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72)
- 2023(11608)
- 2022(10249)
- 2021(9658)
- 2020(8177)
- 2019(18947)
- 2018(18825)
- 2017(37045)
- 2016(20086)
- 2015(22452)
- 2014(22377)
- 2013(22200)
- 2012(20476)
- 2011(18338)
- 2010(18445)
- 2009(16440)
- 2008(16081)
- 2007(13992)
- 2006(12215)
- 2005(10639)
- 学科
- 济(82965)
- 经济(82864)
- 业(54982)
- 管理(54425)
- 企(45812)
- 企业(45812)
- 方法(37222)
- 数学(31921)
- 数学方法(31580)
- 农(21956)
- 中国(21424)
- 财(18996)
- 学(18739)
- 业经(18719)
- 地方(17928)
- 农业(14502)
- 制(14483)
- 贸(14267)
- 贸易(14261)
- 易(13815)
- 技术(13287)
- 理论(13077)
- 和(13072)
- 产业(12370)
- 务(11857)
- 环境(11804)
- 财务(11793)
- 财务管理(11770)
- 融(11612)
- 金融(11610)
- 机构
- 大学(286929)
- 学院(282911)
- 管理(114668)
- 济(114124)
- 经济(111757)
- 理学(100073)
- 理学院(98926)
- 研究(97886)
- 管理学(97318)
- 管理学院(96805)
- 中国(69060)
- 京(61539)
- 科学(60890)
- 财(49484)
- 所(49448)
- 研究所(45356)
- 农(45143)
- 业大(43207)
- 中心(43005)
- 财经(40520)
- 江(39750)
- 北京(39103)
- 范(38152)
- 师范(37773)
- 经(36855)
- 院(35510)
- 农业(35472)
- 经济学(33884)
- 州(32362)
- 师范大学(30799)
- 基金
- 项目(198887)
- 科学(156234)
- 研究(145547)
- 基金(144242)
- 家(126394)
- 国家(125079)
- 科学基金(106715)
- 社会(91090)
- 社会科(86337)
- 社会科学(86310)
- 基金项目(77316)
- 省(77041)
- 自然(69563)
- 自然科(67909)
- 自然科学(67894)
- 自然科学基金(66702)
- 教育(65584)
- 划(65179)
- 资助(59369)
- 编号(58880)
- 成果(47935)
- 重点(44258)
- 部(43873)
- 发(43008)
- 创(41330)
- 课题(40293)
- 创新(38504)
- 科研(37848)
- 教育部(37520)
- 国家社会(37021)
- 期刊
- 济(122972)
- 经济(122972)
- 研究(84555)
- 中国(49436)
- 学报(45426)
- 科学(42978)
- 管理(41527)
- 农(40726)
- 财(35423)
- 大学(34127)
- 学学(32030)
- 教育(30356)
- 农业(28898)
- 技术(23296)
- 融(20594)
- 金融(20594)
- 业经(20071)
- 经济研究(19248)
- 财经(19018)
- 问题(16331)
- 经(16281)
- 图书(15473)
- 业(14957)
- 科技(14634)
- 理论(13981)
- 技术经济(13661)
- 现代(13157)
- 实践(12860)
- 践(12860)
- 版(12654)
共检索到4054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洪英芳
战后东北亚国家的人口产业结构转换发展很不平衡 ,并分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口产业结构。其中日本起步最早、转换最快 ,并已形成典型的现代型结构 ;韩国起点虽低 ,但速度很快 ,结构转换最为成功 ,并形成了准现代型结构 ;中国起步虽晚 ,但后期转换加快 ,结构变化最为深刻 ,并已形成典型的发展型结构 ;俄罗斯的结构转换则是“以工为主”,迄今仍是准现代型的人口产业结构 ;朝鲜与蒙古起点虽低 ,但起步较早 ,也形成了“非农业化”的发展型人口产业结构。战后东北亚各国人口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 ,都生动地表现出各自的历史特点与强点 ,并反映着人口产业结构转换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
人口产业结构转换 东北亚国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晗斌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带来北极航道通航,北极地区的潜在价值日益凸显。东北亚区域围绕北极事务展开合作不仅能使各国共同受益,而且有利于北极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当前,东北亚地区的俄罗斯、日本、韩国、中国已明确提出或正在酝酿北极政策,并积极开展对外北极事务合作。东北亚国家北极事务合作即存在一定基础又面临多种挑战,应将北极事务合作纳入东北亚区域合作议程之内,加快推动北极事务合作机制建设,并采取多种形式创造性地推动合作取得进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胜今,李国夫
]随着冷战结构的崩溃和东北亚各国(地区)经济互补性的增强,该地区的人口转换也取得了迅速进展。在东北亚地区的人口转换过程中,人口转换的速度由于国家的多样性而明显不同,其中,邻国的直接或间接投资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特别是随着东北亚地区国际环境的变化和近年来地区经济、技术交流的扩大,已经迎来了人口、产业转换相互作用的新时期。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我国的人口转换和产业转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东北亚地区人口和产业的转换,将极大地促进和加快地区间资本循环——技术转移——产业转移——劳动力移动的过程,这将对21世纪该地区的变革及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东北亚地区,人口转换,开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胜今
产业互补性是东北亚区域经济互补性的重要方面之一,劳动力结构不仅是产业结构的重要衡量指标,同时,也是开展产业合作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周京奎
天津与东北亚国家的产业合作已经多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天津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经济中心,在与东北亚国家进行产业合作过程中仍面临着规模小、层次低等诸多问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天津产业布局的战略东移,天津与东北亚各国经济互补性越来越明显。应抓住机遇,在积极参与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同时,加强与其优势产业的合作,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
关键词:
天津 东北亚 产业合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华
自朝鲜战争结束以来,韩国安全政治中一直面临着严重的安全困境问题。韩国认为,周边强国之间的均衡关系是韩国生存与繁荣的保障。从现实情况看,韩国的力量难以同周边大国中的任何一个进行抗衡,归根结底,只有在大国间的力量取得平衡并相互制约的前提下,韩国的活动范围才能得以扩大。所以,推动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的建立,维持当前的地区力量均衡,防止因为周边大国实力的强弱变化导致的地区秩序瓦解,对于韩国意义重大。冷战后,韩国所提出的东北亚多边安全战略构想无疑将对维持该地区长期和平发挥关键性作用,韩国也能从中获得可观的和平红利。但由于其内在缺陷,这一构想并不能一劳永逸地化解韩国长期所面临的安全困境。
关键词:
安全困境 韩国 东北亚安全 安全战略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周洪波 陈庶
本文分析冷战后东北亚战略格局特征及其原因,描述朝鲜半岛的战略地位、地缘政治特征,并且简要回顾大国因素与朝鲜半岛的历史发展。在此基础上,从国家对外战略取向的角度重点探讨大国对朝鲜半岛问题战略以及大国之间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利益角逐。
关键词:
朝鲜半岛问题 大国关系 东北亚格局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葛新蓉
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能源出口在俄罗斯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日益加强。同时,它也是俄寻求加入东北亚各国经济进程的有力工具。而俄罗斯与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居领先地位的东北亚国家的能源合作,也符合这些国家能源进口多元化的战略。由于不同的历史渊源,俄罗斯在中、日、韩这三个东北亚主要国家能源战略中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关键词:
俄罗斯 东北亚 能源合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徐嵩龄
中国—东北亚国家之间的环境合作包括众多方面,既有双边合作,又有多边合作。目前,这些多方面的环境合作已显现出很多绩效,如逐步启发与强化东北亚国家的“环境共同体”,以具体的积极的行动计划解决国际间的跨国环境矛盾和纠纷,促进东北亚各国环境产业和环境市场的发展等。但在东北亚国家的环境合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展望未来,东北亚国家间的环境合作将成为全球环境中具有高度积极意义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
中国 东北亚国家 环境合作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淑云
国家安全是地缘政治研究的重点,地缘政治争夺为国家安全服务,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与国家安全紧密相关。自近代以来,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每一次转变都对中国的国家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面对东北亚地区复杂多变的局势,中国应坚持和平合作发展的道路,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关键词:
东北亚 地缘政治 中国 国家安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崔健 刘伟岩
贸易的互补性与竞争性对于两国间的贸易潜力起着基础性影响,为探索两者对贸易额的影响情况,将两者以解释变量的形式引入引力模型,以实现将传统贸易理论与引力模型相结合的新思路,分析日本对外贸易的影响因素和估算日本与东北亚国家间的贸易潜力。结果显示:经济规模、国民收入水平、贸易互补性、直接投资、是否与日签订FTA、是否为APEC成员国等因素,均对日本与伙伴国(地区)间的双边贸易流量产生着积极的拉动作用,而距离和贸易竞争性因素则起着阻碍作用;日本与东北亚国家间仍存在着"开拓型"甚至"巨大型"的贸易潜力,且直接投资的增加和FTA的建成能够带来巨大的贸易增长效应。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任文侠
儒教是儒学发展的产物,中国是儒学和儒教的故乡。儒学在中国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传播到朝鲜、日本和其它亚洲国家以后,则已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儒学与经济有密切的联系,现代儒学不仅与宏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放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使东北亚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作为发达国家的日本 ,其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必然会对该地区的分工协作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过后 ,除日本以外 ,东北亚各国和地区受贸易和投资的牵引 ,经济获得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 ,贸易与投资格局也发生了变化。东北亚各国和地区具备开展分工协作的坚实基础 ,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障碍。作为东北亚惟一的发达国家日本 ,也正在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力争在今后本地区的分工协作中掌握主导权 ,但发展的现实和趋势说明 ,日本的这一企图是徒劳的
关键词:
东北亚 区域分工协作 日本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查尔斯·莫里森 王皓 黄朝翰 韩丹 小川雄平 刘红
目前,全球经济虽企稳向好,但博弈竞争日益激烈。在全球化进程放缓,全球系统性风险不断增加的大变局下,东北亚区域发展合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东北亚论坛》继续搭建东北亚高端学术交流和沟通协调的平台,期待与各国学者通过交流对话加深了解、凝聚共识,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性,在世界变局中把握发展大势,为东北亚和平发展大计提供智库支持。为此,《东北亚论坛》在2018年第1期特别组织三位外国优秀的智库学者撰文,就"一带一路"框架下东北亚区域合作中面临的大国协调与东北亚地区安全架构、东盟共同体对东北亚区域一体化建设的启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恩和 苏日古嘎
通过分析中国与东北亚其他国家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以及贸易结构的基础上,运用G-L指数和GHM指数对2001年~2016年双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和结构进行测算,并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与东北亚其他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市场集中度比较高,主要集中在日、韩、俄三国市场;贸易产品中活动物、动物产品等第一类农产品和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精制的食用油脂、动、植物蜡等第三类农产品贸易偏向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植物产品等第二类农产品和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及烟草替代品的制品等第四类农产品贸易偏向于产业间贸易。而贸易两国首都之间的直线距离则是影响中国与东北亚其他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中国与东北亚其他国家 农产品 产业内贸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