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00)
- 2023(7165)
- 2022(6110)
- 2021(5502)
- 2020(4583)
- 2019(10451)
- 2018(10263)
- 2017(20172)
- 2016(10728)
- 2015(11943)
- 2014(11966)
- 2013(12045)
- 2012(11745)
- 2011(10981)
- 2010(11372)
- 2009(10793)
- 2008(10538)
- 2007(9659)
- 2006(9037)
- 2005(8039)
- 学科
- 济(75259)
- 经济(75113)
- 管理(30123)
- 业(27766)
- 方法(26794)
- 企(22828)
- 企业(22828)
- 数学(21934)
- 数学方法(21778)
- 地方(18176)
- 中国(15405)
- 学(14788)
- 业经(14630)
- 农(14475)
- 地方经济(13035)
- 财(11578)
- 和(10264)
- 制(9970)
- 农业(9691)
- 理论(9533)
- 贸(8814)
- 贸易(8810)
- 环境(8787)
- 产业(8582)
- 体(8486)
- 易(8381)
- 融(8292)
- 金融(8290)
- 经济学(7826)
- 发(7659)
- 机构
- 大学(175469)
- 学院(172549)
- 济(84519)
- 经济(83117)
- 研究(65907)
- 管理(62811)
- 理学(54462)
- 理学院(53711)
- 管理学(52729)
- 管理学院(52414)
- 中国(47669)
- 科学(38517)
- 京(36204)
- 财(36008)
- 所(34090)
- 研究所(30973)
- 财经(29210)
- 农(28383)
- 经济学(28118)
- 中心(27305)
- 经(26456)
- 江(25894)
- 经济学院(24964)
- 业大(23713)
- 范(23558)
- 师范(23347)
- 院(22798)
- 北京(22793)
- 农业(21883)
- 财经大学(21505)
- 基金
- 项目(110531)
- 科学(88501)
- 基金(83313)
- 研究(78893)
- 家(72992)
- 国家(72416)
- 科学基金(61626)
- 社会(56122)
- 社会科(52150)
- 社会科学(52130)
- 基金项目(43476)
- 省(41091)
- 自然(38024)
- 自然科(37180)
- 自然科学(37167)
- 自然科学基金(36579)
- 教育(35518)
- 划(34647)
- 资助(34260)
- 编号(29184)
- 部(25477)
- 重点(25433)
- 发(24981)
- 成果(24445)
- 国家社会(23783)
- 教育部(22166)
- 创(21975)
- 人文(21316)
- 课题(20784)
- 创新(20711)
共检索到2654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何兹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恒全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黄涛 韩鹏
生产方式是一个由生产的技术条件与社会条件结合而成的具有独立性的纯粹宏观概念。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构成都与生产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密切相关,因此,两者中的任何一方发生变化都会导致生产方式变化,即两者都是生产方式的决定因素。只是因为生产力的技术构成方面在马克思的分析框架中是外生的,才导致了"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这样一个公式。但是,由于生产力的社会构成本身是以生产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且是内生于马克思的经济系统的,生产关系的变化也可能导致生产方式发生变革,这时就不能再用"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这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臧知非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碧珍 吴芃梅
全球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带动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新的落脚点。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和科技思想为向导,通过对社会数字化嬗变的深刻探究,剖析数字经济新技术范式对社会生产过程所形成赋能效应,以及在社会再生产领域所带来的劳动的异化、活劳动代替及数据要素资源化进程加快等现象。在强调数字经济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应看到数字经济所诱发的非均衡性矛盾。通过多方面分析,希冀在抑制数字经济不利效应的基础上,为探寻我国数字经济新技术范式创新赋能制造业转型的路径提供思想支柱。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任朝旺 任玉娜
由传统经济向共享经济的变迁归根结底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共享经济是根植于信息化社会生产力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信息化社会生产力引发了各经济行为人的相互关系和利益分配的变化及生产组织的变革,从而使以共享平台为核心、高效协同的价值共创体系建设在技术上成为可能。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模式,也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循环往复运动构成的经济体系。与传统经济相比,共享经济的生产过程、分配模式、交换方式和消费观念已发生深刻转变。在生产环节,共享经济以大规模协同生产为生产组织方式;在分配环节,共享经济采取分成制的分配模式;在交换环节,共享经济以两权分离基础上的使用权流转为特色;在消费环节,共享经济消费观契合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三层次消费观。社会生产四环节相互作用、界限趋于模糊,使共享经济成为一个动态、完整、高效协同的价值共创体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子今
李斯《谏逐客书》说到战国物产的流通,使得僻在西北的秦国上层人物为求"快意"而逐取各地高等级生活消费品的情形。其中,"宛珠""阿缟"等标志地方优势的商品品牌出现。秦完成统一事业,大力进行"治直道、驰道"的交通建设,全国经济联系实现空前的规模。在交通建设方面,汉人亦因循秦制。汉代多见类似"宛珠""阿缟"的地方品牌。作为纺织品,有"鲁缟"、"齐纨"、"蜀锦"以及河西出土汉简所见"任城国亢父缣"等。而"河内廿两帛""广汉八繌布"等简文,不仅标示产地,而且突出强调了产品质量规格,特别是后者用以满足下层社会衣服的消费需要,与奢侈品完全不同。类似显示地方品牌效应的商品名号,居延汉简又有"济南剑""河内苇笥"等。果品名牌"穰橙邓橘"借汉赋的影响在文学史上亦享有盛誉。"大一统"经济文化背景下优势地方品牌商品的颇多出现,反映了值得交通史、民生史研究者特别关注的重要进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学新 朱明
在学习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过程中,我们感到如果对现有的各种分配关系没有一个正确理解,从而在现实中不理顺现有分配关系,要发展商品经济是不容易的。我们提出几个问题,并试图提出一些看法,以期起点抛砖引玉的作用.(一)必须全面认识社会主义的分配关系分配关系作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历来是经济学理论探讨的一个热门话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海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也是新质生产力理论创新的过程。“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和新常态“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提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量的增长中质的变化“跃升”的要求;确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战略思想,确定了新质生产力中“绿色发展”的根本规定性;三个“进一步解放”社会生产力整体论,揭示了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规定和本质要求;工程科技中“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新概括,对劳动过程中新质生产力特征作出创新性探索。新质生产力是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集成的精粹,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和高质量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可靠依据”;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跃升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也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可靠依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德华
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其内容是极其丰富的,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党建等方方面面。在这个理论宝库中,以下四个方面的论述和思想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一是关于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论述;二是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论述;三是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四是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述。以上四个方面的论述分别从基本经济制度、经济运行和管理体制、根本任务和目标上廓清了长期以来对社会主义的种种模糊认识,阐明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邓小平的上述思想是正确认识和解决当代中国一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高成林 路红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林民书
规模经济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低成本和低价格是规模经济外溢的主要途径。工业社会,正是通过规模经济的社会扩散自动实现生产和消费的平衡。现代社会大生产的基本特征是大规模批量生产、规模经济、低价格与大众消费的相互促进。而行业垄断,阻碍了规模经济的扩散,破坏了现代生产与消费的自我平衡,违背了工业社会大众化生产方向。解决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居民消费不足等的问题,需要打破行业行政垄断,促进竞争,推动大企业规模效益的社会扩散,开辟大众消费时代的到来,实现大规模生产和大众消费的内在平衡。
关键词:
规模经济 行业垄断 自动稳定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方涛
社会生产方式主要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处理的好坏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深刻的影响。当代有些学者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运用于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形成了社会生产方式的生态边界研究。我们认为,对绿色GDP的追求、对低碳经济的向往和开发与修复并举的理念都是社会生产方式的生态边界,都是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的。
关键词:
社会生产方式 生态边界 边界研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凡
社会财富分配过程中的公平与否,是决定社会生产效率、社会环境稳定的直接因素,这一公平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方面是劳动领域内的公平分配,必须体现劳动的质与量,实现按劳分配,合理拉开差距,保证劳动效率,即差距公平;另一方面,是全社会包括劳动、资本、权利三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