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963)
- 2023(21321)
- 2022(18213)
- 2021(16944)
- 2020(14310)
- 2019(32431)
- 2018(32126)
- 2017(61881)
- 2016(33532)
- 2015(37368)
- 2014(37035)
- 2013(36464)
- 2012(33199)
- 2011(29754)
- 2010(29874)
- 2009(27830)
- 2008(27711)
- 2007(24723)
- 2006(21805)
- 2005(19669)
- 学科
- 济(135861)
- 经济(135684)
- 业(115548)
- 管理(111684)
- 企(101485)
- 企业(101485)
- 方法(60007)
- 数学(48992)
- 数学方法(48334)
- 财(41259)
- 农(39317)
- 业经(38646)
- 中国(35816)
- 制(31202)
- 务(28382)
- 财务(28295)
- 财务管理(28246)
- 农业(26987)
- 企业财务(26829)
- 学(26391)
- 地方(26204)
- 技术(25584)
- 理论(25428)
- 银(23507)
- 银行(23462)
- 和(23383)
- 贸(22909)
- 贸易(22891)
- 行(22298)
- 划(22287)
- 机构
- 学院(474240)
- 大学(471524)
- 济(190659)
- 管理(189792)
- 经济(186546)
- 理学(162902)
- 理学院(161148)
- 管理学(158410)
- 管理学院(157505)
- 研究(153844)
- 中国(120431)
- 京(100069)
- 科学(93579)
- 财(92963)
- 农(76204)
- 所(76014)
- 财经(73274)
- 江(71775)
- 中心(70864)
- 业大(68970)
- 研究所(68648)
- 经(66533)
- 北京(62961)
- 范(59466)
- 农业(59399)
- 师范(58880)
- 州(57651)
- 经济学(57288)
- 院(56373)
- 财经大学(54375)
- 基金
- 项目(317358)
- 科学(251236)
- 研究(233241)
- 基金(231203)
- 家(200419)
- 国家(198711)
- 科学基金(172504)
- 社会(148089)
- 社会科(140369)
- 社会科学(140338)
- 省(124436)
- 基金项目(121931)
- 自然(112018)
- 自然科(109407)
- 自然科学(109381)
- 自然科学基金(107438)
- 教育(107109)
- 划(103875)
- 资助(94981)
- 编号(94502)
- 成果(76273)
- 重点(70734)
- 部(69907)
- 创(68234)
- 发(67407)
- 课题(65112)
- 创新(63204)
- 国家社会(60937)
- 教育部(60276)
- 科研(60251)
- 期刊
- 济(214074)
- 经济(214074)
- 研究(140134)
- 中国(93340)
- 管理(75650)
- 财(74875)
- 学报(71268)
- 农(69904)
- 科学(67230)
- 大学(55403)
- 学学(52383)
- 教育(50256)
- 农业(47881)
- 融(46144)
- 金融(46144)
- 技术(43473)
- 业经(36623)
- 财经(36494)
- 经济研究(33017)
- 经(31368)
- 问题(27524)
- 业(27422)
- 技术经济(24321)
- 科技(22754)
- 现代(22539)
- 版(22277)
- 理论(21917)
- 商业(21319)
- 财会(21132)
- 图书(21066)
共检索到7064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梅强 张兵 李文元
在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与生态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模型,进而从企业的视角出发,探讨了系统模型中的创新风险,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建议。这一研究的开展,将为构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风险控制机制奠定初步基础,有利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创新生态系统 风险控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绍波
创新生态系统是核心创新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下游销售商、同行业竞争对手及产品服务的其他相关配套提供主体所构成的相互依赖的合作伙伴关系,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协同创新的重要途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企业组织相互依赖的非对称性、技术配套的专用性、集体行动的"搭便车"行为以及技术学习能力的差异性等原因,很容易滋生机会主义行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治理机制包括协商机制、声誉机制、信息披露和平台开放机制及信任机制等几个方面,通过几种治理机制的综合运用可以达到克服机会主义行为、提高知识共享意愿的治理目标。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创新生态系统 治理机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运生
创新生态系统是由高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基于构件/模块的知识异化、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创新体系。系统中一个企业技术创新的最终成功往往依赖于他人,依赖于众多与之兼容的协作R&D与技术标准合作,从而引发了传统R&D项目管理风险以外的依赖性风险、整合性风险、关系风险、结构风险等等,从伙伴遴选、网络治理等角度控制这些风险成为当今学术界正在深入探讨的问题之一。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宏起 刘梦 武川 武建龙
评估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水平,是调节与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顺利运行的有效手段。结合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性表现,从结构、功能以及效益3个维度,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熵权与层次分析方法进行组合赋权,设计基于规则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水平评价方法,并以黑龙江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提出保障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水平的优化策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航
当世界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金融危机和实现产业结构成功转型的强大引擎。目前已有研究仅指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难题,从政府扶持、加大投入、人才培养、金融支持等角度提出了解决方案,但已有政策性研究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缺乏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文章从创新生态系统的视角切入,阐释了创新生态系统的内涵,并从创新集群发展、协同创新、创新生态环境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石璋铭 徐道宣
集聚作为现代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能够促进创新所需的知识生产与汇集,进而带动创新生态系统发展。以2011—2016年五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分位数估计方法,实证研究集聚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促进作用。结果显示:集聚对于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节能环保等四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网络、创新能力提升具有较为显著促进作用,而对于整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环境却没有表现出显著促进作用。
关键词:
集聚 创新生态系统 战略性新兴产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武建龙 鲍萌萌 杨仲基
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出发,揭示新兴产业颠覆性创新政策组合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创新政策组合通过创新政策战略与创新政策工具组合发挥驱动作用;创新政策战略通过明确创新生态系统演进方向、规划演进路线形成颠覆性创新轨迹;创新政策工具组合则逐层驱动创新生态系统各子系统协同演进,促进新兴产业颠覆性创新全过程实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闫俊周
选取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开展准自然实验,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产业政策整体上促进了企业创新产出。产业政策主要通过政府补助、税收优惠等直接资源配置方式以及通过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帮助企业扩大外部融资的间接信号效应增加企业创新产出。进一步分析发现,市场竞争、政治关联会加强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正向促进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产业政策对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创新的激励效果更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闫俊周
选取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开展准自然实验,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产业政策整体上促进了企业创新产出。产业政策主要通过政府补助、税收优惠等直接资源配置方式以及通过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帮助企业扩大外部融资的间接信号效应增加企业创新产出。进一步分析发现,市场竞争、政治关联会加强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正向促进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产业政策对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创新的激励效果更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志强 雍兰利
创新生态系统是创新研究的一次范式转变——关注功能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有机集成与企业动态的成长路径,新兴产业具有这种转变的典型适应性。依据这一新趋势,文章构建了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组织环境集成和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企业成长路径两个模型,依此对我国新兴产业企业成长路径做出设计。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纪慧生 Asmita 吴小梅 姚树香
【目的/意义】创新生态系统成为制造企业新的创新范式,探究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有助于促进制造企业创新升级。【设计/方法】基于价值共生共创视角,以比亚迪为研究案例,探讨制造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结论/发现】制造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模型演化经历了从简单线性式创新生态系统到中心辐射式创新生态系统再到网络共生式创新生态系统3种创新范式;创新生态系统演化过程推动了核心企业与参与者之间的共生关系由寄生共生为主向偏利共生和互惠共生为主转变,以及价值逻辑由价值创造为主向价值共创和价值共赢为主转移;共生关系与价值逻辑的演化具有动态适配性,推动核心企业的生态位由重叠到分离,实现企业由生态补位者到生态主导者再到网络共生者的转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晓华 刘峰
基于商业生态系统、国家创新系统等既有理论,本文提出了产业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生态学家或环境学家将产业生态系统看做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循环体系不同,本文将产业生态系统定义为对某一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各种要素的集合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创新生态系统、生产生态系统与应用生态系统三个子系统,以及要素供给、基础设施、社会文化环境、国际环境、政策体系等辅助因素。产业生态系统具有相互依赖、复杂连接、自我修复、共同演化等特征。产业的发展是整个产业生态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产业生态系统的竞争,那些能够率先建立起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的国家将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绍波
通过建立平台企业参与下的配套产品的合作开发模型,提出了平台企业与配套企业的收益共享契约,研究平台企业的资源投入性质(互补或替代)对配套企业的研发努力程度及收益共享系数的影响,分析新兴产业平台创新生态系统的配套产品的合作开发机制。研究表明:当平台企业与配套企业资源互补时,配套企业研发投入的努力程度及收益分享系数随着平台企业投入的增加而增加;当平台企业与配套企业资源替代时,配套企业研发投入的努力程度及收益分享系数随着平台企业投入的增加而减少。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宏起 刘梦 李玥 杨仲基
基于结构平衡理论,以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内核心创新层、辅助创新层以及支撑创新层之间的结构平衡为目标,构建科技资源配置模型,运用MATLAB R2014b软件进行数值仿真验证。通过求解模型得出三个创新层结构平衡目标下的最优科技资源配置结果,研究发现充分利用科技资源,避免科技资源闲置,有利于促进三个创新层之间的科技资源流动、有效整合以及优势互补,以实现其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平衡,提高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效率,旨在为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不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提供方法支持与决策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伟
本文从科技型中小企业视角出发,在吸收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包括基于技术平台的共生式创新机制,基于专利交叉许可的定价机制,基于"生态位"的决策机制,基于"谈判力"的利益协调机制以及基于专用性资产的投资锁定机制,结合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现状,分别从政府、核心企业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目的是有效制约系统内部的投机行为,确保系统繁衍活力和健康运行。
关键词:
科技型中小企业 创新生产系统 治理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