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38)
2023(2973)
2022(2704)
2021(2663)
2020(2169)
2019(4754)
2018(4717)
2017(8617)
2016(4484)
2015(4856)
2014(4876)
2013(4792)
2012(4483)
2011(4130)
2010(4288)
2009(3897)
2008(3746)
2007(3094)
2006(2738)
2005(2352)
作者
(12562)
(10633)
(10603)
(10015)
(6607)
(5133)
(4734)
(4172)
(3945)
(3772)
(3623)
(3576)
(3462)
(3442)
(3198)
(3185)
(3147)
(3078)
(3074)
(2909)
(2645)
(2556)
(2546)
(2421)
(2420)
(2333)
(2318)
(2315)
(2116)
(2100)
学科
(19254)
经济(19236)
管理(13912)
(13349)
(11581)
企业(11581)
方法(8880)
数学(7641)
数学方法(7570)
中国(5396)
(4802)
(4593)
(4214)
贸易(4213)
(4154)
(4040)
业经(3951)
地方(3672)
(3538)
关系(3297)
(3178)
供销(3165)
理论(3156)
农业(3130)
(2947)
金融(2947)
(2932)
银行(2923)
(2862)
财务(2850)
机构
大学(64835)
学院(64337)
(24908)
经济(24377)
管理(24278)
研究(22675)
理学(21395)
理学院(21082)
管理学(20549)
管理学院(20431)
中国(17108)
(13602)
科学(13529)
(11661)
(11616)
研究所(10567)
(9656)
中心(9634)
师范(9596)
财经(9338)
(9323)
(9215)
业大(8991)
北京(8793)
(8540)
(8429)
师范大学(7907)
(7391)
农业(7299)
商学(7285)
基金
项目(42367)
科学(33897)
基金(31318)
研究(30632)
(27347)
国家(27087)
科学基金(23288)
社会(19703)
社会科(18583)
社会科学(18579)
基金项目(16519)
自然(15742)
(15705)
自然科(15400)
自然科学(15396)
自然科学基金(15151)
教育(14814)
(13751)
资助(12625)
编号(12175)
成果(9641)
(9541)
重点(9406)
(8852)
(8645)
课题(8601)
教育部(8407)
人文(8148)
科研(8124)
大学(8111)
期刊
(29744)
经济(29744)
研究(19251)
中国(12432)
管理(10040)
学报(9776)
科学(9768)
(8554)
(8508)
教育(7901)
大学(7581)
学学(6980)
农业(5880)
(5636)
金融(5636)
业经(5152)
经济研究(4909)
技术(4629)
财经(4311)
(3691)
国际(3644)
商业(3634)
(3498)
问题(3446)
现代(3219)
世界(3172)
统计(3097)
(3075)
(2985)
(2924)
共检索到967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鲁直  
1972年9月中日两国结束战争状态,正式恢复邦交,具有双重的历史意义。从中日双边关系来说,它宣告了1874年以来近百年之久的日本侵华史的正式终结,中国作为战胜国,日本作为战败国,重新把两国关系建立在主权平等、睦邻友好的基础上;从亚洲太平洋地区来说,它宣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池元吉  
中日建交25年来,两国关系特别是经贸关系得到了长足发展,体现了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但近年来在两国以友好合作为主流的关系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噪音,出现了政治关系紧张、经济关系扩大的不对称现象。这是日本右翼势力抬头所致。但一国的国际战略和政策,不可能以某一集团利益为转移,而是以国家的基本利益为基础,以国与国之间的战略需求为根据。中日两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相互战略需求,“中国威胁论”将不攻自破,从长远来看,两国关系虽还可能出现某些摩擦和挫折,但和平、友好、合作将成为主流,发展中日间的经济、文化关系的总趋势不会逆转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冯瑞云  
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了实现其全球战略,把日本纳入到其战略体系之中,因此美日两国形成了独具特点的紧密关系:占领时期,美国政府通过其占领军操纵和主持日本的外交政策;日本获得独立后,又通过与日本政府签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结成军事同盟,在对外政策上由美国主导,日本顺从。这种密切的美日关系对中日关系产生重要的制约和影响作用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明  
本文回顾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历史进程,剖析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动力机制,并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无论从1994年汇率并轨还是从2005年央行重启汇率改革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以及人民币有效汇率均经历了显著的升值过程。从利率平价、购买力平价、贸易余额与劳动生产率增速等短、中、长期维度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依然存在一定的升值动力。下一阶段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取决于汇率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博弈。考虑到贸易顺差、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输入性通胀与外部压力等因素的消长,下一阶段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值幅度有望显著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晓鹏  
粤港两地经济合作是一个自中国内地改革开放以来便一直被广泛讨论的题目,但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角度与认识。过去20年粤港两地以两个不同经济体的关系在经贸及投资往来的推动下开展经济合作,经济关系快速发展,日趋密切。但近年来,影响香港及广东经济发展的内外因素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已经加入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朱海燕  
“新时代现实主义外交”是日本岸田政府的外交新旗帜,它由三大支柱支撑:维护“普世价值”是其第一支柱,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被视为第二支柱,“守护国民的生命与生活”则作为第三支柱。在宏观层面,“岸田外交”是日本在国际格局大调整的时代背景下最大限度追求国家利益的产物;在中观层面,它是日本追求“政治大国”地位在对外政策领域的总体规划;在微观层面,它是岸田个人政治理念与国内政治力学结构博弈的结果。在实践中,日本以“价值观”为政策导向,拓展与“共享价值观”国家间的政策协调,压缩价值观“异己”国家的政治空间;以追求国家利益为出发点,而非以解决全球问题、提供公共产品为价值追求,有选择地参与全球治理;最能体现“岸田外交”本质的是“守护国民”的外交举动。日本外交将地区安全局势作为达成国家安全战略目标的政策工具,绑架了日本与周边国家间关系,使其成为国内政治议程的附属品,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日关系将难以转圜向好。在俄乌冲突背景下,化解日本话语移植与政治挪用可能造成的风险,预防其摧毁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将成为中国外交努力的方向。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胜今  衣保中  赵玉洁  陈景彦  沈海涛  巴殿君  沈和  许佳  张佳睿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纪念这一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吉林大学、吉林省档案馆共同主办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25所大学及研究机构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会,与会人员就"中日关系的历史与未来"和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问题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研讨,发表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我们从具有代表性的6篇会议论文中节选了一些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对抗日战争史与日本侵华史研究的时代价值、日本侵华罪证、日本历史认识、安倍谈话的实质、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势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推进有关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池元吉  
中日两国恢复邦交已经25年,这期间两国关系,特别是经贸关系,近年来呈现加快和加深的势头。但是,在中日两国政治经济关系中,不时也出现一些摩擦。为了推进中日关系正常发展,有必要研究如何开辟21世纪两国友好合作关系途径问题。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江永  
2012年12月安倍晋三再度执政后,手中握有改善中日关系的机会,但在日本政治右倾化抬头背景下,其对华政策仍可能受到日本右翼和鹰派的影响。安倍内阁企图通过加强日美同盟,在中国周边开展所谓"价值观外交",构建针对中国的战略格局,在钓鱼岛问题上迫使中方让步。安倍最大政治目标是修改日本宪法,为日本对外使用军事力量铺路。近期在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的同时,也会谋求缓解紧张关系,防止局势失控。若2013年7月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获胜,很可能推动修改日本宪法。中日关系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前景不容乐观。2013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5周年。中日双方信守条约,妥善处理钓鱼岛争议,对未来的中日关系和东亚和平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林珏  
中加经贸往来早在19世纪就已开始,但规模十分有限,直到20世纪60年代也未超过2亿美元。1970年两国经贸关系正常化,其后双边贸易不断增长,进入90年代后速度有所加快。到2002年中加双边贸易额达到79.32亿美元,中国成为加拿大第四大贸易伙伴,加拿大成为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2003年中加进出口增长幅度都超过前一年同期,总额突破百亿美元。此外,双向投资也在增加,中加双方还在优惠贷款及发展援助领域开展卓有成效的合作。中加经贸关系已从单一的贸易发展为全方位、跨领域、多元化的经贸和技术合作以及文化交流,两国间商品、服务、人员和资本的流动日益频繁。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大田一广  郑京淑  
文章按时间序列将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概括了每个阶段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特征、模式、动力、机制和主要问题,并试图找出每个阶段发展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文章认为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日本建立起适应"产业资本主义"逻辑的独特的经济系统有密切关系;而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所经历的长达20年的经济萧条和徘徊,在某种意义上归结于日本的经济系统同"金融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或许日本已经到了重新定义经济、创新整个经济系统的历史的转折点上。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沈海涛  
在特殊的中日关系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民间交流(外交)”作为非正式外交渠道在外交中具有特殊的双重意义。但是,民间交流或曰民间外交并不能完全代表中日外交关系的全部过程,它仅仅反映了中日关系发展的一个侧面。对中日关系正常化实现之前,“民间交流”与政府间外交的相互关系如何评价?如何看待“民间交流”在国家关系非正常时期的地位与作用?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认识的变化曲线,即“民间交流”的涨落轨迹是否与中日两国关系发展的脉络相一致?制约和影响“民间交流”的因素有哪些方面?等等,这都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胡令远  
价值理念在战后的中日关系中所发挥的作用一向为人们所忽略;而经济的现实利益,被认为在战后的中日关系结构中居于主要地位。在"价值"一"利益"范式下,即在精神领域的"价值观诉求"与形而下的"利益诉求"的关联和互动中,日本的对华外交大致可以厘为"规避"与"超越"、"固守"与"挑战"、"链接"与"融合"三种类型。它们对战后的中日关系所带来的深刻影响证明,价值理念在中日关系中发挥着特殊的功用,而且越来越显化。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郑毅  
从吉田内阁的对外政策看战后中日关系封冻的原因吉林师范学院历史系郑毅二战结束以后至1972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中日关系封冻长达20年。本文力图通过对前日本首相吉田茂的外交思想和其内阁对外政策的分析,探讨战后中日关系封冻的根源。一、“中国通”的经历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