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76)
2023(11275)
2022(9657)
2021(9183)
2020(8253)
2019(19010)
2018(19275)
2017(38525)
2016(21062)
2015(23809)
2014(23970)
2013(23783)
2012(22272)
2011(20016)
2010(20561)
2009(19369)
2008(19704)
2007(17941)
2006(15388)
2005(14102)
作者
(62305)
(51888)
(51776)
(49687)
(32977)
(25008)
(23762)
(20303)
(19261)
(18762)
(17573)
(17483)
(16541)
(16533)
(16223)
(16158)
(15963)
(15329)
(15191)
(14824)
(13027)
(12969)
(12842)
(11745)
(11744)
(11635)
(11632)
(11507)
(10604)
(10316)
学科
(84591)
经济(84506)
管理(62408)
(59626)
(48889)
企业(48889)
方法(43907)
数学(39606)
数学方法(38969)
(28896)
中国(22810)
(22430)
(18691)
(18648)
财务(18600)
财务管理(18546)
(18002)
企业财务(17659)
(16363)
贸易(16354)
业经(16171)
(15931)
(15143)
银行(15113)
农业(14257)
(14238)
地方(14022)
(13406)
金融(13403)
理论(13342)
机构
大学(306451)
学院(305897)
(123171)
经济(120423)
管理(116164)
研究(101053)
理学(99849)
理学院(98716)
管理学(96759)
管理学院(96186)
中国(78807)
(64825)
科学(63413)
(62973)
(52938)
(51916)
财经(48981)
研究所(47791)
中心(46812)
(45926)
业大(45548)
(44269)
北京(41165)
农业(41116)
(38710)
师范(38295)
经济学(38027)
(36751)
财经大学(36311)
(36018)
基金
项目(196652)
科学(153540)
基金(142619)
研究(140185)
(125302)
国家(124349)
科学基金(105117)
社会(86999)
社会科(82541)
社会科学(82515)
(76487)
基金项目(75040)
自然(69658)
自然科(68005)
自然科学(67985)
自然科学基金(66761)
教育(65859)
(65259)
资助(60596)
编号(57481)
成果(47651)
重点(44910)
(44260)
(41229)
(40319)
课题(39616)
科研(38685)
创新(37814)
教育部(37501)
(36959)
期刊
(132503)
经济(132503)
研究(88528)
中国(55676)
(51944)
学报(49147)
(45557)
科学(44551)
管理(40944)
大学(36649)
学学(34746)
农业(30375)
教育(29780)
(29154)
金融(29154)
技术(26338)
财经(24473)
经济研究(22253)
业经(21280)
(20796)
问题(17992)
统计(17340)
(16470)
技术经济(15619)
(15443)
理论(15075)
(15068)
(14933)
财会(14526)
商业(14460)
共检索到4491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董再平  
我国当前推进PPP具有强烈现实需求和深层改革意义,但PPP模式并不必然保证政府财政压力的自动剥离和政府债务风险的自动释放,运用失当反而会增加政府性债务风险。本文根据政府债务矩阵理论和我国当前PPP模式的实施背景与推进举措,阐释了我国PPP模式政府性直接显性债务、直接隐性债务、或有显性债务和或有隐性债务的主要内涵和产生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我国PPP模式政府性债务具有广泛性、复杂性、隐蔽性和权责时空分离等四个重要特征。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吉富星  
当前推广PPP具有非常积极意义,但对政府微观操作、宏观体制层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可忽视的是,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评估难、监管难等因素,PPP的效率具有不确定性,滥用则容易导致财政幻觉、风险隐匿及错配。从中长期预算角度看,PPP确能缓释风险、平滑当期财政支出压力,但不一定降低政府未来支出责任或债务总量。PPP模式应着眼于提升项目效率、增进社会福利,当前应着力构建有效的风险分担、激励相容机制,并将其支出责任融入中长期财政规划框架、置于权责发生制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下。这就需要市场约束和行政约束并重,统筹安排"税权、公共财产权、举债权",构建合理的分类债务管理与预算安排,硬化预算约束,提升地方治理能...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丽珍  
PPP模式的工具性特征使其具备政府债务治理功能,但在其运作过程中可能产生新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结合文献研究、政策法规梳理和专家访谈,对PPP模式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边界、认定标准进行明确界定,从项目合规性、融资机制、回报机制、运营机制、地方政府行为动机以及融资平台转型等多维视角分析PPP模式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独特形成机理,建议针对PPP模式加强规范化管理、巩固债务治理功能、促进提质增效、强化绩效管理、优化风险共担机制、完善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制度等隐性债务规避机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金林  程凡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造成的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财政收支矛盾加剧,使得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再次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暴露时间和规模的极大不确定性,使其监管和治理的难度较显性债务难度更大。基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理论研究及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演进过程,明确界定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内涵,系统分析基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PPP模式、政府购买服务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形成原因,总结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举债方式违法违规性、表现形式隐蔽性、表外负债性、债务规模不确定性等特征,以期为我国政府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关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统计及风险管控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勇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品与公共服务,在兼顾经营性和公益性的原则下,有助于解决部分资金问题,缓解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然而,通过PPP方式参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我国引入PPP模式的实践经验还不够丰富,相关的立法工作也在起步阶段,需要在未来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相应的保障机制,通过建立良好的法律制度框架、风险收益分配机制以及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利益失衡解决机制等,发挥PPP模式在改善地方政府债务治理上的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蕴  胡金瑛  徐策  
尽管我国预算法禁止地方政府融资,但面对不断加快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地方政府只能采取迂回策略,通过组成各种城投公司等各类机构为地方政府筹集资金,现行以银行贷款为主的地方政府融资格局,面临加大财政与银行风险的难题,迫切需要改变。"城投债"作为标准化的债务性融资方式,需要认识到其存在的合理性,尽快给予其合法的地位,使其发挥更大作用。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基于"十二五"时期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考虑,"城投债"要向项目收益债券引导,以便更好地满足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需求。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曾晓安  
审计署公报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已高达近18万亿元,其中偿还责任债务约10.9万亿元。虽然总体可控,但部分地区已经出现偿债风险。用PPP模式化解地方政府债务是一条有效途径。一、用PPP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模式选择据审计署公报,地方政府偿还责任债务以市县级为主,市级占44.5%,县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宁  
债务融资作为地方政府的一种公共经济权利,在近几年快速发展中,对地方政府解决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增加而带来的资金短缺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模式,然后对美国、加拿大以及日本地方政府成熟的债务融资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从融资机制、融资成本以及偿还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国际比较,力求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模式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金林  蒙思敏  
文章在财政分权、金融分权等宏观制度层面探讨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形成初始动因的基础上,深入剖析PPP、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政府购买服务及政府投资基金模式下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形成的现实逻辑,并以PPP项目为例,构建Probit二值模型对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形成的现实微观机制进行实证验证。研究表明,地方政府治理水平、行政效率、行政干预程度、市场化程度等微观要素会通过影响PPP项目的失败率进而形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为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管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刁伟涛  徐匡迪  
新《预算法》允许地方政府开列赤字和举借债务,而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地方政府的财政运行可能也进入到了收支矛盾加大、赤字持续存在的"新常态",由于赤字只能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来融资,因此地方政府债券的可持续性规模成为一个重要问题。通过构建相应模型可以得出,地方政府的负债率主要取决于基本赤字率、债券利率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三个指标,经过估算,在相对乐观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负债率到2020年可降低至21.76%,在相对悲观的情况下,可升高至25.19%,而这一区间基本是可持续和可控的。但是,地方债务的短期流动性风险却基本不可避免,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和化解。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升  
随着我国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PPP模式日益成为地方政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的重要投融资方式。但是,由于PPP模式在实践中存在违规操作和监管缺失等问题,隐性债务风险逐渐显现。本文拟通过分析PPP模式中隐性债务风险的表现,梳理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财政承诺支出的隐性债务风险产生环节,提出PPP模式隐性债务风险的应对防范之策。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于树一  
如何让地方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持久的推动力而不是阻力?答案是实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管理。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高度重视,研究并提出可操作的风险管理方案是当前较为紧迫的任务。为了完成这项任务,需要从全面分析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开始,即运用近年审计报告提供的基础数据,深入探析各项债务风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晶  梁斯  
美债危机和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更应引起我国对政府债务情况的高度关注。我国巨额的地方政府性债务主要面临总量风险、结构风险、效率风险和管理风险,为保障地方和国家经济健康发展,我国应该积极完善预算制度,明确指定债务管理机构,运用合理的举债方式,健全政府债务监督机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楠楠  侯臣  
本文通过融资估计方法重新核算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评估地方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结果发现,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实际规模明显高于公开统计的数据,但未超过国际警戒线,风险暂时可控;当面临经济减速、利率提高两类冲击时,地方政府债务仍具备一定的可持续性,我国有财政缓冲区间来应对;然而,当面临土地财政减收的冲击时,可持续性较弱,极易引发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晓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将政府性债务管控上升到战略高度。准确把握政府性债务的新特征、新趋势,科学判断政府性债务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积极探索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新模式、新路径,具有重大意义。一、政府性债务的特征2013年,国家审计部门对从中央到乡镇的五级政府债务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结果表明,截至201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