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26)
- 2023(9009)
- 2022(7530)
- 2021(7175)
- 2020(5967)
- 2019(13610)
- 2018(13598)
- 2017(23160)
- 2016(14458)
- 2015(16994)
- 2014(17127)
- 2013(15615)
- 2012(14482)
- 2011(13346)
- 2010(13782)
- 2009(12492)
- 2008(12338)
- 2007(11437)
- 2006(10332)
- 2005(9726)
- 学科
- 济(39367)
- 经济(39284)
- 管理(37378)
- 业(30265)
- 企(26396)
- 企业(26396)
- 教育(23228)
- 中国(18516)
- 方法(16553)
- 理论(14218)
- 教学(14118)
- 财(14104)
- 数学(13940)
- 数学方法(13485)
- 制(13465)
- 学(13456)
- 农(10216)
- 体(9653)
- 业经(9336)
- 务(8098)
- 财务(8070)
- 财务管理(8045)
- 技术(7958)
- 学法(7859)
- 教学法(7859)
- 体制(7849)
- 企业财务(7639)
- 银(7579)
- 银行(7549)
- 融(7317)
- 机构
- 大学(202745)
- 学院(192170)
- 研究(73022)
- 济(65145)
- 经济(63273)
- 管理(60535)
- 理学(51178)
- 理学院(50351)
- 管理学(48836)
- 管理学院(48449)
- 中国(47732)
- 京(45914)
- 科学(44667)
- 教育(38428)
- 所(37750)
- 范(37474)
- 师范(37083)
- 财(34596)
- 研究所(34059)
- 江(32771)
- 农(31663)
- 中心(31181)
- 师范大学(30402)
- 北京(30224)
- 业大(27908)
- 院(26912)
- 技术(26662)
- 财经(26153)
- 农业(25051)
- 州(24980)
- 基金
- 项目(122324)
- 科学(96037)
- 研究(95207)
- 基金(83234)
- 家(73012)
- 国家(72265)
- 科学基金(60059)
- 社会(55278)
- 教育(55117)
- 社会科(51909)
- 社会科学(51894)
- 省(49583)
- 划(44750)
- 基金项目(41946)
- 编号(40761)
- 自然(38407)
- 成果(38159)
- 自然科(37507)
- 自然科学(37492)
- 自然科学基金(36806)
- 资助(34998)
- 课题(34079)
- 重点(30169)
- 部(29180)
- 年(28154)
- 制(26483)
- 大学(26227)
- 发(26168)
- 创(25535)
- 教育部(25526)
- 期刊
- 济(75067)
- 经济(75067)
- 研究(72336)
- 教育(68885)
- 中国(57919)
- 学报(33432)
- 财(28564)
- 农(28545)
- 科学(28167)
- 大学(27503)
- 管理(25483)
- 学学(22982)
- 技术(21809)
- 农业(19419)
- 职业(16971)
- 融(15103)
- 金融(15103)
- 财经(13911)
- 经(12050)
- 经济研究(11310)
- 技术教育(10626)
- 职业技术(10626)
- 职业技术教育(10626)
- 业(10552)
- 坛(10506)
- 论坛(10506)
- 图书(10075)
- 业经(9947)
- 高等(9914)
- 版(9520)
共检索到3178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颉
本文作者结合亲身经历,对比日本和中国大学的教学制度和教育方法,提出我国高校应学习和借鉴日本大学注重在课内外加强大学生能力培养,扩大学生知识面的经验和做法,改善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以便为他们将来就业作好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
教学制度 教育方法 能力培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汤智等在《中国高教研究》(2010年第11期)撰文说,大学要将教学中心地位的观念优势转化为制度优势,实现大学教学制度的创新。(1)教学组织:基于学科制度的内涵改造。必须警惕两种错误的取向:将大学定位于学术机构,突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汤智 潘海涵
当今的大学面临社会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和内部日益多样化的任务,大学要真正建立起有效保障、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的内生动力,必须在多样化任务框架中以教学为中心进行新的关系构建,将教学中心地位的观念优势转化为制度优势,实现大学教学制度的创新。文章从教学组织、教学知识、教学资源、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对大学教学制度的创新取向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大学教学 教学制度 制度创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彭阳红
合法性原则是社会制度建设中要遵从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大学制度建设也不例外。事实证明,大学办学水平的高低不但取决于是否建立了制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继存
随着新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实践领域的深入推进,人们越来越感到制度是制约新课程实施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制度创新势在必然。为此,我们特约请了从事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的几位青年学者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制度创新问题进行了探讨,这里将他们的思考刊登出来,以飨读者。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理连 刘晓梅
工学结合教学制度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制度体系设计,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基于工学结合教学制度特点及功能性分析,结合教学制度、组织体系的构建研究,提出"平台—制度—教学—师资—学生"的工学结合教学制度"五要素"以及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并就制度体系运行进行了途径分析与研究,从而为提升高职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工学结合 教学制度 内涵发展 体系建设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理 彭时代
独特的办学理念是学校特色形成的基础,理念转化为特色需要以制度作中介,大学制度是大学特色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大学制度的目的和主体是大学内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发挥。大学制度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
关键词:
办学理念 大学制度 大学特色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少华
理念是制度的先导,制度是理念的保障。只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催生先进的教育制度。先进的大学教育理念是指大学的针对性、质量观、国际化和以人为本。先进的大学制度体现在自主自治、开放性、服务性和质量评鉴。
关键词:
大学理念 现代大学 制度 变革 创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龚怡祖
大学治理结构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石,是推动和完善高校依法自主办学的重要配套工程,其实质是建构能够应对"冲突和多元利益"需要的决策权结构。大学治理结构必须体现以社会为本的现代精神,有能力吸纳各种利益相关者的资源,将大学的决策控制权合理地分布于不同的治理主体手里。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已经把高校推上了依法自主办学的轨道,大学治理的社会需要与历史条件已基本具备,具体表现为: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变革为政府与高校建立契约管理关系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操作空间;高校管理体制的变化使大学决策责任骤然加重、决策权处于高度集中状态,风险也随之出现;高校办学经费筹资结构多元化表明大学的社会基础...
关键词:
大学治理结构 现代大学制度 决策权结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士谦 马焕灵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种"法治思维"观念的提出使得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走进了"法治精神"时代,它要求现代大学的建设者们在将法律、法规视为一种必要的工具的同时,更要努力提高法的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努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林峰
民办高校规模迅速扩张,面临教育资源短缺、筹资渠道多样、生源争夺激烈以及教育质量提高和办学效益提升的内涵式发展要求。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高校体制改革的目标,对于民办高校而言,更具必要性和紧迫性。引入问责制是民办高校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提升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是形成学校与政府、社会之间和谐关系的应有之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戚业国 杨晓江
就世界范围来说,高等教育的人学制度有以下4种类型。一是证书制。即以一定的中学毕业证书考试代替高校人学考试。一般说来,实行证书制的国家,其高中阶段实行的是双轨制,只有学术性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胡大白
民办高校发挥与生俱来的体制机制优势,通过自发的治理制度创新推动了我国高校法人地位的确立;通过自觉的治理制度改革为高校法人治理制度建设提供了成功的案例和借鉴。黄河科技学院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五位一体"的法人治理结构是民办高校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上进行的新的成功探索。
关键词:
民办高校 现代大学制度 法人治理结构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金雅声 马德山
新时期,民族院校要实现自己的使命和价值,必须完成和实现自身的第二次跨越,即"现代化"——向现代新型民族大学的转变。要树立办现代化大学的理念,强化竞争意识;要树立办新型民族大学的理念,强化特色意识;要树立以人为本、助人成功的人才培养理念,强化质量意识;要树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最核心的改革"的理念,强化创新意识;要树立办学的国际化理念,强化开放意识。要坚持方向性、科学化、法治化、人性化、民主化、系统化和创新性的大学制度建设原则。
关键词:
民族院校 现代大学制度 理念 原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