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71)
2023(6006)
2022(5369)
2021(5152)
2020(4661)
2019(10592)
2018(10968)
2017(21764)
2016(11946)
2015(13769)
2014(14091)
2013(13807)
2012(12933)
2011(11740)
2010(12019)
2009(11585)
2008(11377)
2007(10434)
2006(9343)
2005(8708)
作者
(36157)
(29830)
(29751)
(28175)
(18720)
(14240)
(13714)
(11765)
(11241)
(10774)
(10075)
(10052)
(9661)
(9446)
(9237)
(9197)
(8954)
(8879)
(8768)
(8578)
(7824)
(7378)
(7320)
(6902)
(6843)
(6830)
(6653)
(6626)
(6237)
(6013)
学科
(43964)
经济(43906)
管理(33600)
(29441)
(23771)
企业(23771)
方法(20253)
数学(17782)
数学方法(17547)
中国(14160)
(12701)
(12636)
(12159)
(10109)
(10042)
银行(10020)
(9647)
贸易(9642)
(9575)
(9453)
业经(9223)
(9086)
(8526)
金融(8519)
理论(7934)
农业(7639)
(7456)
地方(7150)
(6768)
财务(6739)
机构
大学(175668)
学院(174035)
(67558)
管理(66393)
经济(65876)
研究(57436)
理学(55950)
理学院(55337)
管理学(54338)
管理学院(54016)
中国(48104)
(38347)
(35526)
科学(35269)
(30923)
(29709)
中心(27474)
财经(27461)
(27353)
研究所(26588)
业大(25722)
(24702)
北京(24613)
农业(24308)
(22807)
师范(22540)
(21993)
(20770)
财经大学(20206)
经济学(19599)
基金
项目(107797)
科学(83716)
研究(78967)
基金(76997)
(67070)
国家(66558)
科学基金(56024)
社会(48392)
社会科(45691)
社会科学(45676)
(42139)
基金项目(40639)
教育(36963)
自然(36264)
(35723)
自然科(35418)
自然科学(35406)
自然科学基金(34749)
编号(33702)
资助(32184)
成果(28776)
(24181)
重点(23742)
课题(23222)
(22197)
(21771)
项目编号(20799)
科研(20512)
教育部(20392)
创新(20384)
期刊
(77332)
经济(77332)
研究(53400)
中国(36318)
学报(28202)
(27597)
(26551)
管理(24548)
科学(24483)
(23502)
金融(23502)
大学(21191)
教育(20860)
学学(19743)
农业(17821)
技术(15409)
业经(13740)
财经(13658)
经济研究(12346)
(11592)
图书(10941)
问题(10606)
理论(10273)
实践(9427)
(9427)
统计(9056)
(9052)
(8979)
商业(8812)
技术经济(8546)
共检索到2716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沐玲  
长期以来,刑法学界对于P2P网络借贷行业潜在的刑事法律风险研究,主要集中在对P2P网贷平台的研究方面,而对与P2P网络借贷行为有密切关系的其他主体——投资人、借款人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行为模式及涉嫌的犯罪则很少涉及。事实上,许多投资人参与P2P网络借贷后资金被骗得血本无归,最在乎的是究竟谁是真正的犯罪实施者,法律真正应该处罚的是谁,即刑法应该找出真正的犯罪主体,并对其定罪量刑,以保障投资人权益。由于P2P网络借贷所涉主体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平台出事以后,平台、借款人和担保机构之间往往互相推诿责任。因此,应对我国P2P网络借贷主体的行为模式进行分类,厘清P2P网络借贷各方主体行为涉嫌的相关刑事犯罪,...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史小坤  邢雯倩  董雪慧  
我国互联网金融投资者面临的骗局和连锁风险,是否是互联网金融羊群行为的必然结果呢?如何建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制度,才能在不影响互联网金融融资效率前提下降低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呢?在改进的MNL模型基础上,通过研究我国P2P网络借贷羊群行为的性质及其背后的信息驱动,回答上述问题。研究结果显示,我国P2P网络借贷市场上存在着理性的羊群行为;其背后的信息驱动因素依次为平台信息、项目信息和借款人信息。因此,我国网络借贷市场不会由于投资者羊群行为引发市场风险,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的重点在于,强化投资者保护、完善和统一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信用评估和披露制度。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史小坤  邢雯倩  董雪慧  
我国互联网金融投资者面临的骗局和连锁风险,是否是互联网金融羊群行为的必然结果呢?如何建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制度,才能在不影响互联网金融融资效率前提下降低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呢?在改进的MNL模型基础上,通过研究我国P2P网络借贷羊群行为的性质及其背后的信息驱动,回答上述问题。研究结果显示,我国P2P网络借贷市场上存在着理性的羊群行为;其背后的信息驱动因素依次为平台信息、项目信息和借款人信息。因此,我国网络借贷市场不会由于投资者羊群行为引发市场风险,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的重点在于,强化投资者保护、完善和统一P2P网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薛朝霞  
如何界定P2P网络借贷与非法集资行为的界限,文章从阐释P2P网络借贷的概念与运营模式着手,在此基础上,对P2P网络借贷的异化形式归纳分析,指明P2P网络借贷与非法集资行为的界限,最后提出P2P网络借贷平台如何规范经营、防范法律风险的几点建议,以使P2P网络借贷行业进一步趋于良性运转。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伟  
运用熵权法和CRITIC法对54家P2P网贷平台进行了风险测评,结果显示2015年5月—2016年5月网贷平台评级合格的仅1家,评级关注的22家,警示的20家,危险的11家,整个行业风险集中度偏高、形势严峻。不同评级的平台,面临的风险尽管不同,但在流动性风险和违约风险的管控方面却表现出一致的高水平,评级关注和警示的平台还在杠杆风险管控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势。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谭中明  谢坤  黄丹  
论文立足于P2P网络借贷运营的虚拟环境和P2P平台网络借贷活动所形成的资金借贷关系和独特经营特征,构建网贷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熵值法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出综合风险值模型,根据典型P2P样本平台数据实证分析P2P网贷行业风险状况,并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防范网贷风险的具体对策。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谭中明  谢坤  黄丹  
论文立足于P2P网络借贷运营的虚拟环境和P2P平台网络借贷活动所形成的资金借贷关系和独特经营特征,构建网贷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熵值法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出综合风险值模型,根据典型P2P样本平台数据实证分析P2P网贷行业风险状况,并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防范网贷风险的具体对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绘  沈庆劼  
2011年以来,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以年均500%的速度爆发式增长。2013年,全年成交额超过2 000亿元。截至2014年6月末,我国P2P平台数量已达911家。自2006年我国P2P网络借贷诞生以来,演变出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模式,不同模式风险各异,给投资人与监管者带来了较大挑战。本文就我国P2P网络借贷模式中的五种核心要素进行了比较分析,讨论了我国P2P网络借贷中的五类主要风险,并从征信体系、信息披露、产品信用评级行业以及自律标准等四个方面,对现有监管思路提出补充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孙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P2P网络借贷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渠道在国内外迅速扩散。由于制度和监管缺失,P2P网络借贷这种新生金融形态蕴藏着极大风险。通过对P2P网络借贷概念、现状和运作模式的介绍,分析其优势及存在的风险,提出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制度的构建模式。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赵磊  刘安雄  
本文首先收集了网贷之家的网贷平台档案数据,然后对有关数据进行了深入的统计分析,通过对公司类型、平台背景、高管数量、登记备案等基本信息以及诸如平均收益、债权转让、保障模式、业务类型等营运信息的分析,系统地描述了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档案信息现状,并给出有关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网贷行业发展和个人投资者提供参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赵磊  刘安雄  
本文首先收集了网贷之家的网贷平台档案数据,然后对有关数据进行了深入的统计分析,通过对公司类型、平台背景、高管数量、登记备案等基本信息以及诸如平均收益、债权转让、保障模式、业务类型等营运信息的分析,系统地描述了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档案信息现状,并给出有关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网贷行业发展和个人投资者提供参考。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侯卓  苗露强  
P2P网络借贷近年来在中国急速发展,运行模式纷繁芜杂,而学界对其研究多局限于P2P网络借贷风险的防范与控制、P2P平台的法律性质、P2P网络借贷的模式等,鲜有对其课税问题的有关研究。P2P网络借贷在运行过程中主要涉及营业税、所得税和印花税。根据P2P网贷运行模式背后的法律关系和经济实质,P2P网贷大致可分为三类:信息中介模式、信息中介+信用转换模式和债权转让模式。由于债权转让模式是实质上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并非标准形态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而我国现行税法规范只对后者做出了规定,因此在参照适用该规范时,应当运用税法理论基础对其做出变通。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新林  
P2P平台非法集资行为主要包括自我融资、资金池、庞氏骗局、伪平台等四种模式,呈现出公开性与社会性兼具、非法性与利诱性交织、网络性与脱媒性并存的特点,有必要予以刑事治理。对P2P平台非法集资行为予以刑事规制的罪名主要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实践中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为主体,司法治理的核心标准是认定非法性和非法占有的目的。P2P平台非法集资行为的刑事治理存在发现难、定性难、追赃难和预防难等难点,要做到有效治理,必须确立维护金融安全与促进金融创新保持合理平衡、着力解决刑事治理中的难点问题、积极借鉴域外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会娟  何琳  
以P2P网络借贷行业的领军者——人人贷的交易观测作为研究样本,研究借款描述对P2P网络借贷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借款人信用等级越低,越倾向于添加借款描述,以降低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借款描述展示的人格数量越多,越能吸引投标人,满标用时越快,借款人越容易获得借款且借款违约率越低;进一步分析借款描述中展示的不同人格对借贷行为影响的程度,发现"勤奋"人格对借款成功率和投标人数的影响最大,而"成功"人格对投标完成时间和借款违约率的影响最大,其余的人格也都对借贷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鲁钊阳  
基于西部地区10省市、2703份有效问卷,运用Probit模型实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P2P网络借贷的接受意愿。结果显示:户主禀赋变量、家庭特征变量和区域特征变量会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接受P2P网络借贷产生影响,在户主禀赋变量、家庭特征变量和区域特征变量方面具有优势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容易接受P2P网络借贷,而种养殖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P2P网络借贷的接受意愿并无本质差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