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90)
- 2023(14247)
- 2022(12458)
- 2021(11391)
- 2020(9591)
- 2019(21857)
- 2018(21653)
- 2017(42399)
- 2016(22854)
- 2015(25511)
- 2014(25368)
- 2013(25176)
- 2012(23156)
- 2011(20827)
- 2010(20677)
- 2009(18698)
- 2008(18401)
- 2007(16258)
- 2006(14016)
- 2005(12155)
- 学科
- 济(98336)
- 经济(98237)
- 管理(69059)
- 业(68735)
- 企(57737)
- 企业(57737)
- 方法(47358)
- 数学(41188)
- 数学方法(40786)
- 农(24819)
- 中国(23390)
- 财(23015)
- 业经(22112)
- 地方(20108)
- 学(19959)
- 技术(19589)
- 农业(16992)
- 贸(16873)
- 贸易(16867)
- 易(16335)
- 制(16033)
- 理论(15676)
- 务(15391)
- 财务(15320)
- 财务管理(15290)
- 和(14634)
- 企业财务(14597)
- 环境(14194)
- 产业(14032)
- 划(13724)
- 机构
- 大学(329428)
- 学院(328623)
- 管理(134213)
- 济(133198)
- 经济(130436)
- 理学(117466)
- 理学院(116236)
- 管理学(114399)
- 管理学院(113796)
- 研究(107231)
- 中国(76656)
- 京(69087)
- 科学(66474)
- 财(58660)
- 所(52822)
- 农(51726)
- 业大(49509)
- 财经(48616)
- 研究所(48436)
- 中心(48081)
- 江(46663)
- 经(44299)
- 北京(43156)
- 范(42377)
- 师范(41970)
- 农业(40701)
- 经济学(40190)
- 院(39150)
- 州(38058)
- 经济学院(36581)
- 基金
- 项目(230224)
- 科学(181867)
- 基金(167907)
- 研究(167645)
- 家(146044)
- 国家(144895)
- 科学基金(125303)
- 社会(106453)
- 社会科(101203)
- 社会科学(101179)
- 省(89937)
- 基金项目(89169)
- 自然(81735)
- 自然科(79852)
- 自然科学(79835)
- 自然科学基金(78429)
- 教育(76725)
- 划(75385)
- 资助(69607)
- 编号(67152)
- 成果(53467)
- 重点(51182)
- 部(50999)
- 发(49177)
- 创(48523)
- 课题(46292)
- 创新(45179)
- 科研(43931)
- 教育部(43912)
- 国家社会(43851)
- 期刊
- 济(139059)
- 经济(139059)
- 研究(93621)
- 中国(56733)
- 学报(51575)
- 管理(48739)
- 科学(47973)
- 农(45770)
- 财(42738)
- 大学(39027)
- 学学(36884)
- 教育(34799)
- 农业(32277)
- 技术(30220)
- 融(25465)
- 金融(25465)
- 财经(23511)
- 业经(23280)
- 经济研究(22794)
- 经(20060)
- 问题(18189)
- 技术经济(17793)
- 科技(17079)
- 业(16894)
- 图书(16619)
- 理论(15760)
- 统计(15047)
- 商业(14970)
- 现代(14871)
- 版(14499)
共检索到462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栾春娟
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技术测度指标实证研究,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共性技术选择与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选取太阳能技术为实例,利用《德温特创新索引》2010年的21399条专利文献数据为样本,基于技术共现率与技术共现强度的分析方法与指标,进行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技术测度指标的实证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方法与指标测度的结果相互印证了在共性技术测度过程中,技术共现率指标与技术共现强度指标都具有比较强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技术共现率分析方法与指标测度的共性技术结果更严格些;技术共现强度的Jaccard系数分析方法与指标测度的共性技术结果更趋向于合理与精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晓楠 耿殿贺
本文通过研究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高校之间共性技术的研发博弈,指出如果没有外界干预,企业和高校都不会主动进行共性技术研发。基于政府介入博弈后纳什均衡的改变,指出政府补贴是促进共性技术研发的有效方式,同时给出确定政府补贴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共性技术 政府补贴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健 张威 赵宇虹
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技术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的关键环节,在整个技术创新链条中处于至关重要的支撑地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源头和保证。但是,共性技术创新的公共物品性、外部性、不确定性和主体的"经济人"特性,引发了共性技术供给不足、供给低效的市场失灵问题,成为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重大瓶颈和障碍。因此,为了弥补市场调控的不足,政府有必要发挥主导作用,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中认真做好规划指导、资金支持、制度保障、组织协调和信息支撑等工作安排,从而推动共性技术创新活动的积极开展,并最终促进我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霍国庆 李捷 王少永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本质是处在成长初期的战略产业,而战略效应则是判断和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依据。首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效应的内涵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效应的各级指标,并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及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各级指标的权重,进而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效应的预测模型。然后,应用李克特量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23个子产业的战略效应进行了综合分析,对相关数据和结果进行了讨论。最后,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调整及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霍国庆 李捷 王少永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本质是处在成长初期的战略产业,而战略效应则是判断和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依据。首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效应的内涵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效应的各级指标,并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及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各级指标的权重,进而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效应的预测模型。然后,应用李克特量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23个子产业的战略效应进行了综合分析,对相关数据和结果进行了讨论。最后,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调整及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李健 王莹
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是我国"十二五"期间大力实施的海洋开发战略,它是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方向,因此如何正确选择与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对天津滨海新区是否适合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天津滨海新区海洋生物制药产业的综合评分为84.6868。表明天津适合发展海洋生物制药产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飞虎 万春 许莉
构建双对数模型、对数差分模型,以1997-2012年间生物、高端装备、信息技术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由五个高技术产业相加得到的"总计"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样本,选择企业数、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主营业务收入、R&D经费内部支出、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专利申请数6个指标,实证分析公共投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效应。研究发现,公共投资与企业数、主营业务收入显著正相关,但对其他指标的效应随不同子产业而不同,呈现出总体上与子产业结构上的效应不一致的特点。应优化公共投资,强化共性正外溢效应,消除挤出效应,改善结构效应,提升总体促进效应。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艳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国家经济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和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本文在梳理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内涵、行业分类标准的界定、发展评价模型的设定和反映竞争力水平的集聚度之后,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归属的依托行业,在此基础上利用产业集聚度指数(EG指数)从时间、产业及地理3个维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部门的演进态势及其特征进行了细致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集聚度水平低;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结构表现为产业集聚和扩散两者并存的特性;经济发达的沿海省市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地...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集聚 集聚水平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贺正楚 吴艳 周震虹
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自身的特点和主导产业评估理论,初步遴选出了27个指标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评估指标。基于专家问卷调查,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度思想和重要性分析方法,对理论评估指标进行了实证遴选,形成了以"产业全局性"、"产业关联性"、"产业先导性"、"产业动态性"为一级指标,共13个二级指标的评估指标体系,最后依据层次分析法确立了指标权重,充分体现了指标体系的主、客观性。本文以湖南省10大典型产业为例,检验了评估体系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评估指标 实证遴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文军
深入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政策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进展,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政策启示价值。本文从系统梳理产业技术政策、战略新兴产业技术政策等方面内容已有相关研究入手,深入探讨产业技术政策的理论依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的国际国内背景,总结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进展,借鉴发达国家相关产业技术政策的经验,提出改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政策的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健 张威 吴均
为了更好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弥补共性技术创新主体的缺乏,构建涵盖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参与的、能够实现创新资源最大整合和优化的三重螺旋协同创新系统便成为理想的选择。在这一框架下,本文应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了有限理性下政府、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博弈行为,探讨演化路径、稳定均衡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政府的激励和监督以及共性技术创新的超额收益、总成本和溢出效应等因素直接影响协同创新的概率,且存在最优的收益与成本分配比例使协同创新的概率最大化。因此,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健 张威 吴均
为了更好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弥补共性技术创新主体的缺乏,构建涵盖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参与的、能够实现创新资源最大整合和优化的三重螺旋协同创新系统便成为理想的选择。在这一框架下,本文应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了有限理性下政府、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博弈行为,探讨演化路径、稳定均衡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政府的激励和监督以及共性技术创新的超额收益、总成本和溢出效应等因素直接影响协同创新的概率,且存在最优的收益与成本分配比例使协同创新的概率最大化。因此,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并建立有效的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的协同机制,以便有效地促进协同创新系统向帕累托最优方向演化。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王学东 冯姗 胡春
如今,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地位。从产业层面上来看,因为产业信息资源是企业层面信息资源的集合,所以产业层面的信息需求具有更多的共性。本文通过厘清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化信息需求块资源模型、机理结构模型和三维驱动模型,来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化信息需求机理。文章提出了产品数据信息、运营数据信息、用户需求数据信息和品牌数据信息块资源模型。在其结构关系中,产业和企业的持续发展,最基本的结构元素是"产品"。因此,以产品为核心的信息需求则成为结构机理的核心要素。在驱动关系中,用户需求驱动、效益驱动和网络结构凝聚驱动三维驱动模型驱动着信息需求在产业-企业-产品-用户的结构模型中服务于产品。基于所提出的模型,本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知识服务系统为例,为系统完善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旨在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提供依据和参考,进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运行与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汝飞 赵彦云
文章借鉴IMD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编制思想,采用对称性指标体系设计原理,建立包括竞争力实力、成长竞争力、市场竞争力、成本竞争力、创新竞争力、投资竞争力和管理竞争力共7个方面49项明细指标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并结合2005年和2011年相关产业数据,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非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进行量化考察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非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差距基本维持不变,同时提出进一步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指标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 竞争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理军 吕雪 周国华 王恒彦
世界主要国家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维护国家安全、更好地把握科技和产业机遇的优先战略,但面临新技术、新市场的系统变革。研究将产业科技、市场与政策环境纳入一个分析框架,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发展的概念框架,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发展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案例,分析并判断中国该典型产业的自主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发展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自主发展 测度指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