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73)
- 2023(17852)
- 2022(14989)
- 2021(13849)
- 2020(12061)
- 2019(27498)
- 2018(27113)
- 2017(52812)
- 2016(28529)
- 2015(32338)
- 2014(32173)
- 2013(31881)
- 2012(29485)
- 2011(26169)
- 2010(26491)
- 2009(24788)
- 2008(25215)
- 2007(23023)
- 2006(19853)
- 2005(17855)
- 学科
- 济(127637)
- 经济(127498)
- 业(110465)
- 管理(99175)
- 企(99082)
- 企业(99082)
- 方法(61011)
- 数学(50683)
- 数学方法(50057)
- 财(40219)
- 农(35937)
- 业经(35744)
- 务(29663)
- 财务(29603)
- 财务管理(29548)
- 中国(29180)
- 企业财务(28158)
- 农业(25008)
- 制(24894)
- 技术(23260)
- 地方(22508)
- 贸(22362)
- 贸易(22350)
- 易(21719)
- 理论(21290)
- 学(21287)
- 和(20861)
- 划(19714)
- 策(19540)
- 银(18221)
- 机构
- 学院(418404)
- 大学(414140)
- 济(175158)
- 经济(171726)
- 管理(168927)
- 理学(145618)
- 理学院(144192)
- 管理学(141876)
- 管理学院(141099)
- 研究(130899)
- 中国(102231)
- 京(85953)
- 财(82829)
- 科学(78445)
- 农(68670)
- 财经(66209)
- 所(65500)
- 江(63259)
- 中心(61775)
- 业大(60027)
- 经(60017)
- 研究所(58897)
- 农业(54123)
- 北京(53420)
- 经济学(52791)
- 州(50183)
- 范(50107)
- 师范(49577)
- 财经大学(49011)
- 经济学院(47847)
- 基金
- 项目(273280)
- 科学(217383)
- 基金(200892)
- 研究(198486)
- 家(174012)
- 国家(172327)
- 科学基金(150332)
- 社会(127573)
- 社会科(121163)
- 社会科学(121131)
- 省(107356)
- 基金项目(106041)
- 自然(98415)
- 自然科(96204)
- 自然科学(96177)
- 自然科学基金(94542)
- 教育(91950)
- 划(89204)
- 资助(83230)
- 编号(79618)
- 成果(63582)
- 部(61107)
- 重点(60885)
- 创(58897)
- 发(58097)
- 创新(54429)
- 课题(54138)
- 教育部(52954)
- 科研(52756)
- 国家社会(52563)
- 期刊
- 济(192861)
- 经济(192861)
- 研究(116780)
- 中国(76477)
- 财(70115)
- 管理(67224)
- 农(62655)
- 学报(61279)
- 科学(58599)
- 大学(47540)
- 学学(45276)
- 农业(42768)
- 技术(39172)
- 融(38356)
- 金融(38356)
- 教育(37720)
- 财经(33838)
- 业经(32858)
- 经济研究(30123)
- 经(29142)
- 业(25861)
- 问题(25346)
- 技术经济(23449)
- 统计(21560)
- 财会(20962)
- 贸(20839)
- 策(20267)
- 商业(20030)
- 版(19992)
- 现代(19721)
共检索到6161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韩雪莲 谢理 赵文霞
随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不断深入,大量企业蓄势待发或已经进入这一极具发展潜力的领域,而如何有效地选择进入时机成为企业需要面临的重要战略决策。本文利用2001—200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板块的180家企业数据,探寻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行为,并分析企业进入时机与企业绩效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企业的进入时机对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绩效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具有正向影响,对经营发展能力绩效指标具有负向影响,并且企业的进入时机与产权结构和企业规模对企业的绩效水平提高有正向的交互效应,这一系列结论可以为下一阶段企业正确地选择时机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曾繁荣 张雪笛 方玉
本文以2012—2016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为样本,对融资结构、创新效率与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新兴产业融资结构与企业绩效间呈倒U型的关系,适度的负债水平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绩效;融资结构与创新效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创新效率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创新效率对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有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该中介作用既具有当期效应也具有时滞效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家淳 胡哲帅
本文参照国内外对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研究,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特点,选取2011至2012年深沪两市的84家新兴产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对资本结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行业因素对新兴产业企业资本结构存在影响,而非债务税盾对资本结构的影响程度最大,企业规模、盈利能力、资产流动性也均是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还发现,新兴产业资本结构的特殊之处是资产有形性与负债水平成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上市企业 资本结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谭中明 童婕 盛竹筠
通过投入产出角度建立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苏浙沪105家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相关数据,运用DEA方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要提高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效率,必须同时提高该产业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公司的上市行为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价值的最大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进富 张耀汀
企业融资活动与研发创新间互动关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融资活动对研发创新的影响,有关研发创新如何影响融资活动的研究认知尚存在争议。通过分析二者间的互动机理,提出所有权差异是导致互动关系异质的重要情景因素,进而构建PVAR模型,以2011—2016年我国内地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展开实证分析。结果发现:①4种融资活动均对企业研发创新产生积极影响,其中,内部融资对企业研发创新的促进效应最强,政府补助次之,最后为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②研发创新能有效提升企业外部融资能力,但对内部融资和政府补助的促进效应较小;③内部融资、政府补助对非国企研发创新的激励效应高于国企,但国企研发创新对股权融资、债务融资的影响程度则高于非国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闫俊周 童超 秦建军
以2014—2016年山西省2568家工业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Probit选择模型对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结构、企业经营对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国有控股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率显著高于集体控股企业和私人控股企业,企业规模、企业资产和企业利润对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风险对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负向影响。企业流动性风险能够显著降低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率,而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对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程贵孙 张雍 芮明杰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的BCC模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有上市公司、民营上市公司2005-2011年期间的相对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两种类型上市公司的生产效率都是非有效的,它们的综合效率偏低更多是由纯技术效率大幅度降低所导致的;国有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各个行业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数据包络分析 技术效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万伦来 吴少卿
本文利用我国12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2008-2013年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组织冗余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组织冗余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现倒"U"形曲线关系,即当组织冗余低于最优资源数量,对企业创新绩效有促进作用;而当组织冗余高于最优资源数量,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抑制作用。同时,随着企业内部治理水平和成长性不断提高,组织冗余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将减弱。
关键词:
组织冗余 企业创新绩效 战略性新兴产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肖兴志 王伊攀 李姝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虽然从绝对值上看,国有企业获得了更多的补贴,但是从补贴占总资产的比值上看,对民营企业补贴的相对程度更高。本文利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260家上市公司2007—2011年的面板数据,对政府激励偏好、企业的产权性质与企业创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有企业较民营企业,对政府激励的反应更为灵敏;地方国有企业较中央国有企业,对政府激励的反应更为灵敏;民营企业决策较为谨慎。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活动主要由市场需求驱动,而竞争驱动不显著。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健 张卓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理论分析,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并采用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实证分析了金融支持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直接金融体系相对于以银行信贷为主导的间接金融体系的正向支持作用更为稳健;固定资产净额和无形资产净额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不同方面呈现出不同的影响作用;劳动投入水平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产生显著的正效应。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许晓嘉 袁梅
研发投入对于以技术创新求生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尤为重要,研发成功与否成为这类企业成败的关键。研发活动的效率体现为企业的创新成果进而影响着经营业绩,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对经营业绩的影响效果如何,是否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不同产业这种影响效果是否相同,带着这些问题,文章选取187家国内上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研究对象,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与经营业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研发投入 经营业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许世英 张庆 李娇
营运能力是指企业各项资产的利用效率,即企业资产营运的效率和效益,反映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和资产周转情况。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基础是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引领带动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的发展,是知识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物质资源消耗少、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文章选取四川42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以上海的5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为对比样本,运用相关财务指标,对四川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营运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近年四川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营运能力在不断上升,但发展情况整体不如上海地区,并提出意见与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晓晨 贺敏 吴伟军 颜文聪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愈加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关键核心技术之争已经势在必行,迫切需要提升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本文以380家战略性新兴上市公司的截面统计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从经营管理能力、持续盈利能力、快速成长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以及风险控制能力五个角度入手,并对不同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之间的共性与特性加以考虑,构建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竞争力测度的指标体系,计算出战略性新兴产业27个细分领域的综合竞争力,并利用广义熵指数族指标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差异及其决定性因素。研究建议: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统筹以及政策支持,提升研发投入;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成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韩庆潇 杨晨 顾智鹏
文章基于2009-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中103家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分别检验了全样本以及不同企业性质样本中高管团队异质性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对于全样本的战略性新兴企业,高管团队年龄异质性和任期异质性与创新效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高管团队教育水平异质性和职能背景异质性始终对创新效率有正面影响。(2)对于民营战略性新兴企业,高管团队任期异质性与创新效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高管团队年龄异质性、教育水平异质性和职能背景异质性始终对创新效率有正面影响。(3)对于国有战略性新兴企业,高管团队年龄异质性和职能背景异质性与创新效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高管团队任期异质性始终对创新效率有负面影响;高管团队教育水平异质性始终对创新效率产生正面影响。(4)民营企业高管团队异质性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正面作用显著高于国有企业。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韩庆潇 杨晨 顾智鹏
文章基于2009-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中103家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分别检验了全样本以及不同企业性质样本中高管团队异质性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对于全样本的战略性新兴企业,高管团队年龄异质性和任期异质性与创新效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高管团队教育水平异质性和职能背景异质性始终对创新效率有正面影响。(2)对于民营战略性新兴企业,高管团队任期异质性与创新效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高管团队年龄异质性、教育水平异质性和职能背景异质性始终对创新效率有正面影响。(3)对于国有战略性新兴企业,高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技术效率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于江苏省上市公司数据的随机前沿分析
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本产权激励实现路径探析——基于全国56家企业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
政府补贴提高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投资效率吗?——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实证研究——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例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入时机选择:领军还是跟进
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基于30家上市公司的动态面板实证分析
公众关注、董事会规模与企业研发强度——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财政政策、企业R&D投入与技术创新能力——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财税激励政策、外部环境与企业研发投入——基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