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86)
2023(5283)
2022(4503)
2021(4238)
2020(3482)
2019(7525)
2018(7534)
2017(13873)
2016(7227)
2015(7854)
2014(7150)
2013(7007)
2012(6571)
2011(5900)
2010(6636)
2009(6552)
2008(5491)
2007(5182)
2006(4549)
2005(3717)
作者
(18744)
(15597)
(15568)
(14473)
(10061)
(7445)
(6864)
(5810)
(5749)
(5648)
(5208)
(5162)
(5096)
(5028)
(4800)
(4722)
(4618)
(4571)
(4357)
(4298)
(3838)
(3687)
(3615)
(3595)
(3510)
(3504)
(3496)
(3433)
(3180)
(3018)
学科
(31750)
(29842)
企业(29842)
管理(29777)
(25311)
经济(25295)
技术(14970)
技术管理(11584)
中国(8517)
方法(8233)
业经(8185)
(6601)
(6442)
(6330)
(6266)
(6242)
数学(5944)
理论(5944)
地方(5854)
数学方法(5840)
(5768)
银行(5763)
(5708)
金融(5708)
(5574)
经营(5243)
(5002)
贸易(4996)
(4876)
决策(4604)
机构
学院(98482)
大学(96233)
管理(42698)
(40752)
经济(39928)
理学(36668)
理学院(36325)
管理学(35906)
管理学院(35686)
研究(31141)
中国(23864)
(19506)
(18108)
科学(16768)
(15714)
财经(14169)
(14139)
中心(13924)
(12749)
研究所(12613)
(12520)
(12327)
师范(12236)
商学(12215)
北京(12150)
商学院(12078)
(11747)
经济学(11255)
技术(11136)
业大(11117)
基金
项目(64019)
科学(52549)
研究(50057)
基金(46024)
(39112)
国家(38747)
科学基金(34910)
社会(32757)
社会科(31178)
社会科学(31171)
(26768)
基金项目(24297)
教育(23479)
(21721)
自然(21508)
自然科(21129)
自然科学(21126)
自然科学基金(20814)
(20583)
编号(20079)
创新(17966)
资助(17037)
成果(16254)
课题(14791)
(14448)
重点(14339)
(13713)
(13685)
国家社会(13167)
项目编号(13049)
期刊
(47641)
经济(47641)
研究(30152)
中国(23650)
管理(21158)
教育(14901)
(14039)
科学(12403)
技术(10490)
学报(10241)
(10223)
金融(10223)
(10055)
大学(8730)
业经(8629)
学学(8003)
科技(7940)
经济研究(7480)
财经(6890)
农业(6834)
(6342)
论坛(6342)
技术经济(6234)
(6056)
现代(5465)
问题(5302)
商业(5167)
(5153)
图书(4954)
国际(4749)
共检索到1536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周永亮  
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是在全球化程度加深的状态下发生的生存方式危机,中国企业需要新的战略思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白旻  于锦萍  
首先,文章介绍了全球金融危机的演进过程及其对中国经济所造成的影响;其次,详细剖析了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最后,笔者对中国应该采取的战略对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结论认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双重"中心-外围"的世界分工格局所累积的全球经济失衡被打破的结果。面对这一危机,中国应该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立足广阔的国内市场搞大国经济战略,同时积极参与全球多极化制衡体系的构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军  方子帆  何伟军  
指出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学存在三重危机:经典学科的学科情结和学科取向,使得学界日益丧失学科自信;规训学科新人的制度安排和教育实践的缺失,使得学科建构具有明显的跛足特征;社会建制的泛化和观念建制的滞后,使得学科合法性日益受到质疑。认为要突破研究生教育学的三重危机,首先应基于现代学科理念,开展研究生教育学的学科建构;其次在大学中探索建立研究生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制度,并将其纳入到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再次要强化研究生教育学的内外建制,以推动学科组织的合法性再建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江兴  
德隆对管理者提出了"不能怕得罪人,不能工作扯皮"等8条警示,对不能按期达到经营目标,有工作失误的领导人员,责令其辞职,这一要求的实施,增加了人才队伍的危机感和努力拼搏向上的精神。由于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以及企业产权不明晰、对市场反应迟钝、人员观念陈旧等企业内部原因,德州德隆(集团)机床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德隆)长期以来一直在困境中徘徊。新的领导班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季志伟  
综观近代世界历史,每一次的金融危机都会对全球经济、政治以及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要影响,2008年源自美国的金融风暴冲击力度之强、波及范围之广令世人瞩目,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的经济建设举世瞩目,但是不稳定因素以及金融风险却不容忽视。因此,基于全球视角不断改进和完善金融体系,做好金融危机的应对与突围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韩中和  
近年来,企业环境发生了越来越剧烈的变化。企业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就难以长期维持和发展。因此企业必须通过组织的战略创新,制定持续的应变措施。本文比较几位经济管理学家关于组织变革和创新的理论,并在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不足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的实例,着重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凯  
我国的农产品流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国家对农产品流通领域给予了大量的扶植政策,但目前农产品流通成本高、流通效率低、流通设施落后等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然而农产品流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实践创新有许多亟待研究的问题。本研究尝试把生鲜农产品流通模式作为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变化的过程,并从生产者和消费者视角对流通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试图丰富和拓展农产品流通领域的研究范畴,并对相关流通主体的运行和政府部门的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凯  
我国的农产品流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国家对农产品流通领域给予了大量的扶植政策,但目前农产品流通成本高、流通效率低、流通设施落后等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然而农产品流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实践创新有许多亟待研究的问题。本研究尝试把生鲜农产品流通模式作为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变化的过程,并从生产者和消费者视角对流通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试图丰富和拓展农产品流通领域的研究范畴,并对相关流通主体的运行和政府部门的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史枫  
北京职业院校在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背景下,面临许多发展制约,首当其冲的就是外地生源将被限制,北京职业院校目前面临的不是发展问题,而是生存问题。北京职业院校通过开展社会职业培训、对中小学生开放、贯通培养、对口支援、国际化等路径寻求转型发展和突破困境,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职业院校转型发展在发挥人才培养功能的同时,要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同时,职业院校转型发展应上升为一种战略,政府应该对职业院校的转型发展给予足够的支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曾利君  
近年来,研究生教育创新的热潮方兴未艾,成效显著,但人文学科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创新却遭遇了种种悖论,主要表现为创新动力的激发与匮乏的矛盾、学术研究的神圣性与功利性的抵牾、创新培养模式的利弊兼有等等。如何走出悖论,从困境中突围,是摆在教育改革者面前的一大课题。笔者对此展开分析与思考,并对突围的可能性路径进行探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润洲  
认为不管外在的客观条件是好还是坏,知识创新最终都是研究生自己的事情,其他人是无法替代的。指出研究生知识创新的"自我突围"至少意味着三个相辅相成的要素:一是自我确信,为知识创新提供动力;二是自我在场,为知识创新夯实根基;三是自我外化,为知识创新呈现具相。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巧凤  
《左转》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危机意识是清醒剂,能让人在危机来临之前保持清醒。我们不能只沉醉于以往的成功之中,要求我们要在不断的创新中挑战自我,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文章对"创新"的定义进行了详细解读,并举例分析了国外应对危机时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最后阐述了我国在危机意识下的创新之路,以此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景卿  夏方杰  
伴随中国的崛起,中美贸易摩擦将会呈现常态化,甚至螺旋式恶化,需要用战略的视角为破解中美贸易摩擦寻找应对策略。作为TPP的"遗产",CPTPP既已为当今全球最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协定,又适应世界经济朝着全球价值链的方向发展趋势,是中国战略突围中美贸易摩擦的较佳选择。不过,无论从学术角度还是现实角度考察,CPTPP的最终实施结果必将与其制定的预期存在差距。并且沙盘模拟和非对称相互依赖分析结果显示,中美贸易摩擦的天平将会偏向中国。所以,无须过分夸大CPTPP对中国的作用,相反,中国需要稳定有序地推动加入CPTPP的战略规划及具体路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