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1(21)
- 2020(22)
- 2019(30)
- 2018(47)
- 2017(57)
- 2016(35)
- 2015(45)
- 2014(40)
- 2013(112)
- 2012(55)
- 2011(41)
- 2010(32)
- 2009(56)
- 2008(68)
- 2007(37)
- 2006(38)
- 2005(43)
- 2004(44)
- 2003(42)
- 2002(35)
- 学科
- 图书(106)
- 济(101)
- 经济(101)
- 书馆(99)
- 图书馆(99)
- 中国(96)
- 工作(83)
- 年(69)
- 1949(66)
- 管理(64)
- 学(58)
- 当代(58)
- 作品(57)
- 作者(51)
- 工作者(51)
- 教育(51)
- 业(48)
- 企(39)
- 企业(39)
- 财(39)
- 地方(31)
- 社会(30)
- 财政(28)
- 组织(27)
- 出(26)
- 政(26)
- 理论(26)
- 经济学(26)
- 刊(25)
- 和(23)
- 机构
- 大学(432)
- 学院(308)
- 图书(192)
- 书馆(189)
- 图书馆(189)
- 研究(173)
- 中国(164)
- 财(138)
- 所(115)
- 京(114)
- 济(112)
- 省(108)
- 经济(106)
- 科学(103)
- 公司(100)
- 管理(99)
- 江(97)
- 范(89)
- 师范(86)
- 研究所(84)
- 州(83)
- 中心(78)
- 北京(77)
- 部(77)
- 有限(74)
- 师范大学(69)
- 财政(66)
- 会计(65)
- 湖(65)
- 南(64)
共检索到13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孙春明
我眼中的汪曾祺摘自《名人传记》94年第1期原作:孙春明我同作家汪曾祺先生本不相识,只是为采写一篇人物特写,才去拜访。见过之后,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老话─—文如其人。和许多住楼房的家庭一样,汪先生家也装有一扇防盗门。按过门铃,汪先生来开门,同伴指着防盗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柴建才
汪曾祺是中国当代文坛上"独树一帜"的作家,通过追溯其人生经历和创作经历,发现这位从旧时代过来的作家经历了中国当代大小各种政治运动,不仅创作断断续续,而且"早熟"和"晚成"间隔了整整30年。从精神结构上说,他是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从创作倾向上说,他是20世纪最后一个京派作家。士大夫的精神心理结构和京派的创作追求与中国当代日益左转激进的政治文化环境发生强烈碰撞,形成了汪曾祺坎坷复杂的人生经历和奇特的创作"间断性"风貌。
关键词:
汪曾祺 创作心理 政治因素 语境 主体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爱玲
文章首先探讨了汪曾祺田园牧歌诗性情怀的地域文化土壤,以及对沈从文乡土诗性情怀的继承与发展;其次详细介绍了汪曾祺田园牧歌的诗意表达,包括优美淳朴的田园风光的展示,古朴和谐的民情风俗的描绘以及纯美仁义的诗意人物的塑造;最后阐述了田园牧歌的诗化特征,如童年视角的诗意叙事,闲适爽朗的诗意语言,从容含蓄的诗化意象。
关键词:
汪曾祺 田园牧歌 诗意建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爱玲
文章首先探讨了汪曾祺田园牧歌诗性情怀的地域文化土壤,以及对沈从文乡土诗性情怀的继承与发展;其次详细介绍了汪曾祺田园牧歌的诗意表达,包括优美淳朴的田园风光的展示,古朴和谐的民情风俗的描绘以及纯美仁义的诗意人物的塑造;最后阐述了田园牧歌的诗化特征,如童年视角的诗意叙事,闲适爽朗的诗意语言,从容含蓄的诗化意象。
关键词:
汪曾祺 田园牧歌 诗意建构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英
文章以汪曾祺创作的《大淖记事》为代表,与同一年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也写少男少女爱情的作品作比较,认为汪曾祺小说不同于同时期小说的魅力主要在于:(1)抒写真实自然的感情需求与生活方式;(2)我行我素、去功利化的写作方式;(3)继承了民国文学的优秀传统。
关键词:
汪曾祺 小说 魅力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鹏
文章主要从叙事策略与结构阅读这两个叙事学角度对沈从文的《渔》和汪曾祺的《复仇》两部作品的复仇主题解构进行对比分析,展现沈从文"回归自然本心式"的复仇解构与汪曾祺"超道德情感式"的复仇解构的异同之处,剖析"隐形矛盾"与"诗意留白"等细节之处两位作家所展现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审美价值倾向。在此基础之上,通过简要的横纵向比较展现两位作家不同于传统作家以及同时期其他作家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
复仇母题 解构叙事 审美意识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贾鸿雁 王金池
真实性是现代旅游中的重要概念。本文对比了学术界有关真实性的4种理论,认为兼顾旅游客体和旅游体验真实性的建构主义真实性理论符合文学资源亦真亦幻的特点,适宜作为文学资源旅游开发的基础,并以高邮界首镇汪曾祺水乡风俗园项目策划为例,说明基于建构主义真实性理论的文学资源旅游开发流程。
关键词:
文学旅游 文学资源 建构主义真实性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徐辉
本文认为,作为中国比较教育研究分会会刊的《比较教育研究》在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青年学者学习的榜样,是我国教育界了解世界教育发展的窗口,是我国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是繁荣我国教育科学的园地,是服务我国教育决策的智库。
关键词:
教育 《比较教育研究》 改革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高培勇
中国财政杂志社已到而立之年。30年前,在杂志社成立之时,我还在天津财经学院读书。那个时候,财经领域的报刊数量屈指可数,远不似今天这么多。作为一个以宣传党和国家财政经济政策为主旨的新闻平台,《中国财政》杂志就像一块儿巨大的磁铁,深深地吸引着包括我在内的高校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谢辉
我认为《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之所以一直被称作高教第一刊,受到各方高度评价,成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良师益友,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她很好地处理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又在热点问题上支持百家争鸣。《中国高等教育》作为教育部主管的期刊,始终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在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的时间节点上,该刊都会第一时间传递中央的声音,对于一些重要和敏感问题都能够旗帜鲜明地阐释正确观点。
关键词:
中国高等教育 地方高校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郭予庆
汪敬虞先生是我国学术界的老前辈,他在近代经济史研究领域的卓越建树,学术界已有公论。同时他在传授学生,培育新人方面也倾注了很多心血。作为汪先生的学生,在这里我想谈谈他对我的研究生教育。1989年下半年,作为"文革"后毕业的大学生,在高校任教七八年的我,愈来愈感到由于"文革"的耽搁,基础单薄,学力不足,已不能适应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于是就萌生了报考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的念头。按照自己的专业方向,自然就想报考敬慕已久的汪先生。于是我给汪先生写了封信,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并附上了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书。信寄出后,又感到有点冒昧,汪先生这么著名的专家,和自己素昧平生,能有回音吗?但不久,汪先生就回了...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傅伯言
傅伯言同志既是领导干部,又是一位知名学者。他善于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术研究,勤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他理论功底深厚,学术视野开阔,广泛地汲取借鉴新观点、新方法,在治学道路和研究方法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他厚积薄发,完成了一批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和论文,多项成果获国家级和省级奖励,特别是近几年关于党政领导班子建设和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调研文章,发人深思,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华文常留众口颂,高德堪作后人师。如今,傅伯言同志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的理论勇气,将激励我们,他留下的学术财富和学术精神,依然会泽被后学和社会。"塑造企业之魂——我眼中的江信企业文化"一文是傅伯言同志患病前夕花费大量时间和精...
关键词:
江信集团 企业文化 核心价值观 团队精神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市川博 沈晓敏 李雨菡 沈聪
笔者大学二年级开始迷上了中国研究,冒着丢失工作的危险,突破冷战时的研究禁区,对中国现当代教育展开研究,研究成果最终得到日本学术界的接纳。后又执念于儿童中心主义教育,在社会科领域推进问题解决学习。1980年代末开始频繁到中国考察,受邀参加了上海举办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国际研讨会。通过在中国各地考察和演讲,目睹中国基础教育的巨变,也分享了日本教育的经验。在回顾中国课改40年历程之同时,结合日本的课例,阐述笔者对以学生为本教育的看法,期待中国将之推向更高阶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