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64)
2023(19137)
2022(16107)
2021(14992)
2020(12590)
2019(28562)
2018(28380)
2017(54711)
2016(29646)
2015(33412)
2014(33378)
2013(33443)
2012(30990)
2011(28243)
2010(28653)
2009(26893)
2008(26648)
2007(24044)
2006(21887)
2005(19816)
作者
(88446)
(73470)
(73297)
(69417)
(46554)
(35173)
(33124)
(28678)
(27857)
(26344)
(24998)
(24852)
(23522)
(23496)
(22691)
(22325)
(21677)
(21665)
(21231)
(21066)
(18537)
(18334)
(17868)
(16940)
(16525)
(16471)
(16434)
(16382)
(14856)
(14594)
学科
(128378)
经济(128197)
(105967)
管理(93012)
(86019)
企业(86019)
方法(51771)
(50436)
数学(41755)
数学方法(41326)
中国(37238)
业经(36565)
(35264)
农业(33550)
地方(28874)
(27949)
(25282)
(23623)
贸易(23603)
(23051)
财务(22977)
财务管理(22941)
(22919)
技术(22630)
(21858)
企业财务(21719)
(21396)
银行(21349)
理论(20853)
(20606)
机构
学院(435301)
大学(432857)
(178672)
经济(174847)
管理(172337)
研究(148483)
理学(147345)
理学院(145727)
管理学(143451)
管理学院(142661)
中国(115622)
(93631)
科学(90559)
(84405)
(81263)
(75533)
研究所(67976)
中心(67822)
(67177)
业大(66520)
财经(66095)
农业(62405)
(59913)
北京(59538)
(57436)
师范(56936)
(53908)
(53699)
经济学(52437)
财经大学(48435)
基金
项目(284801)
科学(224736)
研究(210334)
基金(206233)
(179389)
国家(177757)
科学基金(152718)
社会(133341)
社会科(126080)
社会科学(126050)
(111726)
基金项目(109879)
自然(98279)
自然科(95935)
自然科学(95913)
教育(94524)
自然科学基金(94210)
(93350)
编号(86841)
资助(83724)
成果(70472)
(64096)
重点(63618)
(62792)
(60081)
课题(59201)
创新(55624)
国家社会(54403)
科研(53982)
教育部(53356)
期刊
(210713)
经济(210713)
研究(132591)
中国(88119)
(78546)
学报(66321)
管理(65933)
(64186)
科学(63847)
农业(52958)
大学(50898)
学学(48097)
教育(45820)
(44153)
金融(44153)
业经(38785)
技术(37692)
财经(32323)
经济研究(31112)
问题(28608)
(27886)
(27642)
技术经济(22772)
现代(20981)
理论(20748)
科技(20671)
(20500)
图书(20366)
商业(20358)
(20185)
共检索到6663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志方  陈通  
为探索我国GI农产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GI农产品省际分布与农业发展的匹配关系,本文首先基于GI农产品注册数据,使用变异系数、集中度和赫芬达尔指数,对GI农产品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使用结构偏离度概念和聚类分析方法,对GI农产品省际分布与农业发展的匹配度进行了计算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GI农产品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的个别省份集聚特征,各省的GI农产品与其农业发展均呈现明显的不匹配现象,并将我国省级单位分为四类。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孟勐珺  王应明  叶菲菲  
本文基于2015~2019年中国省域数据,建立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关联系数标准差测算指标权重,运用证据推理测度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运用空间计量方法揭示空间分布特征及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稳步提升的态势;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呈现非均衡性和稳定性;我国物流业于2019年步入“高质量-高速度”发展阶段。旨在为推动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提供可量化的参考依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樊立惠  王鹏飞  张加华  
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有利于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探讨了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空间分布,分类讨论影响其分布的因素及如何通过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推动农村空间商品化的进程。结论认为:①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变化由波动向趋稳发展,果蔬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多,水产地理标志农产品稳中有升。②以胡焕庸线为界,中国东南半壁地理标志农产品更为密集。果蔬粮油、畜禽养殖类地理标志农产品分布较为均衡。③以全国7分区为单元,西南区、黄淮海区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多,各类地理标志农产品均较丰富;东北区粮油棉麻地理标志农产品最多,西北及长城沿线区干果、牲畜等地理标志农产品较多;华南区各类地理标志农产品均不突出;青藏区多类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最少。④影响地理标志农产品分布的因素包括气候、农业发展历史、自然区位、经济、交通、消费市场等。⑤针对果蔬粮油、养殖业、林业经济作物、水产养殖等地理标志农产品特性提出相应意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颖  陈奕捷  王道龙  
文章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利用调查的703个休闲农业园区的点位数据,对北京市休闲农业园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为政府部门对休闲农业进行政策扶持,提供公共服务,以及有的放矢地进行休闲农业园区的提档升级进行决策支撑。从最邻近指数、洛伦兹曲线和地理集中指数以及基尼系数3个方面进行了空间分布类型的测定,结果显示北京市休闲农业空间布局类型是集聚型;利用核密度法、空间分布热点来分析空间分布密度,在密度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昌平、顺义、海淀和通州,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昌平、海淀、顺义和怀柔;通过缓冲区分析和二次函数曲线拟合来分析观光园区点位与客源市场的关系,在与一级市场的关系来看,形成30~50km的高密度环,...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臧良震  张彩虹  郝佼辰  
利用中国公布的28个省份2012年林下经济产值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中国林下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林下经济的发展在总体上呈现出微弱的离散分布特征;林下经济高值集聚现象主要集中在东北和华北区域,低值集聚现象主要集中在西北和西南地区;森林资源禀赋、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和林下经济政策均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中国林下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因此,各省市要结合实际情况,利用资源优势和区域经济优势,加强与周边林下经济发达或核心省份的分工与合作,通过生产资料的完善与关联机制的不断强化带动林下经济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翟岁兵  
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化,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已经无法满足其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流通量不断增加,农产品流通组织发生改变,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有所改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在未来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农产品流通企业的经营逐渐一体化,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被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农产品流通服务更加绿色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翟岁兵  
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化,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已经无法满足其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流通量不断增加,农产品流通组织发生改变,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有所改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在未来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农产品流通企业的经营逐渐一体化,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被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农产品流通服务更加绿色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晓聪   杜帅   沈鹏   赵慈   陈忱   谢明辉  
依据《大气氨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利用排放因子法测算了2010—2019年中国农业源的NH_3排放量,探究了NH_3和PM_(2.5)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SPASS软件对PM_(2.5)和NH_3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9年NH_3排放量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主要源于氮肥施用的增减;NH_3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具有差异性:东部地区NH_3单位面积排放强度较高,而西部地区NH_3单位GDP排放强度较高。PM_(2.5)时间分布上具有差异性,自2013年以来,PM_(2.5)年均浓度逐年下降,但下降趋势在减缓,同时季节上PM_(2.5)总体污染情况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这与不利的气象条件、较强的大气氧化性以及区域传输有着密切的联系;空间分布上呈现明显的聚集特征,PM_(2.5)年均浓度未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省份基本均聚集在胡焕庸线以东地区。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PM_(2.5)年均浓度和NH_3单位GDP排放强度两者间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即中国PM_(2.5)污染的治理需要协同NH_3减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晓聪   杜帅   沈鹏   赵慈   陈忱   谢明辉  
依据《大气氨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利用排放因子法测算了2010—2019年中国农业源的NH_3排放量,探究了NH_3和PM_(2.5)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SPASS软件对PM_(2.5)和NH_3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9年NH_3排放量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主要源于氮肥施用的增减;NH_3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具有差异性:东部地区NH_3单位面积排放强度较高,而西部地区NH_3单位GDP排放强度较高。PM_(2.5)时间分布上具有差异性,自2013年以来,PM_(2.5)年均浓度逐年下降,但下降趋势在减缓,同时季节上PM_(2.5)总体污染情况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这与不利的气象条件、较强的大气氧化性以及区域传输有着密切的联系;空间分布上呈现明显的聚集特征,PM_(2.5)年均浓度未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省份基本均聚集在胡焕庸线以东地区。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PM_(2.5)年均浓度和NH_3单位GDP排放强度两者间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即中国PM_(2.5)污染的治理需要协同NH_3减排。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芳  金书秦  张惠  
[目的]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西藏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制约因素,揭示西藏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探明其主要污染源和分布特征,能够为西藏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利用单元调查法,以西藏不同地区农田化肥、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为污染单元,对2000—2016年西藏农业面源排放的总氮(TN)和总磷(TP)排放总量、构成及强度进行核算,并分析其空间差异与分布特征,反映西藏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并把握其动态演变。[结果]西藏农业面源污染的TN、TP排放量基本呈现有增有减的平稳态势,畜禽养殖贡献率最大,占TN、TP排放总量的96. 3%和94. 5%,畜禽养殖是西藏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西藏不同地区TN、TP排放量和强度差异明显,那曲市、昌都市、日喀则市的TN和TP排放总量位居前3位,拉萨市和昌都市的TN和TP排放强度位居前2位,阿里地区TN和TP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均最低。[结论]综合考虑到农业面源污染总量和负荷强度,拉萨市、昌都市、日喀则市、那曲市应当作为西藏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黄燕  
虽然农业补贴违背了WTO的平等竞争原则,但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农业补贴却始终存在。发达国家对农业的补贴不仅技术娴熟,方式多样,且补贴计划周密,应变性强,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我国加入WTO后,农业政策不断与国际接轨,但我国对农业补贴方面政策的运用程度还不够,为适应这种变化,我国应转变补贴形式,变间接补贴为直接补贴,加大生态农业补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补贴和农产品市场建设补贴,并规范农业补贴制度,借鉴发达国家农业补贴政策的经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同时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积极进行反补贴谈判,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汤超华  赵青余  张凯  李爽  秦玉昌  张军民  
营养是保证健康的基础。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显示,饮食因素导致的疾病负担占到15.9%,已成为影响人群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但仍面临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相关疾病多发等问题,营养与健康已经成为我国食品消费的主流需求。农业生产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满足居民食物消费需求。作为食品消费最大的供给侧,我国农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农业生产如何满足人民对优质食物消费需求的美好向往、适应营养健康需求,已成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推动营养型优质农产品生产,是实现农业供给侧改革、满足食品营养健康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硒是机体抗氧化的重要成分,最新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显示我国居民硒实际摄入量低于推荐量,研发富硒农产品是满足我国居民食品消费营养健康需求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前期研究基础,从我国居民硒营养基本情况、硒的剂量生物学效应关系两方面介绍了我国富硒农产品开发的依据;并针对我国居民硒摄入量普遍不足现状,概述了我国富硒农产品研发基本情况,最后对我国富硒农业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助力我国营养型农业发展。富硒农产品作为我国营养健康食品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消费观的培养、全产业链的形成、质量监管及标准的制定,对于推动我国营养型农业发展,实现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升级,满足人民群众对营养健康的需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专  
农产品加工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标志,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社会必需的、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产业。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作为第二大支柱性产业,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辽宁乃至东北农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相关数据,对以辽宁省14个地区农产品加工业不同区域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发展提出操作性的指导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龚志强  陈奇晃  纪小美  
[目的]深入分析江西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空间分布特征,进而可以提出促进区域休闲农业提升发展的对策建议。[方法]选取2010—2016年江西省国家级和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作为数据,基于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估计法、不均衡指数和数量类型评价的方法,研究江西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的空间分布、类型构成与发展水平。[结果]江西休闲农业示范点空间上呈现聚集型分布特点,主要分布于中心城市、大型景区周边和交通干线沿线,以休闲农园、观光农园和生态农园等类型为主,存在空间分布不均衡、类型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结论]以区域中心城市为中心,建设五大主题功能片区,优化多层级交通游线组织,加强城市、景区与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区域的交通联系,并充分发挥休闲农业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扶持培育休闲农业新业态,可以促进区域休闲农业的全面均衡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进  冷志明  刘建平  肖辉军  尹怡诚  陈勇  
农业文化遗产是我国农耕文化的精髓,地方性特征明显,一定程度上能代表区域内农耕文明的发展程度。基于GIS对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进行研究,分析其空间分布和聚集区域、省域空间分布特征,旨在发现其与旅游耦合性及其响应程度,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提供实证参考。研究表明:(1)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NIAHS)空间分布差异化特征明显,浙江省最多,其次为四川、湖南、云南、江苏、江西和山东等省份。(2)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呈现出南多北少的空间格局。(3)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时序空间格局分布上呈现不同特征。2015年以前的批次主要以南方省份为主,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江西、湖南、云南和四川等6个省份。(4)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发展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