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41)
2023(3996)
2022(3505)
2021(3503)
2020(2913)
2019(6597)
2018(6682)
2017(14384)
2016(8016)
2015(9066)
2014(9063)
2013(9074)
2012(8906)
2011(8268)
2010(8553)
2009(8108)
2008(8141)
2007(7123)
2006(6551)
2005(6150)
作者
(21827)
(17809)
(17765)
(17310)
(11337)
(8422)
(8325)
(6847)
(6692)
(6374)
(5963)
(5876)
(5713)
(5686)
(5492)
(5476)
(5269)
(5253)
(5153)
(5077)
(4682)
(4427)
(4381)
(4162)
(4126)
(4036)
(4019)
(3949)
(3577)
(3494)
学科
(31607)
经济(31565)
管理(21817)
(20773)
(16125)
企业(16125)
方法(15147)
数学(13906)
数学方法(13849)
中国(11342)
(10356)
(9939)
(9410)
(8227)
银行(8218)
(8176)
贸易(8169)
(8052)
(7971)
(7418)
金融(7418)
(6628)
业经(6322)
(6011)
财务(5997)
财务管理(5979)
企业财务(5723)
体制(5576)
农业(5296)
(5228)
机构
大学(120053)
学院(116947)
(53810)
经济(52752)
管理(42931)
研究(41158)
理学(36121)
理学院(35745)
管理学(35443)
管理学院(35193)
中国(34589)
(29834)
(25069)
财经(23200)
(21119)
(20737)
科学(19848)
中心(18165)
研究所(18046)
经济学(17783)
财经大学(17533)
北京(16713)
(16376)
经济学院(16241)
(15041)
师范(14959)
(14610)
(14446)
(13626)
(13532)
基金
项目(65814)
研究(52274)
科学(51544)
基金(48389)
(40718)
国家(40396)
社会(34121)
科学基金(33528)
社会科(32331)
社会科学(32321)
基金项目(24683)
教育(24303)
(22900)
编号(21419)
资助(20805)
(20369)
成果(19817)
自然(18828)
自然科(18312)
自然科学(18305)
自然科学基金(17998)
(16905)
教育部(14980)
课题(14935)
重点(14719)
(14698)
国家社会(14304)
人文(14089)
(13975)
社科(13877)
期刊
(61265)
经济(61265)
研究(41839)
(21564)
中国(20576)
(19207)
金融(19207)
管理(16359)
(14548)
学报(13798)
科学(12911)
教育(12273)
财经(12099)
大学(11364)
学学(10433)
经济研究(10428)
(10371)
农业(10045)
(9045)
业经(8959)
问题(8875)
国际(8396)
技术(7975)
理论(7411)
世界(7279)
现代(6610)
实践(6599)
(6599)
商业(5809)
经济管理(5318)
共检索到1862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剑波  
一、战后初期日本的通货膨胀、对策及其经验 (一)战后日本经济改革的特征 战后初期日本开始了经济的恢复和重建,这种经济的恢复和重建,后来发展为经济起飞。在这变化巨大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经济改革,可以这样讲,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是伴随着经济改革实现的,而经济发展又促进了经济改革,两者相辅相成。 战后日本的经济改革可以归纳为自由化、民营化和国际化,具体地讲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45—50年,在这一阶段日本取消了战时资源分配上的许多规定,为了对付通货膨胀,促进生产的恢复,保留了对商品和信用进行分配的管制,并实行贸易管制,这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摆脱战前的社会、经济结构,实现社会、经济结...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龚培兴  
西方国家治理通货膨胀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共江西省委党校邮编:330003龚培兴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的通货膨胀开始趋于缓和。据统计,从1984年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消费物价上涨率都降至5%以下。认真总结西方各国治理通货膨胀的经验,对于我国经济稳...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耀媛  田春生  王德迅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日本学术振兴会1995年的学术交流计划,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通货膨胀治理的国际比较”课题组一行3人于1996年3月1-20)日赴日考察“日本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与经验”。 在日期间,我们与日本学者就日本通货膨胀的历史、原因,治理的政策措施、成效和经验;日本当前的经济形势;中国经济的发展及通货膨胀的治理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座谈。 因篇幅有限,本文主要介绍日本治理通货膨胀的经验,从中对我国如何治理通货膨胀可得到些启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高铁生  刘文  张旭宏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市场机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由于改革前积累下来的隐性通货膨胀逐步释放以及经济体制的转换和经济高速增长所伴生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1985年、1988~1989年和1993~1994年连续三次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以及社会的安定。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俞可兴  
西方国家经验对我国治理通货膨胀的启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俞可兴我国的通货膨胀在80年代以前基本上是采取隐蔽的形式:一般价格水平比较稳定,上涨趋势不明显,但是商品供求关系长期紧张;货币供应量过度增长所造成的市场压力以商品普遍短缺、凭票供应...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课题组  罗洋  胡振平  
面对2007年下半年以来不断恶化的通货膨胀形势,东南亚主要经济体积极运用市场干预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多种政策协调配合应对通货膨胀。短期内,东南亚的通货膨胀取决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能否企稳和其国内政策能否稳定通货膨胀预期;长期内,则取决于社会生产技术发展水平和其企业对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消化吸收能力。东南亚应对通货膨胀的经验与教训值得我们关注。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汪洋  
本文通过对泰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变化的分析 ,揭示了泰国银行实施反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深刻原因 ,并且简要介绍了泰国银行反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具体内容。泰国中央银行采用反通货膨胀目标制实际上是以经济的内部均衡为主 ,并以汇率政策作为解决一国经济外部失衡的主要政策工具 ,这种政策取向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心荣  贾渠平  张其佐  
纵观战后日本经济起飞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实践,我们可以认为,政府当局所推行的反通货膨胀政策相当成功。经济复兴时期(1945—1952年)的反通货膨胀政策不仅消灭了恶性通货膨胀,而且实现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高速增长时期(1953—1972年),高速的经济增长之所以没有带来通货膨胀,在很大程度上也要归功于反通货膨胀政策所造成的良好经济环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凯  
治理通货膨胀的宝贵经验马凯1996年,我国在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的同时,商品零售物价涨幅预计将由1994年的21.7%降为6.5%以内,回落15个多百分点,这标志着我国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成功地抑制了通货膨胀,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三年多的实践...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德迅  
如何治理通货膨胀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本文以亚洲“四小”为对象,就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和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并对“四小”治理通货膨胀所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探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马文涛  
本文在从全球视角回顾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成功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的基本要素,即以价格稳定为核心的政策框架、积极的反通货膨胀立场、明确的名义锚、有效沟通、灵活的汇率制度、对反通胀与稳增长的有效平衡和对金融不稳定的兼顾。通过上述要素的有效组合,提高政策可信度是通胀预期管理的核心所在。据此,我国应加快金融改革,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自主性,并逐步建立以价格稳定和政府债务稳定为核心的货币财政政策的搭配方式,丰富中央银行的沟通手段,引导并塑造公众形成稳定的通胀预期。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苏梽芳  李颖  徐小君  
本文应用马尔可夫区制转换不可观测成分模型(MS-UC)研究我国通货膨胀率动态,并对通货膨胀惯性是否发生结构变化进行识别与动因解释。研究发现:我国通货膨胀动态可以由一个具有吸收态的区制转换模型加以刻画;我国通货膨胀率存在两次结构变化,这导致通货膨胀惯性大小呈现区制依赖的特征,但总体上呈现出逐渐下降趋势;其主导力量要归因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系统性改进,而随机冲击因素对通货膨胀惯性影响正趋于弱化。这些结论对目前中央银行进行的预期管理具有重要政策启示意义。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曲凤杰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具有明显的输入性特征,价格管制和紧缩货币等治理措施均因贸易渠道和外汇占款渠道的传导而产生效力损失。为此,认清全球通胀的深层次根源,并在通货膨胀治理过程中充分考虑开放条件下的政策漏损,至关重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隽亭  
论我国通货膨胀的治理刘隽亭1994年我国商品价格比上年上涨21.7%,是改革开放以来也是建国以来物价涨幅最高的一年。追根寻源,这次通货膨胀始自1992年。1992年开始的经济迅速回升明显是以投资拉动为特征的,投资基金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经济的增长速度,...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胡小平  申晓梅  谭孝平  
我国通货膨胀的治理胡小平,申晓梅,谭孝平多年治理通货膨胀的经验证明,仅仅靠压低物价水平并不能解决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我们认为,我国通货膨胀来自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和资源配置失误。要彻底治理通货膨胀,应该是改革投资机制,调整产业结构,这是根本。在当前的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