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46)
2023(8738)
2022(6720)
2021(6160)
2020(4928)
2019(10990)
2018(11151)
2017(20824)
2016(11940)
2015(13405)
2014(13787)
2013(12789)
2012(11653)
2011(10523)
2010(11001)
2009(10066)
2008(9970)
2007(9221)
2006(8412)
2005(7762)
作者
(32621)
(27167)
(27020)
(26264)
(17601)
(12801)
(12425)
(10405)
(10400)
(9980)
(9260)
(9009)
(8900)
(8633)
(8627)
(8419)
(8173)
(8125)
(7957)
(7802)
(7047)
(6720)
(6597)
(6249)
(6245)
(6201)
(6174)
(6035)
(5526)
(5358)
学科
(42642)
经济(42595)
管理(33585)
(30886)
(23834)
企业(23834)
中国(16474)
(15440)
方法(13448)
(11769)
数学(11616)
数学方法(11387)
业经(11053)
地方(10319)
农业(10075)
(9974)
(9820)
(8533)
贸易(8526)
(8275)
(8272)
(8032)
银行(8021)
教育(7942)
(7728)
(7490)
(7377)
金融(7377)
及其(7293)
理论(7217)
机构
大学(163422)
学院(161726)
(65867)
经济(64316)
研究(58396)
管理(58242)
理学(49062)
理学院(48523)
管理学(47346)
管理学院(47034)
中国(44455)
(34765)
科学(33706)
(33233)
(29417)
(26932)
研究所(26320)
中心(26143)
(26012)
财经(24651)
(24633)
师范(24445)
(22374)
北京(22347)
业大(21784)
(21535)
(21031)
农业(20062)
经济学(19775)
师范大学(18967)
基金
项目(101706)
科学(80358)
研究(79221)
基金(71647)
(61201)
国家(60635)
科学基金(52017)
社会(49100)
社会科(46425)
社会科学(46415)
(40113)
教育(37918)
基金项目(36032)
(33613)
编号(33409)
自然(32144)
自然科(31404)
自然科学(31398)
自然科学基金(30854)
成果(30106)
资助(29595)
课题(24735)
重点(23237)
(22847)
(22496)
(20807)
(20733)
(20678)
项目编号(20276)
大学(19695)
期刊
(80188)
经济(80188)
研究(54789)
中国(39028)
教育(28284)
(25088)
(25026)
管理(23864)
学报(22368)
科学(20846)
(18987)
金融(18987)
大学(18028)
农业(17030)
学学(15795)
技术(13726)
业经(13104)
经济研究(12850)
财经(12010)
图书(11255)
(10409)
问题(10147)
(9270)
(9154)
国际(8911)
现代(8581)
书馆(8508)
图书馆(8508)
(8252)
论坛(8252)
共检索到2649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高益民  李海宗  
日本一直遭受高校分布不均衡的困扰,特别是高校集中于东京等大城市的现象非常突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主导的"一府县一大学"政策促进了国立大学的地方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分布不均衡的局面。此外,日本的国土政策也通过限制新校选址等手段促进高校向地方分散,但因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到来而收效不大。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高等教育计划加大了控制高教规模和限制高校立地的力度,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到20世纪90年代前后,随着经济衰退和18岁人口减少,促进高校向地方分散的政策开始动摇。不能否认60余年来日本促进高校分布均衡化的努力和成效,但高校分布不均衡的格局在根本上仍然未得到改观。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大田一广  郑京淑  
文章按时间序列将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概括了每个阶段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特征、模式、动力、机制和主要问题,并试图找出每个阶段发展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文章认为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日本建立起适应"产业资本主义"逻辑的独特的经济系统有密切关系;而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所经历的长达20年的经济萧条和徘徊,在某种意义上归结于日本的经济系统同"金融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或许日本已经到了重新定义经济、创新整个经济系统的历史的转折点上。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二震  
战后日本经济从一片废墟中迅速崛起,被视为经济奇迹。日本本来是一个资源贫乏、人口稠密、科学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对外贸易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战后日本以贸易立国,充分利用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一切机会,在资源、技术、市场、外汇和资金积累等方面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黎草  
战后日本的引进外资政策黎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进入日本市场的外资与同期国内私人储蓄相比较,数量极小,仅占国内私人储蓄的3—4%。这意味着,日本发展经济所需的资本主要来源于国内。然而,这并不等于说,引进国外资本对日本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无足轻重的。外国...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郑小贤  刘东兰  
战后日本的森林得到了迅速的恢复,现在日本的森林面积2515万hm2,森林覆盖率达67%远高出世界平均水平。日本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大规模人工造林,到1983年森林面积达到2527万hm2。占后日本政府林业政策分为四个阶段:1946~1954年恢复性林业政策,1955~1960年经济高速发展期林业政策,1961以后的促进木材贸易政策,70年代后半期开始重视森林生态功能新林业政策。在新林业政策中,主要增加防护林面积,完善保护机制;重新审视人工林与天然林的功能加强天然林保护;实行分类管理。将国有林分为水土保持林、占50%,共生林用来维特生态平衡,占30%,可持续利用林。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军  尚侠  
战后日本能否始终坚持"无核三原则"的国家政策,是国际社会防止和控制核扩散的一个焦点所在,因此一直受到密切注视。作为学术选题,核政策问题通常是日本政治的领地,但日本政治在本质上是文化与人的产物,日本文化的独特性一直影响和制约着日本人关于核问题的思考与行为方式,而离开了这样的视角,对日本核政策的认识注定是不完善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尚清  
1.东亚地区经济长足进展的动力主要是内因。 战后,继日本的经济高速成长之后,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省、香港也先后实现了经济起飞。80年代以来,泰国、马来西亚等国也迅速崛起。据统计,过去20多年,东亚地区整体经济平均增长率为8%,远远高于同期世界发达国家3%和发展中国家4.3%的增长率。普遍认为东亚地区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世界经济成长的重心。那么,东亚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是什么呢?有一种观点认为,主要是由于东亚各国(地区)与日本的经济关系紧密的结果,强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许建美  
日本教职员组合作为日本最大的教师工会组织,在战后日本教育政策生成与演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制衡作用。借助罢工、非暴力不合作和集体协商等策略,日教组对文部省加强教育控制的政策进行了有效抵制。在当前日本的教育政治中,"日教组"通过合法的集体协商机制和温和的对抗,仍然对教育政策的生成与变革发挥着重要影响。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林华  
调整财政政策促进大连经济均衡发展林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囊括的是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及经济资源在区际间的合理配置问题,本文所要探讨的则是区域经济理论的一个侧面———地区经济如何均衡发展,具体来说,如何纠正大连地区各县、区间经济差异,维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进  
德国在半个世纪以来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包括:实行全面免费的基础教育,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尊重父母的择校权;加大教育投入,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扶助弱势群体;确立国家教育标准,统一教师教育标准,实施全面的教育监测。这些政策有助于促进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层面的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对我国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培安  
全面两孩政策落地实施后,政策效果明显,出生人数符合预判。在育龄妇女减少的情况下,出生人数增幅明显。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有序推进,鼓励按政策生育的制度体系和社会环境正在构建,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陆续推出。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当前5个领域的重大问题急需关注和研究:一是把握人口自身发展规律,保持适度生育水平;二是厘清人口与社会发展关系,构建家庭友好的社会政策环境;三是科学研判人口与经济互动关系;四是探索流动人口和城镇化问题,提供促进人口合理分布的创新方案;五是把握世界人口发展趋势,将中国人口发展纳入全球视野观测和分析。中国处于人口发展的历史转折期,计划生育、改革开放等取得丰硕成果的开创性实践,为中国人口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人口研究取得前沿性突破提供了良好机遇。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培安  
全面两孩政策落地实施后,政策效果明显,出生人数符合预判。在育龄妇女减少的情况下,出生人数增幅明显。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有序推进,鼓励按政策生育的制度体系和社会环境正在构建,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陆续推出。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当前5个领域的重大问题急需关注和研究:一是把握人口自身发展规律,保持适度生育水平;二是厘清人口与社会发展关系,构建家庭友好的社会政策环境;三是科学研判人口与经济互动关系;四是探索流动人口和城镇化问题,提供促进人口合理分布的创新方案;五是把握世界人口发展趋势,将中国人口发展纳入全球视野观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彭文兵  
本文主要回顾了日本“入关”后 ,日本政府是如何根据日本经济学家提出的产业理论制订和实施慎重地分阶段推进贸易自由化与资本自由化的产业政策的 ;随着时间和条件的变化 ,日本政府是如何将过去的硬性产业政策转变为软性产业政策的。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彭文兵  
许多中国人十分关注中国“入世”后中国企业的命运,以及政府对此问题的反应。中日两国在传统文化、市场经济模式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日本在“入关”后,政府针对贸易、资本自由化,制定了慎重地分阶段地推进贸易自由化与资本自由化的产业政策,同时随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过去的硬性产业政策转变为软性产业政策。这些做法,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