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22)
2023(4969)
2022(4194)
2021(3994)
2020(3298)
2019(7687)
2018(7910)
2017(14549)
2016(7694)
2015(8491)
2014(8404)
2013(8077)
2012(7123)
2011(6380)
2010(6649)
2009(6119)
2008(6320)
2007(5770)
2006(5391)
2005(4999)
作者
(20515)
(17325)
(17261)
(16278)
(11150)
(8171)
(7884)
(6609)
(6465)
(6204)
(5918)
(5715)
(5701)
(5667)
(5416)
(5264)
(5212)
(5087)
(4990)
(4951)
(4409)
(4251)
(4235)
(3900)
(3886)
(3857)
(3797)
(3737)
(3392)
(3366)
学科
(33158)
(31609)
企业(31609)
管理(30392)
(30379)
经济(30350)
技术(13734)
(12302)
方法(11162)
(9823)
(9375)
数学(9040)
体制(8958)
数学方法(8948)
业经(8633)
技术管理(7884)
中国(7749)
(7421)
(6428)
贸易(6426)
(6328)
(6199)
(6180)
理论(5504)
(5489)
银行(5482)
经营(5242)
(5229)
地方(5016)
(4971)
机构
学院(106577)
大学(105398)
(45924)
管理(45413)
经济(44970)
理学(38735)
理学院(38371)
管理学(38021)
管理学院(37758)
研究(35822)
中国(27316)
(22314)
(21965)
科学(19246)
(17508)
(17263)
财经(16223)
中心(15821)
研究所(15509)
(14682)
北京(14381)
(13861)
师范(13754)
(13429)
(13232)
(13154)
技术(13016)
商学(12584)
业大(12570)
商学院(12478)
基金
项目(65896)
科学(53022)
研究(51682)
基金(47362)
(40462)
国家(40124)
科学基金(35307)
社会(32813)
社会科(31254)
社会科学(31247)
(26095)
教育(24763)
基金项目(24588)
自然(21850)
编号(21603)
(21511)
自然科(21388)
自然科学(21387)
自然科学基金(21039)
资助(18725)
成果(17353)
(15659)
课题(15351)
(15088)
重点(14734)
创新(14533)
(14314)
项目编号(13685)
(13626)
教育部(13486)
期刊
(55853)
经济(55853)
研究(35578)
中国(26367)
管理(20673)
(18537)
教育(16606)
科学(13388)
技术(13358)
(11681)
学报(11302)
(10369)
金融(10369)
大学(9450)
业经(9395)
经济研究(9176)
学学(8528)
财经(8184)
农业(7708)
技术经济(7317)
(7138)
(6648)
论坛(6648)
(6476)
科技(6442)
问题(6372)
国际(6096)
商业(5603)
现代(5559)
职业(5410)
共检索到1730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宛秋  姚雨非  郭婧  郄海拓  
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和资源能力理论,以主并方进行跨界技术并购的A股上市公司2007~2019年间相关信息为研究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实证检验企业战略变革与跨界技术并购绩效。结果显示:前序战略变革程度越大,越不利于跨界技术并购后短期绩效的提升,丰富的冗余资源与高股权集中度缓解了两者间的负向关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负向影响会逐渐减弱,并呈现正向影响趋势。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胡挺  杨金田  
商业银行实现战略转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快战略转型才能更好地在金融领域立足。尽管转型面临着内外部诸多制约因素,但是商业银行可以从成为数据分析者、集成服务商、综合交易者和财富管理者等四个方面作为自己的变革方向,通过跨界并购其他金融机构、物流公司和新兴业态等实现自身战略转型,促进商业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宛秋  李晓意  綦萌  
探究高管团队基于资源属性的抱团行为对企业跨界并购创新绩效的影响,以2007—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跨界技术并购事件为样本,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进行检验。研究发现,高管资源断裂带能够促进跨界技术并购创新绩效的提升,并且资源子团队平衡性和数量等相对分布均能够产生正向影响;进一步发现在规模相对较小、股权集中度相对较低、位于传统文化影响较大地区的企业中,资源断裂带对跨界技术并购的影响作用更强,资源子团队平衡性与数量这两个结构属性的正向调节作用更强。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以资源和权力配置作为调节手段,提升强势资源子团队对上级团队的代表性地位,并关注其他弱势资源子团队,促进团队和谐共生。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宛秋  李晓意  綦萌  董玉杰  
跨界技术并购企业高管团队构成的多元性和技术背景的复杂性对其在资源整合过程中的沟通和协作提出新的挑战,给创新绩效的提升带来不确定性。基于任务工作网络理论,文章探索知识断裂带对于跨界技术并购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以2007—2018年A股上市公司跨界技术并购事件为样本,采用所对应的2007—2019年样本数据,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高管知识断裂带对企业跨界技术并购的创新绩效具有正向作用;董事长丰富的跨界经历与社会网络资本对两者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且当董事长兼任CEO时,这种正向调节作用更加明显。通过分析知识断裂带对跨界技术并购创新活动的影响,并从董事长跨界经历与关系资源角度,研究拓展断裂带影响的情境机制。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周世民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目益激烈的竞争中,以创新为基础的技术优势成为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为保持并提高竞争优势,跨国公司纷纷通过建立技术战略联盟、参股、控股、并购等方式整合各国的技术资源,利用价值链的国际专业化来实现技术的静态和动态协同效应。随着内外部条件的成熟和对以往技术引进效果的反思,一些中国企业也开始尝试这条新的途径:通过并购国外企业来获得自主创新所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宛秋  王雪晴  刘晓燕  龚慧敏  唐中君  
跨界技术并购在为企业带来资源获取和优势重塑的创新机会的同时,也可能由于技术路径依赖等原因使并购目标的实现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本文基于TOE框架和组态视角,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 Q CA),以2007-2015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主并公司的94起跨界技术并购为样本,探究了不同技术环境、并购双方的技术条件和主并方的创新资源投入下,企业提升跨界技术并购绩效的多种前因组合。研究发现,在动荡技术环境下,内部研发投入是高创新绩效的关键条件,外部创新合作可以作为技术基础的互补条件;在平稳技术环境下,主并企业可以通过并购技术多元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和广泛的外部技术合作实现较高的跨界技术并购创新绩效,同时,并购双方的技术邻近性与主并方的内部研发合作之间呈现互补关系。本文研究结论可为具有一定资源特质的企业,在一定技术情境下通过取长补短的组合思路达成跨界技术并购的目标,提供系统化决策支撑。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史江涛  崔浩  杨金风  
技术间断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利益隐蔽性、思维锁定性和市场破坏性。前瞻性、学习性和灵活性是战略变革的三大特性,也是战略变革成功跨越技术间断的前提条件。战略变革可以应对技术间断;技术间断为战略变革提供了良好契机;战略变革会引发新的技术间断。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玲  
自从 90年代中期以来 ,跨国并购日益占据主体地位 ,且对我国经济发展可能产生影响。但我国目前利用并购吸引外资存在政策、体制等方面的障碍 ,必须在法制建设、行业准入、产权交易、中介机构建设等方面调整引资战略。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滕梓源  胡勇  
2008—2017年10年间,中国境内公司开展的跨国并购活动已呈现出从自然资源型并购向技术创新型并购转变的趋势。这些并购活动通过作用于并购公司的创新激励和创新效率的途径,对中国追赶型产业和领先型产业产生了不同的技术创新影响。通过跨国并购活动,追赶型产业的创新投资强度提升了10%~35%,领先型产业的创新研发效率提升了20%~40%;但追赶型产业的研发效率下降幅度高达50%,而股市的短期行为也一定程度阻碍了领先型行业的并购式激进创新。需要政府和社会行业组织加大技术并购式"走出去"力度、抑制投机性交易、在技术创新型并购的专业层面和政策层面提供支持,并逐步完善与资本市场相关的长期创新投资机制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宁宇新  李悦玲  
文章利用信息熵观点下的粗糙集方法确定技术并购绩效模型中的客观权重值,并结合平衡计分卡的战略绩效评价原理,建立基于粗糙集条件信息熵的技术并购评价模型。以上市公司技术并购样本为例,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有效性,为技术并购的后续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芳  张潇天  王宛秋  高雅  
在吸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行业技术环境和企业双元创新倾向,提出跨界技术并购企业创新绩效实现机制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并使用fs QCA对107个上市公司跨界技术并购案例进行构型研究。结果发现,在高创新绩效构型中,主并企业创新倾向与吸收能力不同维度间存在差异化匹配关系;企业潜在吸收能力与现实吸收能力间具有一定的替代关系,技术基础广度和吸收转化投入强度对于创新绩效提高相对重要;丰富的外部技术资源更有助于创新绩效提升。研究结论拓展了吸收能力理论,丰富了跨界技术并购领域实证证据,可为不同特征企业制定跨界技术并购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程聪  刘凤婷  池仁勇  郭元源  
产业国际分工一直是影响企业实施跨国并购战略的重要驱动因素。本文以2001-2014年我国大陆地区实施跨国并购企业样本数据为基础,从企业并购战略决策角度对产业国际分工与企业跨国并购成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产业国际分工对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成败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并且对民营企业跨国并购活动的影响更大。(2)企业并购战略在产业国际分工与民营企业跨国并购之间起到部分调节作用,而在产业国际分工与国有企业跨国并购之间则没有调节作用。(3)企业跨国并购所在产业类型对我国企业并购成败产生显著的负向作用,即跨国并购所在产业越敏感,并购成功率越低。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指导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实践...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余珮  李珉迪  
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企业成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热门标。基于此背景,本文深入探讨并购战略性新兴企业对发起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以及影响并购绩效的主要因素。首先,从资源基础观和制度基础观相结合的视角构建理论框架并提出假设;其次,基于事件研究法,以2010-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成功完成跨国并购的事件为对象,分别采用PSM和OLS对假设进行检验。实证分析结果证实,标的为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并购绩效显著地大于传统行业企业的并购绩效。当并购标的为战略性新兴企业时,企业的知识密集度及东道国(地区)制度质量的优越度对并购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的杠杆率则存在显著负向影响。此外,国有企业并购绩效整体优于民营企业,但加大企业杠杆率以及选择制度质量更高的东道国(地区)的标的企业,可以提升民营企业的并购绩效。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邵新建  巫和懋  肖立晟  杨骏  薛熠  
根据战略目标的不同,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可分为战略资源类并购和创造性资产类并购,如何评价战略目标与经营绩效的关系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的跨国并购公告为切入点,通过事件研究发现:无论是战略资源类并购,还是以先进技术、知名品牌等创造性资产为目标的并购,总体上都获得了市场的积极评价,公告日附近的累计异常收益率高达5.22%。这意味着投资者预期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能够成功地创造协同效应。并购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国有性质以及并购目标的战略资源资产能够让市场对并购绩效产生更加积极的评价,并且管理层的能力表现越强,预期其创造的协同价值越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