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16)
2023(11219)
2022(10075)
2021(9566)
2020(8155)
2019(18981)
2018(19013)
2017(38171)
2016(20520)
2015(23451)
2014(23493)
2013(23525)
2012(21793)
2011(19727)
2010(19758)
2009(18301)
2008(18060)
2007(15909)
2006(14187)
2005(12667)
作者
(60104)
(49300)
(49168)
(46853)
(31591)
(23607)
(22332)
(19384)
(18747)
(17804)
(16978)
(16484)
(15539)
(15440)
(15257)
(14991)
(14692)
(14670)
(14195)
(14039)
(12206)
(12195)
(11909)
(11176)
(11040)
(10989)
(10984)
(10916)
(9945)
(9670)
学科
(85921)
经济(85812)
管理(61748)
(58991)
(48086)
企业(48086)
方法(42723)
数学(37809)
数学方法(37426)
中国(23812)
(23262)
(23168)
业经(17832)
(17316)
(16825)
贸易(16818)
(16637)
(16326)
地方(16017)
农业(15128)
(14682)
财务(14617)
财务管理(14581)
(14391)
银行(14356)
企业财务(13868)
(13643)
(13146)
金融(13145)
技术(13074)
机构
大学(302994)
学院(300103)
管理(122375)
(122248)
经济(119583)
理学(106000)
理学院(104892)
管理学(103287)
管理学院(102736)
研究(95668)
中国(72874)
(64346)
(59296)
科学(57467)
财经(47809)
(47511)
(43763)
中心(43624)
(43370)
(42684)
研究所(42645)
业大(42541)
北京(41346)
(38779)
师范(38497)
经济学(36853)
财经大学(35664)
(35235)
(34543)
农业(34124)
基金
项目(199201)
科学(156628)
研究(148302)
基金(144976)
(124391)
国家(123357)
科学基金(106437)
社会(92922)
社会科(88081)
社会科学(88057)
基金项目(77457)
(76508)
自然(68884)
教育(68095)
自然科(67235)
自然科学(67221)
自然科学基金(66021)
(64379)
编号(61500)
资助(60865)
成果(50531)
(45007)
重点(43572)
(41566)
课题(41408)
(40941)
教育部(39033)
人文(38433)
项目编号(38202)
创新(38090)
期刊
(132747)
经济(132747)
研究(92632)
中国(50533)
管理(44153)
学报(43772)
(43250)
科学(40181)
(39391)
大学(33541)
教育(32010)
学学(31363)
(28684)
金融(28684)
农业(27256)
技术(24791)
财经(23552)
业经(22094)
经济研究(21022)
(19907)
问题(18449)
理论(17245)
图书(16251)
实践(15769)
(15769)
技术经济(14865)
(14613)
商业(13950)
现代(13728)
科技(13450)
共检索到436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耿照源  黄嘉蔚  
文章以我国IPO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首先以现金流-收益模型估计出盈余管理程度,根据提出的研究假设,构建多元回归模型,经实证分析发现盈余管理行为与上市后的IPO高抑价之间显著正相关。再通过分析偏相关系数,指出IPO发行价和首日收盘价分别与报告盈余的相关性要高于其真实盈余,从而得出是由于我国一、二级市场的制度特征以及由此引起的投资者行为差异使得促成发行上市后IPO高抑价现象的形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有禄  熊虎  罗秋兰  
文章以实行全流通发行并上市的国内股票为样本,使用Newey—West提出的异方差和自相关一致协方差回归方法,对影响IPO抑价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了降低中国IPO抑价的建议。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李强  
本文利用统计描述与线性回归方程对全流通时期我国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82只A股抑价率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我国IPO高抑价率主要是由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和热衷于新股炒作造成的,投资者的价值投资理念并没有形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叶若慧  王成方  张文慧  
运用1990~2010年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我国IPO抑价和长期收益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国有股权比例、公司成长性与IPO抑价率显著正相关,发行管制、内部职工持股比例与IPO抑价率显著负相关。同时,以多种方法衡量IPO长期收益率,均发现IPO抑价率与IPO长期收益率显著负相关,公司未来现金流风险与IPO长期收益率显著正相关。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郑业秋  
本文基于我国创业板自开板至2011年3月31日的样本数据,发现创业板市场存在IPO抑价现象,进而分析其IPO抑价成因。实证研究表明,受二级市场投资者投机性、发行人与承销商的定价合理性和IPO抑价滞后效应的多重影响,创业板市场平均抑价幅度为41.23%,高于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结合实证结论,本文在倡导理性投资、提高发行人风险意识、提高承销商定价能力等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顿雁峰  
IPO抑价现象在世界各证券市场上普遍存在。研究表明,成熟股票市场上的抑价率相对较低,新兴市场的抑价率相对较高。本文实证分析了我国创业板市场65家公司的首次公开招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抑价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我国创业板IPO抑价的主要原因是该市场短期投资、跟风投资的投机氛围浓厚,投资者并没有真正建立起价值投资的理念。因此,要加强投资者风险意识的培养,让机构投资者成为创业板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运兰  
随着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开通,至今已经有几十家公司在其上市,且都以高成长性著称,在首次新股发行时,其抑价及相关方面等具有别于其他市场的特征。本文结合创业板IPO的抑价率、市盈率、中签率、发行价、每股收益、发行规模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统计性描述与比较,从理论和实证分析了创业板IPO抑价及其影响因素。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莉婷  
本文以2009年至2011年以来在创业板上市的281家公司为样本,对创业板市场的IPO抑价进行实证研究,即以IPO抑价率为因变量,以反映投资者情绪的市盈率、新股中签率、上市首日换手率等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抑价率影响最为显著的是上市首日换手率,其次是新股中签率,而发行价和市盈率等其他变量对于IPO抑价率都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礼君  彭茜  
IPO抑价会提高企业的筹资成本,弱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同时加剧市场的波动。本文运用我国A股市场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从IPO抑价角度来考察全流通以及询价制的政策配合使用效果。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守喜  梁叔翔  
股权分置现象是长期困扰我国股市发展的顽疾之一,我国IPO市场实现全流通以来,我国IPO市场的定价效率如何值得关注。本文选取全流通后的沪深IPO为样本,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和相关分析、OLS回归、Logistic回归、逐步回归等计量方法实证研究全流通下我国IPO抑价的成因,结果发现:第一,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引发的"全流通"并不能有效降低我国高的新股发行抑价程度;第二,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西方理论对我国股票市场IPO发行抑价解释均不强,"赢着诅咒"假说和承销商声誉理论在我国股票市场也不适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郭敏  侯居跃  
本文以2010-2012年间我国发行上市的410只中小板和创业板新股为样本,通过运用普通线性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对我国IPO抑价的成因进行分析,发现配售对象数量与初步询价均值对IPO抑价有显著性影响,其它两个"簿记"信息代理变量对IPO抑价的影响均不具显著性,"簿记"信息对IPO抑价的解释能力有限;我国新股抑价主要受供求和情绪两大类因素的影响,对于不同抑价水平的个股影响其抑价的因素有所不同,即使同一因素对不同个股抑价的影响程度也有很大差别。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熊虎  孟卫东  周孝华  
文章借鉴Robinson等首次提出的所有权保留和抑价间的曲线关系理论模型对全流通后的中国中小板IPO市场数据进行实证。通过非参数检验和回归分析,得到了和该理论模型近似一致的结论:中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在IPO发行前所决定的所有权保留比例和IPO抑价有近似的曲线关系。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何剑  
以我国股市开始以来到2005年底的1332家所有IPO新股为研究样本,分四个阶段对机构利益与IPO的抑价关系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交易量放大的"佣金理论"在中国股票市场得到完全体现,承销商通过IPO发行中的法人配售机制输送利益给相关的利益共同体的现象是存在的,同时还存在承销商通过IPO抑价为其发行人创造未来再融资的条件和便利的现象;但保荐人制度下IPO抑价并不高,说明避免法律责任理论在中国股市尚不成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汉昌  王金波  
针对近几年频发的IPO破发现象,选取2009~2011年718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股权结构特征以及影响IPO定价参与方的议价动机和能力入手,考察了股权结构与IPO抑价或破发的关系。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与IPO抑价无显著关系,而与IPO破发显著负相关,体现出管理层持股的"利益趋同效应";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IPO抑价程度更高,且IPO破发的概率更低,反映出国有企业管理层可能存在通过IPO抑价确保发行成功来获取政治声誉和寻求未来政治升迁的动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建祖  辛江龙  贾明琪  
运用实物期权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我国A股市场IPO高抑价现象存在的原因。研究表明,投资者的过度反应是我国A股市场IPO高抑价的主要原因。投资者在新股投资中过度反应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尚不完善,投资者的知识及经验相对缺乏,投资者羊群效应严重;二是由于投资渠道欠缺以及二级市场长期风险偏高,投资者倾向于一级市场和在二级市场进行短期投机套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