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69)
2023(14404)
2022(11770)
2021(10624)
2020(8940)
2019(20202)
2018(19618)
2017(37802)
2016(20205)
2015(22197)
2014(21448)
2013(20989)
2012(18664)
2011(16222)
2010(16021)
2009(14588)
2008(14317)
2007(12502)
2006(10501)
2005(9230)
作者
(53236)
(44543)
(44343)
(42027)
(28424)
(21155)
(20133)
(17358)
(16726)
(15788)
(15017)
(15005)
(13986)
(13723)
(13618)
(13569)
(13299)
(12968)
(12837)
(12700)
(10795)
(10693)
(10622)
(10226)
(9967)
(9905)
(9729)
(9653)
(8705)
(8685)
学科
(93152)
(90480)
经济(90397)
(85500)
企业(85500)
管理(78155)
方法(44210)
数学(35696)
数学方法(35299)
(30614)
业经(30503)
(27939)
(24150)
财务(24108)
财务管理(24082)
企业财务(22935)
农业(20592)
中国(20011)
技术(19320)
(16284)
(15983)
理论(15663)
(15557)
(15375)
(15231)
贸易(15220)
(14858)
地方(14643)
经营(13187)
企业经济(12730)
机构
学院(283516)
大学(275895)
(123254)
管理(122706)
经济(121256)
理学(107412)
理学院(106493)
管理学(105042)
管理学院(104504)
研究(79850)
中国(62779)
(56557)
(54335)
财经(46513)
科学(45014)
(42438)
(41542)
(41344)
业大(38478)
中心(38469)
经济学(37525)
(36310)
商学(35209)
商学院(34912)
财经大学(34636)
经济学院(34213)
经济管理(33304)
研究所(32724)
农业(32524)
北京(32444)
基金
项目(194981)
科学(158632)
基金(146287)
研究(144788)
(124904)
国家(123804)
科学基金(111433)
社会(97121)
社会科(92510)
社会科学(92488)
基金项目(77679)
(76671)
自然(71524)
自然科(70035)
自然科学(70023)
自然科学基金(68852)
教育(67253)
(62563)
资助(58622)
编号(57348)
(44170)
(44066)
重点(42983)
成果(42895)
(41777)
国家社会(41066)
(40679)
创新(40309)
教育部(39216)
人文(39199)
期刊
(129103)
经济(129103)
研究(75802)
管理(50339)
(48075)
中国(46106)
(37819)
科学(35833)
学报(33890)
技术(28465)
大学(27941)
学学(26751)
农业(26601)
业经(24381)
教育(23429)
财经(23168)
(22317)
金融(22317)
经济研究(20605)
(19983)
问题(17016)
(17012)
技术经济(16864)
财会(15715)
商业(14580)
统计(14235)
现代(14198)
(13979)
(12997)
会计(12622)
共检索到3977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郭飞  吴秋生  
以2007~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从盈余的稳健性、持续性和可实现性等方面,实证检验其在战略差异与企业价值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战略差异对企业价值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盈余稳健性和盈余持续性能够在战略差异对企业价值的提升中发挥中介效应,盈余可实现性在两者间不具有中介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企业在实施差异发展战略过程中,应保持会计处理稳健性,保持主业持续发展,以充分实现战略差异的企业价值提升功能。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秦婧华  李竹梅  和红伟  张珂莹  
本文以2012~2014年我国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内部控制为中介变量,检验并揭示内部控制对于公司治理影响盈余质量的中介传导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我国沪市A股制造业企业而言,公司治理下的控股股东性质、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及高管持股比例等4个指标对盈余质量有显著影响;内部控制在上述4个指标和盈余质量间发挥中介传导效应,但存在差异:内部控制在控股股东性质与盈余质量间部分中介效应显著,在股权集中度、高管是否持股与盈余质量间完全中介效应显著,而在董事会规模与盈余质量间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蒙立元  雷旭  
本文以2006~2013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股权激励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同时基于中介效应理论,实证检验经营效率和代理成本在股权激励影响盈余质量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中介效应。结果表明,股权激励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盈余质量;股权激励有助于降低代理成本,但盈余质量并不会因此提高;而经营效率的提高是改善盈余质量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申毅  阮青松  
以限薪令为制度背景,运用2009—2015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深入分析了薪酬管制是否会诱发高管实施应计盈余管理或真实盈余管理的行为。研究发现,薪酬管制与企业应计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因此严格的薪酬管制会诱发高管进行真实盈余管理;同时相较于非国有企业,薪酬管制对国有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相较于地方企业,薪酬管制对中央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申毅  阮青松  
以限薪令为制度背景,运用2009—2015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深入分析了薪酬管制是否会诱发高管实施应计盈余管理或真实盈余管理的行为。研究发现,薪酬管制与企业应计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因此严格的薪酬管制会诱发高管进行真实盈余管理;同时相较于非国有企业,薪酬管制对国有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相较于地方企业,薪酬管制对中央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葛格  肖翔  廖添土  
以2013~201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内部控制质量对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效果和作用路径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抑制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且对应计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强;完善内部控制能够助推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内部控制质量与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之间发挥中介效应,且对真实盈余管理的中介效应更强。拓展性研究结果显示,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在民营企业和高市场化进程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葛格  肖翔  廖添土  
以2013~201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内部控制质量对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效果和作用路径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抑制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且对应计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强;完善内部控制能够助推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内部控制质量与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之间发挥中介效应,且对真实盈余管理的中介效应更强。拓展性研究结果显示,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在民营企业和高市场化进程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葛格  肖翔  廖添土  
以2013~201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内部控制质量对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效果和作用路径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抑制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且对应计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强;完善内部控制能够助推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内部控制质量与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之间发挥中介效应,且对真实盈余管理的中介效应更强。拓展性研究结果显示,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在民营企业和高市场化进程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丁春慧  
有效的公司治理通过更好的财务报告质量减少了信息不对称,这可以上市公司作为减少信息风险的工具。为了进行检验,本文使用了2011年至2016年期间我国1214家非金融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并使用SUR随机效应估计模型。通过分析发现,公司治理有效地提高了公司的盈利质量和价值,证实了企业治理的积极作用。而且,盈余质量对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起到了积极作用,结果表明更好的收益质量部分地中介了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联系。公司治理不仅直接提高了公司的价值,而且通过盈利质量渠道间接地提高了公司治理水平。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崔云  董延安  
利用2007—2016年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A股数据,研究管理层能力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不同盈余管理方式在两者关系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管理层能力越强,股价崩盘风险越小;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在管理层能力与股价崩盘风险关系中表现的中介效应更显著。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生年  朱艳艳  
本文以2006—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系统分析了股权激励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高管股权激励强度与资产误定价显著正相关,且股权激励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存在不对称性,相对于负向资产误定价,股权激励对正向资产误定价的影响更为显著;盈余管理在股权激励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股权激励通过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加剧了资产误定价。结论表明,股权激励会增加管理层盈余操控的机会主义行为,这种行为放大了投资者与上市公司间的信息不对称,最终加剧了资产误定价。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生年  朱艳艳  
本文以2006—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系统分析了股权激励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高管股权激励强度与资产误定价显著正相关,且股权激励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存在不对称性,相对于负向资产误定价,股权激励对正向资产误定价的影响更为显著;盈余管理在股权激励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股权激励通过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加剧了资产误定价。结论表明,股权激励会增加管理层盈余操控的机会主义行为,这种行为放大了投资者与上市公司间的信息不对称,最终加剧了资产误定价。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柯遵妍  
内控缺陷认定标准的选择与盈余管理均为公司印象管理行为,管理层作为公司决策的主体,其个人特征不仅会影响公司发展,还会影响公司印象管理程度。以2016~2020年沪深A股披露了内控缺陷认定标准的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偏好特征为切入点,从公司风险资产投资程度与管理层个人偏向层面出发,探究管理层风险偏好与内控缺陷认定标准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显示:管理层风险偏好程度越高,越倾向于进行盈余管理;同时,为避免盈余管理行为的曝光,管理层在内控缺陷认定标准的选择上会更倾向于宽松。在两职合一的公司中,管理层风险偏好对内控缺陷认定标准选择的影响更为显著;在由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中,管理层风险偏好与内控缺陷认定标准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丽娟  朱霞  
本文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出发,选取2010~2014年提出股权激励计划的A股上市公司,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股权激励对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处于成长期的公司,股权激励与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表现出机会主义效应;处于成熟期的公司,股权激励与应计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表现出机会主义效应,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表现出利益趋同效应。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子怡  聂晓  
以我国沪深两市2008-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现金持有及其价值的影响与作用机理。结果发现,管理者低程度的自信会促使企业持有更多现金并提高现金持有价值,但随着自信程度的提高,现金持有水平会下降且会降低现金持有价值,这一研究结论与理性经济人假设下的自由现金流理论相悖。研究还发现,投资效率在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现金持有价值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并通过投资不足路径影响现金持有价值。因此,公司现金持有决策应考虑管理者心理特征,提升企业现金持有的价值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