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71)
2023(7498)
2022(6323)
2021(5678)
2020(4352)
2019(9781)
2018(9588)
2017(17956)
2016(9684)
2015(10780)
2014(10789)
2013(10929)
2012(10622)
2011(9917)
2010(10257)
2009(9107)
2008(8933)
2007(8159)
2006(7607)
2005(7346)
作者
(29844)
(24976)
(24884)
(23338)
(15798)
(11941)
(11102)
(9615)
(9505)
(8973)
(8688)
(8194)
(8164)
(8072)
(7867)
(7728)
(7395)
(7129)
(7057)
(7030)
(6356)
(6245)
(6111)
(5775)
(5684)
(5593)
(5557)
(5532)
(5120)
(4942)
学科
(51118)
经济(51078)
(27926)
管理(23868)
中国(19699)
地方(17891)
(17643)
(17386)
企业(17386)
方法(14898)
数学(13124)
数学方法(13036)
农业(12961)
业经(11962)
地方经济(10097)
(9888)
(9748)
金融(9748)
(9569)
银行(9550)
(9406)
技术(9225)
(8500)
贸易(8489)
(8134)
(8042)
(8028)
(7853)
环境(7587)
发展(7412)
机构
学院(143528)
大学(140771)
(65134)
经济(63874)
研究(57490)
管理(51107)
中国(44645)
理学(42392)
理学院(41843)
管理学(41214)
管理学院(40939)
科学(34092)
(31868)
(30176)
(28268)
(27765)
研究所(27007)
中心(25554)
(23614)
财经(21545)
农业(21347)
北京(20998)
业大(20845)
(20508)
经济学(20344)
(20290)
师范(20083)
(19543)
(19088)
(19012)
基金
项目(89593)
科学(70832)
研究(67839)
基金(62867)
(54880)
国家(54370)
科学基金(45796)
社会(43526)
社会科(41375)
社会科学(41369)
(36366)
基金项目(32113)
(30309)
教育(29349)
自然(27171)
编号(27166)
自然科(26557)
自然科学(26549)
(26543)
资助(26095)
自然科学基金(26055)
成果(22261)
发展(21833)
(21466)
重点(20384)
课题(20003)
(19363)
(19228)
创新(18237)
国家社会(18223)
期刊
(80929)
经济(80929)
研究(48907)
中国(39670)
(27390)
管理(21329)
科学(20798)
学报(20711)
(19530)
农业(19022)
教育(18227)
(18028)
金融(18028)
大学(16020)
学学(14938)
业经(14505)
技术(13870)
经济研究(13177)
财经(10602)
问题(10431)
(10230)
(9261)
科技(8716)
技术经济(8317)
世界(8185)
(8143)
论坛(8143)
(7645)
国际(7226)
(7116)
共检索到2426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卞为涛  
二次大战结束以来的近半个世纪,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以电子计算机、核能利用、空间探索、激光技术、生物分子合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现代科技的出现,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整个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据统计,世界发达国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铁苗  
发展科学技术与全方位提高劳动生产率黄铁苗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科技进步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人们一般都是肯定的。但是,对其内在机理,人们尚缺乏深刻认识。笔者积多年之思考,认为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价值在于能全方位提高劳动生产率。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一按照政治经济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文  
本文引入人口抚养比和劳动就业率变量,在新增长理论的框架下,探讨中国人口转变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路径,并通过另外11个经过了人口转变的经济体的经验加以佐证。经验表明,人口抚养比的提高与二元结构的终结的确会降低劳动生产率的增速,但对于中国来说,由于劳动力配置仍然大有空间,劳动力市场的改善将为广义生产率带来配置效率,这一贡献远超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等传统要素的贡献。所以,人口转变后,尽管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和人口抚养比提高同时发生,失去了人口红利和二元结构的光环,但劳动生产率仍将可以依靠其他经济体无可比拟的人口规模优势带来的要素重新配置的空间托高稳态增长率,缩小与世界前沿生产率的差距。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徐映梅  瞿凌云  
劳动生产率是促进经济高速增长和协调区域平衡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采用指数方法,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分解为纯生产率效应、鲍默效应及丹尼森效应,三种效应的贡献率显示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主要是由纯生产率效应驱动的,2002年以后丹尼森效应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对比分析中国31个省份的纯生产率效应和丹尼森效应发现,东部地区省份的两种效应普遍高于其他省份。要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中部省份及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在保持纯生产率效应贡献度的基础上提高丹尼森效应,而西部地区的两种效应都有待提高。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李新家  
《劳动生产率新论》评介李新家广东省委党校黄铁苗副教授的新著《劳动生产率新论》,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作为中青年学者论著丛书之一出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而发展社会生产力,最根本的途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相...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边卫红  陆晓明  
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所言:生产率在短期也许不是一切,但在长期它就是一切。生产率是影响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最关键要素,也是一国参与全球长期竞争的最关键要素。生产率主要有两种:一是劳动生产率,可分为就业人均产出和就业人均小时产出,是劳动及资本投入的结果;二是全要素生产率(TFP),反映的是新技术、劳动技能和精神动力的提高及组织管理方面的改进等因素带来的生产率增加。笔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蔡昉  
通过国际比较发现,在显现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现象的刘易斯转折点,到迎来劳动年龄人口停止增长、人口抚养比停止下降的人口红利转折点,其间日本经过了30余年,韩国将经过40多年,而中国充其量只有9年。中国这一特殊性可以较好地解释民工荒或招工难现象的严峻性,以及工资增长的巨大幅度。研究指出,工资增长的可持续性在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能否与之保持同步和适应,同时提出关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成刚  卢晓雅  
以泰罗 (F .W .Taylor)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开创了现代管理学的新时代 ,“管理与环境”的研究结果表明 ,象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建立起完善的科学管理体系 ,以提高各行各业以至整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我们重读泰罗的思想和理论 ,会找到许多能与我们现有环境的结合点。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庄西真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8月18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从发展上看,主导国家发展命运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研究发现,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美国的农业在劳动力数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产出迅速增加,与农业劳动生产率迅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梁玢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业态,在全球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其发展仍然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将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劳动生产率为切入点,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找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剖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战略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何爱平  李清华  
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政策的深入推进,数字技术的应用进入深化发展与共享发展的新阶段,数字经济对于区域经济的驱动作用不断增强,对于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测度2013—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系统GMM模型、中介效应方法等实证检验了我国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显著缩小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得全劳动生产率下降,加快劳动生产要素由发达地区生产性部门向欠发达地区非生产性部门的转移,削弱了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数字经济主要促进了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并且数字经济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效应存在政策阶段性和动态性。基于此,从促进生产要素流动、提高数字劳动者人力资本和强化数字经济政策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龙  
流通设施的发展提高了旅游地的空间可达性,降低了运输成本,能够带来更便捷、迅速的旅游观光体验。而且,批零业的发展促进了旅游商品的多样化,从而促进了旅游消费,流通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内贸市场一体化,促进邻边省市区域的旅游商品供给。本文借助了杜宾空间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邻边省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对旅游业劳动生产率的正向溢出效应,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加强西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产业建设,通过区域贸易改善旅游市场的商品供给结构,提高多元化水平,从而促进区域旅游的协同效应。第二,地方旅游市场应当打造联合区域性品牌,优化景区之间的交通线路,促进区域旅游观光的一体化。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荣兆梓  
劳动生产率是包含着产品生产中耗费的全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量劳动的生产率。而传统的理解则认为劳动生产率只是表征活劳动效率,这不仅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而且造成理论上和实践中的种种矛盾和缺憾。同时,总劳动生产率的实际计算过程中存在困难也是导致人们用活劳动生产率代替劳动生产率的原因之一,解决此问题的途径是运用活劳动系数和物化劳动系数。值得强调的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增长方程与新古典增长方程虽然在形式上颇为相似,在实质上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如洁  张鹏  杨艳君  
本文从劳动生产率的视角,构建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对制造业升级影响模型并研究区域差异。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将中国30个省份进行分类,计算出2007—2016年30个省份的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指数并作为核心解释变量,然后利用相关面板数据进行回归检验。结果显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着差异:经济水平领先的地区由于两者发展层次的不匹配导致了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没有对制造业升级起到相应的支撑作用,而经济发展水平中等的地区显示前者对后者存在正向促进作用,落后地区则显示两者不存在相关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