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39)
- 2023(11263)
- 2022(9412)
- 2021(8552)
- 2020(7233)
- 2019(15932)
- 2018(15772)
- 2017(30854)
- 2016(16622)
- 2015(18278)
- 2014(18053)
- 2013(17996)
- 2012(17141)
- 2011(15789)
- 2010(15961)
- 2009(15019)
- 2008(14693)
- 2007(13295)
- 2006(11975)
- 2005(10886)
- 学科
- 济(87751)
- 经济(87668)
- 管理(47155)
- 业(43374)
- 企(33420)
- 企业(33420)
- 方法(32829)
- 数学(29425)
- 数学方法(29234)
- 中国(22292)
- 农(18836)
- 财(18319)
- 地方(18300)
- 学(17670)
- 制(15810)
- 业经(15792)
- 贸(14491)
- 贸易(14484)
- 易(14083)
- 银(13822)
- 银行(13783)
- 行(13279)
- 融(12995)
- 金融(12994)
- 地方经济(12812)
- 农业(12494)
- 环境(12087)
- 体(11285)
- 务(10422)
- 财务(10412)
- 机构
- 大学(252376)
- 学院(252051)
- 济(115365)
- 经济(113282)
- 管理(91833)
- 研究(90207)
- 理学(79366)
- 理学院(78455)
- 管理学(77192)
- 管理学院(76738)
- 中国(67617)
- 科学(54500)
- 财(52813)
- 京(51978)
- 所(46778)
- 农(46278)
- 研究所(42595)
- 财经(42409)
- 中心(39209)
- 业大(39096)
- 经(38472)
- 经济学(37561)
- 农业(36800)
- 江(36257)
- 经济学院(33799)
- 北京(32701)
- 院(31684)
- 财经大学(31496)
- 范(30632)
- 师范(30217)
- 基金
- 项目(164132)
- 科学(128398)
- 基金(120673)
- 研究(114110)
- 家(107648)
- 国家(106772)
- 科学基金(89586)
- 社会(76255)
- 社会科(72420)
- 社会科学(72396)
- 基金项目(63787)
- 省(63195)
- 自然(57517)
- 自然科(56178)
- 自然科学(56156)
- 自然科学基金(55191)
- 划(53687)
- 教育(51571)
- 资助(49176)
- 编号(43380)
- 重点(37261)
- 部(36524)
- 发(35962)
- 成果(34975)
- 创(33942)
- 国家社会(32605)
- 创新(31916)
- 科研(31653)
- 教育部(31079)
- 计划(30799)
共检索到3736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肖强 司颖华
本文首先选取我国多个金融变量,利用动态因子模型提取其共同因子,并对这些因子基于总需求方程缩减式构建了我国金融状况指数(FCI)。接着,基于互谱分析,从频域角度测度了FCI与产出和价格的关联性。最后,以FCI作为转移变量,建立了包含FCI、产出和价格的因子扩展的logistic平滑转移向量自回归(FALSTVAR)模型,基于不同金融状况视角,分析了金融状况指数代表的金融市场对产出和价格影响的非对称性。实证结果表明:第一,金融状况指数不仅与宏观经济具有相同的主周期,而且领先于产出和价格的变动;第二,在金融市场运行良好情形下,金融市场发展能有效地促进实体经济的增长,而在金融市场状况恶化情形下,金融市...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肖强 白仲林
本文针对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等11个金融变量,利用动态因子模型得到共同金融因子,然后基于VAR模型构建了中国金融状况指数(FCI)。并且以FCI作为转移变量,建立了包含FCI、产出和价格的因子扩展的logistic平滑转移向量自回归(FALSTVAR)模型,分析FCI对宏观经济变量冲击响应对金融状况变迁的依赖性。实证结果表明,在不同金融状况下,FCI代表的金融市场对产出和价格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在金融状况较好情形下,FCI对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冲击效应;而在金融状况恶化的情形下,FCI对产出具有显著负的即有害的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冠群
利用我国1991年至2013年的关键宏观经济变量,构建了一个三区制自激励门限向量自回归模型(TRSETVAR),估计了一个产出方程、一个通货膨胀方程(Phillips曲线)、两个以货币供应量和信贷为工具的宏观调控政策方程。结果显示,关键宏观经济变量对于不同大小、方向、类型冲击的响应程度和吸收速度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且这种非对称性特征依赖于经济所处的周期阶段。这一结果意味着宏观研究中传统线性模型的脉冲分析具有误导性,宏观调控的精确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将区制转换机制纳入结构宏观经济模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宏观经济波动 非对称性 门限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颖岚 刘凯
文章使用了马尔科夫机制转换回归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MSIH(2)-VAR(2)),考察了影子银行的非对称性宏观经济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影子银行在"经济下行"区制比"经济上行"区制更明显地正向影响经济增长;影子银行的外生冲击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比长期影响大;在不同区制和面临影子银行的外生冲击时,影子银行都正向影响货币供应量,且都不显著影响物价水平;在宏观经济不同区制转换的过程中,影子银行波动可以作为宏观经济波动的先行指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颖岚 刘凯
文章使用了马尔科夫机制转换回归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MSIH(2)-VAR(2)),考察了影子银行的非对称性宏观经济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影子银行在"经济下行"区制比"经济上行"区制更明显地正向影响经济增长;影子银行的外生冲击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比长期影响大;在不同区制和面临影子银行的外生冲击时,影子银行都正向影响货币供应量,且都不显著影响物价水平;在宏观经济不同区制转换的过程中,影子银行波动可以作为宏观经济波动的先行指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朝旭 刘金全
本文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中国股市实际收益率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2003年以前我国股市实际收益率与宏观经济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2003年以后宏观经济波动与股市出现了背离。股市收益率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影响关系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具有非对称性特征,二者之间的影响关系依赖经济周期的阶段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晓彬 向蓉美
文章利用多变量动态的Markov机制转换的状态空间模型,结合中国1992年第1季度至2009年第2季度的宏观经验数据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协动性与非对称性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1992年以来,我国经济总体运行较为平稳,协动性特征显著但非对称性特征不明显,进而揭示出了此期间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与运行规律,从而为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东华
已有的相关研究似乎显示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宏观经济效应在工业国与新兴市场国之间存在着"非对称性"(即通胀目标制在新兴市场国表现出具有改善一国宏观经济的积极政策效果,但在工业国却缺乏足够证据来证实这一点)。本文以采用通胀目标制的所有国家为考察对象,选择"通货膨胀率、GDP成长率及其各自的波动"四变量作为刻画一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的代表性指标,运用DID方法并结合Bootstrap检验对此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此"非对称性"确实存在,此结论对同为新兴经济体、并且货币政策面临变革和转型需要的我国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项后军 于洋
通过使用MSMV(3)-AR(2)模型将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划分为三个区制,本文研究了不同区制封闭和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规则的适用性、稳定性和具体形式,并据此分析了宏观经济波动的非对称性,结果发现:1.区制2(1998M1-2004M6)和区制3(2004M7-2008M9)应分别选择封闭和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规则;2.不同区制均执行不稳定的货币政策;3.与区制2以稳定物价为目标相比,区制3同时兼顾了汇率目标,但汇率因素的引入减弱了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4.从货币政策(货币影响因素)的角度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宏观经济波动的非对称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司颖华 肖强
本文引入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分析在不同经济政策稳定状态下,中国金融市场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首先选取多个金融市场价格变量,基于动态因子模型(DFM)构建了中国金融状况指数(FCI)。然后以经济政策不确定(EPU)为转移变量,建立了包含FCI、产出和价格的logistic平滑转移的向量自回归(LSTVAR)模型,分析在不同经济政策稳定状态下,金融市场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冲击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不同经济政策稳定状况下,金融状况指数代表的金融市场对产出和价格的冲击效应具有非对称性。相比经济政策稳定情形而言,经济政策不稳定情形下,金融市场的波动对价格和产出的负向冲击效应更为显著。因此,中国政府需要维持经济政策的稳定,使金融市场更好地促进宏观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FCI DFM EPU 宏观经济变量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秦莉 徐小君
本文利用1999年至2017年的季度数据,及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NARDL)模型,实证研究了市场信心影响宏观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动态非对称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家信心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显著,而消费者信心对经济的影响不具显著性。(2)企业家信心对我国GDP存在非对称性影响效应,负向企业家信心变化导致GDP减少的程度,大于正向企业家信心变化导致GDP增加的程度。(3)CPI对企业家信心变化的动态非对称性反应在短期内显著,短期负向企业家信心变化对CPI的影响程度大于正向变化,且长期呈现对称性。本文的研究有助于认识我国市场信心的变化过程及其变化的原因,也对政府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更有参考意义,实施更有针对性的相关经济政策。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万志宏
东亚地区进行汇率货币合作的可能性高度依赖于区域内国家参加合作的成本和收益。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参与国之间的经济对称性,特别是宏观经济周期和所遭受冲击的对称性是决定汇率合作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东亚各国(地区)的对称性、周期性波动因素,以及影响周期性波动的深层因素——供给和需求冲击的对称性,从而确定潜在的汇率合作成员伙伴区域,指出汇率合作的阶段性。
关键词:
最优货币区 周期性波动 冲击对称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守东 王妍 唐亚晖
本文首先通过马尔科夫区制转移的多元动态因子模型,得到能够反映我国金融系统内在不稳定性的潜在不可观测因子,分析了我国金融系统在"金融不稳定区制"和"金融稳定区制"下的不同特征;其次,本文以"金融不稳定性假说"、"金融加速器理论"等研究为理论基础,通过一个特定的马尔科夫区制转移的自回归模型MSIAH(M)-ARX(P)研究了我国金融系统不稳定性对宏观经济的非对称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金融系统具有内在的周期不稳定性,并且在不同的经济增长状态下这种金融不稳定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在"高速增长"阶段对经济具有显著的正向放大作用,而在"适速增长"阶段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方毅 牛慧
选取沪深两市2001年第1季度至2020年第3季度所有上市A股的季度数据,通过构建不同资产误定价水平的投资组合,揭示了中国宏观经济冲击对资产误定价影响的非对称性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各个时期下,宏观经济冲击对不同资产误定价水平下投资组合绩效的影响均具有非对称效应,且宏观经济超预期正向冲击的影响效果要大于负向冲击。此外,相较于资产误定价水平为零的股票,宏观经济的超预期正向冲击对资产价格被严重高估或低估的股票影响程度较小,因此市场上出现的资产误定价现象并不完全是宏观经济超预期发展引发的结果,而更有可能是由股票市场自身的特征所导致的。基于此,进一步提出继续深化改革金融市场进程、规范和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宏观经济冲击 资产误定价 非对称效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国进 陶可
本文利用Topview机构投资者日持股数据,构建机构投资者日净买率等指标,使用GMM回归、递归回归,从波动、收益两个角度动态分析机构投资者对股价宏观波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对股价宏观波动的影响因不同的市场状态而具有非对称性,并可以用信息假说进行解释。管理层应依据不同的市场状态而采取合适的措施以实现机构投资者的稳定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