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61)
2023(7137)
2022(6091)
2021(5529)
2020(4662)
2019(10454)
2018(10390)
2017(19545)
2016(10827)
2015(12244)
2014(12169)
2013(12086)
2012(11464)
2011(10532)
2010(10778)
2009(10340)
2008(10102)
2007(9125)
2006(8237)
2005(7911)
作者
(33044)
(27442)
(27348)
(26086)
(17553)
(13260)
(12397)
(10473)
(10463)
(9938)
(9559)
(9357)
(9093)
(9049)
(9014)
(8608)
(8200)
(8188)
(8120)
(8009)
(6990)
(6856)
(6758)
(6502)
(6364)
(6214)
(6194)
(6083)
(5653)
(5462)
学科
(39043)
经济(38958)
管理(36147)
(30568)
(26295)
企业(26295)
方法(14669)
(14263)
(14158)
数学(11752)
数学方法(11598)
中国(11513)
(10408)
(9727)
(9668)
金融(9666)
(9660)
业经(9637)
(9044)
(9032)
贸易(9029)
银行(9015)
(8837)
(8638)
体制(8264)
(8107)
财务(8080)
财务管理(8056)
企业财务(7632)
理论(7170)
机构
大学(161491)
学院(157559)
(65866)
经济(64432)
研究(60548)
管理(55719)
理学(46734)
中国(46458)
理学院(46130)
管理学(45368)
管理学院(45069)
科学(35547)
(35353)
(34371)
(31617)
(29052)
研究所(28297)
中心(26696)
财经(25828)
(25600)
(23455)
业大(23343)
农业(23011)
北京(22454)
(21947)
经济学(20701)
(20090)
师范(19790)
(19495)
财经大学(19293)
基金
项目(101155)
科学(79376)
基金(74276)
研究(72718)
(66244)
国家(65728)
科学基金(54981)
社会(46535)
社会科(44097)
社会科学(44086)
基金项目(38193)
(37990)
自然(35624)
自然科(34787)
自然科学(34771)
自然科学基金(34167)
教育(33660)
(33513)
资助(30583)
编号(27940)
成果(24768)
重点(23803)
(23794)
(23490)
(21355)
(21031)
课题(20946)
教育部(20005)
创新(19888)
国家社会(19761)
期刊
(77630)
经济(77630)
研究(51757)
中国(37563)
(28103)
学报(27817)
(26825)
科学(24740)
管理(23695)
大学(21255)
学学(19890)
教育(18254)
(17957)
金融(17957)
农业(17827)
财经(13598)
技术(12127)
经济研究(11978)
(11702)
国际(11240)
业经(10613)
(10459)
问题(10352)
(9751)
世界(9009)
(8186)
理论(7229)
现代(7180)
业大(7106)
会计(7105)
共检索到2560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史页  李超  
战后国际安全观念和安全机制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安全观念出现了由传统安全观向新的安全观的结构性变革,与此相适应,国际安全机制先后出现了集体安全机制、共同安全机制、合作安全机制等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的不同类型。中国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提出并倡导的普遍安全及机制既涵盖了上述各机制的合理内核,又克服了其中的不足,是维护地区及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一种可靠选择。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如海  
经济安全是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最现实的重要内容 ,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明确界定“国家经济安全” ,并从一个国家的内部因素和所面临的外部因素认识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因素 ,从而全面分析我国经济安全的状况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任东波  
在后冷战时代,东北亚“混合型区域主义”的矛盾性、复杂性和流变性要求人们不要以西方的经验来评估和判定东北亚的区域主义,而在逻辑上和事实上呈现出多重张力的东北亚民族主义又使东北亚的安全现实日益严峻。对后冷战时代的东北亚安全观念建构而言,二者之间的张力构成了现实和理论上的双重困境。这种困境也昭示了后冷战时代东北亚安全观念建构所面临的复杂性、紧迫性和脆弱性。突破和超越这种双重困境的关键在于:东北亚各国如何消融国内日益增强的民族主义情绪,东北亚的知识界如何应对西方主导的全球主义意识形态和学术话语霸权的挑战以及东北亚社会如何汲取传统的东亚体系的合理因子,以避免新的帝国观念和帝国体系的出现。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程群  何奇松  项斐  
日本太空安全观经历了重要的改变。冷战时代,太空技术主要限于"和平利用",以显示遵守《和平宪法》,争取国际社会的认可,换取国家安全。冷战结束前后,日本自卫队先后多次参加维和行动,以及为美军提供支援,但是发现没有天基资产是与美军存在巨大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自卫队要求利用天基资产为国家安全服务。朝鲜进行弹道导弹与核活动,严重威胁到了日本国家安全,为日本自卫队开发军事太空系统提供了机会。同时,国会通过法律允许太空军事利用,为国家安全服务。这是日本太空安全观的重大变化。此外,《美日联合防卫指针》和美国的亚太"太空再平衡",要求美日进行太空安全合作,确保国际太空安全,为国际和平服务。这样,日本的太空利用扩大到太空安全领域。日本太空安全观进一步拓展与深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仁伟  
中国崛起需要新的战略思维,其核心概念就是“新安全观”和“共同利益”。它们分别是“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概念的延伸和发展。国家利益和安全的经济要素构成了共同利益的基础,使国际关系越来越体现为共同利益的结合。东亚是中国实行“新安全观”和“共同利益”的首要地区。发展本地区的多边合作机制来带动本地区各国的共同发展和共同安全。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凌胜利  
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安全合作形式,联盟在冷战后弊端增多,面临着存续困境。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变化致使联盟形成减少,主要原因在于联盟形成动力不足、联盟成本-收益失衡、联盟困境管理更加困难和单极霸权阴影的影响。既有联盟大多是冷战遗产,尤以美国主导的联盟居多。目前,联盟作为一种国际安全合作形式面临着矛盾增多、功能不足、行动僵化等问题。不过准联盟、国际联合阵线、议题联盟、伙伴关系这些类联盟虽具有联盟的部分功能,但却很难完全替代联盟。类联盟在安全合作上虽然更具灵活性,但其安全效力不如联盟。未来的国际安全合作形式应该更具包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凌胜利  
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安全合作形式,联盟在冷战后弊端增多,面临着存续困境。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变化致使联盟形成减少,主要原因在于联盟形成动力不足、联盟成本-收益失衡、联盟困境管理更加困难和单极霸权阴影的影响。既有联盟大多是冷战遗产,尤以美国主导的联盟居多。目前,联盟作为一种国际安全合作形式面临着矛盾增多、功能不足、行动僵化等问题。不过准联盟、国际联合阵线、议题联盟、伙伴关系这些类联盟虽具有联盟的部分功能,但却很难完全替代联盟。类联盟在安全合作上虽然更具灵活性,但其安全效力不如联盟。未来的国际安全合作形式应该更具包容性,这种包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安全威胁的指涉对象会趋向模糊化;二是安全合作与经济等其他领域合作会更加统合。包容性安全合作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可以在目前的国际安全合作形式上进行改良,联盟和伙伴关系可成为包容性安全合作的重要尝试。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杨光海  杨震  
机制霸权是美国霸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后冷战时代美国对这种形式的霸权的倚重呈日益增强趋势。本文从国际机制与美国霸权的关系的角度入手 ,对美国加强机制霸权的原因和战略意图进行了探讨 ,并以联合国安理会和北约为例 ,分析了美国对待现存国际安全机制的不同态度和政策及其所依据的标准和原则。最后 ,文章还从宏观上对美国机制霸权的前景进行了预测。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徐晓刚  
冷战后 ,世界形势走向缓和 ,但各类局部战争仍是当前国际安全形势中的重要负面因素。世界的总体稳定 ,大国关系的深化、协调 ,国际军控与裁军 ,联合国的地位与作用及全人类的共同发展都因局部战争的时起时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冷战后局部战争以其目的、规模、强度的有限性不会改变国际形势总体趋缓的基本走势。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我国远程教育自1998年起步至今,已经有一定的规模了,但是模式和机制与国外有很大差距。 现在,我国远程教育界应当在以下问题上加强探讨: 一,我们本着什么理念在办开放教育?这是个根本的问题。现在有60多所网院,力量加起来的确很强,分布在全国各地,空间跨度也很大。但要达到像美国凤凰城大学那样的理念与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邹传锋  
布什新政府上台后,美国把中美关系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关系”,美国对华战略也由“接触”战略演变为“遏制”战略。随着美国对华战略的调整和美军事重心从欧洲转移到亚太地区,在中国的周边地区,新的军事包围圈逐步成型。中国国际环境中诸多不稳定因素的出现,不仅对我国家安全构成巨大威胁,也对我国实施多年的和平外交政策形成严峻的挑战,其中尤以日益猖獗的台独势力为甚。本文从多角度、多侧面探讨我国如何实施“反遏制”战略,如何化解国际安全环境中的危机因素。作者坚信:腾飞中的中国是任何势力都无法遏制的。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季芳桐  朱新光  
本文以冷战后的中亚为背景 ,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冷战后中亚国家为建立具有自身特点的非传统安全合作机制而进行不懈努力的过程。通过构建中亚经济安全合作圈层结构 ,重点加强反恐、能源开发、反毒等方面的安全合作雁行模式 ,中亚地区的非传统安全格局明显改观 ,但从长远看中亚安全合作仍面临诸多挑战。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夏人青  
英国的国际教育在战后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每个时期英国的国际教育政策都具有明确的战略发展重心,其基本趋势是从扩大政治影响转向教育服务贸易。2004年英国再次制定未来十年的国际教育发展战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崔立红   李昶郴  
专利作为技术创新的法律保护工具,具有激励技术创新的属性,但在国家安全视角下,专利需要进行必要的限制。当前中国在专利安全领域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具体包括“双重用途”专利转化问题、专利丛林问题、利益偏离问题和技术垄断问题等。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中蕴含的创新安全、综合安全、动态安全为价值内涵,以企业为主体,由政府发挥引导作用,通过防范专利活动失序风险,保障多元化国家安全的专利安全理念,能够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宏观指导。通过警惕专利的反竞争使用、强调关键技术的政府介入机制、促进“双重用途”专利“军—民”转化、鼓励企业主体参与政府引导创建的专利池等措施,践行专利安全理念,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促进专利安全,以专利安全助力国家安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