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32)
- 2023(3446)
- 2022(2800)
- 2021(2521)
- 2020(1879)
- 2019(4412)
- 2018(4282)
- 2017(8242)
- 2016(4231)
- 2015(4668)
- 2014(4623)
- 2013(4869)
- 2012(4540)
- 2011(4235)
- 2010(4460)
- 2009(4308)
- 2008(4152)
- 2007(3846)
- 2006(3559)
- 2005(2913)
- 学科
- 农(24401)
- 业(20241)
- 济(18594)
- 经济(18575)
- 农业(16586)
- 业经(8809)
- 管理(7727)
- 服务(7400)
- 工作(7372)
- 制(6735)
- 农业经济(6700)
- 企(5997)
- 企业(5997)
- 中国(5822)
- 村(5255)
- 农村(5238)
- 发(5119)
- 服务业(5084)
- 收入(5003)
- 地方(4946)
- 发展(4736)
- 展(4735)
- 分配(4693)
- 方法(4525)
- 土地(4365)
- 制度(4264)
- 度(4264)
- 建设(4195)
- 策(4159)
- 体(4155)
- 机构
- 学院(62263)
- 大学(59520)
- 济(25972)
- 管理(25256)
- 经济(25212)
- 理学(21274)
- 理学院(21100)
- 管理学(20874)
- 管理学院(20749)
- 研究(19583)
- 农(18172)
- 中国(16908)
- 农业(12517)
- 京(11850)
- 财(10976)
- 业大(10838)
- 科学(10762)
- 江(10663)
- 中心(10548)
- 所(9046)
- 州(8754)
- 范(8739)
- 师范(8696)
- 省(8462)
- 财经(8261)
- 农业大学(7999)
- 研究所(7995)
- 经(7401)
- 经济管理(7400)
- 经济学(7364)
- 基金
- 项目(40945)
- 研究(33897)
- 科学(32271)
- 基金(29015)
- 家(24204)
- 国家(23848)
- 社会(23124)
- 社会科(21478)
- 社会科学(21471)
- 科学基金(20534)
- 省(17090)
- 编号(15905)
- 基金项目(15631)
- 成果(13416)
- 教育(13401)
- 划(12918)
- 农(12633)
- 自然(10562)
- 资助(10404)
- 自然科(10284)
- 自然科学(10283)
- 发(10277)
- 自然科学基金(10099)
- 村(10062)
- 国家社会(9533)
- 课题(9443)
- 制(9079)
- 发展(8853)
- 性(8793)
- 展(8708)
共检索到1016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德敏 陈晶晶
我叫高德敏,是成都市郫都区唐昌街道战旗村的党支部书记,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战旗人"。2018年过年前,习总书记来战旗村考察,对我们的乡村振兴工作做出了肯定,赞扬我们说"战旗飘飘、名副其实"。我们所有的村民都非常开心,比过节日还高兴。战旗村以前叫集凤大队,在成都算比较偏远的村子。1965年的时候只有三间猪圈房、一个木制文件柜、三把圈椅,还有700元的债务。后来农业学大寨,村里把下湿田改成了丰产田,沟端路植树成行,农业生
关键词:
土地整合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宇锋
本文考察了行政村层面的宗族结构、村庄规模对村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更垄断的基于血缘等级身份的宗族力量可能会弱化村民作为市场主体的能力,但会在以整个村为生产单位时提供更强的协调能力。小的村庄由于社会网络更小可能会弱化村民作为市场主体的能力,而过大的规模也会降低社会网络作用。由于规模很大程度上源于改革前的行政区化,而在市场化和更先进的技术条件下,最优规模可能会大于原有的划分规模。使用CGSS(2005)400村的数据分析支持了这些推测,我们发现垄断型宗族结构的村庄平均收入更低,并且方差更大,村庄人口规模和村庄收入呈倒U型曲线关系,最优规模约6.4千人,而绝大部分村的规模小于这个值。
关键词:
宗族结构 村庄规模 村民收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白呈明
"理解80%中国农村的80%现象"驱使我们去深切地关注和观察中国普通村庄日常生活中的村民自治,以便更好地把握我国村民自治的基本样态和真实逻辑,而不为"明星"效应所左右。村民自治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生活,它将在现代民主、法治和传统文明的契合中不断进步。
关键词:
普通村庄 村民自治 生活逻辑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向楠 乐章
集体经济实力与村民自治效果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反映了集体经济资源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8年数据,利用多层回归模型与工具变量法,本文从民主自治的过程维度与有效自治的结果维度实证考察集体经济实力对村民自治的影响效应及约束条件。结果发现,第一,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具有显著的民主增进效应,利益关联强化有利于提高村民选举参与率,尤其是中低社会阶层的选举参与率。第二,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并不必然推动村庄有效自治,集体经济的治理效能还受到村庄社会关联度的调节,即在社会关联度较高的村庄中,才能更好地发挥集体经济在公共事务治理中的动员作用,推动集体行动达成与村庄治理有效。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建宇
如何在农村基层双重推进村庄党建和村民自治是当前村庄治理的重要议题。文章从"巷邻坊"党建服务点组织结构变化的过程和运作样态入手探讨村庄党建嵌入村民自治的功能实现机制,以此凸显村庄党建和村民自治重心双下移的价值和意义。研究发现,村组层面的组织创新为村庄党建嵌入村民自治提供了契机和组织基础,其中嵌入性自主为村组党建和村组自治的实践提供了中间渠道和行动空间,而基层党委政府则以体制性吸纳、党建功能的生活化运作和组织行动的双向嵌入为策略将村庄群众组织纳入基层党建体系,继而构建村庄党建嵌入村民自治的功能实现机制。另外,创新、行动和结构化三者构成了村庄党群结构优化和功能整合的现实逻辑。由此,这种嵌入式的功能实现机制可视为当前创新性实现村庄党建和村民自治功能的一种实践主张。
关键词:
嵌入 村庄党建 村民自治 功能机制 逻辑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申端锋
中国农村是一个超大型的社会实体,不同区域的农村由于地理、文化等条件的不同表现出了极大的差异性,这也必将决定不同区域村庄性质的不同,从而对乡村治理带来影响,导致国家政策在不同区域农村具有不同的实施机制。调查发现,在江西和山东农村,一个自然村通常被分为几个生产队,村民小组由分田到户之前的作业组转变而来;而在江汉平原上的农村,一个生产队则通常包括几个自然村,而后来的村民小组就或者由生产队的作业组或者由生产队自身转化而来,并成为当代中国农村的一个最基本的政治单元;江淮平原的小井村的村民小组同样由生产队转化而来,但
关键词:
村民小组 空间结构 乡村治理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卫龙宝 凌玲 阮建青
本文在集体行动理论基础上建立理论框架解释村庄特征影响村民形成集体行动,进而分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内在机制;利用CGSS村级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理论假说。研究表明,村庄规模显著负向影响村民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村庄密度显著正向影响村民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而基于宗族结构的传统社会关联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秦勃
宗族是村庄政治生活函数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在农村场域中,宗族依然扮演着农村社会自我运行中的重要角色,并显示着其强大的影响力。本文选取了湘南一个村庄中两个势均力敌的异姓宗族,分析他们在村民选举中的博弈行为。通过个案研究可以显见,在双方或几方宗族势力相当的情况下,如果村民们只是各自投自己一方的选票,进行非合作博弈,其结果只会是选举失败,而导致这种状况的深层次原因包括宗族非理性的认同、宗族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农村社会的面子观等。缓和或者消解这种宗族之间的非合作博弈,发挥宗族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采取的措施应该是"疏",而不是"堵"。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宗族 博弈 选举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徐琰超 尹恒
理论分析表明,村庄公共物品供给的"一事一议"模式存在缺陷,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能够纠正单纯"一事一议"模式的问题,提高村民福利和公共物品供给水平,改善村庄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本文利用2002和2007年CHIPS大样本村庄调查数据的检验显示,随着村庄收入差距的扩大,户均"一事一议"筹资规模逐步下降;利用2008年CHIPS村庄数据进行的计量回归结果显示,随着上级政府"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比例的提高,村庄公共物品供给规模扩大。由此可见,村民自愿与财政补助模式是中国村庄公共物品配置领域不断探索的成
关键词:
村庄公共物品 一事一议 财政补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乃元 苏丫秋 朱玉春
为考察身份认知对村民参与村庄人居环境治理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对陕西、宁夏两省758份微观调查数据的分析,采用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将村民归属感和干部亲近感作为内部人身份认知的两个维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内部人身份认知程度对村民参与村庄环境治理行为表现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2)集体效能感在内部人身份认知对村民参与村庄环境治理行为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3)村民的亲社会倾向能够显著增强集体效能感对村民参与环境治理行为的影响。基于分析结果,建议以营造集体文化、凝聚集体意识、再造集体组织为前提,弱化村社内部的异质性,增强村民对村社集体和村级组织的认同感,为村民参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强化宣传教育,提高村民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的意愿和水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博
目前中国相当一部分地区乡村仍然存在精英治理现象,即村级治理由村庄精英而非广大村民主导。从主体的角度看,村庄社会精英治理的生发逻辑可以从乡镇政府、村庄精英、普通村民三个层面进行剖析,乡镇政府层面体现为悬浮型政权的选择性治理思维,村庄精英层面体现为利益驱动下对村庄治理的介入,普通村民层面体现为"工具性差序格局"下的"原子化"。村庄精英治理现象的优化路径有三:一是村庄精英治理体系的优化,二是普通村民群体自治能力与参与机制的优化,三是乡镇政权调控与指导机制的优化。
关键词:
村民自治 精英治理 生发逻辑 优化路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龙 张新文
拥有多维复合型权力的村社组织是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关键,而不同来源的村社赋权塑造了乡村治理能力的不同面向。基于村社赋权的分析框架,对四川战旗村村社组织再造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村社组织的权力来源于乡土社会、国家与市场的递进式赋权。首先,乡土赋权是一种内源性的赋权,村社内生的土地资源与社会资源赋予村社组织丰富的实践权力,形塑村社组织的连带式治理能力,促进村庄社会秩序和公共价值的再生产。其次,国家赋权是一种“能促性赋权”,即通过党建、试点、项目赋权赋予了村社组织能动性的政治权力,强化村社组织的统合型治理能力,建构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一核多元”的乡村治理体系,优化乡村治理结构。最后,市场赋权遵循着一种嵌入性赋权的逻辑,在资本、人才和技术赋权的过程中为村社组织提供可持续运作的市场权能,增强村社组织的经营型治理能力,有利于在维系乡村治理秩序的基础上促进乡村发展与共同富裕。因此,无论是乡土社会,还是国家和市场,都要注重赋予村社组织可支配的资源与权力,在此基础上增强村社组织的治理与发展能力。
关键词:
村社赋权 乡村治理 治权 村社组织再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龙 张新文
拥有多维复合型权力的村社组织是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关键,而不同来源的村社赋权塑造了乡村治理能力的不同面向。基于村社赋权的分析框架,对四川战旗村村社组织再造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村社组织的权力来源于乡土社会、国家与市场的递进式赋权。首先,乡土赋权是一种内源性的赋权,村社内生的土地资源与社会资源赋予村社组织丰富的实践权力,形塑村社组织的连带式治理能力,促进村庄社会秩序和公共价值的再生产。其次,国家赋权是一种“能促性赋权”,即通过党建、试点、项目赋权赋予了村社组织能动性的政治权力,强化村社组织的统合型治理能力,建构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一核多元”的乡村治理体系,优化乡村治理结构。最后,市场赋权遵循着一种嵌入性赋权的逻辑,在资本、人才和技术赋权的过程中为村社组织提供可持续运作的市场权能,增强村社组织的经营型治理能力,有利于在维系乡村治理秩序的基础上促进乡村发展与共同富裕。因此,无论是乡土社会,还是国家和市场,都要注重赋予村社组织可支配的资源与权力,在此基础上增强村社组织的治理与发展能力。
关键词:
村社赋权 乡村治理 治权 村社组织再造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舒奕
作为享有盛名的海岛旅游地之一,舟山群岛展现出其强劲的竞争力,但在国内乡村旅游市场经历转型升级以及后疫情时代的背景下,作为其生力军的民宿产业也遭遇重创。为此,将舟山嵊泗县民宿集群作为经营村庄中的典型进行研究,是针对当今旅游消费市场住宿高品质需求、推动嵊泗民宿升级,品牌提升为疫情后海岛民宿业恢复及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性解决方案的途径。本文基于后疫情时代下经营乡村的视角,分析嵊泗列岛嵊泗县民宿集群化的发展历程、对未来嵊泗县民宿发展战略提出对策建议。研究显示:将民宿产业集群化纳入“经营村庄”的范畴内进行考虑,使基层政府的权力得以体现,有利于缓解后疫情时代的民宿产业压力,培育民宿地域品牌,推动本土民宿产业升级。
关键词:
民宿集群化 经营村庄 嵊泗县 海岛旅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