
- 数学方法(30100)
- 农(25963)
- 业经(23049)
- 中国(22770)
- 地方(22218)
- 学(20618)
- 技术(20459)
- 财(20079)
- 农业(17837)
- 贸(16614)
- 贸易(16604)
- 制(16479)
- 易(16097)
- 产业(14861)
- 理论(14428)
- 环境(13589)
- 银(13422)
- 银行(13363)
- 技术管理(13339)
- 划(13274)
- 和(12949)
- 融(12837)
- 机构
- 学院(316177)
- 大学(314807)
- 济(124982)
- 经济(122386)
- 管理(120693)
- 研究(109777)
- 理学(105252)
- 理学院(103946)
- 管理学(102079)
- 管理学院(101477)
- 中国(79488)
- 科学(72448)
- 京(65621)
- 农(62245)
- 所(56318)
- 财(54300)
- 业大(52971)
- 研究所(52142)
- 中心(50130)
- 农业(49366)
- 江(49000)
- 财经(44128)
- 范(42520)
- 师范(41952)
- 经(40035)
- 北京(39847)
- 院(39845)
- 州(38906)
- 经济学(37597)
- 省(36226)
- 基金
- 项目(223790)
- 科学(176843)
- 基金(162538)
- 研究(156362)
- 家(145707)
- 国家(144512)
- 科学基金(122961)
- 社会(100110)
- 社会科(94986)
- 社会科学(94959)
- 省(91294)
- 基金项目(87170)
- 自然(82405)
- 自然科(80567)
- 自然科学(80539)
- 自然科学基金(79166)
- 划(76276)
- 教育(71159)
- 资助(64210)
- 编号(60677)
- 创(51498)
- 重点(51366)
- 发(49704)
- 部(47784)
- 成果(47628)
- 创新(47467)
- 计划(43669)
- 课题(43122)
- 科研(42928)
- 国家社会(41502)
- 期刊
- 济(134398)
- 经济(134398)
- 研究(85906)
- 中国(63516)
- 学报(58239)
- 农(55714)
- 科学(53056)
- 管理(45225)
- 大学(42637)
- 学学(40462)
- 财(40134)
- 农业(37934)
- 教育(33339)
- 技术(25827)
- 融(25203)
- 金融(25203)
- 业经(24186)
- 经济研究(21449)
- 业(21307)
- 财经(20948)
- 科技(18324)
- 经(18145)
- 问题(17812)
- 版(16952)
- 技术经济(15739)
- 业大(15504)
- 资源(15367)
- 图书(14924)
- 商业(14545)
- 现代(14107)
共检索到4581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玉娇 千庆兰 陈清怡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探究2000—2020年广东省工业机器人产业创新网络不同阶段的时空演化特征,揭示多维邻近性对其形成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东省工业机器人产业创新活动经历了萌芽初创期、规模扩张期和高速发展期;创新网络呈现从简单低级到复杂高级的演化过程,网络节点由以“佛山+深圳”为主要核心节点转变为“多节点”协同发展,内外部创新网络地域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地理邻近、技术邻近和制度邻近性对广东省工业机器人产业合作创新网络演化具有持续积极效应,3种邻近性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合作创新活动的影响程度远超单一邻近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艺 孟飞荣 朱桂龙
以典型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为研究对象,采取社会网络分析和层次回归分析方法系统研究该产业的产学研合作网络的特征、演化历程和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学研合作网络结构变得愈加复杂,分派现象愈加普遍,且网络平均路径长度不断增长,创新组织间联结难度不断提升;产学研合作网络特征对创新组织科学绩效具有显著影响,但是创新组织在产学研合作网络中的合作广度和深度仍处于较低水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梓渝 袁泽鑫 王士君 魏冶
基于新质生产力形成背景,论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和绿色环保行业为例,利用截至2023年企业对外投资数据构建中国城市新质生产功能网络,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开展网络空间结构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研究发现:(1)与以往城市网络研究相比较,新质生产功能网络未出现明显的“菱形结构”,中高强度联系呈现出以北京为核心的放射型空间特征;(2)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省际边界对三种网络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地理距离的负向作用未发生在智能制造网络中,在中国重大区域高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下,地理距离对于要素空间流动的抑制作用相对弱化,但行政壁垒仍然发挥着显著影响;(3)城市节点属性变量在三个细分网络中影响效应存在差异,体现出不同行业发展尤其是在异地投资的空间选择行为中,对目标城市发展水平与功能特征的针对性要求。研究揭示了新质生产力形成背景下中国城市网络空间结构的变化特征,丰富了城市地理学积极响应国家发展重大战略需求的研究视角,对于完善新发展背景下中国城市体系空间结构演化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具有学术意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汪秀婷
在分析协同创新特点、效应的基础上,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趋势和产业特性,基于系统视角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网络模型,对协同创新网络模型中的四个基本构面以及协同创新的路径进行了研究,并进而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网络的四种能力及其基于生命周期阶段的动态演化方向与策略。该研究对推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同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邓彦 卢鹏光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如何提升金融支持效率,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撑能力显得至关重要。以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分别测度了广东省各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效率,研究发现,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效率不高,大部分企业处于综合效率无效状态,但发展呈整体上升趋势。文章最后对提高新兴产业金融支持效率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包括提升银行金融支持服务、提高产业创新水平和鼓励企业进行并购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娜娜 胡斌 杨坤
本文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结果表明: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因素是技术转化能力、技术产出能力、同质组织之间的协作、社会创新文化氛围和技术开发能力,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娜娜 胡斌 杨坤
本文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结果表明: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因素是技术转化能力、技术产出能力、同质组织之间的协作、社会创新文化氛围和技术开发能力,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谢卫红 王田绘 王永健 高瞻
探讨IT能力如何通过组织学习影响技术创新是非常重要的,这将有助于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利用来自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30位中高层管理者的样本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组织学习在IT能力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IT能力对探索式学习和利用性学习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均对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IT能力通过组织学习(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完全中介作用于技术创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国巍 邵云飞 刘博
运用"网络的网络"、联结强度和块模型整合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协同度测度模型,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间、学研间和产学研间的协同创新网络协同度。基于我国航空航天装备制造、3D打印和新能源汽车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联合发明专利数据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航空航天装备制造、3D打印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协同创新整体处于低网络协同度状态,企业协同创新和学研协同创新都具有高网络协同度,而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低网络协同度;考虑联结强度的加权网络更符合现实,联结强度、平均度数中心度是保障企业协同创新和学研协同创新高网络协同度的重要条件,核心—边缘结构稳定性是保障产学研协同创新高网络协同度的重要条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国巍 邵云飞 刘博
运用"网络的网络"、联结强度和块模型整合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协同度测度模型,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间、学研间和产学研间的协同创新网络协同度。基于我国航空航天装备制造、3D打印和新能源汽车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联合发明专利数据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航空航天装备制造、3D打印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协同创新整体处于低网络协同度状态,企业协同创新和学研协同创新都具有高网络协同度,而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低网络协同度;考虑联结强度的加权网络更符合现实,联结强度、平均度数中心度是保障企业协同创新和学研协同创新高网络协同度的重要条件,核心—边缘结构稳定性是保障产学研协同创新高网络协同度的重要条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燕青 何地
本文以"主体-技术"协同视角来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网络形成的内在机理和分类模式。在结合2-模网络理论基础上,从核心技术和创新主体两个维度出发,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网络分为单核心实验室型、单核心产业链型、单核心辅助型、单核心复合型、多核心实验室型、多核心产业链型、多核心辅助型和多核心复合型。同时,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除了单核心辅助型和多核心辅助型之外,其它6种模式均存在,并进一步对其创新网络的分类模式及相关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燕青 何地
本文以"主体-技术"协同视角来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网络形成的内在机理和分类模式。在结合2-模网络理论基础上,从核心技术和创新主体两个维度出发,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网络分为单核心实验室型、单核心产业链型、单核心辅助型、单核心复合型、多核心实验室型、多核心产业链型、多核心辅助型和多核心复合型。同时,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除了单核心辅助型和多核心辅助型之外,其它6种模式均存在,并进一步对其创新网络的分类模式及相关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志阳 程海狮
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的自主创新模式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运行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培育模式,着重从创业扩散的视角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实质上是战略性新创企业创业扩散的过程。衍生式、裂变式和复制模仿式创业扩散分别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龙头型集群、核心企业型集群和横向产业集群的形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国巍 李明昊 邵云飞 刘思晴
以2001—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明专利数据为样本,结合社会网络分析和纵向案例方法开展探索性研究。结果发现,新兴产业突破性创新网络经历了形成、拓展、稳定和更替等演化阶段;不同阶段呈现企业内部合作型、焦点企业中心型、局部密集型和复杂密集型等结构特征,凸显涌现、多元、集聚和跨界等主导发展特征;随着突破性创新网络演化,网络内部知识扩散速度、广度和深度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且知识扩散速度在拓展期达到峰值,跨学科知识成为演化后期主要扩散源,主体间知识距离越远越有利于深化知识扩散,更替期具有完全显著的空间距离衰减特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彭雪辉 尹怡然 吴小洁 孙娟 刘雪娇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无论对于中国还是广东省,都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选择。在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广东省财政厅共同组织实施的"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计划"各项目研发团队大力支持与通力合作下,围绕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的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LED产业、生物医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节能环保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