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51)
2023(15655)
2022(13649)
2021(12655)
2020(10782)
2019(24841)
2018(24571)
2017(48416)
2016(25849)
2015(29135)
2014(28784)
2013(28253)
2012(26005)
2011(23319)
2010(23241)
2009(21194)
2008(20698)
2007(17791)
2006(15557)
2005(13298)
作者
(72867)
(60602)
(60189)
(57397)
(38434)
(28865)
(27438)
(23783)
(22926)
(21364)
(20566)
(20097)
(19066)
(18831)
(18819)
(18145)
(18088)
(18005)
(17342)
(17218)
(14774)
(14764)
(14621)
(13785)
(13618)
(13498)
(13250)
(13154)
(12159)
(11876)
学科
(108250)
经济(108135)
管理(74391)
(71439)
(58121)
企业(58121)
方法(53113)
数学(47078)
数学方法(46516)
(28633)
中国(28576)
(26766)
业经(24116)
地方(21671)
(20248)
(19681)
贸易(19670)
(19274)
(19077)
农业(18935)
技术(17064)
(16860)
财务(16791)
财务管理(16750)
环境(16161)
(16111)
(16079)
理论(16078)
银行(16076)
企业财务(15888)
机构
大学(368879)
学院(366810)
(150112)
管理(149562)
经济(147047)
理学(130776)
理学院(129421)
管理学(127162)
管理学院(126503)
研究(116530)
中国(86648)
(77599)
科学(71181)
(69170)
财经(56586)
(55953)
(53690)
中心(53632)
业大(53601)
(51507)
(51057)
研究所(50975)
北京(48649)
(47143)
师范(46731)
经济学(45921)
(43017)
财经大学(42366)
农业(42009)
经济学院(41849)
基金
项目(255320)
科学(202092)
研究(186973)
基金(186881)
(161777)
国家(160511)
科学基金(139474)
社会(118961)
社会科(113019)
社会科学(112992)
基金项目(99705)
(98629)
自然(90846)
自然科(88771)
自然科学(88750)
自然科学基金(87143)
教育(85721)
(82945)
资助(77287)
编号(76472)
成果(60563)
(56626)
重点(56436)
(54067)
(53005)
课题(51203)
创新(49432)
国家社会(49200)
教育部(49095)
科研(48894)
期刊
(155507)
经济(155507)
研究(105641)
中国(60658)
学报(54366)
管理(53798)
科学(50511)
(50474)
(47443)
大学(42189)
学学(39678)
教育(36170)
农业(33176)
技术(32143)
(29988)
金融(29988)
财经(26945)
业经(26769)
经济研究(25437)
(22983)
问题(21366)
图书(19212)
理论(18560)
统计(18104)
技术经济(17980)
商业(17282)
科技(17244)
实践(16956)
(16956)
现代(16569)
共检索到5168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家庭  张俊韬  
本文通过计算2000-2008年我国IT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指数及空间集聚β指数,来考察IT产业的集聚现象;并进一步运用空间计量方法,计算出Moran指数及其散点图,来分析产业集聚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IT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在逐渐加剧,IT产业呈现出在少数几个省区集聚的现象,具有明显的地方化现象。我国IT产业属于高度空间集聚产业,且空间集聚指数逐年增大,产业集聚现象明显。我国IT产业发展水平及其增长的空间分布不是随机的,而是在全局和局域环节都呈现出正向的空间依赖特征,表现为高发展水平的区域倾向于集聚在一起。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喻莎莎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文化市场交易模式,缩短了文化传播的途径,将虚拟经济融入实体经济,使文化的物质价值得以充分发挥。本文就互联网影响下文化产业集聚特征是否发生变化这一角度开展研究,将互联网及现代物流作为动力因素,使用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会促进我国文化经济集聚区形成,但对东、中、西各地区内部并不能产生明显刺激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喻莎莎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文化市场交易模式,缩短了文化传播的途径,将虚拟经济融入实体经济,使文化的物质价值得以充分发挥。本文就互联网影响下文化产业集聚特征是否发生变化这一角度开展研究,将互联网及现代物流作为动力因素,使用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会促进我国文化经济集聚区形成,但对东、中、西各地区内部并不能产生明显刺激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臻  肖良武  严军  
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出发,以迪克希特—斯蒂格利茨垄断竞争模型为研究的框架基础,按照传统经济学两区域两部门经济的分析思路构建理论模型进行规范分析,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以中国28个省(市、区)面板数据为数据依据,从而得出了影响中国四大区域之间(东、中、西和东北)实际工资水平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林秀梅  曹张龙  
基于我国2003-2016年31个省的面板数据,本文构建面板平滑迁移回归模型(PSTR)实证研究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显著地表现出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水平的门槛效应,当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水平低于门槛值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并不利于产业结构的改善,而当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水平高于于门槛值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模型的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结论的可靠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柯善咨  赵曜  
文章通过新经济地理学的资本流动模型分析了城市规模对资本积累的影响机制,并利用2003-2009年我国653个县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集聚效应导致大城市以更高的效率吸收资本,城市规模增长促进了资本深化;控制其他因素后,人口规模增加1%推动城市人均资本存量平均增加0.22%,而省会以上城市的管理职能放大了城市规模的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杰文  蒋正云  李凤  
经济发展模式的绿色化转变离不开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旅游产业作为新时期绿色经济的典型代表,其发展态势对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文章运用我国30个省份1998—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两步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SGMM),实证检验了旅游产业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的动态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我国绿色经济效率和旅游产业集聚都存在时空上的分布不均衡现象,在加入了对外开放程度、城市化水平、能源强度、政府规制等控制变量后,旅游产业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整体上呈"U"型曲线关系,长期来看,旅游产业的规范化、集约化发展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提高有着显著正向影响。目前,应加强科学规划和合理引导促进旅游产业与绿色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关秋燕  
针对目前对全国物流产业集聚研究较少的状况,将全国31个省级单位划分为五个区域,分别是东部、东北、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和西部地区,运用区位熵法对这五个区域的物流产业集聚度进行了测度;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物流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东部、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地区的物流集聚与经济发展之间是正相关关系,而东北地区的物流集聚与经济发展之间是负相关关系,西部地区的物流集聚对经济发展作用不显著。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西部地区物流产业适度集聚、改善政府对地区经济的干预能力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珍珍  陈功玉  
物流产业集聚已经成为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活力的关键。本文基于1998-2007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计算了我国的物流产业集聚度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物流产业集聚度的利益来源以及物流产业集聚度对工业增加值的影响。经分析得出物流产业集聚的发展存在空间结构上的差异。一些地区由于具有较强的资源禀赋优势和主导产业优势,而使得该地区的物流产业集聚度高于其他地区,同时这种物流产业集聚度的地区差异又导致了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发展水平的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芮国强  董露露  马继迁  
流通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已成为我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手。本文从我国流通产业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趋势性特征入手,并基于2005-2016的省级面板数据,采取GMM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对流通产业集聚以及流通产业四大细分行业的发展,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进一步考察了流通产业四大细分行业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差异性。研究认为,流通产业集聚确实有力促进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但流通产业四大细分行业的发展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的不一致性,批发与零售业、住宿与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不仅没有起到促进作用,反而起到了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大垒  
金融产业集聚现象在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已比较明显,并有效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种金融业集聚式发展模式,有必要研究其形成原因。本文以我国35个大中城市1998~2007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EViews6.0软件,采用广义矩估计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工业总产值、金融业从业人员和地区生产总值三个因素对城市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居民储蓄和园林绿地面积两个因素对其形成则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据此,本文从金融企业、工业企业、地方政府和城市居民四个层面提出了促进城市金融产业集聚形成的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芳  
选取HHI指数测算全国29个省市产业集聚程度,将全国划分为四个区域。随机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回归结论表明:产业集聚对我国能耗强度的影响应区分对待。制造业产业集聚整体上增加了中国能耗强度,服务业产业集聚整体上降低了中国能耗强度,各地区产业集聚对能耗强度影响差异性较小。稳健性检验证明回归结果基本可靠。长期来看,制造业产业集聚和服务业产业集聚对能耗强度的影响格局可能会发生逆转。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忠杰  
论文运用核密度估计和空间格局变化,分析了中国省际金融产业集聚的动态演进过程,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1997~2013年中国省际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结论如下:(1)省际金融产业集聚空间演进存在差异性,呈现多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的趋势。(2)省际金融产业集聚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表现为示范效应。(3)本省与临近省域金融发展、经济开放、工业化、区域基础设施等对金融产业集聚存在协同效应,而经济发展、城镇化对金融产业集聚存在空间竞争效应。(4)由于互联网金融发展和金融业对高端人才需求有限,使得人力资本并没有促进金融产业集聚发展。据此,笔者提出促进省际金融产业集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晓燕  冉光和  季健  
本文基于空间计量模型框架,采用我国2000~2013年30个省(市、区)的省际面板数据,对金融集聚、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在省域之间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金融集聚、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促进作用显著,且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显著的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而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反向抑制作用。在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夏永红  沈文星  李存芳  
【目的】研究木材加工产业集聚对产业劳动生产率影响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为促进木材加工产业提质增效提供发展路径,为优化木材加工产业区域布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1998—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全局Moran指数测量木材加工产业劳动生产率的空间依赖性;在控制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和交通运输条件等变量的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省际木材加工产业集聚对产业劳动生产率影响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结果】1)木材加工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全局Moran指数在0.3上下波动,且存在空间依赖性(P<0.05)。2)空间计量模型的系数估计结果显示:木材加工产业劳动生产率存在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自相关性(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