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42)
- 2023(9964)
- 2022(8750)
- 2021(8631)
- 2020(7049)
- 2019(16682)
- 2018(16970)
- 2017(31448)
- 2016(18172)
- 2015(20625)
- 2014(20985)
- 2013(20046)
- 2012(18319)
- 2011(16472)
- 2010(16397)
- 2009(14468)
- 2008(13909)
- 2007(11975)
- 2006(10473)
- 2005(9012)
- 学科
- 济(61684)
- 经济(61612)
- 管理(45998)
- 业(42765)
- 企(35945)
- 企业(35945)
- 方法(30861)
- 数学(26614)
- 数学方法(26273)
- 教育(22053)
- 中国(20867)
- 学(16563)
- 农(16092)
- 财(15160)
- 理论(14776)
- 业经(13494)
- 地方(12803)
- 技术(11460)
- 贸(10867)
- 贸易(10863)
- 和(10797)
- 农业(10712)
- 易(10537)
- 环境(9817)
- 制(9614)
- 务(9574)
- 财务(9516)
- 财务管理(9501)
- 教学(9391)
- 发(9071)
- 机构
- 大学(248499)
- 学院(242436)
- 管理(95512)
- 济(85653)
- 理学(83691)
- 经济(83452)
- 理学院(82682)
- 管理学(81171)
- 研究(81163)
- 管理学院(80714)
- 京(54388)
- 中国(52950)
- 科学(51525)
- 范(41708)
- 师范(41427)
- 所(40289)
- 财(38154)
- 研究所(37141)
- 业大(35924)
- 教育(35742)
- 中心(35643)
- 北京(35109)
- 农(34990)
- 江(34715)
- 师范大学(34113)
- 财经(31358)
- 院(29544)
- 技术(29254)
- 经(28550)
- 州(28520)
- 基金
- 项目(169883)
- 科学(134186)
- 研究(130646)
- 基金(119737)
- 家(103101)
- 国家(102113)
- 科学基金(87314)
- 社会(78036)
- 社会科(73584)
- 社会科学(73565)
- 省(67484)
- 教育(66509)
- 基金项目(64046)
- 划(58672)
- 自然(56682)
- 编号(56188)
- 自然科(55321)
- 自然科学(55311)
- 自然科学基金(54276)
- 资助(49202)
- 成果(47563)
- 课题(40739)
- 部(38840)
- 重点(38688)
- 发(36602)
- 创(35483)
- 项目编号(34782)
- 教育部(33794)
- 年(33212)
- 创新(32703)
共检索到3470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徐辉
本文认为,作为中国比较教育研究分会会刊的《比较教育研究》在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青年学者学习的榜样,是我国教育界了解世界教育发展的窗口,是我国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是繁荣我国教育科学的园地,是服务我国教育决策的智库。
关键词:
教育 《比较教育研究》 改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谢辉
我认为《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之所以一直被称作高教第一刊,受到各方高度评价,成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良师益友,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她很好地处理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又在热点问题上支持百家争鸣。《中国高等教育》作为教育部主管的期刊,始终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在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的时间节点上,该刊都会第一时间传递中央的声音,对于一些重要和敏感问题都能够旗帜鲜明地阐释正确观点。
关键词:
中国高等教育 地方高校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顾明远
本文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回顾了《外国教育动态》,(即现在的《比较教育研究》)的创立与发展,反映了我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建立与发展过程,描述了我国比较教育研究会的发展历程,展现了我国比较教育学界与世界比较教育学界的交流与合作,展望了我国比较教育的未来发展前景。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孙春明
我眼中的汪曾祺摘自《名人传记》94年第1期原作:孙春明我同作家汪曾祺先生本不相识,只是为采写一篇人物特写,才去拜访。见过之后,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老话─—文如其人。和许多住楼房的家庭一样,汪先生家也装有一扇防盗门。按过门铃,汪先生来开门,同伴指着防盗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高培勇
中国财政杂志社已到而立之年。30年前,在杂志社成立之时,我还在天津财经学院读书。那个时候,财经领域的报刊数量屈指可数,远不似今天这么多。作为一个以宣传党和国家财政经济政策为主旨的新闻平台,《中国财政》杂志就像一块儿巨大的磁铁,深深地吸引着包括我在内的高校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塔德乌什·列沃维茨基 朱佳悦 朋腾
苏霍姆林斯基是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重要影响的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对现代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在历史进程中由于各种纷繁复杂的原因,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经典逐渐被大众遗忘。近期一些学者致力于通过再版书籍的方式让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经典重回大众视野。从这些再版书籍出发,对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经历进行重新梳理,探求苏霍姆林斯基人道主义思想产生的源头;对其教育思想进行重新解读,力求再现作为人道主义教育家的苏霍姆林斯基其人。
关键词: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经典 人道主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庆古利根川 费学勤
日本现代教育制度是模仿美国教育制度而建立的。自从盟国军队于二次大战后把美国教师派到日本播下民主制度的种子,日本始终密切注意美国教育制度的发展,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教育哲学和教育价值。目前,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崔庆五
从"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的角度出发,分析了 研究生本人、用人单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及国家的相关政策 等因素对研究生就业的影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凤玉 单中惠
一百年前的1916年,西方教育思想大师、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出版。此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以及中国的教育学者都对《民主主义与教育》这本具有教育经典地位的著作进行了论述。就《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学术影响而言,学者认为《民主主义与教育》达到了教育经典著作的地位,确立了新的教育哲学的基础,已成为产生世界性影响的著作。从整体来看,学者的论述主要集中在《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形成背景、主要内容和学术影响三个方面。
关键词:
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教育思想 教育哲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圣华
我与《教育研究》的交往,经历了“一回生二回熟三回便成好朋友”的过程。1982年,我在县教研室任化学教研员兼教研室负责人,初识《教育研究》。那时只对其中教学论和各科教学的文章感兴趣,对其他文章则看得不多。1983年,我开始在《湖南教育科研》(现名为《湖南教育研究》)和《化学教育》等刊物上发表有关教学研究的文章,就得益于《教育研究》的启发。我从此经常向同行推荐《教育研究》这本刊物。由于其文章内涵丰富、理论深刻,真正想在教学研究上有所进步的老师都喜欢这本刊物。1985年,我开始进修教育理论知识,以后又在教育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理论视野得到开阔,知识结构得到更新,更觉得少不了《教育研究》,因此我...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郭予庆
汪敬虞先生是我国学术界的老前辈,他在近代经济史研究领域的卓越建树,学术界已有公论。同时他在传授学生,培育新人方面也倾注了很多心血。作为汪先生的学生,在这里我想谈谈他对我的研究生教育。1989年下半年,作为"文革"后毕业的大学生,在高校任教七八年的我,愈来愈感到由于"文革"的耽搁,基础单薄,学力不足,已不能适应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于是就萌生了报考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的念头。按照自己的专业方向,自然就想报考敬慕已久的汪先生。于是我给汪先生写了封信,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并附上了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书。信寄出后,又感到有点冒昧,汪先生这么著名的专家,和自己素昧平生,能有回音吗?但不久,汪先生就回了...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文修
我于1984年担任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的同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正式创刊。20年来,我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结下了不解之缘。杂志的每一期我都要浏览一遍,重要的文章我都要认真阅读,并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实践,杂志成为我工作中的必备精神食粮,对于我准确把握学位与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母国光
什么是大学教育 ?母国光院士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他对大学教育的领悟。第一 ,现代大学教育的地位、作用与功能正发生深刻的变化 ,大学正从幕后走向前台 ,成为经济舞台上的主角。第二 ,大学教育面临着普及与提高的双重任务 ,只有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办学 ,才能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第三 ,大学是为大学生办的 ,应为大学生的成才提供必要的氛围 ,应给大学生更大的选择自由。第四 ,大学要强化改革意识 ,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第五 ,大学应当是综合性的 ,学校建设的核心是搞好学科建设 ,使学科结构适应社会结构。本文系母国光院士今年 4月在原华中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为在职进修博士学位课程的大学校长班学员所作...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胡少伟 赖柏生
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成为按一国两制原则运作的中国特别行政区,使绝大部分港人的国民身份明确为中国香港。港人是否乐于接受此国民身份?而在一国两制下港人的国民身份包括了公民感、对香港的归属感、国家认同和共同文化等四大范畴,此文藉一个小型调查研究,探讨香港教师怎样理解中国香港公民的条件及对国民教育的看法,从而寻找推动香港国民教育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国民教育 公民教育 香港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