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43)
2023(6200)
2022(5230)
2021(4868)
2020(4182)
2019(9280)
2018(9292)
2017(18932)
2016(10212)
2015(11664)
2014(11814)
2013(12163)
2012(11779)
2011(10879)
2010(11311)
2009(10673)
2008(10743)
2007(9883)
2006(9143)
2005(8320)
作者
(32354)
(26884)
(26693)
(25582)
(17062)
(12485)
(12325)
(10327)
(10058)
(9667)
(9198)
(9007)
(8680)
(8625)
(8336)
(8331)
(7901)
(7842)
(7766)
(7737)
(6967)
(6633)
(6632)
(6149)
(6116)
(6082)
(6029)
(5839)
(5418)
(5333)
学科
(55087)
经济(55043)
管理(26684)
(26459)
方法(21603)
(20475)
企业(20475)
数学(18712)
数学方法(18557)
中国(15315)
地方(14859)
(13524)
业经(11891)
(10747)
(10061)
地方经济(9932)
(9867)
贸易(9863)
产业(9793)
(9558)
(9196)
(8932)
银行(8915)
(8661)
农业(8628)
环境(8176)
(8169)
金融(8167)
(7902)
技术(7550)
机构
大学(166696)
学院(166027)
(73695)
经济(72265)
管理(61807)
研究(59534)
理学(53025)
理学院(52359)
管理学(51455)
管理学院(51137)
中国(44644)
(35947)
科学(35879)
(33897)
(30937)
研究所(28056)
财经(27239)
中心(25454)
(24984)
(24819)
(24450)
经济学(23574)
北京(23101)
(22984)
师范(22801)
业大(21872)
经济学院(21542)
(21442)
(20073)
财经大学(20066)
基金
项目(105018)
科学(83489)
研究(77735)
基金(76318)
(66372)
国家(65907)
科学基金(55415)
社会(50545)
社会科(48112)
社会科学(48103)
(40630)
基金项目(40189)
(34834)
教育(34363)
自然(33897)
自然科(33000)
自然科学(32986)
自然科学基金(32382)
资助(31100)
编号(31032)
成果(25888)
(25432)
重点(24373)
(23651)
课题(22180)
(21646)
国家社会(21236)
发展(21012)
(20710)
创新(20410)
期刊
(84130)
经济(84130)
研究(51833)
中国(27914)
科学(23629)
学报(23226)
管理(22951)
(22309)
(22209)
大学(17486)
学学(16473)
(16035)
金融(16035)
农业(15422)
教育(14590)
业经(14396)
经济研究(13843)
财经(13475)
技术(13362)
问题(12498)
(11760)
(10200)
统计(9497)
商业(9229)
技术经济(9160)
国际(8576)
理论(8542)
(8369)
现代(8134)
资源(8130)
共检索到2470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胜会  
分析我国LED产业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我国LED产业发展是基于比较优势的演进过程,比较优势的转换主导了产业发展路径。我国产业呈现分散与集聚并存现象,是比较优势主导了产业的发散,而竞争优势主导了产业集聚。通过构建企业合作竞争博弈模型,证实了长期内LED产业的区域竞争格局受企业合作竞争影响,并且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与共生发展取决于区域企业的合作竞争。
[期刊] 改革  [作者] 孙久文  李恒森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加快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现阶段的区域经济特征明显:多支点的空间骨架逐渐形成,产业转移成为区域空间变化的主导力量,宏观经济因素对空间均衡的影响逐步加大。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存问题有:区域间绝对差距扩大,地区发展机会不均等。为此,应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强化区域间经济合作,打造新的增长极;促进区域发展精准化,完善区域政策体系。未来,我国将逐步建立开放型区域经济新体制,应
[期刊] 改革  [作者] 孙久文  李恒森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加快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现阶段的区域经济特征明显:多支点的空间骨架逐渐形成,产业转移成为区域空间变化的主导力量,宏观经济因素对空间均衡的影响逐步加大。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存问题有:区域间绝对差距扩大,地区发展机会不均等。为此,应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强化区域间经济合作,打造新的增长极;促进区域发展精准化,完善区域政策体系。未来,我国将逐步建立开放型区域经济新体制,应充分利用区域分化格局推动政策创新,加快绿色化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泽地  张一兵  李善同  何建武  
文章利用历史的、国际的和区域的数据揭示中间投入率变化的一般规律及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化特征。从世界范围来看,中间投入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关系;从全国层面来看,我国全社会中间投入率出现转折性变化趋势。2010年之前制造业内部结构升级是引起全社会中间投入率上升的主要原因,而2010年之后部门间的产业结构升级的加快(尤其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快速上升)导致了全社会中间投入率开始下降。各省份的资源禀赋不同,所处的工业化阶段不同,可根据各省份中间投入率变化趋势的差异分类采取措施,加快推进各自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瑾  
从世界范围看,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有效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它在提升产业竞争力、区域竞争力,并从整体上提升国家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世界其他国家产业集群发展轨迹不同,我国产业集群演进是在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及政府规划引导下进行的,历经产业集聚化、产业集群化、集群调整转型三个阶段。通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产业集群大多遇到了成本上升、自主创新、产业转移、贸易壁垒等障碍,以往成功有效的低端道路,存在支撑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缺口。因此,进入"十二五"时期,面对全球经济增长仍具较高不确定性、经济结构亟待调整优化、国际贸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世界新技术革命正在酝...
[期刊] 改革  [作者] 卢嘉  
选择合约理论这一新的视角,旨在解释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过程,为深化改革提供依据。我国的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是改革开放程度、中央与地方关系、城镇化进程和产权制度四个关键局限约束下合约演进的过程;住房合约是国家合约的组成条款,它以适应国家合约的形式出现,以辅助实现国家发展的目标。住房制度的未来选择,也将取决于局限的走向,可以通过判断关键局限的转变,来判断住房制度的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万树  
国民福祉可以通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客观指标加以体现。运用国民福祉评价模型对1996~2009年间我国四大区域及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国民福祉的时空演进特征进行实证分析,检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政策效应,并结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提出进一步协调我国区域发展的政策方向。我国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经济增长对国民福祉的提高程度。
[期刊] 改革  [作者] 裴长洪  
中国对外开放可分为四个阶段:外贸管理体制实行放开搞活、下放经营权;培育外贸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贸易自由化、建立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开放型经济体制;开放型经济体制面临进一步完善与创新。开放型经济建立之初进行的外贸体制改革的主要经验是:成功解决了如何在体制转型中实现贸易自由化,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创造了区域突破的经验,正确选择了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同时,系统总结了中国开放型经济的五方面的基本特征,并前瞻走向。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东京  田清旺  
以政府转型为主题,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对中国政府转型的历程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总结。根据中国政府转型的历史演进路径,中国政府转型的历程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1978~1986年为经济建设型政府阶段、1987~2002年为经济调节型政府阶段、2003年至今为公共服务型政府阶段。政府转型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客观界定政府职能,有效发挥政府职能。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勇  
城市群的兴起和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我国城市群发展起源于区域合作,乡镇企业、开发区和产业集群的兴起,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城镇化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速了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仍然落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提高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需要使更多城镇和城市群走向成熟,并成为区域经济的中流砥柱;加强城市群规划与区域经济体系建设进一步融合;促进城市群绵延带的形成和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利军  
本文在讨论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质的基础上,对区域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数学分析,认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复合系统向理想状态逼近的过程,可持续发展指数的轨迹是一条组合Logistic曲线,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实现主要取决于克服限制因子所需要的时间、克服限制因子的成本、克服限制因子的成本和收益在区域社群内部的分配。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金凤花  富立友  马洪伟  
基于8类能源标准煤碳排放系数的估算结果,测算了我国各省区1997—2012年区域物流碳排放量,通过重构重心模型,分析了区域物流碳排放重心的演化轨迹。并通过与区域经济碳排放、区域经济碳排放重心进行比较,分析了区域物流碳排放的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省区的物流业碳排放与经济碳排放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各省区物流业碳排放排名与其物流业经济产出排名非常接近,区域物流碳排放在空间上表现出总体格局逐渐向"几何平衡"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旭晓  
运用非期望Minds模型和灰色系统动态方程对我国内地7大区域30个省份2012-2017年绿色创新效率时空演进轨迹及其形成机理进行探究。研究发现:我国绿色创新效率整体偏低,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省域之间绿色创新效率不均衡的特征比较明显;我国7大区域绿色创新效率演化发展轨迹存在较强的异质性,华东、西南和华南地区交替领先,西北地区一直垫底;我国七大区域绿色创新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由高到低排序为:华南>华东>华中>西南>华北>东北>西北;华中和西北地区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的首要阻力在于政府支持不足,华北、东北和华东地区的主要阻力是环境规制,华南和西南地区的主要障碍因素分别是信息化和市场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炳才  
天津曾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近年来天津的经济发展状况并不尽如人意 ,因此 ,探讨天津经济竞争力的变动轨迹和影响因素 ,提出对策和建议就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将中国的发展纳入世界经济的大背景中 ,将天津的发展置于全国的比较优势格局中来研究天津的问题 ,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将有助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周敏  石磊  
为探讨区域间"恶性竞争"的形成机理,本文将相对绩效评估引入两企业同质产品古诺博弈,其中每个企业的"实际收益"是其利润与相对绩效奖罚之和。我们先考察了对称情形,发现引入相对绩效评估降低了每个企业的"感知成本",因而会激化竞争;一旦相对绩效评估强度超过某个临界值,"恶性竞争"就出现了,即市场价格就会低于边际成本。即便考虑两个企业的进入决策,"恶性竞争"仍有可能出现,因为它可以成为混合战略纳什均衡结果。我们也考虑了非对称情形。分析表明,强化相对绩效评估对高成本企业总是不利的,但对低成本企业的影响则是不确定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