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60)
2023(16867)
2022(14486)
2021(13755)
2020(11545)
2019(26950)
2018(26221)
2017(51126)
2016(26967)
2015(30458)
2014(29994)
2013(29591)
2012(27067)
2011(24294)
2010(23786)
2009(22024)
2008(21438)
2007(18485)
2006(15850)
2005(14008)
作者
(74890)
(62149)
(61556)
(58855)
(39740)
(29530)
(28281)
(24445)
(23698)
(21913)
(21249)
(21026)
(19505)
(19407)
(19338)
(18995)
(18528)
(18086)
(17861)
(17737)
(15136)
(15081)
(14964)
(14156)
(13883)
(13876)
(13565)
(13420)
(12356)
(12091)
学科
(109879)
经济(109766)
管理(76704)
(75563)
(61183)
企业(61183)
方法(55436)
数学(49312)
数学方法(48761)
中国(31976)
(28821)
(27629)
(25440)
银行(25293)
(25036)
(23803)
业经(23543)
(22106)
贸易(22089)
(21431)
(20632)
金融(20630)
(20458)
(18994)
地方(18987)
财务(18925)
财务管理(18886)
农业(18572)
企业财务(17963)
理论(17184)
机构
大学(379921)
学院(375141)
(158668)
经济(155617)
管理(153847)
理学(133497)
理学院(132159)
管理学(129936)
管理学院(129271)
研究(122455)
中国(102216)
(80028)
(73409)
科学(72163)
财经(59942)
(58658)
中心(57562)
(55706)
(54930)
研究所(53719)
业大(52755)
(51699)
北京(50715)
经济学(49645)
(46480)
师范(46075)
财经大学(45265)
经济学院(44997)
(44519)
农业(43671)
基金
项目(260777)
科学(206960)
基金(193634)
研究(190858)
(167544)
国家(166233)
科学基金(144631)
社会(123466)
社会科(117224)
社会科学(117197)
基金项目(101967)
(97512)
自然(93467)
自然科(91357)
自然科学(91336)
自然科学基金(89720)
教育(87141)
(82881)
资助(80994)
编号(76605)
成果(61032)
(58895)
重点(57484)
(53986)
(53850)
国家社会(52094)
教育部(51397)
课题(51098)
创新(50413)
科研(50173)
期刊
(161085)
经济(161085)
研究(114326)
中国(66298)
学报(55310)
(54845)
管理(54358)
科学(52292)
(49018)
(46759)
金融(46759)
大学(43277)
学学(40765)
教育(34920)
农业(33010)
技术(31532)
财经(29432)
经济研究(27254)
(25007)
业经(24825)
问题(20792)
理论(19341)
统计(18305)
图书(18269)
(18041)
技术经济(17983)
(17531)
实践(17514)
(17514)
科技(16510)
共检索到545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郭桂霞  于丽洁  
本文以2013~2017年中国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检验了发行或有资本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发行或有资本能够显著降低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从整体上来看,或有资本的发行规模对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没有显著影响,但将银行杠杆率的影响纳入考虑后发现,高杠杆银行增加或有资本发行规模时具有显著的风险抑制效应,而低杠杆银行则相反。因此,应对不同杠杆率的银行发行或有资本的规模进行分类指导。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余静文  吴滨阳  
数字金融是信息技术、数据协作与传统金融服务模式相结合的新一代金融服务业态。随着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在科技赋能下加速了数字化转型步伐。基于2012-2018年中国84家代表性商业银行的数据,采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作为数字金融的代理变量,研究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有助于收敛系统性金融风险。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对数字金融的反应更加敏感,大型股份制银行和国有行则更加审慎,数字金融对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收敛作用最大。数字金融缓解了长尾客户缺乏抵押和征信不足的痛点问题,提高了中小银行风险识别能力,降低了风险管理成本,使其信贷决策更加科学。最后提出关于商业银行进一步提升数字化风险管理能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启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赵旭霞   李双建  
准确量化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是有效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障。基于2007-2022年中国377家商业银行微观数据,利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分析方法,本文实证测度了风险管控效应和利润追逐效应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风险管控效应和利润追逐效应的叠加作用最终导致银行实际风险承担高于前沿风险承担24.63%,即银行存在过度风险承担状况。通过细分样本分析发现,样本期间银行一直处于过度风险承担状态,且表现出较强的类型及规模异质性,即农村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小规模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程度相对较高。本文研究还发现,银行竞争程度加剧会显著增加银行过度风险承担,支持“竞争-脆弱性”假说;金融创新能够削弱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程度,验证了“金融创新促进论”假说。本文研究不仅有助于科学地评判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状况,且对于当前维护金融系统稳定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宋清华  曲良波  陈雄兵  
基于2000-2010年中国13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对中国商业银行规模、银行治理与风险承担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银行规模与风险承担呈U形关系;银行治理水平与风险承担呈负向关系;大型商业银行治理引起的风险承担比股份制商业银行高。因此,必须适当限制商业银行的规模扩张,加强商业银行的安全网建设,加大对大型、系统重要性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提高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的治理水平。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伟平  冯宗宪  
基于异质性视角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战略引资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估计,结果表明,战略引资有利于中资银行引进先进的理念和风险控制技术,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对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不同银行对战略引资会作出异质反应,随着资本充足率的提高,战略引资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抑制效果增强。因此,加快落实与境外战略投资者的长期深层次合作是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商业银行的重要议题。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何维达  于一  
基于2000~2008年10家中国上市银行数据,本文引入了Z指数衡量中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并对外资银行进入、外资参股与上市银行Z指数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外资银行进入与中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呈现U型的非线性关系,外资银行进入之初能够降低银行风险,当外资银行资产份额达到及超过1.94%的临界值后,导致风险增加;在现行参股比例约束下,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并没有显著提升银行治理水平,外资参股增加了中国商业银行风险。此外,高股权集中度会削弱治理机制作用,放大风险。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金培  吕德宏  黄亦炫  
基于 2002—2012年中国 11家主要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利用 SBM超效率模型和动态面板数据 GMM模型,研究了货币政策对风险承担下中国商业银行超效率的影响问题。结果表明:样本银行的超效率水平逐年提高且差异不大,超效率水平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货币政策对风险承担下商业银行的超效率均呈现负向关系且影响显著;风险承担因素对银行超效率的测量十分重要,并且货币政策对风险承担下的银行超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从促进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角度而言,中央银行进行货币政策调整时,应在宏观层面审慎监管风险承担下中国商业银行的效率。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金培  吕德宏  黄亦炫  
基于2002—2012年中国11家主要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利用SBM超效率模型和动态面板数据GMM模型,研究了货币政策对风险承担下中国商业银行超效率的影响问题。结果表明:样本银行的超效率水平逐年提高且差异不大,超效率水平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货币政策对风险承担下商业银行的超效率均呈现负向关系且影响显著;风险承担因素对银行超效率的测量十分重要,并且货币政策对风险承担下的银行超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从促进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角度而言,中央银行进行货币政策调整时,应在宏观层面审慎监管风险承担下中国商业银行的效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尹志超  吴雨  林富美  
本文基于中国2000~2010年123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研究了中国市场化进程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本文发现,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会增大商业银行风险。本文研究了市场化对商业银行风险构成因素的影响,发现市场化提高了银行资产收益率水平,降低了资产收益率的波动,但也使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在对资本充足率的进一步研究中,本文发现资本充足率降低的原因是市场化过程中银行风险资产增加。本文还发现金融业市场化会降低资本充足率,同样是由于风险资产的增加,但对银行风险没有显著影响。此外,本文还发现存贷比和手续费收入占比的提高都会使银行风险加大,作用途径是降低资本充足率和增大业绩波动。而市场化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蒲丹琳  鄢翥  肖小丹  
以中国68家非上市银行和16家上市银行2007-2017年的数据为样本,检验注册会计师审计在抑制商业银行从事影子银行业务风险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探究高质量的审计对商业银行从事影子银行业务风险的具体影响。研究表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更高,更能有效抑制银行从事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股权集中度较高和处于法律保护水平较低地区的银行从事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更大,高质量的审计对其风险的抑制效果更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应展宇  张夏晗  
基于跨业竞争与同业竞争并存的现实背景,分析了双重竞争影响中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理论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双重竞争使得银行自我逐利,放大期限错配程度,加剧主动风险承担行为,造成风险资产占比提高;双重竞争导致银行在政府干预下强化被动风险承担行为,但获得政府的隐性担保与显性风险补偿,引起不良贷款率下降;双重竞争会放大银行总体的风险水平。进一步研究表明,由于银行微观特征的差异,双重竞争对银行的风险承担产生异质性效应;宏观金融环境因素的不同,也会导致银行风险承担表现出不同的结果。因此,为了降低银行风险,应加强对银行的动态监管,发展债券市场,利用金融科技优化银行风险管理流程。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周晶  陶士贵  
本文基于中国16家上市银行2013-2016年的季度数据,利用无效率项非单调变化且存在异方差的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了样本银行的利润效率和成本效率,并从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视角切入,利用两步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分析了中国实施传统货币政策的同时,结构性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及银行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在中国是存在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影响银行风险承担和效率。银行风险承担对其利润效率的影响并不是单调的,两者为倒U型关系,因此从提高银行利润效率的角度考虑,存在最优的风险承担。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宋琴  胡方琦  倪川川  
本文选取2004-2013年中国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借鉴AbiAd等的研究成果测度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分别采用Cr指数和Z-sCore度量市场竞争程度与银行风险承担,分析中国金融自由化、市场竞争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自由化指数与银行风险承担负相关;中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导致市场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变化不显著;金融危机的发生改变了金融自由化指数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关系的显著性。因此,中国应提高银行业的竞争强度,强化金融制度建设,改进金融监管技术,提高金融运行效率。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夏益国  张一鸣  刘丽萍  
本文选取2012~2020年中国152家区域性商业银行样本数据,利用中国456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数据,从强度和频度两个维度计算极端气候指数,实证检验极端气候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影响效果、异质性及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极端高温和极端强降水气候的强度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均无显著影响,但极端高温和极端强降水气候的频度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存在显著影响。(2)极端低温气候的强度和频度均显著提升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3)农村商业银行比城市商业银行更易受极端气候影响,且不同地区所受影响具有异质性。(4)影响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极端气候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主要是通过降低家庭财富、提高其资产风险的“个人”渠道,影响公司经营提高其总体违约风险的“企业”渠道,以及通过气候政策而导致银行业务结构改变的“政府”渠道达成的。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海洪  李刚  胡金  
本文基于中国52家商业银行2007~2012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和广义矩估计(GMM)研究方法,对中国银行业缓冲资本调节与资产风险变化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中国银行业缓冲资本调节与资产风险变化总体上互为正相关关系,对于缓冲资本水平低于4%的银行,两者之间则呈现负相关关系。因此,对于缓冲资本水平较高的银行,可以考虑适当增加风险资产,以提高资本的利用率;对于缓冲资本低于4%的银行,其缓冲资本具有一定的顺周期性,建议资本监督部门以4%缓冲资本水平为参考,对中国银行业的缓冲资本水平进行具体的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