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43)
- 2023(9638)
- 2022(8123)
- 2021(7611)
- 2020(6317)
- 2019(14362)
- 2018(14334)
- 2017(27357)
- 2016(15111)
- 2015(16823)
- 2014(16987)
- 2013(16354)
- 2012(15282)
- 2011(13705)
- 2010(13765)
- 2009(12379)
- 2008(12206)
- 2007(11147)
- 2006(9498)
- 2005(8418)
- 学科
- 济(60646)
- 经济(60586)
- 管理(42668)
- 业(41316)
- 企(34721)
- 企业(34721)
- 方法(23035)
- 数学(19419)
- 数学方法(19132)
- 农(16910)
- 地方(16339)
- 中国(15154)
- 业经(14991)
- 财(14200)
- 制(13467)
- 学(13199)
- 农业(11207)
- 体(10568)
- 产业(10499)
- 理论(10489)
- 技术(10315)
- 银(9540)
- 银行(9515)
- 和(9344)
- 划(9284)
- 务(9204)
- 财务(9165)
- 财务管理(9143)
- 行(9103)
- 融(8907)
- 机构
- 学院(209084)
- 大学(206105)
- 济(79907)
- 管理(78778)
- 经济(77936)
- 研究(73193)
- 理学(67452)
- 理学院(66614)
- 管理学(65418)
- 管理学院(64999)
- 中国(53498)
- 科学(47020)
- 京(44646)
- 农(38399)
- 所(37300)
- 财(36579)
- 研究所(34160)
- 中心(33326)
- 江(33128)
- 业大(33034)
- 农业(30296)
- 财经(28931)
- 范(28688)
- 师范(28331)
- 院(27553)
- 北京(27552)
- 州(26545)
- 经(26006)
- 技术(24866)
- 省(23632)
- 基金
- 项目(143225)
- 科学(111623)
- 研究(103967)
- 基金(100728)
- 家(89021)
- 国家(88261)
- 科学基金(74668)
- 社会(63959)
- 社会科(60614)
- 社会科学(60594)
- 省(58909)
- 基金项目(53462)
- 划(49171)
- 自然(48780)
- 自然科(47637)
- 自然科学(47618)
- 教育(47403)
- 自然科学基金(46777)
- 编号(42411)
- 资助(40982)
- 成果(34284)
- 重点(32500)
- 发(32216)
- 课题(30887)
- 部(30375)
- 创(30050)
- 创新(28014)
- 计划(27126)
- 科研(26925)
- 性(26600)
共检索到3124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方芳
本文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排头兵"节能环保产业"为研究对象,结合节能环保企业战略经营的目标,从企业价值形成的理论溯源探讨节能环保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以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业绩评价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何维达 杜鹏娇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和产业安全指标构建原则,从产业国内环境、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对外依存和产业关联性角度,遴选了18个三级指标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安全评价的指标。在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安全时要注意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赋权,定量指标要进行标准化处理,评价指标的相对性和产业安全度量问题。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安全 指标体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嘉宁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在对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评价指标体系,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首先要考虑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其次要考虑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动路径,从而在此基础上综合构建,并采用科学的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关键词:
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文锋 刘薇
文章突破从速度、规模等单一指标去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表象,创新性地概括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质量的内涵。同时构建了产业导向性、产业带动性、产业市场化、产业创新性、产业效益性五个一级指标和十七个二级指标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28个省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东部省份综合质量领跑,但产业创新"掉队";中部省份创新能力突出,但市场拓展"缺位";西部省份市场表现积极,但产业反应"冷淡"。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霍国庆 顾一璠
中国目前尚未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可量化的衡量标准和指标体系。本文基于文献综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本质分析,提出了由三个一级指标、九个二级指标、十个测度指标构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判断指标体系,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权重,对风电产业进行了案例分析,初步得出了风电产业不完全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结论。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指标体系 风电产业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相平
本文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及开放式创新能力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从技术能力、市场能力、创新文化等3个方面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认为科学化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能力,有利于地方政府在营造开放式创新环境方面有所为,有所不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亚男 王宏起 李永华
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是影响该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生态系统包含了产业中人力资源和产业内外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两部分,这两部分从生态角度进行评价,可以分为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生存力、竞争力和发展力三个评价指标。生存力和竞争力反映了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本身,发展力反映了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生态环境。文章从这三方面设计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为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评价提供科学的方法,并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延平 汤萱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我国将节能环保产业列为"十二五"时期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本文构建了"企业主体功能发挥——政府辅助扶持——行业环境营造"三位一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理论架构,在此基础上借鉴加拿大实践经验,对广东省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提出进一步改进提升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勃昕 惠宁
选取自然资源禀赋条件、科研创新能力、产业基础水平、市场需求潜力、政策保障力度五个维度的十项指标建立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评价指标体系,以熵值法计算各项指标权重,构建基于灰度关联理论的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评价模型,实证测算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地方选择耦合度。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将产业发展条件与现实基础的耦合情况作为产业选择的根本出发点,站在国家层面进行合理布局,并充分利用产业链的纵深度。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 产业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施卓宏 朱海玲
基于钻石模型,文章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评价体系,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竞争对手等环境要素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钻石模型 战略性新兴产业 策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宏舟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载体是企业,而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不同。中小创业企业是破坏性技术创新的主要承担者,但是由于自有资源不足,这些企业必须从外部筹措所需资源,特别是资金。在市场机制下,中小创业企业很难从银行等机构获得债权资本,因此,向其提供股权资本和管理服务的创业融资显得非常重要。创业融资体系是创业投资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前者能否有效地发挥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者的建立和完善。本文试图按照上述逻辑阐述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创业投资体系的关系。
关键词:
创业企业 创业投资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韩祺 姜江
当前,各地高度重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但在行业划分、统计体系和指标选取方面,尚无统一的框架指导,以致地区内数据缺乏可比性,不利于决策部门和企业掌握产业发展全局,对后续相关扶持措施的出台和未来发展重点的部署带来较大困难。为此,迫切需要在明确产业范围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孙早 宋炜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的特征和转型国家产业发展的特殊性出发,构建了一个包括直接指标、间接指标、内生指标与外生指标四大类一级评测指标,涵盖投入产出、扩散转化、决策盈利和支持保障等16项二级评测指标和54项三级评测指标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初级评测指标体系。本文进一步利用中国大陆2003~2010年间的企业面板数据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初级评测指标体系进行了筛选和精准化,进而得到了一个由4项一级评测指标、16项二级评测指标和32项三级评测指标组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测指标体系。在这个基础上,本文借助同质性信度和结构效度对评测指标体系进行了真实性和有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鲁盛潭 彭景颂
一、引言自国际金融危机过后,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各国同时把目光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领域,而我国更要把握和培育这一重大战略决策。2010年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把现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选择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在随后的发展进程中,国家不断的加大投入力度及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支持和完善新兴产业。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绩效进行评价,对借鉴国外新兴产业的先进经验和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文献综述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蕊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经营目标应定位为: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政策为指引,在遵循循环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重大技术创新与突破能力的形成与保持为核心,追求企业高成长能力和发展潜力,从而达到可持续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真正发挥企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地域或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或先导作用。为此,应树立新的效率观、利益观和创新观等管理理念,确立企业业绩评价的原则。在原则的指导下,建立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经营目标与管理理念相适应的评价体系,突出重大技术创新与突破能力的评价,以及以财务业绩为落脚点的充分体现"战略性"、"新兴性"与循环经济发展规律遵循等方面的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