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05)
- 2023(3615)
- 2022(3020)
- 2021(2496)
- 2019(4455)
- 2018(4376)
- 2017(8540)
- 2016(4289)
- 2015(4891)
- 2014(5075)
- 2013(5279)
- 2012(5259)
- 2011(5201)
- 2010(5555)
- 2009(5162)
- 2008(4751)
- 2007(4364)
- 2006(4280)
- 2005(4053)
- 2004(3713)
- 学科
- 济(47347)
- 经济(47328)
- 地方(14135)
- 管理(11671)
- 地方经济(11425)
- 方法(11197)
- 数学(10127)
- 数学方法(10106)
- 业(7909)
- 中国(7834)
- 学(7406)
- 业经(6869)
- 经济学(6081)
- 企(5916)
- 企业(5916)
- 农(5357)
- 环境(5177)
- 融(4919)
- 金融(4919)
- 制(4754)
- 发(4626)
- 体(4505)
- 产业(4492)
- 财(4150)
- 和(4101)
- 资源(4082)
- 银(3987)
- 银行(3984)
- 总论(3940)
- 行(3900)
- 机构
- 大学(76929)
- 学院(76188)
- 济(46202)
- 经济(45522)
- 研究(32361)
- 管理(25608)
- 中国(23565)
- 理学(21293)
- 理学院(21009)
- 管理学(20787)
- 管理学院(20617)
- 财(18150)
- 所(16753)
- 科学(16381)
- 经济学(16176)
- 京(15563)
- 研究所(14927)
- 财经(14377)
- 经济学院(14146)
- 中心(12995)
- 经(12944)
- 江(11748)
- 院(11073)
- 财经大学(10452)
- 北京(10213)
- 科学院(10166)
- 社会(9956)
- 范(9625)
- 师范(9576)
- 经济研究(9470)
- 基金
- 项目(42689)
- 科学(33696)
- 研究(31942)
- 基金(31512)
- 家(26691)
- 国家(26498)
- 社会(23174)
- 科学基金(22286)
- 社会科(22071)
- 社会科学(22065)
- 省(15798)
- 基金项目(15796)
- 教育(13484)
- 资助(13313)
- 划(12761)
- 自然(11975)
- 自然科(11661)
- 济(11660)
- 自然科学(11658)
- 经济(11571)
- 自然科学基金(11449)
- 编号(11162)
- 发(11078)
- 国家社会(10205)
- 部(9734)
- 发展(9733)
- 重点(9701)
- 展(9612)
- 成果(9545)
- 教育部(8673)
共检索到130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林晓光
战后日本“经济外交”就是以政府行为为主,民间组织予以协助;以经济手段为主要行为方式,以对外开发援助为中心和先导,以扩大海外市场为直接目的,同时谋求长远的、潜在的政治、军事和安全的战略目标的外交行为模式。换句话说,就是通过经济行为、经济方式和经济手段的实施,谋求经济、政治、军事、安全等综合性战略目标及利益的国家对外政策和外交行为。政府开发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ODA) 则是战后日本“经济外交”中最具战略意义和政治色彩的重要组成部分;反过来,在经济利益驱动和主导下的对外政策导向和外交行为模式,又决定了日本ODA的“开发援助”特点。
关键词:
战后日本 经济外交 开发援助 演变与特点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丽霞
战后日本外交中,经济外交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普通国家化”作为理解当今日本国家战略走向主流趋势和把握现阶段日本政治与外交行为方式的核心概念之一,其与经济外交的相互关系是我们分析今天日本政治所不能回避的。尽管有学者对这个问题有所探讨,但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并不多见。北京大学博士、山东理工大学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李建民的专著《冷战后日本的“普通国家化”与中日关系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书为我们研究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框架。这部专著历史感强,内容丰富, 而又有清楚的条理和结构,一方面肯定了国内外学者对“军事大国化”与“普通国家化”关系的合理阐释,同时又有所创新。在作者看来,作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辜庆志
市场经济与战后日本的崛起辜庆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经济处于瘫痪状态,1946年,它的工业生产只相当于战前的28%。1950年,日本的经济基本达到战前水平,但远远落后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这一年它的国民生产总值仅有109亿美元,只是美国的3.8%...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朱海燕
战后的日本在从一个“四等国家”发展成经济大国的过程中,经济外交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对日本来说,大国追求与经济外交之间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正是经济外交促成了日本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而经济大国的份量又成为大国追求的基础。本文试从战后日本经济外交政策的提出,经济大国地位的形成及政治大国的追求来阐述日本经济外交与大国追求间的内在关系。
关键词:
经济外交 战后赔偿 能源外交 普通国家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佘晓明
二战后,日本经济得到迅速恢复,重要原因是实行了统制经济的办法。但是统制经济并不是日本政府的长久措施。通过统制经济“积蓄力量”并在此过程中吸取过去市场经济失败的教训,从而对各种制度进行改革,最后进入新的市场经济——政府干预下的市场经济,这才是日本政府的目的,也是后来日本经济迅速腾飞的真正原因。一、统制经济(一)统制经济的背景1945年日本战败后面临的重要问题是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怎样恢复?日本当时的经济状况决定了恢复经济的方式。当时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舒英
日本国土总面积同我国云南省相当。在这样一片面积不大、自然资源贫乏的岛屿上建成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靠的是不断提高经济的集约化程度。从1950年到1995年的45年间,日本每平方公里国土生产的GNP增大了117倍,成为世界上经济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日本经济集约化程度的迅速提高,既有客观因素的制约,更有主观上的努力。该文着重探讨了战后日本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及其形成原因,并指出了其中值得我国参考和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车维汉
战后日本经济周期发生了某些变化,周期相对缩短,危机对社会生产力的冲击及其产生的震荡明显减轻。文章着重分析其原因是:科技革命、国际经济一体化促进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资本积聚增大和企业系列化生产体制、非物质资料生产领域的增长、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杨春廷
战后日本景气循环及当前经济复苏的特点杨春廷在日本涉及范围最广的经济现象当属“景气”。此说法毫不过分。从身边的小事,到国家大事,无不与景气有关。如天气的炎热会给饮料业和空调制冷业带来景气;政府决定向海外派兵会给军工企业带来景气。形形色色、包罗万象的景气...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栋梁
围绕引进外资、发展经济与保护民族工业问题,国内有关部门正展开一场激烈的争论。而研究经济发展上曾同样处于赶超阶段的五六十年代日本所推行的外资政策,无疑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日本根据《外资法》和《外汇法》,在外资准入的审查上,明确规定了3条积极标准和4条消极标准,并有外资持股不超过50%,到日本投资者必须带来新技术等严厉规定。引资数量虽呈增长之势,但总体上规模不大;间接资金引进为主,直接资金引进为辅;政府外资政策操作是以产业、贸易政策为轴心,直接影响外资的投向和数量变动;技术引进在引资政策中处于核心位置。为此,引资缓解了赶超期资金不足的局面;切实加快了技术更新与改造,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有效...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曰庠
世界经济格局与世界政治格局虽有紧密的关联,但是两种格局并不相同。在冷战时代,世界政治格局表现为美苏称霸的两极格局,但冷战时代的世界经济格局并不是美国和苏联的两极格局,而是包括美苏两极在内的多极格局已经在孕育和成长了。美国是二战后形成的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以苏联为首组成的经互会作为一个经济集团,其经济也获得较快的发展,尤其是苏联经济实力的加强,加上政治和军事上的优势,使其成为颇有实力的一极。但由于僵化的计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卢国学
冷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政治分析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卢国学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的海洋工业国家.这就意味着,要在这样的一个国度里发展经济,首先必须从海外进口工业生产所需要的大量原材料;其次还要找到有利可图的产品销售市场;第三,还必须有进口原料和出...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王晓耕
战后日本在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选择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这种选择是由当时日本的具体国情所决定的。首先,日本是“资源小国、人口大国”,必须以其丰富的人力资源与国外的天然资源相结合,确定“贸易立国”战略,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外向化过程的统一;其次,日本战后初期是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必须发展以现代科技为依托的新兴产业部门,才能使经济全面发展。战后日本外向型经济发展主要是先扩大轻、纺工业的出口,然后利用所得外汇来增加对重、化工业的设备投资,使其生产能力不断扩大,产品竞争能力不断增强,最终将机电工业扶植为出口工业的核心。在这一过程中,日本整个国民经济也随之迅速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志丁 刘玉立 胡浩 葛岳静
经济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其研究思潮和研究视角都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在现有的研究中,经济地理学明显忽视了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国家行为体以及政治因素对经济地理格局形成的探讨。首先以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为出发点,从探讨国家作为世界经济系统中的行为体为切入点,指出国家是世界经济体系中的真实的行为体,是有意愿、信念、意图等人的性质的。由此,国家跟人一样具有四种不同的身份以及相应的国家利益。身份包含了利益的成分,是利益的先决条件,国家通过确立身份才能确立利益的范围和数量。然后,本文以战后日本的崛起为例,实证研究了国家层面的政治与经济互动下的世界经济地理格局形成的机理。研究结果有利于促进和深化学科交叉以及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对指导我国崛起以及处理与世界大国、周边国家关系提供参考。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大田一广 郑京淑
文章按时间序列将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概括了每个阶段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特征、模式、动力、机制和主要问题,并试图找出每个阶段发展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文章认为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日本建立起适应"产业资本主义"逻辑的独特的经济系统有密切关系;而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所经历的长达20年的经济萧条和徘徊,在某种意义上归结于日本的经济系统同"金融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或许日本已经到了重新定义经济、创新整个经济系统的历史的转折点上。
关键词:
增长体制 日本式企业系统 制度调整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