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24)
- 2023(2663)
- 2022(2435)
- 2021(2387)
- 2020(1911)
- 2019(4277)
- 2018(4166)
- 2017(7929)
- 2016(4666)
- 2015(5548)
- 2014(5344)
- 2013(5119)
- 2012(5101)
- 2011(4650)
- 2010(4705)
- 2009(4393)
- 2008(4614)
- 2007(4336)
- 2006(4000)
- 2005(3651)
- 学科
- 济(19773)
- 经济(19752)
- 管理(13711)
- 业(11540)
- 方法(8718)
- 企(8472)
- 企业(8472)
- 数学(7507)
- 数学方法(7356)
- 农(5491)
- 中国(5205)
- 财(5190)
- 学(4493)
- 地方(4369)
- 贸(4271)
- 贸易(4266)
- 业经(4264)
- 易(4142)
- 制(3841)
- 农业(3514)
- 家(3313)
- 理论(3220)
- 环境(3045)
- 体(2982)
- 国家(2978)
- 财政(2886)
- 划(2816)
- 出(2767)
- 策(2580)
- 和(2564)
- 机构
- 大学(68657)
- 学院(67921)
- 济(28817)
- 经济(28197)
- 研究(25534)
- 管理(23355)
- 中国(19797)
- 理学(19635)
- 理学院(19395)
- 管理学(18905)
- 管理学院(18787)
- 科学(15905)
- 京(15145)
- 所(13738)
- 财(13615)
- 农(13179)
- 研究所(12226)
- 中心(11569)
- 江(11205)
- 业大(10683)
- 农业(10490)
- 财经(10394)
- 北京(9470)
- 经(9452)
- 范(9218)
- 经济学(9151)
- 师范(9107)
- 院(8959)
- 州(8790)
- 经济学院(8196)
- 基金
- 项目(42328)
- 科学(32872)
- 基金(30580)
- 研究(30407)
- 家(27229)
- 国家(27017)
- 科学基金(22486)
- 社会(19500)
- 社会科(18465)
- 社会科学(18459)
- 省(16270)
- 基金项目(15348)
- 自然(14099)
- 教育(13917)
- 自然科(13825)
- 自然科学(13822)
- 划(13614)
- 自然科学基金(13572)
- 资助(13399)
- 编号(11930)
- 成果(10394)
- 重点(9739)
- 部(9426)
- 发(9289)
- 课题(8543)
- 国家社会(8398)
- 创(8296)
- 教育部(7958)
- 性(7928)
- 科研(7884)
共检索到1115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陆德富
战国时期,国家的官营手工业可分为中央和地方两大部分。地方的官营手工业主要包括三类:市所辖的手工业;县营的官手工业;地方的盐铁官。从战国时期的陶文、漆器文字等古文字资料看,这三类官营手工业除了为国家从事生产之外,还从事一些面向民间的商品生产。这类产品主要是陶器、漆器、盐铁等与一般民众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这部分职能到了西汉中期以后已经衰落。
关键词:
战国时期 地方官营手工业 商品生产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樊果
中国手工业是学术界高度重视的一个基本课题,但抗日战争时期的研究相对薄弱,在研究视角方面或许有进一步扩展的余地。本文尝试在工业化、现代化理念之外考察近代手工业的地位问题。通过分析抗日战争期间国统区主要手工业的发展和生产特点的延续性,结合战前手工业状况,本文认为近代手工业在社会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基于现实约束的一种可行、有效的要素配置方式,是吸纳农闲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手工业 国统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徐建青
在有关清代手工业的史料中经常出现“合伙”、“股分”一类词语,从其存在来看,已不是一种偶发现象,它存在于许多行业中。这种“合伙”、“股分”式的手工业生产,不仅仅是一种筹资方式,也成为一种广泛采用的企业组织形式。它也得到官府的认可。在清代手工业的发展中,这种“合伙”、“股分”形式的企业组织也具有一定地位。史料中对此没有统一称谓,本文权且承袭传统提法,称之为“合伙制”。 有关合伙制前人已有研究,本文再作探察,或有不妥,还请方家指正。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姚远
每个历史时期都存在人口问题,也有相应的人口思想。在丰富的人口思想中,哪一种思想是其主流思想,这种主流思想发生过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与影响是什么,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因为只有主流人口思想才能最真切地反映某个历史时期的主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艾振 牛秀明 孙思宇
先秦时期的陆运以制度建设最为惊艳,水运则以运河的开凿为最大看点。上一期我们简单介绍了道路制度建设的内容,本期我们着眼于后者,与大家共同探讨开始于春秋时期的,我国第一波大规模人工运河的修建壮举。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伍子胥 人工运河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陆德富
战国时期,关于工商业者的税收主要有关市之赋和山泽之赋。本文利用各类古文字资料,并结合传世文献的记载,对关市与山泽之赋的具体内容、关市与山泽之赋的纳税方式等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承明
一、涵义和界限“工场手工业”一词译自马克思所称Die Manufaktur。1932年瞿秋白译为“工厂手工业”,1945年商务版《德华大词典》同。1953、1961年版郭大力等译《资本论》作“手工制造业”。后马列著作编译局译作“工场手工业”。本文中,“工场手工业”指其经济性质,具体组织依习惯,如绸厂、布厂、磨坊、油坊、机房、铁作、木器作等;类称用“手工厂”。工场手工业是资本雇佣劳动者的生产形式。但雇佣多少人始具资本主义性质,当因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民族历史条件而异。在研究资本主义萌芽时,当时史料多不能区分家属劳动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小溪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4期发表的吴承明的这篇文章,提出工场手工业是资本雇佣劳动者的生产形式。工业化初期,资本主义家庭劳动或散工制(Putting-out system)颇为流行,就其组织生产来说与工场手工业无异。该文主旨在研究工场手工业在我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因此,将商人雇主制与包买商作为散工制,并包括在工场手工业涵义之内。 西欧在工业革命前有个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工场手工业时期,它为西欧的工业革命铺平了道路。但只有英国是“自我”完成工业化的,稍晚实现工业化的国家都有个或长或短的机器大工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进玉
敦煌是中华民族发展时期的历史产物。以汉代建成到莫高窟开窟之前的447年中,逐步提高了封建农业的生产水平,积累了丰厚的汉晋文化基础。武将、文士、能工、巧匠,人才辈出,是中国民族文化和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一个地区。这里介绍的只是组成敦煌古代手工业体系的几种工艺技术。汉代以来,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古代敦煌的劳动人民不但继承了我国先民早就发明创造的多种多样的宵业生产工具和粮食加工工具,而且因地制宜的推广了内地先进的水硙等工具。唐代以来,敦煌就有规模较大的车坊,专门制造和修理各种车。生产工具的进步,粮食产量的提高,又促进了食品加工业和酿造业的空前发展。而酿酒和榨油...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魏明孔
立国只有 38年的隋代 ,前期出现了令古今人称誉的“开皇之治” ,而后期社会危机产生 ,终于短命而亡。文章以新的视角考察后认为 :隋代在文帝时以发展个体小农业生产及其家庭副业手工业、个体手工业经济为立国之本 ,使这一时期的手工业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隋炀帝时期则以牺牲民间手工业经济为代价 ,一味地从事宫廷建筑、豪华造船业和军事手工业。这是造成隋代前后期经济乃至军事、政治急剧变化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隋代 手工业 经营重点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曾玲
明清福建的民营手工业,几乎遍及各行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了重要和主导的地位。这一时期,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外向型”生产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对民营手工业的生产关系产生影响,并引起其不同程度的变化。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彭南生
本文重点探讨了近代手工业与民族机器工业之间的互补关系。两个层次之间既有竞争,也有互补,对其竞争的一面,学术界探讨较多,而对其互补则分析不足。本文认为,在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斥和打击下,近代手工业与民族机器工业存在着四种形式的互补关系,即:结构性互补、关联性互补、水平性互补、劳动技术性互补。两者间的互补是近代手工业长期存在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近代手工业,民族机器工业,工业互补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蔡锋
夏代的手工业生产工匠身份以自由人为主要组成部分 ,而在王室及贵族作坊中也有少部分的奴隶。作为自由人的工匠在社会中因其职业的重要 ,受到王室和贵族的尊敬。殷代手工业生产中有一部分奴隶 ,但人数不是很多 ,其地位低下 ,境遇悲惨 ;文献记载与甲骨卜辞中的“百工”、“多工”可能是大中贵族作坊与村社民间专业作坊中的自由手工业生产者 ;“我工”、“宗工”是王室作坊的工匠 ,其地位比较高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荣杰
本文利用地方档案考察新中国初期晋西北手工业发展概况。研究认为该区手工业继续存在并得到发展。从手工业生产结构看,消费资料类手工业所占比重较大,而生产资料类手工业比重较小。为解决手工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党和政府明确了对手工业实行合作化的政策,以此改造手工生产的落后性,进而发展现代工业,实现工业化。在走向合作化的过程中,手工业者的心态几经翻转变化。对地方基层手工业动态的研究揭示出手工业合作化历史的复杂面相。
关键词:
新中国初期 晋西北 手工业 心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