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43)
- 2023(20326)
- 2022(17512)
- 2021(16113)
- 2020(13495)
- 2019(30765)
- 2018(30364)
- 2017(58367)
- 2016(31347)
- 2015(34983)
- 2014(34907)
- 2013(34385)
- 2012(32037)
- 2011(29004)
- 2010(29217)
- 2009(26816)
- 2008(26185)
- 2007(23117)
- 2006(20459)
- 2005(18285)
- 学科
- 济(145660)
- 经济(145521)
- 管理(89540)
- 业(86383)
- 企(70783)
- 企业(70783)
- 方法(59819)
- 数学(51902)
- 数学方法(51250)
- 中国(37725)
- 农(36529)
- 地方(34024)
- 业经(31668)
- 财(31547)
- 学(29196)
- 农业(24861)
- 制(24607)
- 贸(23741)
- 贸易(23726)
- 易(22906)
- 理论(21575)
- 银(20999)
- 银行(20952)
- 融(20939)
- 金融(20937)
- 技术(20779)
- 环境(20722)
- 和(20488)
- 行(20099)
- 务(19566)
- 机构
- 大学(448771)
- 学院(448660)
- 济(188220)
- 经济(184283)
- 管理(175164)
- 研究(155085)
- 理学(151165)
- 理学院(149480)
- 管理学(146810)
- 管理学院(145983)
- 中国(115508)
- 京(95429)
- 科学(94246)
- 财(84392)
- 所(77770)
- 农(72678)
- 研究所(70616)
- 中心(69752)
- 财经(67496)
- 江(66854)
- 业大(65636)
- 经(61360)
- 北京(60297)
- 范(59661)
- 师范(59071)
- 经济学(57346)
- 农业(56517)
- 院(56501)
- 州(53990)
- 经济学院(51390)
- 基金
- 项目(303165)
- 科学(238979)
- 研究(221271)
- 基金(219777)
- 家(191365)
- 国家(189769)
- 科学基金(163469)
- 社会(140541)
- 社会科(133312)
- 社会科学(133278)
- 省(119285)
- 基金项目(115711)
- 自然(105880)
- 自然科(103437)
- 自然科学(103410)
- 教育(102021)
- 自然科学基金(101540)
- 划(99609)
- 资助(91337)
- 编号(89326)
- 成果(72198)
- 重点(68089)
- 发(67384)
- 部(66776)
- 创(62681)
- 课题(62524)
- 创新(58518)
- 国家社会(57858)
- 科研(57609)
- 教育部(57514)
- 期刊
- 济(211526)
- 经济(211526)
- 研究(134663)
- 中国(88592)
- 学报(69494)
- 管理(66877)
- 农(66084)
- 科学(64672)
- 财(63387)
- 大学(53286)
- 学学(50283)
- 教育(49579)
- 农业(45505)
- 融(41237)
- 金融(41237)
- 技术(41230)
- 经济研究(34336)
- 业经(34264)
- 财经(33501)
- 经(28850)
- 问题(27172)
- 业(23619)
- 技术经济(23157)
- 图书(21845)
- 统计(21683)
- 贸(20991)
- 科技(20905)
- 商业(20625)
- 理论(20552)
- 现代(20069)
共检索到6718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谢国根 蒋诗泉 赵春艳
基于系统耦合理论,对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测度和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安徽省大多数地级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并未实现同步型发展,但两者发展的一致性程度在逐渐提升;就两者耦合协调度而言,总体偏低,大多数地级市仍处在中低度耦合阶段,但在时间序列上呈现逐渐提升的态势,总体状况趋于良性发展;在空间格局上,耦合协调度一定程度上呈现以合肥、芜湖为中心逐渐向外围扩散的趋势,但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耦合协调程度提升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梁威 刘满凤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往往又被落后的区域经济所制约。如何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机制,实现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良性发展局面,已成为政府部门和学者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文章通过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对江西省11个地市2011-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显示: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程度偏低,只有南昌进入初步协调阶段,大部分地市处于濒临失调或失调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区域经济 耦合协调 江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凌霄 周敏
通过选取多项指标构造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12年度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作用水平,结果发现:1两者的协调度还处于中低水平,除个别发达省份以外,大多数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滞后于区域经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刺激;2从空间分布上看,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表现为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不断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区域经济发展 耦合协调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威 刘满凤
当前我国面临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的双重任务,促进两者协调发展是实现产业升级的可行之路。在分析两类产业耦合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并实证测算了2004—2013年我国大陆30个省市区(不含西藏)两类产业的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2004—2013年我国两类产业的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但升幅较小,地域分布保持了"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东部地区协调度最高,于2011年率先进入高度协调阶段;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协调度较低,处于中度协调阶段。多数省份协调度低的原因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滞后于传统产业。未来我国需要通过促进传统产业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健全产业创新体系和提高区域产业关联度等措施促进两类产业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俊龙 张璞 周正柱
为了找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走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乏力的困境,探求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以安徽省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1996-2016年安徽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两大系统各指标进行综合测度,并以此使用耦合协调模型,对安徽省地区城市化与经济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996-2016年安徽省区域城市化系统中呈现出"土地城市化权重>人口城市化权重>产业城市化权重>生活城市化权重>生态城市化权重"情况,在安徽省经济发展系统中呈现出"经济规模权重>经济质量权重>经济结构权重"情况。研究又发现:安徽省的城市化与经济的发展在1996-2016年期间耦合发展趋势经历了低度耦合、中度耦合、高度耦合三个阶段。
关键词:
城市化 熵值法 协调度模型 安徽省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文兰
通过选取反映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环境保护程度的8项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安徽的环境保护并不影响或制约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严格环保准入、用污染减排倒逼经济结构调整、集中精力开展环境安全专项行动、壮大环保产业、树立生态理念等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安徽经济 环境保护 协调发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雪梨 何如海
中国矿产资源储量丰富,采矿业在工业生产中占据重要位置,但是在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采矿业也给周边环境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安徽省淮北市、淮南市、马鞍山市和铜陵市四大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以2013年和2017年为时间节点,对四个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研究发现:2013年铜陵市耦合协调度最高,为良好协调发展,淮北市和淮南市耦合协调度最低,为勉强协调发展;2017年淮北市耦合协调度最好,为中级协调发展,淮南市耦合协调度最差,为勉强协调发展。淮北市耦合协调发展态势最好,由勉强协调发展转变为中级协调发展,铜陵市耦合协调度下降,由良好协调发展变为初级协调发展。资源型城市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坚持绿图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节能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统筹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生霞 裴晶晶
文章以数字经济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切入点,探讨了数字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耦合协调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并采用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以来,数字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态势,表现出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特征。虽然数字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但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并且表现出“先增后减”的非线性效应和区域异质性特征。西部地区的线性带动效应较强,而东部地区的门槛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卢文光 关晓琳 黄鲁成
论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内涵和特征,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在此基础上,运用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分析了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互动耦合发展关系,并构建了两者间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统计数据,计算了技术创新与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耦合协调度。最后给出了促进两者耦合协调发展、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杜传伟 王霄琼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特点决定了其发展有助于解决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不协调经济现象,促进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协调发展:第一,协调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能源环境问题。第二,协调中间产品和最终该产品的比例。第三,协调不同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第四,协调不同区域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为了更好的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协调推进作用,需要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相结合,还要积极发展资本市场,同时制定灵活多变的政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江永红 刘冬萍
本文在分析安徽省经济、资源、环境情况的基础上,选择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作为研究工具,评价1999—2010年安徽经济系统和资源、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以及各系统间协调发展的程度。结果显示,近年来安徽环境系统对经济、资源对经济的协调性较差。在此基础上构建并测算了安徽省经济、资源、环境三系统综合协调发展度,得出安徽省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基本能相互协调发展,但环境仍然是制约三者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资源 环境 协调度 协调发展度 安徽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木易 程志光
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是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利用经济发展的数量参数统计方法和地理空间匹配分析工具对安徽省区域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度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整体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在2000—2007年,多数地级市的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及二者协调发展度呈下降趋势;地理空间匹配分析表明,17个地级市的协调发展度的空间分异规律明显,表现为中南部较西北部地区的城市经济协调性水平高。由此看出,安徽省区域城市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地域性分片块状的特点,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基纯
本文在阐释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以国内房地产发展四大热点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为例,对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
房地产业 区域经济 耦合协调 耦合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熊勇清 李世才
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逻辑结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的评价模型,具体包括耦合评价指标体系、耦合关联度模型和持续发展模型;最后,运用该模型对环保产业和橡胶制造产业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环保产业和橡胶制造产业处于中度耦合、轻度衰退发展型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翔 付红桥
文章构建了海南省旅游产业与省域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了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海南省2012—2018年旅游产业和省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2012—2018年海南省旅游产业和省域经济发展水平都有明显提升,旅游产业综合指数从2012年的0.55增加到2018年的0.99,省域经济综合指数从2012年的0.42增加到2018年的0.98。海南省旅游产业和省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从2012年的濒临失调到2013年后的勉强协调再到2018年的中级协调。
关键词:
旅游产业 省域经济 耦合协调度 海南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