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92)
2023(16517)
2022(14326)
2021(13537)
2020(11306)
2019(25556)
2018(25386)
2017(48749)
2016(26607)
2015(29804)
2014(29227)
2013(28667)
2012(26666)
2011(23944)
2010(24097)
2009(22039)
2008(21878)
2007(20009)
2006(17438)
2005(15445)
作者
(76592)
(63613)
(63289)
(60270)
(40836)
(30638)
(28649)
(24859)
(24103)
(23124)
(21786)
(21466)
(20400)
(20300)
(19790)
(19551)
(19042)
(18850)
(18317)
(18284)
(15749)
(15723)
(15449)
(14585)
(14294)
(14262)
(14141)
(14085)
(12991)
(12718)
学科
(105839)
经济(105733)
管理(82174)
(79102)
(67810)
企业(67810)
方法(46418)
数学(39044)
数学方法(38535)
中国(28379)
(27708)
(27013)
业经(25301)
技术(23923)
(23323)
地方(21974)
(20856)
理论(19390)
(18758)
贸易(18743)
农业(18269)
(18172)
(17278)
银行(17227)
(16696)
财务(16621)
(16617)
财务管理(16585)
(16556)
金融(16555)
机构
大学(377110)
学院(375701)
管理(150027)
(149255)
经济(145891)
理学(129460)
理学院(128004)
研究(126321)
管理学(125799)
管理学院(125089)
中国(94142)
(80817)
科学(77919)
(69406)
(63435)
(59971)
研究所(57477)
中心(56940)
(56196)
业大(55391)
财经(55175)
北京(51162)
(50091)
(49395)
师范(48923)
农业(46883)
(45928)
(45629)
经济学(44198)
技术(41051)
基金
项目(253057)
科学(199405)
研究(185303)
基金(183169)
(159661)
国家(158327)
科学基金(136302)
社会(116348)
社会科(110300)
社会科学(110271)
(99463)
基金项目(96902)
自然(88838)
自然科(86840)
自然科学(86819)
自然科学基金(85294)
教育(85235)
(83293)
资助(75277)
编号(74857)
成果(60925)
重点(56361)
(55850)
(55499)
(53899)
课题(52194)
创新(51495)
科研(47746)
教育部(47644)
国家社会(47455)
期刊
(167255)
经济(167255)
研究(112133)
中国(76224)
学报(60018)
管理(58738)
科学(55863)
(54407)
(53543)
大学(45721)
教育(45462)
学学(42917)
农业(37780)
技术(34843)
(33816)
金融(33816)
财经(27670)
业经(27453)
经济研究(26508)
(23783)
问题(21062)
(20483)
科技(20303)
图书(20265)
技术经济(20077)
理论(18415)
(17433)
现代(17346)
商业(16947)
实践(16679)
共检索到5604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健  张威  赵宇虹  
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技术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的关键环节,在整个技术创新链条中处于至关重要的支撑地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源头和保证。但是,共性技术创新的公共物品性、外部性、不确定性和主体的"经济人"特性,引发了共性技术供给不足、供给低效的市场失灵问题,成为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重大瓶颈和障碍。因此,为了弥补市场调控的不足,政府有必要发挥主导作用,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中认真做好规划指导、资金支持、制度保障、组织协调和信息支撑等工作安排,从而推动共性技术创新活动的积极开展,并最终促进我国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娜娜  胡斌  杨坤  
本文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结果表明: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因素是技术转化能力、技术产出能力、同质组织之间的协作、社会创新文化氛围和技术开发能力,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娜娜  胡斌  杨坤  
本文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结果表明: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因素是技术转化能力、技术产出能力、同质组织之间的协作、社会创新文化氛围和技术开发能力,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丽艳  苗成林  
更新整合的目的在于将分散的能力凝聚成核心能力。文章围绕该问题,基于熵权TOPSIS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排序。通过考虑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积极因素和障碍因素,构造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分析技术创新能力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之处,采用熵权TOPSIS法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更新整合策略。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文章所采用的评价方法不仅避免了人为因素对赋权的主观性影响,解决了样本数量要求过高和评价指标数据分布条件的限制,而且能够筛选出恰当的更新整合对象,使更新整合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晓楠  耿殿贺  
本文通过研究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高校之间共性技术的研发博弈,指出如果没有外界干预,企业和高校都不会主动进行共性技术研发。基于政府介入博弈后纳什均衡的改变,指出政府补贴是促进共性技术研发的有效方式,同时给出确定政府补贴的理论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冬梅  
区域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对促进区域知识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基于我国31个省际截面数据,对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报告了两者之间协同发展的重要性,通过采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方法,进行了相关统计调查,反映了我国各省市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程度普遍偏低的问题,取得东部地区与中、西部耦合协调度差距较为明显,大部分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滞后于技术创新水平的研究成果,给出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的开发、通过区域相互交流,促进技术转移和扩散,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美平  
1.以自组织共生单元创新为主来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研发。自组织理论认为系统要从无序(低级有序)状态向有序(高级有序)状态演进与发展,就必须不断地打破封闭、半封闭的平衡状态,营造非平衡态,扩大对外开放,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与能量的交换,引进负熵。高校和专门科研机构恰好是一个自组织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红玲  
从产业维度和地区维度出发,引入资源环境因素,运用SBM(Slack-based Measure)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ML(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了2005—2014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环境技术创新效率增长值,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技术进步、规模效率和技术规模四个影响因子。研究结果显示,在产业维度下,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环境技术创新效率偏低,原因在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显著下降;在区域维度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环境技术创新效率从东向西依次减弱,且空间集聚性显著,但不同地区的增长渠道各不相同;考虑环境因素的GML指数总体低于不考虑环境因素的GML指数,其原因在于污染排放这一"坏"的产出拉低了地区环境技术创新效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一鸣  廖芝  贺正楚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协同技术创新是基地以及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协同技术创新的特点、机理,采用德尔菲法发现基地在技术创新环境、技术创新动力、技术创新链等方面不足,鉴此,应优化组织机构,推动产学研互动,健全知识产权交换制度,构建基地文化,拓展产品市场,组建创新平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仝延增  赵冠华  刘灵会  
在国家提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之后,各省市都在稳步推进相关工作。邯郸市作为河北省重要的传统工业城市,也在加快推进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文章分析邯郸市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现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邯郸市各区县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邯郸市整体技术创新能力水平不高;邯郸市各区县技术创新能力存在严重失衡现象。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陆国庆  王舟  张春宇  
补贴是目前政府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路径。我国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补贴金额巨大,但补贴的绩效如何,理论界缺乏对这些问题的系统研究。本文首先选择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很好代表性的证券市场作为研究样本来源,通过手工方式从上市公司非指定公开披露信息,如招股说明书、定期报告、日常信息披露资料以及公司网站等,搜集整理出满足创新建模需要的2010—2012年连续三年的创新投入产出系统数据;其次,构建了包含外溢效应的超越对数CDM模型、并应用迭代3阶段最小二乘法(IT3SLS),试图对我国政府自2010年以来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创新补贴的绩效进行实证研究;再次,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影响创新...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静  孙文生  
当今世界,自主创新已成为高新技术及新兴事业发展的核心与关键。而自主创新的效率又受到外部制度和内部制度的影响。运用因子分析法和DEA-BCC模型分别对政府干预(外部制度)和所有权(内部制度)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效率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不同所有权形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效率影响的方式和程度各有差异,政府干预扮演着"援助之手"的角色。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健  张威  吴均  
为了更好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弥补共性技术创新主体的缺乏,构建涵盖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参与的、能够实现创新资源最大整合和优化的三重螺旋协同创新系统便成为理想的选择。在这一框架下,本文应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了有限理性下政府、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博弈行为,探讨演化路径、稳定均衡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政府的激励和监督以及共性技术创新的超额收益、总成本和溢出效应等因素直接影响协同创新的概率,且存在最优的收益与成本分配比例使协同创新的概率最大化。因此,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健  张威  吴均  
为了更好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弥补共性技术创新主体的缺乏,构建涵盖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参与的、能够实现创新资源最大整合和优化的三重螺旋协同创新系统便成为理想的选择。在这一框架下,本文应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了有限理性下政府、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博弈行为,探讨演化路径、稳定均衡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政府的激励和监督以及共性技术创新的超额收益、总成本和溢出效应等因素直接影响协同创新的概率,且存在最优的收益与成本分配比例使协同创新的概率最大化。因此,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并建立有效的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的协同机制,以便有效地促进协同创新系统向帕累托最优方向演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迎春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准公共性、外部性及高风险性特点决定其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市场失灵。政府需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合理的公共政策选择,针对市场失灵的不同情况进行调节、规范和制约。本文将政府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作用归纳为四个方面,即引导、激励、服务和规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